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8-05-04
第二戰,爵士確實祭齣如筆者,甚至做的比筆者期待的更好,雖然預料爵士會有強勢反擊,但能夠一舉取勝確實很難說在意料之中,畢竟本季火箭在主場隻輸掉7場比賽。
不過龍頭畢竟是龍頭,名帥與頂級球星也不在話下,同樣可以預期火箭將在下一戰吹起反攻的號角。
第二戰引發許多討論的重點:火箭似乎對爵士過度包夾,尤其是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但國外的許多討論,以及火箭球員賽後反饋的場上情況,進一步揭穿瞭爵士進攻主要變陣的背後真相:「Slip Screen」。
「Slip Screen」簡單說就是,掩護時雙塔虛擋真切,讓主打無限換防的火箭措手不及,隻能夾擊眼前持球者,後續看是漏掉虛擋真切的掩護球員,或者兩側補防放空外線空檔,對火箭造成傷害。
這正是英格斯(Joe Ingles)季後賽新高27分、三分球投9中7的秘密,並不是火箭真的防守如此散漫,而是對手戰術逼迫下的選擇問題。
這也是提到的,爵士必須要更快速的跑位與落位,避免讓火箭擺好半場佈陣,纔有辦法打開雙塔進攻難以施展的僵局;另邊廂,筆者另外提到的要重用三把槍(單打)+內托(Raul Neto)、提速進攻打攻守反擊(同樣針對快速落位下手),爵士也的確全部做到瞭。
對筆者來說,這原本隻是期待,很難預料主帥史奈德(Quin Snyder)真的一口氣把冰箱裡的三劍客巴剋斯(Alec Burks)、艾剋森(Dante Exum)與內托解凍。尤其前兩位在進攻端的跳齣,讓爵士此戰光透過攻守轉換就拿下21分,闆凳得分亦以41:22大勝對手,特別是在火箭主防米契爾與雙塔情況下,多次跳齣自主進攻得分,已成為此係列兩大奇兵。
防守端也確實如筆者所述:不論是誰被拉齣去(禁區組也一樣),爵士球員一律貫徹跟防到三分線,放切不放投,倘若火箭球員切入進攻,則禁區球員多半選擇沉退,防阻對手的切入上籃並防堵卡佩拉空守跟進,逼迫火箭球員於中距離齣手,這點今天非常奏效,除瞭切入無人能擋的(James Harden),(Chris Paul)與葛登(Eric Gordon)這兩位二、三號得分手,都顯然相當受爵士禁區組的補防威嚇,命中率不佳。
當爵士改打一大四小時,另有一種筆者於雷霆係列賽也曾說過的優點,爵士將同時有兩位聯盟頂尖的護框守護神,48分鐘不斷留在場上。而這樣的好結果亦來自另外一項果斷的佈陣改變,隻要卡佩拉(Clint Capela)上高位,爵士禁區球員幾乎都放空他隻想保護籃下,而外圍防守球員則盡力繞過掩護追逐持球者,持球者要不切入三分線內投中距離或者切入籃下挑戰爵士禁區補防,尤其是戈貝爾(Rudy Gobert),要不就得急停投射三分線,這樣完全落入爵士設置的防守策略中。
對火箭更壞的消息,同樣筆者前篇點名的奧尼爾((Royce O'Neale)與艾剋森,本場盡可能對位咬著火箭後場雙星不放,帶來瞭很好的防守效果。特別是艾剋森,與哈登對位22次僅失2分,還讓這位準MVP吞下兩次進攻犯規導緻5犯綁手綁腳,也進一步提升瞭球隊防守策略的成功率,直接導緻火箭下半場的反撲後繼無力。
有丹東尼(Mike D'Antoni)教練以及兩位高球商球星壓陣的例行賽龍頭火箭,自非省油的燈。上半場趁著米契爾陷入犯規麻煩,爵士場上自亂陣腳時追瞭一波;下半場開始也已經洞悉爵士虛擋假切的真相,加上不斷為哈登設計錯位追打犯規麻煩的米契爾,一度逆轉戰局。
但爵士隨後靠著超乎預期的單防(艾剋森與米契爾),不斷守下火箭球星的逆襲,還反過來讓哈登也陷入犯規麻煩(雙方因此成為米契爾與哈登都專打對方,想把對方主將打下去的有趣場麵);加上不斷有球員跳齣得分,以及火箭輪替短、體力消耗過度又開始跟防不到虛擋真切,多次被爵士三分痛擊。
防守端且微調策略,改集中於雙球星,放空角色球員尤其塔剋(P.J. Tucker)空檔奏效,而哈登和保羅又太過分心於討犯規而非進球,追分效率不佳,最後來訪的客隊方能穩住陣腳,不再讓首輪雷霆逆轉25分的悲劇再度發生,驚險偷下寶貴一勝。
不過雖然爵士的變陣奏效,能夠笑到最後,更重要的還在於球員們超乎想像的執行力,或許是失去(Ricky Rubio)讓團隊提早繃緊神經,但誰都難料到幾個用法閤理但整季上場時間稀少、季後賽也坐冷闆凳居多的球員,能在重要一戰打齣如此精彩的錶現,如以往總被詬病外線的艾剋森,居然投齣兩記關鍵三分。
就曾大聲疾呼,球風看似傳統的爵士,本季打垮對手的最強殺手鐧,意外的其實是三分雨!光英格斯與剋勞德(Jae Crowder)兩人就投進10記三分球,與火箭全隊投進次數一樣。
當然,最令人讚嘆不已的還是一年級菜鳥米契爾,失去魯比歐讓爵士的半場進攻陷入泥沼,第二戰前筆者也隻能與友人半開玩笑:如果米契爾能打齣魯比歐的傳球,半場進攻就有救瞭!
沒想到真的一語成讖!大傢已經知道他很棒,但又有誰能料到他能在季後賽麵對西區龍頭,拿下本季(含季賽)最高11次助攻!繼打破馬龍(Karl Malone)新人年季後賽得分紀錄後,再次改寫另一位隊史傳奇史塔剋頓(John Stockton)的新人年季後賽助攻紀錄。
這還是在整個火箭外圍防守策略以他為核心命題,全場派齣陣中首席側翼大鎖亞瑞查(Trevor Ariza)如影隨形的情況下所達成。
縱使本戰命中率較不理想,米契爾依然繳齣單場17分、本季季後賽第四節得分纍積最高、史上第4快完成季後賽200分(8場)的驚人成績。
數據之外的米契爾,更值得細細品味這位完全不像新人的菜鳥,其誇張的心理素質:第四節吞下第5次犯規後,本季得分王、堪稱買犯藝術傢的哈登持續拉他齣來單挑,明顯就是想把他打下去,但怎料他連續數波都挺住哈登來襲,而且並沒有因為身揹犯規麻煩而退縮,每一次防守都正麵迎擊-且連續守下,說是這幾波防守挺住瞭火箭追分的氣勢都不為過,而這完全可從他眼神中看齣,是何等專注!
焦點迴到下一戰,在討論變陣之前,火箭也必須要有球員如爵士般跳齣,纔能再次扭轉戰力天平,這不隻是形而上的精神論,也包含球場上球權的分配。
你可以說爵士破釜沉舟,方能成事,但事實上整個第四節爵士有6位球員得分,火箭隻有3位主力後衛,當你大半時間球權都隻集中於主將身上(這也是爵士大半場的防守策略),要求角色球員於關鍵時刻挺身而齣,難度自然提高。
火箭在進攻端方麵,預期首要切入的策略,就是如何讓更多人分享球、加入團隊的進攻體係,而不僅僅是等著被「餵餅」;進一步思考,相較第一戰吃到太多錯位單打的甜頭、第二戰被破解,第三戰預料火箭會花更多心力在雙巨頭的戰力加乘上(尤其保羅始終並非頂級得分手):哈登與保羅拉擋拆,讓爵士外圍防守進退失據,進而打齣多點開花是一種可能。
抑或哈登與保羅調整啟動角度,更多雙發動機切傳的強弱邊快速轉換,不斷拉扯爵士佈陣,尤其是讓禁區防守者,無論是戈貝爾、費佛斯(Derrick Favors)不斷跑動疲於奔命,纔有機會突破爵士的半場防守,甚至創造對手更多的犯規麻煩。
防守端方麵,則自然要更謹慎於虛擋真切的對應,無論是提前換防,或者堅持不換防,固然這會讓爵士持球者有更多的空間往籃下進攻,但一如爵士放哈登與保羅去打中距離,一種防守上不得不的選擇,火箭放以米契爾為首的持球者更多單打甚至爆分都無妨,都比讓雙塔籃下如入無人之境,亦或者輪轉後被迫放空對手三分線殺傷力來得小。
同時間也必須讓這種防守重心的調整擴及全隊,眼中不能再隻剩下雙塔與米契爾,而是一整個團隊,尤其韆萬不能再放空英格斯瞭。
雙方激戰至今,可以這麼說,也都到瞭彼此必須有捨有得,防守端不可能麵麵俱到的時刻瞭,而雙方主帥的對弈勝負關鍵,就在誰捨的比較正確,再來就交由球員決定瞭。比如完全可以預料,哈登會想盡切入與製造犯規的各種方法,下一戰全力反擊!
最後,多討論一個火箭球迷的熱門話題,第二戰第四節火箭曾經短暫擺齣的最強火力三衛,還有機會拿來對付爵士嗎?個人看法,如非緊要關頭,最好不要。
因為爵士在解凍巴剋斯與艾剋森後,突然有瞭一大把具運動力的側翼與後場球員,加上背後有禁區守護神以及防守策略,可以跟防到三分線上且身材與速度都不吃虧。若火箭排齣三衛,爵士很可能進一步擴大身高優勢,再加上哈登與葛登的防守實在不是太好,縱有大量爆分潛力,卻等同自行放棄防守,內外可能也同時被對手痛擊。
對火箭來說,除非確定手感來瞭打順風球拼一波流,這樣彼此傷害、風險甚高的終極策略,還是不要太常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