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3:45:52 PM
作者|知潮
編輯|原野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在漫長的戰鬥歲月裏,隻要有北方的廣闊草原,中原民族就很難滅絕遊牧民族。 他們每次失敗,都能迴到北方,並等待休養生息,伺機南下。
製裁的大刀可以把華為從最值錢的手機市場趕齣去,但華為身後還有積纍30年的通信業務,那是華為最堅實的根據地。
最新發布的2021年報顯示,華為全年營收6368億元,同比下降28.6%;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當然,這一數據中包含瞭齣售榮耀等一次性收入,這部分淨收益為574.31億元,扣除掉之後,華為的淨利潤相比去年淨利潤下滑約13%。
其中, 受製裁影響最深的消費者業務同比下滑49.6%,跌迴瞭5年前的水平。 運營商業務重新成為瞭華為營收最高的業務。
作為一傢本就從通信起傢的企業,丟失終端市場的華為如今“迴歸本行”。這讓人想起當年諾基亞在齣售手機業務之後重組通信業務,再次煥發第二春的經曆。
但華為的野心絕不僅在於成為第二個諾基亞,在營收大幅下跌的情況下,華為仍然保持著高達22.4%的研發投入。 在企業服務、造車等領域,華為在廣泛投入,尋找下一個爆發點。
01 華為退守根據地
“華為重申不會造車。”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年報發布會上的發言,顯示齣瞭一傢To B企業“不和客戶搶生意”的基本素養,也顯示瞭華為的真實基因。
2010年,終端隻有占華為總收入的16.6%,不到電信網絡的零頭。此後,隨著華為手機暢銷全球,消費者業務逐漸取代電信業務,成為華為營收最高的部分。但在多輪製裁後,華為已和諾基亞一樣,其主要營收又退迴到瞭B端業務。
年報顯示,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近乎腰斬,從去年的4829.16億元,下滑到2434.31億元,這一數字略低於2017年的水平。消費者業務的占比也從過去幾年的五成,跌到瞭38.28%。
這是華為消費者業務近年來首次齣現下滑, 即使在2020年被製裁期間,華為仍然保持瞭3.3%的微弱增長。
目前,華為手機的全球齣貨量跌齣瞭前五,被各大數據機構歸入瞭“others”,不再單獨統計。在國內市場,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國內市場份額僅剩下10%,同比下滑78%。而Omdia的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的總齣貨量相比前一年下滑約為81%。
平闆電腦方麵,2021年華為平闆電腦在全球市場份額為9.7%,同比下滑瞭32.1%。
筆記本電腦方麵,華為的市場份額在2021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64%,僅剩下0.5%,目前已跌齣市場前五。
自2020年9月15日開始,台積電無法再嚮華為供應芯片,華為在P50中搭載瞭驍龍888處理器,但隻能使用4G網絡。 隨著庫存芯片的耗盡,以及5G的進一步普及,華為終端産品的競爭力還將進一步減弱。
伴隨著終端銷售的萎縮,華為的業務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輪值董事長郭平錶示,在手機業務受阻之後,華為不得不拓展可穿戴、運動健康、全屋智能等新領域。
在華為天貓旗艦店,數碼配件貢獻瞭主要的銷量,在銷量前二十的産品中,隻有一款平闆電腦為數碼終端,其他均為自拍杆、耳機、路由器、兒童手錶、手環和充電器。
圖:銷量排名前10産品
在2021年年報中,消費者業務在排序上從第一位變成瞭第三位,甚至排在營收更低的企業業務之後。 年報22次提到“消費者業務”,而在2020年和2019年,這一數字分彆為29次和42次。而“汽車”的齣現次數高達77次。 從這些訊號來看,華為未來的發展重點顯然已經不在消費者業務。
斷臂之後,B端業務再次成為華為的重心。2021年,華為運營商業務營收2814.69億元,占比迴升至44.2%,再次成為營收最高的業務。
80年代末,華為從電信設備代理商,轉型成為一傢電信設備製造商。從農村市場做起,隨後陸續走嚮瞭香港、俄羅斯、歐洲等市場。到90年代末,華為年銷售額已突破百億元。
此後華為逐步成為世界領先的通信企業。第三方數據顯示,2021年,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華為占據瞭28.70%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7%,力壓愛立信和諾基亞,居於全球第一。
如今的華為隻是再次迴到瞭“老本行”。
但運營商業務在2021年營收還是有所下滑,同比下滑7%。孟晚舟在財報會議中解釋道:“中國5G基站建設已經在2020年基本完成,所以在中國的5G部署業務已經沒有那麼多客戶需求。”
企業業務是華為2021年唯一正增長的主營業務,營收達到1024.44億元,同比增長2.1%。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企業業務的營收貢獻低於消費者業務,但華為仍在年報中將其排在瞭消費者業務之前,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利用AI、雲、大數據、物聯網、視頻、數據通信等技術打造支撐數字化的 ICT 基礎設施,為智慧城 市、金融、能源、交通、製造等重點行業客戶提供智能雲網、智簡全光網、數據中心、數據存儲、5GtoB、可信服務等産品和解決方案。”
這是華為對企業業務的介紹,短短100字,幾乎每一個詞都是當今熱門。 在消費互聯網增長見頂後,企業服務已經成為近年來互聯網世界的新風口,各傢大廠都在此布局。
在財報會議中,孟晚舟首次披露瞭華為雲的銷售數據,2021年,華為雲銷售收入達到2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IDC數據顯示,阿裏雲是中國公有雲市場的龍頭品牌,市場份額接近40%,華為雲和騰訊雲緊隨其後,市場份額均約在10%左右,相互差距微乎其微。
早在1998年,華為就在企業內部文件《華為基本法》中,將企業服務龍頭公司IBM列為學習榜樣。在24年後的今天,終端業務前景已經十分慘淡後,不知道華為內部是否會重新將IBM作為榜樣。
02 華為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嗎?
2020年11月17日,華為與深圳市國資委控股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正式將榮耀業務全部資産齣售。
在七年前的2013年9月2日,另一傢手機巨頭諾基亞宣布,將手機業務以54.4億歐元的價格齣售給微軟。
那一年,諾基亞虧損5億歐元,手機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40%跌到瞭4%以下。在全球手機品牌中,諾基亞已跌齣前六,股價也不到巔峰期的十分之一。
2021年,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也縮水超過十倍,跌齣前五。 當然,他們遭遇的原因並不相同,諾基亞是因為賭錯瞭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嚮,而華為是被外力強行驅逐齣市場。
失去瞭占9成營收的手機,諾基亞需要找到新的主營業務,他們的選擇是重迴電信業務。
諾基亞有150年的曆史,從橡膠、造紙、到防毒麵具、電視機,上百年來,諾基亞旗下業務不斷地拓展和變遷。60年代,諾基亞成立瞭電子部,開始涉足電信業務,並由此開啓瞭諾基亞近30年的電信時代,直到90年代中期,諾基亞纔逐漸將重心放在手機終端。
在手機業務如日中天的時候,諾基亞曾將電信設備業務與西門子閤並成立瞭“諾西公司”。在失去手機後,諾基亞開始瞭電信部門的重建。2013年,諾基亞購買瞭西門子持有的諾西公司的另一半股份。2015年,諾基亞又用156億歐元收購瞭電信巨頭阿爾卡特-朗訊公司,從而將通信業界擁有至高地位的貝爾實驗室收入囊中。
在兩次收購後,諾基亞的重組基本完成。在手機市場一敗塗地的諾基亞,渴望迴到這一老本行上演一場“王者歸來”。
諾基亞的重組極為成功。 諾基亞在轉型之後連續多年擠進全球前三的通信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7年,諾基亞憑藉1850億元人民幣年營收,重新迴到世界500強,成為僅次於華為的全球第二大通訊設備製造商。
2013年到2018年,諾基亞5G技術的全球專利申請量共計2133件,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中以占有約10.5%的專利,申請量穩居第二,僅次於華為。2021年5月,諾基亞單方麵宣布,根據一份第三方機構的研報,諾基亞5G專利數量排名全球第一。
2月2日,諾基亞發布瞭最新財年業績。2021年全年,公司淨銷售額為222.02億歐元,同比增長2%;淨利潤為16.45 億歐元,上年同期為淨虧損25.16億歐元,同比扭虧為盈。盡管和巔峰期差距甚遠,但諾基亞仍然是一傢頗具實力的巨頭企業。
在失去手機業務後,諾基亞與華為的業務結構極為相似:營收最高的消費者業務腰斬,主業重迴電信業務,並都將企業服務作為重要發展方嚮。 在5G領域,華為與諾基亞早已激烈競爭多年,是彼此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除此之外,諾基亞一直試圖擠進國內的企業服務市場。
全球5G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是諾基亞完成復興的重要基礎。華為目前也在試圖抓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的東風。
不過相比於諾基亞在2013年的處境,華為手中的牌還要更好:諾基亞幾乎完全失去瞭消費者業務,而華為衰退的消費者業務依然超過2400億元。諾基亞需要花費重金重組電信部門,以挑戰者的姿態重新進入,而華為的電信業務本身有著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
此外,華為在新能源汽車、華為雲等方麵也極具市場競爭力。營收、現金流、利潤等財務數據也遠好於諾基亞。
可以說,諾基亞奮鬥8年纔得到的,華為現在就有,而且更多。
在財報和發布會中,華為多次提到瞭“活下來”是公司當前的目標。 但就華為手中的籌碼來說,“活下來”似乎有些謙虛:華為仍然是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年淨利潤仍然高達韆億,持有的現金與短期投資超過4000億元。
或許,研發的投入纔是華為真實野心的展現。在營收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2021年全年研發投入高達142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2.4%,超過瞭2020年的15.9%。
同樣“死磕”研發的還有諾基亞。2021年3月,諾基亞發布公告,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擬定裁員5000-10000人,到2023年末,能夠節省約6億歐元費用,用以投入到5G研發中。在另一份公告中,諾基亞提到將“不惜一切代價”贏得 5G 無綫電市場。
堅韌,是華為和諾基亞在其發展曆史上展現齣的共同特點。大起大落,在他們的發展曆史中已經曆過數次。 如今已經“活下來”的兩傢企業猶如養精蓄銳的遊牧民族,隻待“中原有變”,隨時準備再次“南下”,再重新贏得一片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