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野象團北巡南歸、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這些頻頻登上“熱搜”的好消息,印證瞭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取得的諸多成效。
然而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普遍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怎麼做?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錶和全國政協委員就此提齣瞭建議。
2021年5月26日,雲南峨山,在田野中遊蕩的野生亞洲象。圖/IC photo
保護生物多樣性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齣,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建設。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閤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係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20年評估結果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普遍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
我國的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也是最早簽署聯閤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傢之一。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勢頭基本得到控製。
中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修復,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各類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18萬個,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我國生態紅綫劃定麵積也不低於陸域國土麵積的25%。
2021年10月10日,麋鹿群在江蘇省泰州市薑堰區溱湖國傢濕地公園保護區休憩。圖/IC photo
我國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紮實成效,實施瞭大熊貓等瀕危物種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係列專項保護規劃和行動方案,建立瞭251處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促進瞭300餘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的恢復與增長。
將對瀕危野生動植物實施搶救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地球傢園。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正不斷嚮前推進。
去年10月,聯閤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中國昆明召開。中國率先齣資15億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傢公園,齣台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係等一係列重大舉措。
2021年10月14日,雲南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召開。圖/IC photo
2021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明確提齣,到2025年,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國傢戰略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左右。到2035年,典型生態係統、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麵保護。
今年3月3日是第九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傢林草局錶示,“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中國將實施大熊貓、亞洲象、海南長臂猿、東北虎、中華穿山甲、四爪陸龜等4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百山祖冷杉、巧傢五針鬆、白花兜蘭等5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及其棲息地搶救性保護;開展大熊貓、普氏野馬、麋鹿、硃鹮等15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野化放歸;對分布極度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或生境破壞嚴重的水杉、東京龍腦香等100種植物,開展遷地保護和最小人工種群保留。
北京2020年6月5日消息,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傢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圖/IC photo
■關鍵詞:珍稀瀕危植物
建議建立珍稀瀕危植物價值評估體係
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傢之一,有高等植物3.6萬餘種。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彆是人類活動加劇,一些野生植物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部分野生植物被肆意砍伐,瀕臨滅絕。
2022年3月5日,河北石傢莊新樂市磁河木刀溝生態濕地公園,誌願者在撿垃圾。圖/IC photo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稱,珍稀瀕危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科研、觀賞等價值。目前珍稀瀕危植物的價值評估體係尚未建立,這些價值不能得到全麵體現。
“珍稀瀕危植物價值評估體係的缺失影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製度改革工作的推進。”他指齣,在缺少珍稀瀕危植物價值評估體係的情況下,無法對植物的不利改變及其引起的生態係統功能退化作齣準確評估。司法實踐中,幾乎沒有專門就珍稀瀕危植物受到損害而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案例。
他同時錶示,珍稀瀕危植物價值評估體係的缺失,導緻無法實現對部分非法采伐、毀壞、收購、運輸、加工、齣售等危害國傢珍稀瀕危植物的行為精準查處。
2021年11月27日,國傢級瀕危珍奇植物:金毛狗蕨。圖/IC photo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規定,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一株即入罪,對於保護級彆為二級、珍稀程度相對較低的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灌木,“一株即入罪”過於嚴苛,與社會公眾一般認知存在差異。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在修訂辦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司法解釋時,有觀點認為應在株數、林木蓄積量之外以價值為標準綜閤確立入罪門檻。“若這一觀點得到采納,在珍稀瀕危植物價值評估體係缺失的情況下,公安、檢察和審判機關都無法判斷其行為是否達到入罪標準。”
李生龍建議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國傢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配閤,盡快建立珍稀瀕危植物價值評估體係。明確野生植物評估範圍。按照植物受威脅程度,分步將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納入價值評估範圍。
他說,首先將古樹名木以及列入《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野生植物納入評估範圍。下一步陸續擴大到《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1-2015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和附錄II、地方重點保護植物名錄以及《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捲》所列的受威脅物種。
2022年3月4日, 人工繁育栽培保護珍稀樹種 “植物界大熊貓”寶華玉蘭獲“新生”。圖/IC photo
在評估標準上,他建議先確立基準價值,充分考量植物的保護等級、瀕危程度、植物物種在分類學上的獨特性和代錶性、與農作物的親緣關係、物種在生態係統中的功能、物種資源保育價值等因素,對每個物種的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進行綜閤評估後確定價值基準。在基準的基礎上,結閤野生植物物種珍稀瀕危程度對野生植物受損程度、受損數量等確定一個係數標準。在確定相應的調節係數時,可綜閤考量植物的受損程度、遺傳狀況、生長繁殖狀況、分布區域等因素。
■關鍵詞:亞洲象
建議建立“象長製”,統籌亞洲象保護與肇事防範工作
去年,亞洲象北上南歸,引發瞭國內外關注,中國保護生態環境取得的成就引起不少網友點贊。記者注意到,亞洲象國傢公園建設已經提上日程。雲南省林草部門錶示,2022年將推進3個國傢公園創建工作,其中就包括亞洲象國傢公園。
2021年6月7日,亞洲象群在晉寜區夕陽鄉賴傢新村山林地裏睡覺休息。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全國人大代錶、雲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委統戰部部長曹慶華稱,1958年建立的西雙版納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和1980年建立的南滾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都是以亞洲象保護為主的森林生態係統保護區,近30年來,野生亞洲象從182頭增加到300頭左右,由於象群數量的不斷增加,約三分之二的亞洲象溢齣保護區常年在外活動。
目前,普洱市已成為亞洲象主要的棲息地,目前監測到有10群181頭亞洲象常年活動在普洱市境內,種群數量約占全省亞洲象總量的50%以上,分布於7個縣(區)31個鄉(鎮)138個自然村。普洱市規劃建設亞洲象食源基地1萬畝,已建設4000餘畝,規劃亞洲象公園建設14萬畝,計劃進行棲息地改造10萬畝。
針對亞洲象國傢公園建設,曹慶華建議,從國傢層麵將普洱市亞洲象國傢公園建設列入全國國傢公園規劃布局,科學編製亞洲象國傢公園創建方案,增強亞洲象棲息地的適宜性和斑塊的連通性。“通過創新以旗艦物種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製,推動亞洲象的整體保護與生境優化。”
2021年8月13日17時, 雲南14頭亞洲象結束“旅行” 返迴普洱棲息地。圖/IC photo
具體如何開展亞洲象的保護?他認為,應建立“象長製”負責落實機製,統籌協調亞洲象保護與肇事防範工作。同時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結閤的方式,開展棲息地生態係統恢復工程,建設食源地和廊道等,采取建設硝塘、飲水池、泥塘等人工乾預措施,修復和提升亞洲象棲息地質量,引導亞洲象穩定在棲息地內生活繁衍。連通重要棲息地之間的生物廊道,促進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破除公路、鐵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亞洲象遷徙造成的障礙。
平衡大象保護和當地居民安全的問題也備受關注。曹慶華建議,加強亞洲象防護隊伍能力建設,以人員跟蹤監測為主,運用遙感、地理信息係統、北鬥衛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亞洲象生態感知體係。他提到,針對肇事風險高的象群,按“一象一策,一群一策”的方針,提前研判活動趨勢及危害程度,製定應急預案,通過手機APP、短信、高音喇叭廣播係統等精準推送、發布預警信息。
■關鍵詞:野生動物損害賠償
建議通過公益捐贈等建立野生動物損害救助基金
野豬在大學裏狂奔、村民偶遇東北虎……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它們更頻繁地齣沒在人們身邊。2021年以來,多起野生動物進入居民社區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雲南亞洲象北移、野豬破壞莊傢等也給沿途和當地造成瞭大量財産損失。
2022年2月8日,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紫金山麓,“野豬齣沒 請注意安全”警示牌引人注目。圖/IC photo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稱,隨著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野生動物與人類的接觸可能更加頻繁,由此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産損失可能也會增多。
他說,目前關於野生動物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條例並不完善,他建議建立健全野生動物損害賠償製度。齣台關於野生動物損害賠償的專門法律法規,使地方齣台的規定有上位法依據,同時對補償範圍、補償標準等進行統一規範。
同時推行野生動物損害救助基金、保險製度。鼓勵社會各界通過公益捐贈等方式建立野生動物損害救助基金,對受到野生動物傷害的人群進行救助。推廣野生動物損害商業保險,增強野生動物損害賠償保障能力。
他同時建議,加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及活動範圍監測工作。製定入侵動物及對生態平衡破壞較大的野生動物名單,適當捕獵野豬等缺乏天敵、繁殖快、對生態係統威脅較大尤其是對人類人身財産威脅較大的野生動物。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國傢林草局發布瞭《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曾於2000年被列入《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豬已被刪除。
潘碧靈還認為,應開發基於衛星、無綫電定位的手機APP,對於亞洲象、東北虎、狼等對人類威脅比較強的野生動物,采取衛星定位、無綫電項圈等手段監測其活動範圍。當此類動物接近人類居住區時,通過手機APP及時嚮附近居民發齣預警信息。
■關鍵詞:極小種群
建議在國傢層麵製定珍稀瀕危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計劃
全國人大代錶 、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昝林森長期從事生物科學研究,在他看來,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生命科學價值,對提升人類未來福祉意義重大。在兩會上,他提齣瞭加強秦嶺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的建議。
昝林森稱,秦嶺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和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擁有種子植物種3883種(其中一半以上屬中國特有種,318種為秦嶺特有)、陸生脊椎動物種587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2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9種。
但是,不少物種屬於極小種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種群,如秦嶺冷杉、珙桐、大果青扡、黃杉、青皮木、油樟、紫斑牡丹、長序榆、廟台槭、太白蝦脊蘭、太白鳥巢蘭、秦嶺石蝴蝶、檫木等,它們分布範圍狹窄,野外存活數量極少,地震、泥石流、火災、雪災、凍害等極端天氣或自然災害,有可能構成這些物種野外滅絕的風險。研究錶明,秦嶺大熊貓是大熊貓的一個獨立亞種,具有獨特的分布格局和種群進化史,更接近原始祖先,雖經有效保護,野外存活量345隻,除存在極小種群潛在風險外,還有近緣雜交等問題。
2022年2月2日,西安秦嶺四寶科學公園,全球唯一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在雪地上撒歡。圖/IC photo
“但極小種群的生態價值不容小覷,比如秦巴山區的珙桐,最新研究發現,其中的活性物質(喜樹堿)不僅能幫助人類抗癌,還可用於減肥。”
對此,他建議在國傢層麵研究製定珍稀瀕危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計劃,如遷地保護、擴繁培育等。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逐步推進,使這些極小種群達到消除風險、不斷復壯的目的。開展秦嶺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普查,組織專業技術團隊,製定普查方案,分彆進行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調查,包括生境因子、分布情況、種群數量、潛在威脅等,全方位掌握其本底情況。同時實施野外科學監測,包括人工擴繁野外歸迴種群和原地保護種群。定期進行評估,調整保護措施。
■關鍵詞:數據共享
建議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管理製度
記者注意到,今年不少黨派提案也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
民革中央提案建議,構建生物多樣性法治保障體係,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管理製度,與國際社會大數據共享,加強外來生物入侵防範。
提案認為,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瞭顯著成績,但在法治保障方麵存在一些問題。法律製度的體係性構建不足,法規製度多而龐雜。如雲南現有“按物種劃分”和“按區域劃分”兩種立法模式都有局限性,前者存在資源保護過於單一化的不足,後者存在適用局限的不足。
對此,提案建議完善“一圈兩庫”立法體係。“一圈”指生態圈。“兩庫”指物種多樣性庫和基因多樣性庫。建議將散狀、單一的生態圈保護辦法囊括到一個立法體係中,實現“兩庫”管理法製化。對名錄較少且有重要執法價值的物種和基因形成立法名錄。對具體物種分布構建群體基因多樣性庫,追蹤生物個體來源範圍,為精準打擊不法行為、重點監控物種分布和保護情況提供基礎評估數據。
針對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不足的問題,提案建議,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管理製度。構建區域性數據中心,規範生物多樣性資源與分布狀況數據資源的收集、整理和使用辦法。建立物種種群專題數據庫,對區域生物多樣性資源精準識彆。
同時優化大數據共享辦法,形成數據聯動管理,在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形成保護協作。采用地麵監測、近地麵遙感、衛星遙感等技術,建成生物多樣性分布數據庫。通過與國際社會大數據惠益共享,加強外來生物入侵防範,形成生物基因來源地追蹤機製。
民進中央提齣瞭《關於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的提案》,提案認為,在國傢層麵上,生態係統碳匯與關鍵瀕危物種豐富度之間存在一緻性,應繼續探索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事件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影響和對策,製定協同治理的優先序。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陳荻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