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7:40:11 PM
一、三國第一噴子
倘若說三國是英雄輩齣的時代,那麼也必然會齣現各種“另類英雄”。呂布就算一位,不說彆的,隻誅殺董卓這一件事,彆管動機如何,就足以配稱英雄瞭。這同時也是呂布,為何變得那麼“神神叨叨”的原因。
呂布被曹操打敗投奔劉備時,一麵請劉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嚮拜,酌酒飲食”,一麵絮絮叨叨地說:“天下諸侯對我羨慕嫉妒恨,不就是因我誅殺瞭國賊董卓嗎?他們生怕比不過我,都不容我,隻有你收留我,所以劉老弟,你是厚道人!”
劉備雖當時沒啥錶示,但心裏卻這個膈應:你呂布瞎扯啥犢子?我咋成瞭你的老弟瞭,你應該叫我主公纔對!(齣自《資治通鑒》)
除瞭呂布外,還有一位比呂布更另類的英雄,此人便是禰衡!在《三國演義》中,共齣現過五次經典嘴炮大戰。諸葛亮占瞭兩次,分彆是舌戰群儒和罵死王朗。結果卻是諸葛亮成為瞭“三國第一嘴炮大師”,各種贊美就沒停過。
張飛占一次,當陽橋一嗓子喝退曹操百萬兵,簡單粗暴得讓人無限崇拜:這纔是真的猛將,張三爺,請收下某的膝蓋。
禰衡也占兩次,第一次是罵遍曹操手下,說荀��適閤“吊喪問疾”,譏諷夏侯��是“完體將軍”,最終結論是,你曹操手下都是一群“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氣得張遼都拔劍想砍死他。
第二次便是擊鼓罵曹。哪料如此生猛的禰衡,卻被稱為“三國第一噴子”,這是為何?就一條原因,諸葛亮和張飛,嘴炮再離譜,再誇張,卻都以各自實力為依托。也就是說,諸葛亮和張飛,都取得瞭公認的成就,屬於三國大神級彆,自然越離譜越誇張,人們就越津津樂道,這是對其實力和成就的尊重!
可禰衡卻隻有口水,因為隨後他便被曹操送給瞭劉錶,可禰衡又開罵!劉錶也選擇忍瞭他,反手就把他交給瞭黃祖這位大老粗。禰衡還不知死,再罵黃祖,導緻被殺。
所以,禰衡由於沒取得功績,就更不要說上升為“成就”這個層次瞭,就隻能是“口水”,也就是“噴子”。《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把禰衡塑造成瞭“反曹英雄”。但在正史中,卻完全不是這麼迴事。
二、三國第一狂人
據《三國誌》載,禰衡很有纔華,聽聞漢獻帝在許都後便來到這裏,想“貨賣帝王傢”。由於他跟孔融關係很好,孔融便把他推薦給瞭曹操。曹操自然要給孔融麵子,錶示見見禰衡,然後量纔啓用。
禰衡非但不去,反而口齣狂言。曹操啥人物,狂纔見多瞭。便指定禰衡,聽聞你善於擊鼓,乾脆給我來一段吧。意思就是先殺殺禰衡的狂氣,彆這麼不知天高地厚的。可禰衡卻裸衣擊鼓,把曹操給氣樂瞭:本想羞辱一下他,卻被他給玩瞭。
這事也把孔融氣壞瞭,找到禰衡吼:“你是乾啥來瞭?我把你推薦給曹操又是為啥?哪有你這麼不懂事的!”
禰衡連忙錶示錯瞭,想要去找曹公賠罪。曹操聽聞後大喜――有纔之人哪個不狂?我曹操年輕時也狂得很。可哪料禰衡不但讓曹操空等半天,而且來到曹府後,還“手持三尺��杖,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等於又罵瞭曹操一迴!
孔融氣得不搭理他瞭,曹操也被氣瘋,這纔把他打發給劉錶,然後劉錶又送給黃祖,導緻最終禰衡被黃祖所殺。
所以正史中的禰衡,堪稱三國第一狂人!搞不懂他乾啥呢,本來是想來到許都,謀個官職發揮纔能,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曹操。而曹操也一而再的容忍,甚至在得知禰衡認錯時,還“操喜,敕門者有客便通”。
意思就是,曹操非常高興,直接對門人下令:禰衡來瞭不得刁難,立馬請進來。潛台詞就是,必須要尊重,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曹操對此也門清。可禰衡非但不進,反而還在曹操府門口,大罵曹操……看畢這段史料,筆者都心疼曹操。
就這樣三國第一狂人禰衡死瞭――死於公元198年,從此銷聲匿跡。而那些活著的三國英雄們,依舊為天下一統而奮鬥,最終是司馬炎一統三國,開國西晉!
哪料司馬氏建立的西晉,非但沒有重迴雄漢巔峰,反而一個“八王之亂”後,搞得九州塗炭,比三國還亂套,持續的時間更長久,直至大唐建立,但問題卻依然存在,這就是高句麗。
三、蘇定方30天滅百濟
公元660年,也就是禰衡死後463年,大唐戰神蘇定方,奉唐高宗李治之命,統兵徵伐遼東。但這一次卻不是劍指高句麗,而是另一個國,這便是百濟國!
曆史好玩就好玩在,當時在朝鮮半島上,也恰好處於一個“三國時期”。分彆是高句麗、新羅國和百濟國。其中的新羅國立國最早,但在唐朝時期卻是最弱的那個,高句麗是最強悍的。
於是高句麗和百濟國,取得瞭聯盟關係,想要滅掉新羅國。新羅國為瞭求生,便嚮大唐稱臣,求援大唐。在李治剛登基不久時,曾命蘇定方救援過一次(公元655年),隻不過那次屬於試水。
但這一次卻是動瞭真格。須知此刻的蘇定方,剛替李治滅掉瞭西突厥,解除瞭大唐的後顧之憂,親統雄兵10萬,自城山(今山東省榮成)齣發橫渡黃海,從西邊強攻。同時,新羅國的國王金春鞦,也豪氣迸發,來瞭個“禦駕親徵”,自東麵夾擊。
熊津江口,蘇定方剛一登岸,便遭遇瞭百濟主力的攻擊,這明顯是想趁唐軍立足未穩,打一個措手不及。那麼結果如何?沒意思到傢瞭――百濟主力幾乎全軍覆滅。以至於被史書一筆帶過,隨後蘇定方水陸並進,直撲百濟國都。
百濟國的國王叫扶餘義慈,哪裏肯相信?幻覺,一定是幻覺,我們百濟立國六百年瞭,啥陣仗沒見識過,怎麼可能輸得這麼慘?於是押上老本,傾舉國之兵,再戰蘇定方。那麼結果又如何?史料載,斬首一萬餘人。
百濟國王這迴看得真真切切――這不公平,唐軍明顯都是“非人類”,所以隻有一個辦法瞭,那就是:逃跑!於是國王帶著太子等人,一路嚮高句麗狂逃而去。而他的次子依舊不服氣,在國王逃跑後自立為國王,發誓:跟大唐拼啦!
但問題是,如今太子的兒子,還在城裏呢,你當國王?我老爸咋辦,我們又算啥?於是垂下一根繩子,帶頭從城牆上爬下,嚮蘇定方投降。其餘守城兵士一看,還有這麼玩的?走著!
城下的蘇定方都看懵瞭,打瞭一輩子仗,第一次看到這麼壯觀景象――敵方城牆上爬滿瞭士兵,落地者大喊著投降,飛奔而來……僅兩戰,用時30天,百濟國就等於被滅瞭,隻差百濟國王未擒。
四、禰衡後人帶著國王來投降
那麼百濟國王被擒瞭嗎?當然,但說齣來卻感到不可思議。據《舊唐書》載:蘇定方攻陷百濟京城不久後,百濟一位高官,名叫禰植,他便領著百濟國王扶餘義慈,來嚮大唐投降!同時太子與百濟眾城主,也隨後奉錶歸誠 。
也就是說,百濟國王在逃亡高句麗的途中,不知是被禰植說服,還是被強迫,改變主意嚮蘇定方投降瞭。從記載中分析,估計被強迫的可能性更大,否則不會把禰植放在這麼顯著的位置。
那麼這位禰植是誰?他便是禰衡的後代。
那是2010年,在西安地區發現瞭一座唐代的傢族墓地,共有三座大墓。雖已經被盜過瞭,但通過墓誌銘可以確定,三位墓主人分彆叫:禰��進、禰素士和禰仁秀,這是祖孫三代。
禰��進的墓碑上,記載瞭他曾在百濟國當過“左平”,這屬於正一品,相當於宰相。
其孫禰仁秀的墓碑上,則記載著:隋末有萊州刺史禰善者,蓋東漢平原處士之後也……乘桴竄海,遂至百濟國。王中其說,立為丞相,以國聽之。洎子��進,世官象賢也。有唐受命,東討不庭。即引其王歸義於高宗皇帝,由是拜左威衛大將軍,封來遠郡開國公……
最關鍵的有兩條,其一,東漢平原處士是誰?正是禰衡!據《三國誌》載:禰衡是平原郡般縣人。黃祖曾這樣評價他: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也就是說,這祖孫三人,都是禰衡的後代。
其二,禰��進跟禰植是同一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墓碑上寫著呢,“有唐受命,東討不庭。即引其王歸義於高宗皇帝”,這跟禰植的帶著百濟國王投降,是一迴事!故而,史學傢基本確定瞭,禰��進便是禰植!
而且這種名字被改的事,史書上經常發生,比如尉遲恭的齣土墓碑上,寫得很清楚:公諱融,字敬德!也就說人傢本來叫“尉遲融”的。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三國第一狂人,曾經裸衣罵曹操的禰衡,其後代竟然去瞭百濟國,不但當上瞭大官,還為大唐做齣瞭巨大貢獻,最後落葉歸根,迴歸到瞭故土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