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4:37:30 PM
在歲月中成長起來的中華民族,經過每一次的革命洗禮,麵貌都會煥然一新。
辛酉政變後,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後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5年中日戰爭後,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後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瞭瓜分中國的局勢。
到瞭1911年,中華大地上則爆發瞭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它把中華民族又一次推上瞭一個嶄新的曆史舞台。
當時,清王朝內閣已經腐朽無能,帝國列強的鐵蹄已經踐踏到瞭國傢領土,民族淪亡在急!一些愛國誌士們再也不能坐視不救,他們掀起瞭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專製統治,爭取國傢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
革命的戰火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波瀾壯闊,勢不可擋,清王朝很快被推翻,封建君主專製製度被終結,人民的思想得到瞭解放,民主共和理念得到瞭傳播,革命最終以建立資産階級共和國,取代封建王朝而結束。
辛亥革命不僅以極大的力量推動瞭中國社會的變革,更是給瞭亞洲各國民族的解放運動,做齣瞭一個好的榜樣。它舉起瞭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第一麵大旗,使革命運動更加廣泛、深入的開展起來,規模浩大的“黃孝戰役”更是直接決定瞭清王朝的覆滅。
1912年,新年的腳步剛至,黃孝戰役的槍聲就打響瞭,革命軍迅速進入備戰狀態,也正是在此之際,南京發生瞭一件震驚曆史的大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宣告成立,在南京建立瞭臨時政府,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此前,南北談和一直僵持不下,南京政府的成立,使得袁世凱不得不重新慎重的對待談判事宜。談判很快被提上日程,南北雙方的軍事行動暫告一段落,遠在武漢的黎元洪也奉命宣布停戰。這樣的話,就給瞭清軍撤退的機會,北洋軍開始瞭急速撤軍。
1912年1月5日,清軍除在漢陽留下瞭一韆多官兵外,其餘的全部撤退到漢口。次日,漢口的守軍又開始嚮黃陂孝感方嚮退卻,進而擺脫瞭革命軍對其的閤圍攻勢。這時,談判桌上的袁世凱逐漸變得強硬起來,清廷竟然拒絕瞭民軍提齣的所有要求。
麵對這種情況,黎元洪軍政府給革命軍下達瞭戰鬥準備的命令,與此同時,段祺瑞也把清軍總司令部轉移到瞭孝感,把部隊的主力集中到瞭孝感和楊店附近。兩軍對峙,一場硝煙濃烈的決戰蓄勢待發。1月16日,革命軍按計劃發起瞭總攻。
就在兩軍激戰之餘,湖北軍政府又接到瞭孫中山下達的停戰命令,原來是清廷看到戰爭形勢對己不利,又嚮南京政府提齣瞭停戰談判,經雙方協商,同意將停戰時間再延長十四天,由此,革命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就在孫中山下令停戰的當天,袁世凱心情沉重的麵見瞭隆裕太後和溥儀皇帝,闡明瞭革命形勢大局已定,不得已南北重新迴到瞭談判桌上。倘若談判不成,那麼,戰爭將會繼續進行下去。1月29日,革命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展開瞭全綫突擊。
第三軍更是首當其衝,直接嚮段祺瑞的總司令部所在地孝感發動瞭攻擊。緊急關頭,清廷又提齣停戰議和,南京總統府也再次同意,並且,又嚮革命軍下達瞭停戰命令。不過,這次的命令對革命軍來說已經不起作用瞭,他們對政府的做法極為不滿,全軍依舊進行突擊。
1月31日,革命軍第二軍、第三軍抗令繼續嚮前進攻,第一軍攻占瞭楊店,第二軍攻占瞭三叉埠,第三軍攻占瞭孝感城,並搗毀瞭清軍在孝感的總司令部,進而又占領瞭孝感火車站,繳獲瞭清軍大量的戰利品,清軍死傷慘重,軍心潰散,倉惶嚮北逃竄。
2月2日,湖北革命軍收復瞭武漢三鎮武昌、漢陽、漢口,清軍官兵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勝敗已成定局。至此,經曆瞭一個多月,將近二十萬人參戰的黃孝戰役以清軍的失敗而告終,滿清統治岌岌可危,滿清王朝的覆滅指日可數瞭。
黃孝戰役,是辛亥革命中最大的一次會戰,革命軍方麵投入瞭最精銳的部隊十萬餘人,清軍方麵也齣動瞭最精銳的北洋主力數萬人。這一戰役是南北雙方最精銳兵力的一次決定性的會戰,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再加上,全國各地戰役的配閤,最終,決定瞭清王朝的覆滅。
就在黃孝戰役結束的第三天,也就是1912年2月12日,看到清廷大勢已去的隆裕太後被迫宣布清帝退位。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齣辭呈,嚮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
之後,袁世凱以北京兵變為由,堅持遷都北京。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該院遷往北京。4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辛亥革命――黃孝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