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9:15:22 AM
迴到今天正題。
Sir發現,最近內娛似乎找到新的 “熱度密碼” 。
影視界―― 小S女兒 許曦文正在洽談齣演《富江》的事宜。
話劇界―― 劉燁兒子 諾一和女兒霓娜齣演瞭全小孩陣容的《鏡花緣》。
時尚界―― 鬍軍兒子 康康、女兒九兒曝光雜誌照,引起微博一陣尖叫; 邱淑貞女兒 瀋月在韓國參加時尚活動,據傳將在韓國齣道。
當然,少不瞭“緋聞屆”―― 張亮兒子 “天天”戀愛瞭, 吳鎮宇兒子 費曼前來吃瓜。
再往前數,還有經常在熱搜上染頭、化妝、演話劇的 黃磊女兒 黃多多;運動細胞非常發達的 田亮女兒 森碟;和老父親一起健身又刷瞭一波存在感的 劉�u宏女兒 小泡芙……
一下子都湧齣來瞭?
當然,“星二代”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Sir也無法預測他們是否會真正進入娛樂圈,星途如何,潛力多大……
可對比曾經前輩們闖蕩貴圈那股叛逆的“莽勁”。
當下的“二代們”總讓人感覺有幾分 無奈。
01
被迫“進擊”的二代目
星二代們總繞不過“資源”二字。
不可否認,資源的確有優劣之分。
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小時候就在《趙氏孤兒》裏演題眼“孤兒”。
到《妖貓傳》他的位置是導演助理。
等真正齣道,處女作即男一號――電影《秘果》,集齊三位星二代,包括歐陽娜娜和閆妮的女兒鄒元清。
後來轉戰電視劇又集齊愛優騰三大平台:
騰訊的《將夜》、愛奇藝的《淘金》(搭檔廖凡)和優酷的《打火機與公主裙》。
另一邊,是陳凱歌本人輾轉多個平台做綜藝導師,熱度爭議居高不下。
當然不是所有人起跑綫都如此領先。
星二代和星二代也有“高低之分”。
比如在《覺醒年代》裏觀眾咋也想不明白為啥會齣現在這裏的柳眉。
既不是曆史真實人物,也沒有推動重要劇情,演技還格格不入。
拉迴前麵職員錶,哦,令尊張光北是監製。
張光北演過《亮劍》裏的楚雲飛
與此相比,目前仍在錶演一綫的閆妮,她的女兒隻能跟著媽在各種優質劇裏鑲邊。
不過這對於大多數新演員來說已經“頂級資源”瞭。
此外,我們對這個群體也有許多誤解。
星二代被看見隻是因為TA是**兒子/女兒嗎?
不一定。
在歐陽娜娜剛進入內地演藝圈時,有幾個人認識她的父親歐陽龍?
大傢更關注的是她身上發生的爭議性事件:
cp、穿搭、言論……遠比“歐陽龍女兒”的標簽更引人注目。
同樣地,木村拓哉女兒木村光希上中文版雜誌封麵。
Sir絲毫不懷疑木村拓哉在日娛的人脈,可能讓閨女走嚮國門的,似乎還是封麵中間的那幾個字: “最強星二代”,“亞洲最強新人”。
然而,就算上遍時尚雜誌亞洲版的封麵,拿遍時尚品牌的代言,在內娛,最齣圈的一期,還是和民選偶像易烊韆璽搭檔的。
娛樂圈做的是“注意力生意”,不管什麼人,隻要被看到,就可能有市場。
綜上
星二代固然可以靠著齣身獲得比普通人更多的機會,可這種機會大多是“隱性資源”,是從小的熏陶,是業內的人脈,是專業的指導……但這種“資源”無法保證能等量換算為相應的流量和名氣。
因此,“星二代”是優勢。
可如果本人沒有掌握運用這優勢的方法,它也是 限製。
02
“二代”與“一代”的較量
與“二代”對應,固然是素人 。
是的。
過去內娛始終是素人與二代分庭抗禮,甚至素人還壓一頭。
每屆娛樂圈都有一定數量的星二代:
老一輩,有陳凱歌、陳佩斯;
80後,有相對闖齣名堂的張若昀、楊�W;
90後,類型多樣,陳飛宇、竇靖童、郭麒麟……
圖源:@娛樂犀利說
同時,也有很多“外來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各種機緣巧閤進入瞭這個圈子,並迅速站穩腳跟。
張藝謀、王寶強、黃渤、周迅……
草根上升明星的渠道就那幾個。
選秀。
2004年《超級女聲》第一次舉辦,獲得第三名、15歲的張含韻被當成一個現象反復討論。
第二屆《超女》更是轟動,總決選,約4億人收看瞭電視直播。
冠軍李宇春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
實際上,李宇春現象早已超越瞭她的歌聲。李宇春所擁有的,是態度、創意和顛覆瞭中國傳統審美的中性風格。
不僅是她, 全國十強,皆來自市井。
有學生,有駐場歌手,全都純素人,沒有一個受過嚴格、專業的公司培訓,也沒有一個人在參加節目之前知道上電視應該怎樣。
她們隻有一個想法:想唱就唱,如果能唱得響亮,就太好瞭。
《超女》爆火,引起素人選秀節目的井噴式增長,嚮娛樂圈輸送大量“明日之星”。
幾代謀女郎、新版紅樓夢,選齣不少非科班齣身的學生――倪妮、楊洋、蔣夢婕、於小彤……都不是專業學錶演的。
很多現在活躍的明星,也都齣於一些不知名的選秀。
比如趙麗穎,就是齣道於一個叫《雅虎搜星》的選秀比賽。
互聯網。
上一個互聯網爆紅神話要追溯到TFBOYS。
發跡於“腐文化”從亞文化走嚮“台前”的節點。
從在B站投放《男生自習室》開始吸粉,到他們參加”音悅台“頒奬典禮走齣重慶,再到上《快樂大本營》齣圈,他們隻用瞭三個月。
再到短視頻爆發初期,也誕生過不少網紅轉型成明星的例子:搞笑的美女趙露思、演短劇的辣目洋子、唱歌的劉宇寜……
他們經過平台殘酷流量的洗禮,比齣道就是明星的人,更能適應直接麵對觀眾的互聯網大娛樂時代。
還有人走齣來另外一條路:
校花校草評選。
陳都靈當年就憑一張清純的學生照,在校花評選中艷壓章澤天,打響名氣。
武大校花黃燦燦也曾因為寫真在娛樂圈短暫地闖蕩瞭一段。
……
娛樂圈嚮來是 “兩條腿走路” 。
於是,當其中一條腿被捆住,逐漸萎縮後。
另一條腿自然開始不堪重負。
03
沒有更好的選擇,隻有安全的選擇
和星二代們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應的是:
民選偶像越來越少。
(“偶像”,不止是愛豆,還包括演員、歌手等等在大眾視野裏有名氣、會齣現在娛樂版麵上的人)
上一個因為觀眾喜歡而齣頭的草根明星,你們想到是誰?
毛不易?還是“業務不行”的楊超越?
再往前呢
哦,他們已經進入二次翻紅,走完一整個流量輪迴。
自嘲“糊咖”的蘑菇屋快男成員,和“浪姐”再就業的早期超女。
最近三年,你能想到有什麼平民齣身的大明星嗎?
彆說大明星,連小明星都很少瞭。
Sir勉強能想到丁真或王冰冰。
但對這倆人來說,“官選”成分遠遠大於“民選”;身上的符號意義遠遠大於本身。
而2022年通過素人渠道齣頭的新星有幾個?
Sir真的去查瞭。
半年過去,數字是0。
2022年,選秀停擺,互聯網捲無可捲,連娛樂公司的CEO都不怕罵直說:
“從一開始簽人,我就不會考慮窮人傢的孩子。”
星探也不藏著:
我閤作的那些演員類經紀公司,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麼選人的標準,大多數還是看臉,演技可以後天培養。 現在的市場基本看不到黃渤老師、富大龍老師這樣以演技為支撐的青年演員瞭。我們也遇到過一些長相不好看想當演員的新人,帶著去一些公司麵試瞭,結果每傢都不要,久而久之,經受不住打擊就放棄瞭。―― 《新浪娛樂》
現狀即如此
因為不能負擔“性價比低”的素人造星,“星二代”便成為更安全,更低風險的選擇;
因為失去素人,娛樂圈無法形成“活水”,“星二代”的實力又無法被看見,再次被裹挾在“二代”身份中。
一個生動的對比。
去年,王中磊女兒王文也,以導演身份參加導演競演綜藝《導演請指教》。
彼時王文也23歲,手上沒有積纍下真正的導演作品,卻在節目中第一條短片便得到製片人團隊的好評,但最終一輪遊被淘汰。
1999年,謝霆鋒在自己演唱會上怒摔吉他。
盡管那年他已經手握一個金像奬最佳新人奬杯,唱齣一麯《謝謝你的愛1999》。
可刻薄的香港媒體依然瘋狂嘲諷他“靠爹上位”,“年度最討厭明星”,就連普通觀眾看他錶演都有人怒扔熒光棒……
彆誤會。
Sir並不是說王文也比謝霆鋒差,脫離時代的對比並不公平。
隻是我們捫心自問
當下娛樂圈,真的有可能齣現第二個“謝霆鋒”嗎?
為什麼Sir會覺得“無奈”。
不是因為這一批“星二代”實力比誰弱,天賦比誰差。
而是,或許, 這便是內娛最後一批“星二代”瞭。
因為一個不能承受風險,不願麵對鋒芒的娛樂圈。
是不可能“換代”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北野武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