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8:41:50 AM
眾所周知,“伴君如伴虎”
,曆年來的統治者們,哪一個不是曆經腥風血雨後纔登上皇位的。
那把權利中心的椅子,又沾染瞭多少人的欲望和性命
,而能夠成為一代皇帝,自由他的手段和謀略。
當我們迴顧曆史時,就會發現,往往那些韜光養晦,
懂得收斂鋒芒的大臣們反而活得更久。
他們給瞭皇帝足夠的麵子和作為上位者的驕傲,
相反那些“功高震主”、“權傾朝野”的人,則被皇上所忌憚。
自古以來,“皇帝身側豈容他人鼾睡”
,如果因為一點成就而驕傲自滿,甚至得意忘形到連皇上都不放在眼裏。
那麼勢必會迎來不好的結果,
一國之主,又怎麼會讓人隨意踐踏他的權威,
又怎麼會不及時鏟除。
而年羹堯作為雍正時期的一大紅人,
他走的每一步,都在通往深淵
,直到最後皇上終於看不下去瞭。
給瞭他一個體麵的瞭結,而在他死後,官員們在他傢搜齣的一本書,卻讓雍正氣到吐血。
因拍馬屁而被斬首
那本從年羹堯傢搜齣的書是《西徵隨筆》
,這本書的書名乍一看沒什麼,裏麵的內容卻是讓人大為震驚,雍正看後還氣得吐齣瞭血。
原來這本書是汪景祺寫的
,他傢境殷實,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他科考卻不順,幾次三番落榜,又加上他心氣高。
所以直到不惑之年,依舊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小官,沒有長進,
後來汪景祺無意間認識瞭年羹堯的親信。
正巧當時年羹堯打瞭勝仗迴來,
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一時間風頭正盛,
於是鬼迷心竅的汪景祺就想投靠年羹堯。
在年羹堯親信的安排下,汪景祺成為瞭年羹堯的手下,
不過利欲熏心的他沒有就此安分下來。
而是想得到年羹堯的重用,以此來謀得一個更好的職位,但他本人卻沒什麼能力,所以寫下來這本書來討好年羹堯。
書中不僅大肆贊美瞭年羹堯,還誇大其詞,將黑的說成白的,
把年羹堯神化成一個無所不能的將軍。
還汙衊瞭當年他科舉時的考官,
他執拗地認為自己落榜都是考官的錯
,然後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在文章中亂通一氣。
除此之外,他作為一個將軍的手下,本是沒有資格接觸到朝堂中的事的,可沒想到他在這篇文章中。
在贊美年羹堯的同時,還肆無忌憚地抨擊當時的朝政
,這不就明擺著說雍正管理得不到位,隻有年羹堯纔能擔當大統的意思。
雍正看完這本書後大動肝火,當即吐齣瞭一口鮮血,
不僅讓汪景祺身首異處,還將他的頭懸掛在菜市口十年不得取下。
這次雍正可是恨得牙癢癢,
汪景祺的傢人們都沒有得到善終,
包括汪景祺的老傢浙江也受到波及。
浙江的試考都被暫停,讓無數讀書人都錯過瞭改變一生的機會
,這都是汪景祺一人釀下的錯,卻要這麼多人為他陪葬。
風光無限的年羹堯
其實本來汪景祺隻是一個小小的官員,
就算年羹堯被皇帝厭棄,也輪不到他頭上,真正的原因還是在那本書上。
當時汪景祺將這本書獻給年羹堯看時,本來年羹堯是不屑一顧的,
因為他早已透過文筆看齣汪景祺的諂媚嘴臉。
但他為瞭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將那本書留在瞭府內,
後來被抄傢時流落齣來,就這樣帶著汪景祺一塊上路瞭。
可能汪景祺死也沒想到,自己還沒等到有建樹的那一天,就被牽連處死瞭,隻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要年羹堯死的是皇帝罷瞭。
我們在看《甄�執�》的時候就不難看齣,
年羹堯的傢財萬貫,打瞭很多次勝仗,
從政治的角度上看,穩固瞭朝綱是必然的。
所以雍正對他也是多有愛戴,
不僅賞賜他榮華富貴,還加官進爵
,名利錢財是一樣不落。
而他的妹妹在宮中能得到皇上永久不衰的寵愛也都是因為他,可見年大將軍的仕途是一帆風順。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
年羹堯自恃得到瞭皇帝的優待,於是開始膨脹起來,在官場上肆意妄為,隻手遮天。
即使麵對雍正時也不顧“君臣之道”
,多次踩著皇上的逆鱗做事,傲慢無禮的行為更加猖狂。
這時雍正就有些對他不滿瞭,自古以來,
哪位皇帝都不喜歡“功高震主”的大臣齣現。
更彆提手握兵權的年羹堯瞭,更加讓皇帝忌憚,
後來眾多大臣們上書彈劾年羹堯,而皇上也在私下找年羹堯結黨私營的證據。
最終以九十二條罪名,雍正以一個體麵的方式,
結束瞭年羹堯風光且飛揚跋扈的一生。
功利心造成的悲劇
其實汪景祺和年羹堯的行為大同小異
,年羹堯是因為恃寵而驕,最後被賜死也是始料未及,那時的醒悟已經為時已晚瞭。
而汪景祺則是因為利欲熏心,
四十年來碌碌無為早已讓他深受功名的荼毒
,想著不勞而獲,憑藉一篇嘩眾取寵的文章。
就想一勞永逸,沒想到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不僅連纍妻兒,還將整個浙江的讀書人都白白牽連進去。
他們都有著相同的功利心,也造成瞭各自的悲劇,
因為那點榮華富貴的虛榮心,搭上瞭自己的一生。
在這個社會上,不僅他們是如此,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
,譬如那些貪汙腐敗的官員們。
譬如那些為瞭上位而絞盡腦汁的人們,
又或者深陷權利的囫圇中無法自拔的
,最終都會迷失自我。
在人的一生中,有人追逐名和利,有人想平平淡淡地過完此生,而有的人則去奔赴更灑脫的未來。
這都是人們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
但“清清白白做事,乾乾淨淨做人”卻是我們一生中堅守的道理。
在權勢滔天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不被迷花瞭眼
,不參與任何違法、損人不利已的事情。
不然最後害的隻能是自己,在以前封建帝製的情景內尚且如此,
更彆提我們這個充滿法律的社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法律的正義永遠不會遲到
,而對於汪景祺和年羹堯的事例,隻能說一句咎由自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