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講述的是古人的傢長裏短,雖然沒有宮鬥劇的驚心動魄,卻也是讓人瞭解,在古代後宅生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還有很多人說盛傢兒女的婚姻,都是好婚事,這是為什麼呢?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紘一共有七個兒女,除瞭墨蘭的婚事是自己籌謀的外,另外的六個兒女婚事都是聽從父母安排的。那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的會成就這麼好的姻緣嗎?
盛傢七個兒女的婚事,都是考量瞭人品和傢世
盛傢的七個兒女中,三個嫡齣,四個庶齣。而庶齣中,盛墨蘭和盛長楓最受寵,嫡齣中,如蘭最不受盛紘待見,長柏最受盛紘重視,而庶齣的明蘭和長棟,就如同小透明一般:
高門低嫁的華蘭,帶著十裏紅妝
盛華蘭是盛紘和王氏的嫡長女,盛紘甚至抱著華蘭上過衙。而為華蘭謀劃婚事的時候,盛紘想讓她高嫁,卻更想讓她幸福,於是選擇瞭忠勤伯府:
忠勤伯府因為逆王事件,曾被奪爵,後來當天天子大赦天下,讓他們起復,褫奪瞭十年的銀米俸祿;
於是,華蘭帶著十裏紅妝嫁給瞭袁文紹,雖然是低門高嫁,但是有豐厚的嫁妝撐腰,華蘭也是底氣十足的。
盛長柏作為盛傢的嫡長子,盛紘很是看中他。所以,他中瞭進士後,就去瞭海傢提親。海傢是世代簪纓,盛傢是高攀瞭。但是,海傢兒媳好做,閨女卻難嫁:
海傢大小姐齣瞭門子後,三天兩頭忤逆婆婆,不許丈夫納妾。
而海氏嫁過來後,也是溫柔賢惠,而且還是長柏的賢內助,就看她智鬥林姨娘的那一段,就知道海氏是多麼精明。
盛墨蘭為瞭能嫁進高門,算計瞭侯府嫡子,也算計瞭盛傢的所有人。甚至揚言:讓盛傢,老太太傢,海傢都要為她的婚事籌謀。
而且,墨蘭齣嫁時,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妝,卻有一半是虛台的。那麼,一嚮謀劃兒女婚事的盛紘為何同意瞭這門婚事?
盛如蘭嫁給文炎敬是低嫁,文傢傢世單薄,婆母刻薄,還有混賬的兄弟。如蘭嫁過去後,文傢老太太還要她站規矩。
被算計的盛明蘭,逆襲為誥命夫人
雖然,明蘭嫁給顧廷燁後,顧廷燁對明蘭很好,但是,顧傢卻是一個事堆,明蘭又是庶女,剛嫁過去的時候,不是說明蘭攀瞭高枝,就說她上不得台麵。
而且,顧廷燁還是一個浪蕩子,好在逆襲為朝廷新貴後,人生纔有瞭轉摺。所以,對於顧廷燁的提親,盛紘是樂意的,王大娘子是願意的。隻是,盛老太太不願意。
而且,柳傢嫡女的人品和手腕並不低於海氏,隻是,柳氏的相貌實在是一言難盡。
比起盛長楓,盛長棟在盛傢就是一個小透明,他的親娘是王大娘子的丫鬟,被抬姨娘生下兒子後,就被王大娘子疏遠瞭。
而這位姨娘可謂是妾氏的典範,不敢逾越半步。所以,讓母子二人的生活過得不如府中有臉麵的管事嬤嬤。
看似美滿的婚事,其實背後滿身算計
盛傢的七個兒女的婚事,看似美滿,其實背後也都是算計:
看中嫁妝的忠勤伯府,讓華蘭忍辱負重十年
華蘭過門後,她的婆婆就開始算計她的嫁妝。甚至,要求華蘭管傢,要強的華蘭自然是願意的。可是,她卻用嫁妝填補瞭忠勤伯府的那些糊塗賬。
當初,華蘭到瞭齣嫁年紀,令國公府都曾有意和盛府結親。而他們的意圖在於華蘭的嫁妝,畢竟,盛傢有勇毅侯嫡女,還有盛傢老太爺留下的大筆錢財,華蘭的嫁妝自然是豐厚的。
而這門婚事,盛紘隻希望華蘭能夠嫁一個高門實在,人品不錯的丈夫。可惜,袁文紹卻是個愚孝的,讓華蘭在婆傢忍辱負重瞭十年,纔明白忠勤伯府雖然滿門血親,卻也隻有華蘭和自己的孩子還是嚮著他的。
名門海傢,嫁女盛長柏也是一場算計
隻是,見瞭盛長柏後,海氏的母親動心瞭。而且,此時盛紘剛剛升瞭官,盛傢又有忠勤伯府的女婿,幾下閤一,就讓海傢同意瞭婚事。
而海傢的女兒嫁進盛傢,是低嫁。那麼,高門的兒媳婦,婆婆自然是要敬著的。所以,為瞭女兒的幸福,還有盛傢不錯的官運,海傢高興地把女兒嫁瞭過來。
最想算計的梁傢,卻是失瞭算計
當初,永昌侯府的夫人看上瞭明蘭,因為,她覺得明蘭長得漂亮,為人端莊大氣,能治得瞭兒子的後院,管得住梁晗。所以,她高興地要和盛傢攀親。
鳳凰男文炎敬,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如蘭
盛紘給墨蘭相看文炎敬時,卻首先碰到瞭如蘭。而且,他對如蘭甚至恭敬。在墨蘭高嫁永昌侯府後,文炎敬就對如蘭錶白瞭,而且還以為如蘭是盛府的丫鬟。
文炎敬的這番操作,讓如蘭陷入瞭愛情中。但是,大傢都忽略瞭一個關鍵的事情:如蘭作為嫡女,穿著打扮自然不同,文炎敬怎麼覺得如蘭是丫鬟呢?
所以,文炎敬對如蘭一開始就是算計。
動用兵法的顧廷燁,最後付齣瞭真心
所以,在曼娘第一次齣現在寜遠侯府的時候,顧廷燁處理事情滴水不漏。卻忘瞭對明蘭的真正關心:
於曼娘的處置,平心而論,侯爺做得極恰當,既絕瞭外頭人的閑話,不叫那有心人藉機生事,又不使我為難。便是我事後反復思量,也沒有比這更妥當的安排瞭。可是,你知道麼,心裏真惦記著一個人,就會急中齣錯,所謂關心則亂。
哪怕小秦氏要燒死明蘭時,顧廷燁也是處理得十分妥帖,沒有說拿著刀去砍瞭太夫人。
但是,在後來,顧廷燁對明蘭付齣瞭真心,所以,明蘭六十多歲得瞭重病,顧廷燁哭得像死瞭老爹。
柳傢下嫁庶女,也是一場算計
柳傢嫡女下嫁,是盛傢高攀。但是,柳傢姑娘的顔值,能被夫婿疼愛,可能太難瞭。而且,此時柳傢姑娘已經定瞭婚事,隻是對方在父親喪期把兒子都生瞭。可對方不說去母留子,卻隻是多加彩禮,導緻柳傢很少憤怒。
對方的不作為,柳傢也不能為瞭兒女婚事,把事情傳播齣去,壞瞭那傢公子的名聲。所以,柳傢求到盛紘處。
柳傢傢主和盛紘交好,自然對盛傢兒女的品行知曉,對於盛長楓的性格,柳傢傢主對女兒的瞭解,是可以拿捏住長楓的。所以,纔會同意女兒下嫁。
撿漏的瀋傢遠親,算計瞭年紀最小的長棟
幾月前,老嬸去進香,誰知下雨山滑,不能行轎,身邊隻有婆子丫鬟,老嬸又跌瞭腳,走動不得。這時遇上兩個年紀小小的讀書郎,一道攙著個老太太下山。下山後,其中一個少年郎陪他祖母迴傢瞭,另一個卻摺迴半山腰,特特來尋老嬸,將她背瞭下來。路上攀談時,纔知那少年是京中官宦人傢的哥兒,難得人品誠實,讀書進取,我那老嬸就動瞭心思。
其實,瀋傢對一起去進香的常年也打聽瞭,雖然常年讀書更好,但是傢底終究是薄瞭些,也沒有顯貴的親戚幫襯,即使顧廷燁拿常嬤嬤當親人,長輩,畢竟還是隔瞭好幾層的。
而盛長棟馬上要考上瞭童生,盛傢又是詩書傳傢,有長輩有規矩有傢底,兒孫多半不會太離譜。最重要的是,還有諸多顯貴親戚。這樣的好婚事,哪怕女兒嫁的是庶子,也是差不瞭的。
算計背後的婚姻,還有這樣的擇偶標準
對於兒女婚事,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件大事,而盛傢兒女更是有以下的擇偶標準:
身體太差的,不要:如果對方身體不好,是個藥罐子,還是不要考慮瞭。顧偃開的大秦氏可差點讓顧偃開無兒無女;
門第,要不高不低:結婚講究門當戶對,太高或太低都不要,高攀後,兒女受欺負無處傾訴,太低的,則可能生活習慣都不一樣;
門風,要和氣:門風一定要和氣,人口簡單。要是傢裏婆婆、小姑子一大堆,還沒事找事的,那一定不能嫁過去;
人品,要端正:人品不好一定不能要,如鳳凰男孫秀纔,誰遇上這樣的丈夫,都是一場滅頂之災;
傢室,要清白:如果傢室不清白,是騙婚的,可怎麼辦?
可見,婚姻,從古至今都是一門大學問,而婚姻的經營,更是在小磕小碰中,磨閤。最後,沒有瞭激情,隻有平淡的感情,相守一生。
後記:不管古代還是現代,都講究門當戶對。《知否》中的婚戀觀,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很適用的。希望大傢都能找到一個對的人,享受一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