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0:29:13 PM
文/唯晨
智者講究修身,所謂修身就是教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要掌握一個度。
懂得把握分寸的人,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會做齣齣格的事。
做人的最佳狀態便是張弛有度,無論對什麼人什麼事隻要懂得調整,就能適應環境,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個人的能力。
人生的道路,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纔能明白命運的喜怒哀樂。
生命的瑣事,隻有事無巨細地躬親,方知其中的悲歡離閤。
聰明的人都懂得,該說話的時候就說,不該說的時候一定閉嘴。
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綫,把握好人生的尺度,纔不會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人隻有先管住自己的嘴,纔能管住整個人生。說齣去的話,如潑齣去的水,覆水難收。
為人處世要保持謙卑,如此行事,彆人自然會對你信任且尊重。
《道德經》有雲:“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這段話的大緻意思就是說,大自然的法則就像拉弓射箭一樣,如果箭高瞭就壓低一點,如果箭低瞭就抬高一點。多餘的要減少,不足的得補充。
做人亦是如此。
任何情感和行為皆不是多多益善,把握尺度纔是最恰當的狀態。
做人不可過於率直。
《禮記》有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河裏的水如果清澈見底,魚兒就無法生存,一個人若過於率直,則很難交到朋友。
率直雖然不是缺點,但也算不得優點。
通常情況下,性格率直的人做事也直接。他們對彆人的要求過於嚴苛,且不懂得給對方留顔麵。
這就很容易讓彆人顔麵掃地,同時感到不被尊重。
一個人視野的寬度,往往是他生命的寬度。看得越遠的人做事就越穩妥。
井底之蛙的視野注定有限。因為看不到廣闊的未來,所以沒有勇氣掙脫眼下的無奈。
大格局和寬眼界,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
做人必須要努力,但也不能過於努力。若用力過猛很容易拉傷筋骨,張弛有度,纔是聰明人的覺悟。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心急吃不瞭熱豆腐。
急於求成和用力過猛,結局難免會不盡人意。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所謂的一夜成名。台下十年功,方能成就台上一分鍾,沒有積纍就沒有綻放。
做一個知分寸守分寸的人,不摺騰不牽強。
貪婪之心,人人皆有。但這世上的任何事物早已標好瞭價錢。
正所謂,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若強求得瞭不該得的東西遲早要還。
凡事適度就好。可以努力,但不要急功近利。人生不長,活得安心,活成自己纔最重要。
過分地追求完美,隻會讓自己感到沮喪,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所謂的完美。
我們可以給自己定下一個趨於完美的目標,而後在計劃的指引下穩步提升。卻不能急於求成。
通常情況下,短期的過分努力所帶來的不會是成功,往往是疲憊和崩潰。
人這一生隻有控製好努力的節奏和曾經的腳步,纔不至於因太過激進,讓生活變得狼狽。
讓自己從容地活著,彆將生活填得太滿。過於追求圓滿,實在不是一個好習慣。
凡事都有一個周期,高潮和低榖並存,福運和災禍相依,過於絕對,難免物極則反。
萬物皆有自己的度。把握住度就不費力氣。
做人沒有必要定下太嚴苛的目標,順其自然的結局或許會更好。
選擇順其自然並非無為,而是順勢而為的智慧。
懂得順其自然,是對生活最好的態度,任何事情都有它該有的節奏和規律,如果用力過猛,就會將那根綳緊的弦扯斷。
揠苗助長,隻會讓禾苗枯黃。耐心等待便不會過猶不及。
聰明人都懂得進退,他們知道,適可而止可以免去禍患。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熱愛文學,對詩詞及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瞭解。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