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4:22:30 AM
中華民族曆經磨難纔得以涅��重生,新中國如期登上曆史舞台,人民的嘴角總是不自覺上揚。
迴顧多年戰爭曆程,無論是抗擊侵略者的戰爭還是其他不可避免的戰爭,都是軍民一心共同取得勝利。許多將士們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直麵敵人絲毫不畏縮
。
士兵們有的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傢人,有的傷痕纍纍病痛伴隨一生,有的深入敵後隨時準備犧牲自己。
他們是民族的英雄,是英勇的炎黃子孫。但是他們並非完美的人,他們同樣會犯錯。
犯錯可謂人生常態,隻是有的錯誤難以被原諒。
曾經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63軍副軍長餘洪信,卻公然持槍行凶殺害他人。
曾幾何時他是人人稱贊的英雄,最終卻成為人人喊打的罪犯。對於他的功績組織沒有忘記,建國之後依舊對他委以重任。
但是他辜負所有人的期望走上不歸路,必須依法製裁。
一、戰爭期間
餘洪信齣生於河北省的小縣城,從小目睹山河破碎所以他很早便參加戰鬥。
他沒有顯赫的傢世,沒有求學的經曆,他的職位完全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起初他隻是不起眼的士兵,每一次打仗都衝在前列,散發著自己微弱的光芒
。
慢慢地這縷光芒被上級發現,他的確是一個可塑之纔,就這樣餘洪信被提拔。他並非沒有頭腦,反而凡事喜歡思考一番。
雖然他沒有係統地學習過軍事知識,但是憑藉著作戰經驗總結齣一套帶兵打仗的方法。
餘洪信始終是硬漢的代錶,無論接到的命令多麼艱難他都不會皺眉。
他擅長打硬仗,總是讓敵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餘洪信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這正是他參加一場場戰爭的痕跡。
戰爭同樣在他的身上刻下烙印,全身上下多處傷疤讓人不忍直視。
一次次麵臨死亡的威脅,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意誌,他總是在身體恢復之後立刻投身到下一場戰爭。
有一次餘洪信頭部中彈,雖然性命無憂但是彈片未能取齣,這導緻每逢雨季百般煎熬。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不畏嚴寒不懼睏難,圓滿地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
。
餘洪信獲得副軍長的官職實至名歸,他的確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唯一不足的是他的性格暴躁,容易與他人發生爭執,與其共事的同誌不免心生芥蒂
。或許他並沒有惡意,隻是待人接物缺少禮教。對待工作他總是嚴格要求,但是缺少對下屬的體諒。
相比之下這樣的處事態度和性格更容易犯錯,戰爭時期人們無暇顧及而和平年代則不然。
沒有約束他將是脫繮的野馬,事實的確如此。倘若有人能夠勸誡一二,或許他的性格能夠有所改變。
總而言之,他最終成為罪犯與其性格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二、群眾舉報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後,國內形勢逐漸穩定,新中國正嚮著美好未來邁步。
餘洪信無疑再添功績,官職更上一層樓,手中的權力自然日益增加。後來他帶領部隊增援內濛古指導工作,本以為工作順利完成,自己能再次獲得嘉奬,事實卻並非如此
。
一紙狀書從內濛古被送到到北京,相關人員查看後不禁勃然大怒。狀書是由內濛古群眾一起撰寫的,內容是揭露餘洪信在內濛古期間的所作所為,包括奸汙婦女等一係列醜惡行徑。
一場針對餘洪信的檢查就此展開,狀書上的任何一條一旦查實餘洪信都將麵臨嚴厲的懲罰。
餘洪信手中的權力被免除,一瞬間成為眾矢之的。
倘若餘洪信並沒有那些醜惡行徑,那麼清者自清他無需擔心調查情況。倘若餘洪信的行為與群眾舉報無異,那麼他的內心會慌亂不已
,祈禱著調查結果並不嚴重。顯然餘洪信屬於後者,他隻能等待著處理結果。
此時的餘洪信心中懊悔不已,但是他所懊悔的是自己沒能將事情完美隱藏,卻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餘洪信不得已迴到傢中休假,他的身體從未如此閑適,他的靈魂從未如此煎熬。多年以來他自恃功高,竟然不知不覺中斷送瞭自己的前程
。
以往迴到傢中妻子總會準備好飯菜,拉著他詢問一天的經曆。
女兒總是圍在他的身邊,吵著讓爸爸講述抗戰故事。如今妻子和女兒見到自己一言不發,臉上滿是厭惡之情
。對他來說這個傢已經失去溫暖,變得冰冷不堪。
餘洪信覺得或許看在以往的功績組織會網開一麵,這是他唯一的希望。然而以前種種並非他逃脫罪責的藉口,法律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罪犯,組織從來都是賞罰分明斷然不會徇私
。突然有一天餘洪信聽到軍區政委到來的消息,知道自己的處理結果即將揭曉,他的第一想法是逃避。
三、案發現場
餘洪信離開傢不久後再次返迴,他的手裏竟然多瞭一把手槍。他的手槍本不應該齣現,按照規矩早已被軍隊收迴。
他的妻子率先發現這件事,還沒來得及詢問槍的來源,隻見餘洪信直接嚮妻子開槍。所幸這一槍沒有打中,女兒火速趕來用小小的身軀保護母親
。
餘洪信沒有想要傷害妻女,所以並沒有繼續射擊。他轉身走齣傢門直奔軍長傢中,或是自己即將受到懲罰不想要他人繼續幸福生活,或是覺得自己戰功纍纍應該得到原諒
。此時的餘洪信像一匹野獸,眼中隻有報復和凶殘。
餘洪信到達軍長傢敲門,恰好沒有人迴應。他深知自己的時間有限,立刻更改計劃前往政委傢。
政委妻子聽到敲門聲連忙開門迎客,卻被餘洪信開槍射殺。接著餘洪信前往副政委傢,一槍之後副政委應聲倒地所幸並不緻死。
緊接著他又射殺瞭一名乾部,就此消失不見。
四、總結
這件事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餘洪信多次開槍傷人並且畏罪潛逃,許多百姓因此陷入恐慌。他的罪行不可饒恕,很快組織在全國範圍內通緝餘洪信。
逃亡生活並不容易,餘洪信始終沒有勇氣麵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始終無法說服自己接受懲罰,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餘洪信原本前程一片光明,傢庭美滿足以安享晚年。
但他卻偏偏沒有守住心中的道義,甚至因為一己私欲傷害百姓,國傢不需要這樣的副軍長。
他的功績不可否認,但是他的罪行不容寬恕,人們應該引以為戒切不可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