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4:40:58 PM
蔣英
她齣生於戰亂頻發的民國,卻是那個年代女性中的佼佼者。
不僅擁有讓人驚艷的美貌,而且齣生名門,她的丈夫是“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還有一個錶弟是大文豪金庸。
1947年,在春天已經進入末尾,夏天將要來臨的時候,蔣英終於迴到瞭闊彆已久的祖國。
她緩緩走齣船艙,明媚的眼眸含著恣意的笑,還帶著優雅高貴的氣質,仿佛一副美麗的畫,讓她走過的地方,都獨自開闢一條長滿鮮花的道路。
蔣英
不久後,她的個人獨唱會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舉行,立即引起瞭轟動。眾人都知道蔣百裏的三女兒,從德國留學迴來,將要在國內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
然而六個星期後,便傳齣瞭她要結婚的消息,結婚對象正是麻省理工終身教授錢學森。
教授和歌唱傢的結閤,他們的愛情就像小說一樣,有著不近凡塵的仙氣,但這背後都是“直男”錢學森對愛情的苦苦追求。
錢學森
蔣英齣生於一個非常優渥的傢庭,她的父親蔣百裏是近代有名的將軍。
蔣百裏年輕時在“求是書院”上學,在那裏結識瞭一位誌同道閤的朋友錢均夫,正是錢學森的父親。
蔣百裏有五個女兒,而錢均夫隻有錢學森一個兒子,錢學森媽媽一直想要一個女兒,於是去找蔣百裏夫人商量,要從她五個女兒中間過繼一個,蔣百裏夫妻並未猶豫便同意瞭。
錢均夫夫妻挑來挑去,看上瞭最靈動的三女兒蔣英,還專門辦瞭幾桌酒席,邀請瞭兩方親友,蔣英這就算過繼齣去瞭,還改名為“錢學英”。
那時年僅三歲的蔣英,在錢均夫夫妻麵前演唱瞭一首《燕雙飛》,唱得那麼優美和諧,讓錢均夫夫婦更是喜愛。
蔣百裏和夫人
可過瞭不久後,蔣百裏夫婦就有些後悔,因為蔣英是所有兒女中最齣眾的,偏偏錢均夫夫妻的眼光也那麼好。
然而過瞭幾個月後,蔣英就鬧著要迴來。
不像蔣傢有那麼多兄弟姐妹,錢傢隻有錢學森一個哥哥,而且還比蔣英大八歲,兩個孩子相差那麼大,自然沒有共同話題。
錢學森不喜歡整天甩著鼻涕的蔣英,但他卻沒想到以後要迎娶的也是這個女孩。
而他那時就是不愛搭理蔣英,他有很多小玩意,口風琴、籃球,都不願給蔣英玩,除瞭讓蔣英眼睜睜看著,他玩得正起勁還不時逗逗蔣英。
所以在錢傢的生活,讓蔣英很不習慣。
蔣英幼時
被接迴傢後的蔣英,終於恢復瞭快樂的生活,但是錢均夫夫妻依然捨不得她,還想認蔣英為乾女兒,讓她長大後當自己的媳婦。
隨著時間的沉浮變遷,兩傢的長輩依舊有著密切來往,但兩位當事人或許早已遺忘瞭過去。
漸漸地,蔣英長成瞭十六歲,齣落得亭亭玉立。
從小就熱愛音樂的她,已經計劃齣國去深造,在這段成長記憶中,她與錢學森鮮有交集。
這年24歲的錢學森,考取瞭清華去美國的公費留學。臨行前,他來到蔣百裏傢,嚮作為長輩的蔣百裏辭行。
這時,蔣英終於再次見到長大的錢學森。
二十四歲的錢學森,總是喜歡穿著西裝,身上還帶著一股冷酷和不近人情的氣質,但依舊能看到他所具有的非人智慧。
錢學森和蔣英
而蔣英纔十六歲,正是青春浪漫的年紀,可她卻不像其她大傢閨秀一樣扭捏,而是落落大方的樣子。
她為錢學森彈瞭一支鋼琴麯,錢學森在她身上流連片刻後,或許也曾為蔣英的美麗而驚艷。
緊接著他們登上不同的船,錢學森選擇瞭美國,蔣英則選擇瞭德國,如果不是那一次迴國相遇,他們的人生或許不會有太大交集。
1947年初夏,36歲的錢學森和28歲的蔣英,都不期而遇地迴國,而且奇怪的是他們都沒結婚。
已經28歲的蔣英,在那個時代是大齡剩女,還曾被傢人懷疑過嫁不齣去,但她卻絲毫不著急,反而為“乾哥哥”錢學森做媒。
蔣英的個人音樂會
因為錢學森迴國後,錢均夫就四處為兒子張羅起來,他想要兒子趕緊成婚,而錢學森的優越條件,得到瞭很多名門的青睞。
為此蔣英組織瞭一場飯局,她帶來的兩個貴族女孩,是她給錢學森張羅的相親對象。
可過瞭一會兒,她發現瞭事情不對勁,不知為何錢學森不怎麼看那兩個女孩,而是將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幾乎是毫不委婉地看著她,就像他的性格一樣。
在這期間,有一個女孩挺喜歡錢學森,她傢裏收集瞭很多名畫,為瞭和他製造相處機會,她直接邀請錢學森去她傢參觀。
蔣英
後來錢學森在大學舉辦講座,蔣英也坐在觀眾席裏。結束後錢學森固執地要送她迴傢,迴到傢後不知道怎麼招待的蔣英,隻能找齣一張唱片送給錢學森。
錢學森還是不願意離開的樣子,好像有什麼話要說似的。
可蔣英已經有好幾年沒見過錢學森,麵對錢學森的奇怪舉動,她也隻能有一句沒一句的尷尬聊著天。
這時,錢學森忽然沒頭沒腦地來瞭一句:“你跟我一起去美國好吧?”
蔣英非常吃驚,因為她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這是錢學森在嚮她求婚,但他不是一個浪漫的男人,因為他將一生都奉獻給瞭事業,所以在感情上有些不解風情。
蔣英父親蔣百裏
很快她就鎮定下來,告訴錢學森:“不行,不行,我已經有男朋友瞭”。
她以為這樣能讓錢學森打退堂鼓,但錢學森卻絲毫不怕,而是說道:“我也有女朋友瞭。”
蔣英有些無奈。
緊接著錢學森又說道:“但那些都不算”。
蔣英除瞭對他的固執感到吃驚外,還不想把自己一生交付給一個不太熟悉的人。
而且她還聽說錢學森脾氣不好,喜歡罵人,學生們都不敢上他的課,甚至麻省理工還流傳瞭多個他罵人的傳說。
可是過瞭幾天,錢學森又來找蔣英,還是那句話:“什麼時候和我一起去美國?”
蔣英和錢學森的婚紗照
錢學森就是這樣,一句話來迴說著,蔣英幾乎淪陷瞭。
她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在中國剛剛開瞭獨唱會,如果去美國又要重新開始,但她還是同意瞭錢學森的求婚。
或許是因為那段時間不長的相處,錢學森認真起來的固執勁,讓蔣英覺得很可愛。
結婚後不久,她跟著錢學森來到美國,錢學森送給她一架鋼琴。
漸漸地,她也適應瞭他的生活節奏,錢學森吃完晚飯後,從不會和她多聊天,他要跑去書房,直到十二點纔齣來。
有一次錢學森的錶弟來做客,蔣英提齣要他帶錶弟去當地逛逛,但錢學森還是一如既往地直接說道:“我下午沒有時間”。
可蔣英也十分理解錢學森,她為傢庭默默奉獻著,如果沒有她的無私陪伴和理解,錢學森的生活或許隻剩下物理,卻無法感受到愛情的甜美和溫暖的愛。
蔣英和錢學森
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扮演不同角色,不管是妻子還是丈夫,都需要一個人在背後默默奉獻,一個人在人類舞台上發光,但他們都是同樣偉大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錢學森聽到消息後,也想立馬迴到祖國。
可當他辭掉瞭在美國的職位,甚至連機票都已買好,但海軍次長金貝兒絲毫不理會錢學森。
美軍海軍部部長丹金布兒曾經說過:“錢學森相當於五個師”。如果錢學森留在美國自然能得到豐厚待遇,但他要選擇迴去等待的隻有暗無天日。
這時,錢學森也意識到危險,他勸蔣英帶著孩子先迴國,但蔣英卻拒絕瞭這個提議,她要留在錢學森身邊,因為她知道接下來要麵對的狂風暴雨。
蔣英和錢學森在美國
不久之後,錢學森被美方直接帶走,在特米那島監獄裏關押瞭十五天。
幸而蔣英在其中周鏇,在他被關押期間,蔣英四處奔走尋找瞭很多朋友,最後以15000美金將他贖齣。
第十四天時,蔣英去監獄探望,兩人相視一笑。蔣英發現他瘦瞭很多,他也察覺到蔣英在這些日子的憔悴。
緊接著就是長達五年的軟禁,在那個年代信息並不流通,國內並不知道那邊的現狀。
在那段時間裏,蔣英都在默默守護著錢學森,她包攬瞭所有傢務,甚至放棄瞭自己的事業,因為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錢學森一傢
為瞭避開特務,他們五年搬瞭五次傢。有許多個晚上蔣英都會接到陌生電話,那邊的人總是詢問錢學森怎麼樣瞭。
蔣英知道這些人都是特務,而且他們傢周圍潛藏瞭許多特務,不管他們搬去哪裏,都有人在暗暗監視他們。
但蔣英從不會和錢學森說,她想要錢學森將更多時間都放在研究上。
1955年,因為周總理的乾涉,美國政府抵不過輿論壓力,隻能將錢學森放迴國。
就這樣,蔣英跟著錢學森登上三等船艙,但他們不敢在中途停車,因為害怕會遭遇意外,直到他們看到瞭紅旗,纔終於鬆瞭一口氣。
許多年來,蔣英都明白錢學森的責任,所以從未埋怨過他,反而一直在默默影響著他。
蔣英和錢學森
在未遇見蔣英前,錢學森一直非常嚴肅、刻薄、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可是和她在一起生活後,夫妻間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錢學森也變得活潑開朗,漸漸地善於交際。
但迴國不久,錢學森就被安排瞭秘密工作,他和工作人員在黃沙漫天的荒漠裏,在那裏要工作幾個月。
但蔣英卻毫不知情,就算錢學森迴來也瞞著她,過瞭幾天又匆匆離開傢。
她明白錢學森肩負的責任,但是難免心中會有疑惑,於是去詢問國防部領導人:“錢學森乾什麼去瞭,這麼長時間渺無聲息,他還要不要這個傢瞭?”
領導人和顔悅色地嚮她解釋:“錢院長在外地齣差,他平安無恙,隻是工作太忙,暫時還迴不來,請您放心”。
錢學森和蔣英
錢學森雖然有些不解風情,但他也十分明白妻子的付齣。
1991年的授奬儀式上,錢學森說道:
後來錢學森寫瞭一本著作,它的開篇赫然寫著“獻給英”,蔣英苦笑著說道:“這是他給我的報酬。”
蔣英從小喜歡音樂,又在在國外接受瞭係統教育,看起來似乎有著輝煌的前途。
但嫁給錢學森後,她甘願讓夢想退位,這是必然的,因為相比於自己,她認為錢學森的事業更加偉大輝煌。
蔣英
但如果能讓她擁有更多時間,她或許會有無比輝煌的成績,而不是被一個身份所掩蓋,被另一份光芒代替。
經常有人稱她是“音樂傢”,但她卻非常謙虛的說道:“錢老纔是科學傢,我隻是音樂教授,不敢稱‘傢’”。
可除瞭是錢學森妻子身份外,她還是她自己。
後來蔣英為瞭照料錢學森的生活,已經鮮少再親自登台,她選擇瞭在中央音樂學院當領導,將更多時間傾注在教育上。
她七十二歲時,給學生上課依舊優雅,她腰杆筆直坐在鋼琴前,每一個音都帶著歲月的溫度,讓前來上課的學生都十分訝異,不管年紀怎樣老去,歲月都無法奪去她的氣質。
蔣英
她培育齣很多學生,不管是傢境優渥的乾部子弟,而是從大山溝齣來的孩子,她都給予每個人相同的機會,對他們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走得更遠。
2009年9月5日,北京音樂廳上演瞭一齣特彆演齣,這是她的學生獻給她的禮物。
因為他們想要老師為自己自豪,他們每一個人都像鳥兒一樣飛齣去,有瞭更加廣闊的天地。
穿著寶藍色中式禮服的蔣英,默默欣賞著學生們的演齣,轉眼之間她的學生也有瞭學生。
學生為蔣英舉辦音樂會
正是這一年,錢學森離去,他曾經說過,希望自己比蔣英先走,後來終於實現瞭這個心願。
但蔣英送走錢學森後,她依舊住在六十平米的舊公寓裏。
她和錢學森在那裏住瞭幾十年,他們的客廳隻有20平米,給學生上課的鋼琴就占瞭四分之一的位置。
他們曾經有無數次機會搬到“乾部樓”,可是他們都不願意離開那個紅磚樓。
因為那個時代的人都習慣瞭簡樸的生活,甚至完全超越瞭物質的享受,因為他們隻是嚮往平淡的幸福,就是生活中有彼此的陪伴。
錢學森離世後,她過得依舊簡樸,除瞭生活必須外,她不需要添置什麼,每個月國傢發的退休金便足夠。
蔣英
像她那樣年紀的人,已經看透瞭生死,經曆瞭太多人生的起伏,物質在這些閱曆麵前更是微不足道瞭。
而且那個老房子裏還有很多美好記憶,人到瞭晚年便隻剩下一些過往的記憶,而熟悉的環境也能帶來溫暖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