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9:45:53 AM
“可憐紅顔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傢。――唐・白居易《後宮詞》”
在我國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中,皇帝是一個國傢至高無上的存在,而在那些女子地位低下的時代,與皇傢扯上關係的女性,往往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皇傢公主難做,生來命運便不由自己,婚姻幸福都能成為政治籌碼;而皇傢兒媳更難做,伴君如伴虎,尤其如果遇到一位陰晴不定的帝王,隨時可能命懸一綫。
我國曆史上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從父輩手中繼承瞭江山,而極少人是“白手起傢”,從草根一躍成為帝王,比如明朝開國皇帝硃元璋。
硃元璋就是一位非常陰晴不定的皇帝,經常會問臣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甚至有些“送命題”。
他曾經嚮一位少女提問“天下什麼最大”,對方迴答瞭4個字,沒想到因此成為瞭硃元璋的兒媳婦。
元朝大將“王保保”
“王保保”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傢有沒有感覺到有一點點熟悉,這個名字曾經齣現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之中,是女主趙敏的哥哥
。這本小說的背景就是元朝末年,而元朝的曆史之中,也確有此人,漢名王保保,濛古名擴廓帖木兒。
元朝末年的時候,硃元璋還隻是一個在為推翻元朝統治努力的紅巾軍,而作為一個平民階級,想要與正統王朝勢力對抗,四處拉攏人纔招兵買馬肯定是必須的。硃元璋當時與元朝軍隊有過幾次對抗,也因此認識瞭當時的元朝將領王保保。
雖然立場敵對,但是硃元璋非常欣賞這位對手,於是有瞭把他拉攏到麾下的心思。
王保保雖然把漢名作為常用名,但是他是一個純正的濛古人,而且是元朝貴族。他父親和母親都是濛古人,父親是當時元廷重臣,官拜太尉,而母親是元朝名將察罕帖木兒的妹妹。
王保保從小是被舅舅養大的,也像舅舅一樣成為瞭一個將領,並且年少之時就開始上戰場,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戰鬥能力也非常強。
舅舅去世之後,王保保就成為瞭元朝武將中獨當一麵的人物,當時元朝政權已經極度不穩,王保保為瞭保皇對敵,做齣瞭非常多的功績,名聲遠播,甚至連敵對的硃元璋都對他的名聲有所耳聞。
硃元璋非常看好這個元朝將軍,也一直都想將他收入麾下,曾經多番錶示招攬之意。然而即便元廷搖搖欲墜,王保保也完全沒有反叛的心思,對硃元璋的招攬視而不見。
王保保妹妹被抓
公元1367年,硃元璋大軍即將北伐,雖然已經勝利在望,但是硃元璋招攬王保保的想法依然非常強烈,甚至當時將活捉王保保作為頭功。
後來的戰役之中,硃元璋大軍勢如破竹,元軍四散潰敗,然而王保保及時率軍撤迴到瞭濛古,並沒有被硃元璋的人活捉。但是雖然王保保逃脫瞭,他的妹妹卻落入瞭硃元璋手裏。
王保保的妹妹名觀音奴,硃元璋在抓到她之後,馬上就想到瞭以她作為籌碼,一定能讓王保保主動歸降。
然而,這次硃元璋的算盤落瞭空,王保保知道瞭妹妹被抓之後,並沒有像硃元璋以為的那樣受到要挾,在他心裏國傢大義是排在私人情感之上的。
他堅決拒絕歸降,硃元璋的目的並沒有達成。
而觀音奴知道哥哥的選擇之後也絲毫沒有生氣傷心,她雖然是個少女,但是膽氣十足,也非常理解哥哥忠於國傢大義的心。
她作為俘虜,也並不害怕畏懼,反而多次嚮硃元璋錶明哥哥對元廷的忠誠,勸硃元璋還是死瞭這條心,而觀音奴也做好瞭死在硃元璋手上的準備。不過硃元璋並不會因此就死心,他有瞭另一個想法,就是讓觀音奴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硃元璋首先對觀音奴進行瞭規勸,希望能說服她嫁給自己的兒子,觀音奴當然不會同意,她以“外公新喪”為理由婉拒瞭硃元璋的提議。硃元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他問瞭這位濛古少女一個問題:“天下什麼東西最大?”
這種天馬行空的問題,答案完全沒有範圍,而觀音奴並沒有藉機逢迎硃元璋,她的迴答隻有4個字:“忠孝最大。
”
濛古少女成明朝王妃
觀音奴的迴答是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也與自己之前“外公新喪”的理由契閤,然而沒有想到,這個迴答卻恰好落入瞭硃元璋的陷阱,因為這個迴答,她成為瞭硃元璋的兒媳婦。
這個僅僅4個字的迴答看上去沒有問題,但是硃元璋卻抓住瞭這個“忠”字藉題發揮。
兩個人心裏都很清楚,觀音奴這個忠指的是對濛古,對元朝的忠。然而這個時候硃元璋已經入主中原,也已經稱帝,他就是當時的天下之主,一國之君。
因此他雖然懂得觀音奴的本意,卻故意麯解,稱既然忠孝最大,那麼就應該忠於君,忠於他。
而且既然觀音奴認為忠在孝之前,那麼他以皇帝身份下旨,觀音奴的外公也不能成為抗旨的理由。
觀音奴最終身不由己,嫁給瞭硃元璋的兒子硃�荊�濛古少女成瞭大明的王妃。硃元璋真正的目的當然不是給兒子找兒媳婦,而依舊是王保保。在觀音奴成為王妃之後,硃元璋對她非常“偏愛”,相比於其他兒媳婦,對她非常“厚待”。
這樣的行為當然也是嚮王保保錶示誠意,如果僅用一個王妃之位就能換來王保保的歸順,在硃元璋看來是十分值得的。
然而硃元璋這次的算盤依舊落空瞭,直到洪武八年,王保保去世,也未曾嚮明朝錶示過一絲歸順之意。
而王保保去世之後,硃元璋的目的也不可能達成瞭,對觀音奴自然也沒有瞭“優待”,硃�救ナ樂�後,硃元璋還親自下旨,讓觀音奴為其殉葬。
結語:
觀音奴並非是一個普通的軟弱女子,她深明大義,膽識過人。
然而在那樣一個時代,她終究沒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反抗皇權,最終還是成為瞭一個政治的犧牲品,生死被他人掌握,也從來沒有選擇婚姻和幸福的權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就是封建王權時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以輕易決定他人的命運。
任何人在皇帝眼裏,都隻不過是棋子。
然而皇帝硃元璋一直想要招降王保保,為此各種算計,最終卻都沒有實現,帝王也並非是無所不能的。
參考文獻:《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紀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