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2:36:20 PM
或許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個年份剛好處在他們曆史常識的斷層之中――相比上麵這個年份,他們上知三國,下知隋唐。但383年,正值東晉十六國之時,這一年年底發生的一場大戰,可謂是改寫瞭中國曆史的大緻走嚮――不論其過程還是結果。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在王猛輔助之下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並於同年攻剋益州、梁州,從長江上遊地區威脅處在中下遊的東晉帝國。378年,前秦再度南伐,攻剋瞭東晉軍事要地――襄陽。
前秦步步緊逼,但都還隻是小打小鬧――
這一切都緣於前秦已故丞相王猛的臨終遺言:王猛歸西前一再叮囑苻堅:不管怎麼樣,都萬萬不可南徵東晉!
苻堅
十九年前,時任東晉徵北將軍桓溫攻入關中,險些滅掉前秦,並見到瞭王猛。
奈何王猛終究不為其所動,轉而投奔並輔佐苻堅,助其奪位稱王,勵精圖治,終於纔有瞭如今北方大統的局麵。
苻堅自然是對他言聽計從。王猛死後數年,苻堅始終沒有發動大規模的南徵行動,最多也隻是占領瞭部分軍事要地。
但在等待瞭七年之後,苻堅終於認為――北方統一並休養生息已經長達七年!而且東晉原先軍事要地梁、益二州和襄陽都已攻下!此時伐晉的機會完全已經到瞭!
於是383年8月,苻堅令其弟苻融率兵25萬,自己率領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計112萬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攻滅東晉!――
可想而知,如果此戰勝利,苻堅將毫無疑問成為中國曆史上又一位韆古大帝――這將是中國曆史上第三次大一統!
但苻堅終歸是太過於自信――他單純地以為王猛死死勸誡他不要南徵的原因隻是"北方統一戰爭損耗太大,破壞嚴重,所以需要休養生息"――所以當他能夠再湊齣112萬大軍之時,他便滿心歡喜地認為,南徵的條件已經足夠瞭。
可惜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於前秦的民族成分過於復雜:一個小小的隻占有關中的氐族效果,短短十多年就統一整個北方,收納五大民族居住地――就算苻堅身為不世仁君,這長達幾個世紀的民族矛盾能在這短短七年之內就緩和下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而更為危險的是:苻堅此人過於仁厚,對於他所滅諸國的部將和王公貴族,他竟然全部都委以官職和高位!大部分手中竟然還保留著兵權!當年徹底破滅一代梟雄桓溫北伐夢的前燕猛將慕容垂,投靠苻堅之後,謀士王猛力主除掉慕容垂,但苻堅一次又一次地對其寬容!不過好在慕容垂此人也算是仁人,對苻堅知恩圖報。不過苻堅收留的另外一名將領可就完全不一樣瞭――
此人名叫硃序。
硃序
378年,前秦南侵東晉軍事重鎮襄陽,硃序孤身獨守襄陽長達一年,最終城破被俘。苻堅感其忠心且有纔乾,於是不僅毫不怪罪,反而任命為大將,並且參與這次383年的南下滅晉之戰!
苻堅萬萬沒想到,正是此人徹徹底底地毀掉瞭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
383年10月,前秦大軍再度攻剋東晉軍事重鎮壽陽。此時的苻堅已經膨脹到瞭極點,身為仁主的他,希望江南、荊州百姓不再受戰火牽連,於是主動派人前去勸降東晉――而他這次被他嚮來洋洋得意的"仁義"給害慘瞭!――他派齣去勸降的使者,正是那個硃序!
如果說慕容垂還對苻堅持有忠心的話,硃序可就完全不一樣瞭,他的心中隻有大晉!他歸降於前秦,隻是為瞭找準機會報效國傢――如今時機已到:他錶麵上走正常程序,嚮東晉北府軍將領謝石勸降,但私下又對其道:
"盡管秦軍有百萬之眾,但是真正到達戰場的,壓根沒有那麼多人!必須率先齣擊,挫傷他們的銳氣!如果僅僅死守,等秦軍百萬之眾全部集結完畢,恐怕就真的完瞭!"
聽完硃序的建議,謝石果斷采納,開始策劃主動齣擊。
同一時刻,荊州刺史桓衝聽聞秦軍已南下準備滅晉,於是不顧全體桓傢人的反對,傾盡十萬荊州兵,從西綫北伐前秦――目的正是要從西綫拖住秦軍,減緩東綫下遊的壓力!得知這一消息,正在東綫準備抗擊秦軍的謝傢人總算安心下來――逆臣桓溫的接班人桓衝,對朝廷卻是如此忠心,實在是過於難得瞭!此時整個桓傢人都想要繼承桓溫遺誌,趁前秦南下東晉大亂篡奪大位,對桓衝甚是不滿,甚至派齣刺客刺殺桓衝……可是麵對如此大的壓力,桓衝絲毫沒有退縮。
也許他是在彌補他哥哥桓溫之前所犯下的錯吧。
劉牢之洛澗大捷
十一月,秦軍將領梁成在洛澗集結瞭五萬精銳部隊――北府兵統領謝玄深知秦軍雖數量十分龐大,但是內部矛盾實際上極其嚴重,恐怕梁成所率領的率先到達的這五萬軍隊,正是秦軍的精銳!於是謝玄令手下猛將劉牢之搶先對洛澗展開瞭高強度襲擊!
竟一舉殲滅瞭秦軍五萬精銳,並且斬殺瞭大將梁成!
洛澗大捷戰報傳來,晉軍士氣大振,而前秦天王苻堅的臉上卻逐漸露齣憂慮的神情――他也明白,這場仗不能再拖瞭,隻能速戰速決瞭。
十二月,晉軍和秦軍均來到這個韆古留名的地點――淝水,大戰即將展開。
此時此刻,謝玄以及到場八萬北府兵,手中握住的是大晉江山的命運。大戰前夕,謝玄問叔父謝安這仗怎麼打,而謝安淡然自若地笑道:"朝廷已經另有安排瞭。"便不再說話。
謝玄
是的,謝安這話的意思就是――全國上下的命運都在謝玄的手中瞭,他這一介文人,鎮壓桓氏、穩定人心、平衡門閥……他能做的,都已經做瞭。剩下的,都看謝玄的瞭。
緊張的不僅僅是謝玄,就連苻堅都緊張瞭起來――
當他親身到達戰場之時,看見淝水對岸的晉軍排列嚴密,便覺得晉軍戰鬥力應當極強;抬頭又一望,看見對麵山上無數草木在大風中晃動,他竟以為都是晉軍,於是慌張道:"這麼強大的一支軍隊!你們怎麼敢說他們弱小!"
可要知道,齣徵之前,他還說過:"就算我們秦軍全軍將鞭子扔進長江,都可以另江水斷流!還怕他們什麼!"
"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就在大戰開始之際,有人竟然嚮苻堅建議:"我們這邊過於密集,不好展開作戰,不如嚮後撤退一點,讓晉軍渡河至中途時展開攻擊!"於是苻堅力排眾議,下令撤退先讓晉軍渡河。
本來是正常的戰略性撤退,卻突然齣瞭大情況!――
秦軍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大將硃序,趁此機會在軍隊後方大喊:
"秦軍敗瞭!秦軍敗瞭!"
淝水之戰
秦軍精銳早已被劉牢之全殲於洛澗,此時的不過是湊齣來的雜牌軍隊。當硃序的惡意流言傳開之時,他們竟渾然忘記瞭己方是數十萬的大軍,於是慌忙逃命。
秦軍不戰自潰,謝玄、謝琰、桓伊率領七萬晉軍渡河完畢,立即展開瘋狂追殺,斬殺苻融及十五萬秦軍!苻堅的統一大夢就此徹底破滅!
如果秦軍內部團結,那麼僅僅損失十五萬部眾對於苻堅來說,還不算完全失敗,之後還有機會重振旗鼓,再度南伐……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淝水大敗不過剛剛拉開瞭他真正悲劇的序幕――前燕諸舊將領、皇族都趁苻堅前綫大敗,立刻率軍就地獨立稱帝,互相瘋狂地攻伐占地,前秦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唯獨昔日他頗為信任看重的慕容垂,終於因良心不肯背棄苻堅,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起兵建立"後燕"之後,還不忘嚮苻堅緻信道歉,許諾"最多隻會收復燕國舊地,絕不侵犯秦地"。但不是人人都是慕容垂,苻堅迴到長安,國內形勢逐漸失控。
兩年後,羌人姚萇叛變,殺死苻堅。一代天王,就此隕落。
苻堅二十多年努力換來的北方統一,終於四分五裂,中國統一大業的完成,也隻能推遲瞭。可當時人誰又能想到,這一拖,竟是兩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