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電競主機闆應該呈現怎樣的麵貌,每傢主機闆廠都會有自己的定義。技嘉近期推齣瞭名為「G1」係列的X58主機闆,標榜軍事化風格,最重視玩傢需求。這次藉測的「Sniper」,在售 ... 網路不延遲,音效亦動 .....
電競主機闆應該呈現怎樣的麵貌,每傢主機闆廠都會有自己的定義。技嘉近期推齣瞭名為「G1」係列的X58主機闆,標榜軍事化風格,最重視玩傢需求。這次藉測的「Sniper」,在售價上比起最高階「Assassin」稍低瞭些,但用料依然不含糊,具備頂級網卡與音效。給人更好的體驗。
雖然說是頂級網卡,但實際上指的是NPU。NPU這個字眼可能有點突兀,這邊稍微解釋一下,NPU指的是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中國大陸譯為網絡處理單元),是專司網路封包訊號處理的處理器。技嘉在這次行銷自傢産品時,提到瞭NPU,在G1一係列産品中選擇性加入瞭 Bigfoot Killer E2100網路專用處理器,從原廠的角度認為,NPU能有效改善網路延遲問題,讓Online Game或區域網路對戰(Lan Play)能有更好的網路品質。而且也能讓CPU不用多負擔內建網卡原本需要的封包處理工作,對於遊戲品質會有更好的錶現。
一堆軍規,各自錶述
有點扯齣主題瞭,還是來看看産品本體。有看過G1.Assassin主機闆,對G1.Sniper基本上就不陌生。技嘉可以說是跟隨著前麵幾傢知名闆廠,沿用「軍事用途」這樣的一個産品形象,做齣這係列産品。G1.Sniper外箱給人感覺就是軍事意味的墨綠色基調。不管是刻意營造的鐵銹痕,還是彈孔,都在強調這張主機闆有著軍事等級的可靠程度。
▲G1.Sniper主機闆外箱,雖然隻是紙箱,卻刻意做齣瞭鐵銹效果。
▲背麵則可以看到G1.Sniper主機闆的一係列行銷用語。
史上最臭屁,開箱噪音要注意
外箱打開還可以看到一層內箱。內箱的設計相信有朋友已經看過G1.Assassin開箱的經典事蹟「會放屁的包裝盒」。甚至也有人給瞭「最臭屁的主機闆」這樣的稱號。很不免俗的,筆者在藉G1.Sniper主機闆前多嘴問瞭一句「這張該不會也跟 G1.Assassin一樣會放屁吧。」得到瞭對方窗口MSN傳來「笑臉與大拇指」的錶情符號。嗯,看來這係列都可以享受到這麼「自然又通暢」的音效享受。不過筆者個人覺得這聲音真的不是普通難聽,讓人有種印象扣分的感覺,或許有人真的很愛這個Fu,也是有國外媒體開箱的瞬間當場笑倒的……
▲拆齣內箱的時候,由於與外箱壁之間摩擦,會發齣尖銳而類似「放屁」的聲音。
▲G1.Assassin開箱時會齣現一股尖銳刺耳的噪音,推測全係列都會如此。
▲配件一覽,特彆的是附贈海報跟貼紙,這會是G1係列産品都有機會看到的贈品
▲G1.Sniper附贈的USB 3.0前麵闆與G1.Assassin的長相不同,OC按紐不在上麵。
▲主機闆一覽,G1.Sniper「隻」支援到三條PCI-E x16,要注意的是,配置是x16、x16、x8,第三條PCI-E僅有PCI-E x8的頻寬
▲北橋散熱片會有這麼五個燈。用來顯示電源狀態。並以熱導管連結上方供電模組以及下方南橋晶片的散熱片。
▲南橋散熱片上可以看到G1係列的招牌子彈,身為狙擊手(Sniper)當然也沒少。
▲G1.Sniper週邊用料,原本以為會很豪氣的「電料撒免錢」,顯然想太多。
CPU供電用上日係CHEMI-CON固態電容與亞鐵鹽芯電感。第一印象相當棒。
▲咦?一轉眼散熱片就不見瞭,跑哪去瞭?
▲帶著寂寞的伊人背影,渾然不覺暗處襲來的危機,一切恩怨糾葛將隨著食指煙消雲散…(強者好同事:艾默拉你手不要動,我要拍這個畫麵XD)
▲正值壯年的Intel X58 Express北橋晶片,在此登場。
▲身經百戰的Intel ICH10R南橋晶片,從4係列晶片組時代問世,算是相當長壽的南橋晶片。
▲剛纔前置USB 3.0麵闆沒看到的OC按紐,原來改到瞭背闆上。減少被誤按的可能。背闆可以看到8組USB,兩組為USB 3.0,有兩組則與eSATA共用接頭。
▲USB 3.0晶片使用瑞薩Renesas的µD720200A
▲另外闆子上還可以找到兩顆威鋒VLI的VL810晶片,這顆晶片的作用是USB 3.0 Hub透過晶片分齣訊號,可以支援更多組USB 3.0通道。
▲例如這邊就可以看到一顆VL810晶片低調的躲在F_USB30排針附近。
音效不漏氣,網路更要犀利
原廠的術語講得有點聳動,把Bigfoot這顆處理器講得好像網路會超快,但字麵上其實容易搞混,變快的不是大多人理解的「頻寬」,而是「封包的效率。」尷尬的是,NPU給人一種「神主牌」的印象,不管有沒有它,網路依然會正常運作,多數玩傢對於網路品質往往不夠敏感或不甚在意,理論來說,有NPU加持,網路的封包會「乾淨」一些,原本的架構下,網路封包可能在係統裏麵九彎十八拐纔送齣來,Bigfoot的處理器直接看成獨立處理的窗口,不用經過作業係統內部作業,理論上在封包的傳遞上會更直接,延遲更低,反應能夠更直接。
但這樣的品質卻難以察覺,筆者手邊的工具不夠精細,無法正麵肯定,這樣的用料是否真的有如行銷詞條上說的一樣,網路延遲會更低。但這確實是少見的設計,也可以說是吸收瞭遊戲玩傢的使用體驗。而一般來說,雖然驅動介麵上麵顯示的會是Bigfoot 網路晶片,但實際上整個Bigfoot網路架構,還會包含提供網路實體層的Marvell 88E1118R晶片,以及被貼紙貼住的飛思卡爾(Freescale)PowerQUICC II Pro MPC8308處理器。和一般內建網卡比起來,可以說是用盡心思將一張Bigfoot的高階娛樂網卡直接做進這張主機闆,雖然成效有所爭議,但可以看成是一項大膽的嘗試。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售價不再親民,而是走高階精品路綫的局麵。
在音效上麵,G1.Sniper主機闆也使用瞭CREATIVE音效晶片。 G1.Sniper的音效晶片與G1.Assassin同款,都是創新未來CREATIVE CA20K2,與創新未來的X-Fi Titanium音效卡用的是同一顆,說他是「onboard的真X-Fi音效」也能通。音效晶片雖然對講究的玩傢來說,音質或許是其次,但是定位性會是相當重視的一點。
CREATIVE CA20K2其實是相當優異的一顆音效晶片,在音樂錶現上也不差,更重要的是讓人聯想到瞭相當知名的X-Fi Titanium音效卡係列。筆者試著接上自己的鐵三角ATH-M50耳機去聽,對比常見於許多知名品牌主機闆的內建音效Realtek ALC892。試聽麯目為神隱少女原聲帶Track 5「竜の少年」與Track 16「6番目の駅」,空之境界劇場版第二集殺人考察(前) 原聲帶Track 2「M02」,音效模式選擇音樂創作模式。高頻錶現沒有想像中甜,但是細膩度略優於ALC892。低頻感覺起來差不多,不過ALC892聽起「竜の少年」時略帶細微破聲,CA20K2的細節還算完整。但兩者都有種不夠清晰,帶點混濁的感覺,而迴到G1.Sniper的設計齣發點。使用族群以遊戲用戶為考量,音效錶現其實不差,以遊戲用途來說已經相當齣色。但聽覺通常會有主觀感受,筆者手邊的器材不算是發燒等級,以個人好惡來說,兩者的錶現其實差距不會太明顯,但G1.Sniper上麵的CA20K2確實比內建的螃蟹音效晶片稍微動聽一點。就爽度來說,也比Realtek高一點。
▲NPU的部份官方宣稱採用Bigfoot Killer E2100。處理器所在位置貼瞭張貼紙。
▲如果剛好沒裝到Bigfoot的驅動程式,會看到裝置管理員齣現這樣的訊息。在Windows 7底下看到「PowerPC處理器」的字樣,意外有股喜感。
▲稍微檢查瞭一下,貼紙掀起來可以看到是飛思卡爾(Freescale)PowerQUICC II Pro MPC8308這顆處理器。這就是PowerPC處理器的真相。
▲裝好驅動程式,會看到一個疑似鳥頭的圖示躲在工作區待命。
▲在NPU旁邊還可以找到兩顆Samsung K4T51163QI DDR2記憶體顆粒,容量加起來是64MB。提供給NPU運算暫存資料。
▲G1.Sniper的音效晶片創新未來CREATIVE CA20K2,旁邊附帶一顆hynix H5DU1262GTRDDR顆粒, 容量為8M。
▲DAC晶片採用Cirrus Logic CS4382,支援解碼24bit/192KHz的音源。
▲採用Nichicon的雙偏振音頻電容。與G1.Assassin寬敞的XL-ATX尺寸不同的是,G1.Sniper隻是稍大的ATX主機闆,電容相較之下也比較侷促。
傳統BIOS介麵,照樣能讓3TB的硬碟當開機碟
幾年前就可以看到技嘉主機闆上有DualBIOS這個名詞,主打的就是雙BIOS救援,參數玩掛瞭還可以靠另一顆BIOS迴存齣廠預設值。以一張定位在高價産品的主機闆來說,G1.Sniper這張主機闆上麵也看到瞭DualBIOS的設計。除此之外,最近的硬碟容量越來越大,開始有使用者關心到3TB以上的硬碟容量無法全部格式化當開機碟,
▲高階産品自然要有雙BIOS。G1.Sniper主機闆上可以找到這樣的雙BIOS晶片。
▲開機彩圖是個咬著藍波刀的傭兵骷髏在燃燒。
▲關閉彩圖可以看到G1.Sniper的型號資訊,以及目前POST過程當中的資訊。
▲技嘉主機闆使用F12按鍵做為Boot Menu的觸發紐,按下去可以看到畫麵跳來這裏。
▲技嘉主機闆內建的BIOS更新程式Q-Flash Utility,觸發熱鍵為End鍵
▲新齣品的主機闆多已過渡到圖形化UEFI介麵,G1.Sniper仍是使用Award BIOS技嘉方麵也強調,G1.Sniper主機闆一樣能完整支援3TB以上的硬碟做開機碟使用。
效能實測
筆者很想來一次網路測試,實驗是否能夠如同原廠所說的那樣有加快的感覺。但手邊沒有可靠方式可以驗證。跑測試時雖然心理上覺得瀏覽網頁時網路似乎蠻順的,但無法確定順暢的原因是因為Bigfoot的解決方案,抑或是公司的區網剛好很順暢。
不管是音效或網路解決方案,其齣發點都是為瞭讓「網卡該做的事情歸網卡做」、「音效該做的事歸音效做」,這樣CPU就不太需要插手去管這些週邊要做的工作,專心讓運算效益變好,使用體驗上也會顯得更順暢。就測試的錶現看來,雖然未必會讓CPU運算變快,但至少也維持該有的水準。也許有些設計上的細膩之處,是無法靠著單純的Benchmark去量化的。而使用者體驗的東西又顯得主觀而抽象,選擇不相信這些設計會帶來什麼改變,倒也沒什麼損失。
▲PCMark Vantage分數錶現不賴。總分10846,錶現正常。
▲GeekBench測試成績為11807分,與對照組相差3%不到
▲用CINEBENCH R10測試處理器效能,與對照組錶現幾乎一緻。
▲換到CINEBENCH R11.5,錶現也是兩邊一個樣。
▲用Crystal Disk Mark測試磁碟效能,連續讀寫的效能略慢,但不明顯。
▲平台功耗上,用上一堆重料,比起對照組多瞭6W左右。
評測結論
以性價比來說,以筆者所知,G1.Sniper的原廠建議售價寫著12,999元,截稿前稍微搜尋瞭一下市麵報價資訊,大多還標著13,700元的價格,Newegg.com上的報價449.99美元(約台幣13,315元)。但不管是哪邊,這張主機闆的售價還是相當高昂。部份通路也僅提供報價,另外註明「客訂」。G1.Sniper主機闆主打的客群目標自然不是學生或一般小上班族,而是更有消費能力的金字塔頂端消費者。比起其他高階主機闆來說,G1係列的主機闆較重視遊戲玩傢的體驗,不隻是單純讓係統更快,或是在超頻上下更多功夫。
每傢廠商針對的「玩傢角度」都有所不同,筆者個人很喜歡這樣的嘗試,讓主機闆多瞭不一樣的思維,在産品上創造更多說服消費者購買的優點。而目前G1 係列推齣的三張主機闆當中,最強的G1.Assassin採用XL-ATX設計,尺寸相對巨大,對於有意裝機的玩傢來說,機箱的挑選會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最便宜的G1.Guerrilla,雖然看起來設計上與G1.Sniper最相似,標準的ATX尺寸也最適閤大多數的機箱,但音效部份降階為 Realtek ALC889,雖說聽感未必每個人都覺得有差,爽度的地方卻有瞭落差。從這樣看起來,G1.Sniper反而比較討喜。不管是收藏還是自用,都會是很好的選擇——相對的,銀子也要準備夠纔行。
測試平台
* Intel Core i7-980X
* Kingston KHX1600C9D3K6/12GX
* Seasonic SS-400FL 400W
* AMD Radeon HD 5750 1GB
* WD1002FBYS
* Windows 7 x64 SP1
廠商資訊
*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
* 廠商電話:0800-079-800
* 廠商網址:
http://www.gigabyte.com.tw
* 建議售價:新台幣12,99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