發表日期 4/4/2022, 2:58:15 PM
春鞦時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時期的周王朝實際上已名存實亡,其控製全國的能力幾近消失,使得全中國呈現“大分裂”、“大混亂”的狀況,導緻國傢被分裂成一百多個諸侯國。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戰爭頻繁,小諸侯國紛紛被吞並,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瞭統一。
據史書記載,春鞦期間,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害,有五十二個
諸侯國
被消滅。共發生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次,産生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
春鞦列國形勢圖
這種混亂局麵,讓各類人物都有粉墨登場,彰顯各自纔能的機會,因此,這一時期的二大特徵是:眾多名人薈萃;會盟、戰爭頻發。
一。眾多名人薈萃
各路諸侯、國王
春鞦時期雖然被分裂成瞭一百多個國傢,但經過後來的連橫兼並,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隻剩十幾個諸侯國留存瞭下來,像
齊國
、
晉國
、
宋國
、
陳國
、
鄭國
、
衛國
、
魯國
、
曹國
、
楚國
、
秦國
、
吳國
、
越國
、
燕國
等。在這些站穩腳跟的諸侯各國中,強弱分彆不太明顯,但也有不少諸侯、國王,試圖扛著周天子的招牌稱霸天下,你方唱罷我登場,其典型代錶被稱為“春鞦五霸”,有二種說法:
第一《
史記索隱
》的說法: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第二《
荀子
・
王霸
》的說法: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春鞦五霸
這些霸王,都有各自的成功之道,他們有的早期經曆過艱難險阻,通過忍辱負重、奮發圖強後纔獲得瞭成功。如齊桓公曾逃往他國避難;晉文公流亡過8個國傢;越王勾踐戰敗入吳國為奴,他們都沒有因此沉淪,而把所遭遇的苦難,用來磨練自己的意誌,堅忍不拔地度過瞭難關,最終取得瞭成功。
有的是善於激發下屬的積極性,充分給予他們發揮聰明纔智的機會,做到上下同心,團結一緻而取得瞭成功。如大度納纔的秦穆公、善於傾聽眾大臣良策,“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他們成功的另一個秘籍是,得遇賢纔良將,並善待他們、充分信任他們,讓他們全心全意地為自己服務。如齊桓公與管仲、晉文公與以他舅舅
狐偃
為首的智囊團隊、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及孫武、越王勾踐與範蠡及文仲等。
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如宋襄公自不量力,想仿效齊桓公稱霸天下,並且不聽本國大臣公子目夷的勸說,不顧本國國力不夠強大,硬要召集各國諸侯參加“會盟”,結果隻有少數小國參加,稱霸夢曇花一現。
管仲紀念像
2. 其他名人各顯風騷
春鞦時期,還湧現齣瞭各類名人,他們分彆是:
功勞巨大的謀士、輔臣,如輔佐齊桓公的管仲;輔佐吳王闔閭的伍子胥、輔佐越王勾踐的文仲等。
流芳百世的軍事人纔,如兵聖孫武、軍事戰略傢範蠡等。
儒傢學派創始人:孔子;道傢學派創始人:老子。
還有各類專業技術人纔:木匠始祖-魯班;
以一麯“高山流水”覓得“知音”的伯牙與鍾子期。
等等不勝枚舉。
孔子
二。會盟、戰爭頻發
本文開頭提到過:春鞦時期,發生諸侯的朝聘和盟會達四百五十餘次,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
葵丘會盟
、
踐土會盟
、
黃池會盟
、
徐州會盟
這四大會盟。
葵丘會盟
由齊桓公倡議,進行九閤諸侯,實現此會盟後,齊國采取瞭一係列符閤當時形勢的對內對外政策,對社會發展、捍衛中原先進文化免受戎狄等落後民族的破壞,建立瞭一定的功績。
2. 踐土會盟
此會盟簽訂後,周王允許晉文公重耳:恭敬地服從周王的命令,安撫四方諸侯,監督懲治壞人。是對晉文公稱霸一方的認可。
3. 黃池會盟
吳王
夫差
接到
魯國
國主
魯哀公
,晉國國主
晉定公
在黃池(今
河南
封丘縣西南)舉行會盟大典的邀請,他以為是要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將本國所有精兵強將都帶去瞭。結果迴來後發現自己的國都,姑蘇城已被越國洗劫一空。
4. 徐州會盟
是年逾五十的越王,在雪恥吳國後,開往徐州與
諸侯
會盟,與諸國共同尊輔周室,當上瞭春鞦最後一代霸主.被
周元王
封為“越伯”。
要明確指齣的是:所有這些春鞦霸王主導的會盟,隻能起稱霸作用,是不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因為當時周王朝雖然沒落瞭,但還一直存在著,加上那時還沒有誰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所以他們隻能扛著周天子的招牌,會盟各國諸侯,而不能徹底消滅任何一個國傢,去唯我獨大。
城濮之戰地圖
再說春鞦時期發生的戰爭,正如前文所說:這一時期共發生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次,春鞦時期著名的戰爭有:
齊魯長勺之戰:(曹劌論戰典故由來
)
發生在中國春鞦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乾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桓公稱霸中原之戰
:
齊桓公為奪取對中原地區的控製權而進行的戰爭。
城濮之戰:(晉文公稱霸
)
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捨”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
晉秦崤函之戰(崤之戰)
:
發生晉秦爭霸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晉襄公率軍在晉國崤山(今河南省洛寜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隘道全殲偷襲鄭國的秦軍的重要伏擊殲滅戰。
春鞦時期戰爭的主要特點如下:
(1)春鞦時期的戰爭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所以戰爭中就會有很多貴族之間的禮儀,戰爭目的是要求對方屈服,而非以消滅對方、獲取對方財富為主要目的。
(2)春鞦時期的戰爭很少滅亡敵方的國傢,勝利一方更願意扶植一個親自己的力量上台執政。
(3)春鞦時期的軍隊規模不大,很少進行大規模的動員,戰爭時間也比較短。
(4)戰車在戰爭中作用很大。
這些戰爭特點也驗證瞭春鞦時期的各位霸王,就隻能稱霸,而不可能統一天下。
俞伯牙與鍾子期
筆者這次對春鞦時期人物、事件的小結是很不完全的,希望大傢有興趣的加以補充、交流。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