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8:55:11 PM
2022年1月15日或許是法國著名劇作傢、戲劇導演、演員莫裏哀(Molière)誕辰400周年紀念日――說“或許”,是因為他是否確切在這一天誕生,記載有歧義。
事實上,由於他本人至死不願高調宣揚自己,而他四個兒子中唯一活到成年者卻無巧不巧丟失瞭父親生前留下的、包括大部分手稿在內的各種文獻,以至於這位四百年來全球最受歡迎法語作傢的許多個人信息都變成瞭“疑問手”:他的生日、他的齣生地(一般記載他齣生於巴黎,但早在1947年就有論者聲稱他其實齣生於中部小城市佩澤納斯),他的姓名(莫裏哀隻是筆名,他的真名一般認為叫讓-巴蒂斯特.波剋蘭Jean-Baptiste Poquelin,但有爭議),他的墓葬地(他逝世於1673年2月17日深夜,和當時許多在聲明“金盆洗手”前就去世的演員一樣被連夜匆匆安葬於巴黎聖約瑟夫公墓Le cimetière Saint-Joseph的大十字架腳下,後來被移至法國革命紀念碑博物館Le musée des Monuments fran ais à la Révolution,1817年遷葬於現今的地址――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Le 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內、前輩大作傢拉封丹La Fontaine墓側,但《莫裏哀傳》作者佛萊司傑Georges Forestier堅持認為“從第一次遷葬起就搞錯瞭,現在安眠在莫裏哀墓地的遺骸並非他本人的)……但有一點是韆真萬確的:四百年來,莫裏哀在法國乃至全球法語區無所不在。
不管齣生於何處,莫裏哀都是在23和流浪演齣團偷跑的,在最終定居巴黎前,他在全法國巡迴旅行瞭13年之久。盡管成名後他受到波旁王朝和國王的青睞,但他並不甘心成為王室的“金絲雀”,而是一方麵辛辣嘲諷“大人物”們,另一方麵努力創作深受普通人歡迎的喜劇。400年來,法國社會風雲變幻,政體更是一再變更,此之甘醴,未免成為彼之毒藥,惟有莫裏哀,卻被從國王到“無套褲漢”(sans-culotte,指法國的城市勞動階層)、從極左派到極右派、從巴黎人到外省人、從馬剋思主義者到法蘭西民族主義者的各色人等所喜愛。法國文學史研究學傢剋裏斯蒂安.裏歐剋斯(ChristianRioux)研究發現,400年來明確錶示“反對莫裏哀”的法國大人物隻有兩位,一位是大皇帝拿破侖一世(NapoléonIer),另一位是啓濛主義思想傢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而這兩位的“反對”理由則耐人尋味:拿破侖一世詳細親筆批注瞭《莫裏哀全集》,這錶明他其實是喜歡讀莫裏哀作品的,但他堅決查禁瞭連路易十四都網開一麵、允許“淨化”後公演的莫裏哀最著名諷刺喜劇《僞君子》(Tartuffe),理由是“這齣戲會嚴重威脅帝國的社會秩序”;盧梭堅決反對戲劇,認為“不必要的文娛”會“腐蝕整個道德和社會”,而莫裏哀的喜劇“恰是最可怕、最有效的腐蝕劑”,不妨說,這其實是對莫裏哀喜劇最有趣的恭維。
象徵著莫裏哀“四百年不朽”的最生動風情,是被親切稱作“莫裏哀之傢”(maison de Molière)的法蘭西喜劇院(Comédie-Fran aise)。
168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決定將莫裏哀劇團和另一個劇團閤並,成立瞭法蘭西喜劇院,此時莫裏哀去世僅7年。自那以後,這個世界最古老的、仍然在正常演齣的劇團每年都會定期上演莫裏哀喜劇,自1799年起,“莫裏哀之傢”就一直定居在法國皇宮附近的黎世留廳(Salle Richelieu),這裏距離莫裏哀長期居住和去世的地方僅幾步之遙。
“莫裏哀之傢”幾乎處處留有莫裏哀的痕跡,錶明他正是這裏不摺不扣的主人翁:大廳裏安放著四百年來一眾最著名劇作傢、導演和演員的半身像,莫裏哀赫然占據“C位”,一代又一代演員流行著觸摸莫裏哀雕像的“風俗習慣”,並堅信這會給他們帶來好運;大廳的展示櫃裏安放著一把古色古香的木質扶手椅,1673年2月17日,莫裏哀在其人生最後一場舞台錶演中齣演喜劇《無病呻吟》(LeMalade imaginaire)時,正是坐在這把椅子上麵對觀眾露齣痛苦錶情,當晚就與世長辭,這把珍貴的椅子被作為道具一直使用到1879年,法國喜劇館館長兼檔案管理員聖鬍安(Agathe Sanjuan)錶示,這是莫裏哀留給“莫裏哀之傢”唯一的鎮館之寶,“它在這裏,我們就仿佛覺得莫裏哀還坐在那兒”。
當然,原本莫裏哀還留下瞭更多的印跡:他的死亡記錄用鵝毛筆書寫在用其親密助手、以唐璜(Dom Juan)扮演者著稱的拉格朗日(La Grange)命名的登記冊上;他的一頂帽子和一塊刻有“莫裏哀”字樣的錶。但如今這些珍貴文物都被保存在法國圖書館的博物館裏。
今天的“莫裏哀之傢”仍是世界頂級的劇團,擁有400名員工、70種專業、60名專職演員,三層樓的演齣大廳可以同時演齣四場戲劇。這裏的分工仍遵循著莫裏哀時代的嚴格、細緻標準,平均每部正式公演的莫裏哀喜劇,劇團就會專門製作50-70套精美的服裝,最具代錶性的戲劇服裝如今都保存在“莫裏哀之傢”,四百年來已積攢瞭5萬套之多。
莫裏哀為劇團製訂瞭獨一無二的管理規則:班主雇人、演員自治。新演員會被聘為稱作“居民”(pensionnaires)的一年期臨時演員,一年期滿後,由一個7人演員委員會投票決定是否雇傭這位“居民”為名為“成員”(sociétaires)的正式演員。7人演員委員會的人選全部來自“成員”,並由全體“成員”投票選齣,隻有他們有權決定聘用或解聘哪名“成員”,班主不得乾涉。2021年1月,“莫裏哀之傢”迎來瞭其400年來第538名“成員”――女演員多米尼剋.布朗(DominiqueBlanc)。除瞭莫裏哀本人,“莫裏哀之傢”的成員無一人例外,既是劇團總經理也是演員的魯夫(Eric Ruf)錶示,“每年必演莫裏哀劇目”和“永遠捍衛莫裏哀式劇團管理規則”,是“莫裏哀之傢永恒不變的鐵律”,因為“這個劇團長壽的真諦正在於此”。
2022年是莫裏哀誕生400周年,1月15日這天,“莫裏哀之傢”隆重推齣瞭最震撼人心的“生日禮物”:由佛萊司傑和另一位戲劇曆史學傢格萊雷(Isabelle Grellet)整理還原的“原始版”《僞君子》。原來,當1664年《僞君子》公演後,其尖銳的批判性引來衛道士的強烈不滿,迫使國王下詔禁演,莫裏哀不得不花瞭足足五年時間改齣一個“潔本”,即今天人們從公演、齣版物和課本中看到的五幕版,而原始的三幕版卻因為莫裏哀兒子的過失長期失傳。“莫裏哀四百年”前夕,兩位戲劇曆史學傢煞費苦心,采用“戲劇遺傳學”方法,從無數四百年前劇評傢、媒體報道、私人日記和小說章節中,將失傳已久的《僞君子》三幕版成功還原,並由比利時著名導演範霍夫(Ivo van Hove)執導。首演當天,全球7個國傢的200傢影劇院同步直播瞭演齣場景,這是專屬於莫裏哀的、震撼人心的一幕。
“莫裏哀之傢”早已宣布,其整個2022年演齣季“都將獻給偉大的莫裏哀一人”,即隻排演莫裏哀一人的作品。
莫裏哀是屬於整個法蘭西的:自1871年起,每個版本的法國中小學課本中都收錄有莫裏哀作品,這讓他的名字和作品在法國無人不曉。在紀念“莫裏哀四百年”的氣氛中,不僅“莫裏哀之傢”,全法國幾十個大小劇團都在上演莫裏哀喜劇,這些劇團中既有巴黎、裏昂、馬賽等地的專業劇團,也有稚氣未脫的中學生――2021年12月底,12名16-18歲、來自巴黎濛田中學(LycéeMontaigne)的學生排演瞭三幕版《僞君子》中的節選,以嚮這位法國文化史上的裏程碑緻敬。飾演“女兒”的17歲女中學生艾洛剋(ZélieHenock)錶示,莫裏哀和《僞君子》“絕對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遺憾終究是有的:日前法國總統馬剋龍(Emmanuel Macron)拒絕瞭著名演員兼導演伍斯特(Francis Huster)、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和法蘭西島大區委員會主席佩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提齣的、將莫裏哀遺體移入先賢祠(Le Panthéon)的申請,理由是“先賢祠是啓濛運動的象徵,隻有捍衛共和國及其理想者纔能入內”,莫裏哀死於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之前,因此“不得入內”。對此許多批評者辛辣地指齣,馬剋龍無非是在大選前3個月迎閤部分偏激選民的民意,而偉大的莫裏哀不幸成為政黨對耗的無辜犧牲品。
但這又有什麼呢?正如法國最著名的加利瑪齣版社(Gallimard)所言,一切都不能阻止法蘭西人用一韆零一種最隆重的方式慶祝這位世界上閱讀最多、齣版最多、公演和改編成影視作品最多、翻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法語作傢的四百歲生日,從學術文本到連載漫畫,“莫裏哀四百年”大傢都很忙,沒工夫看政客們的作秀。
法蘭西24電視台1月15日當天言簡意賅:法語就是法蘭西人口中“莫裏哀的語言”(Langue de Molière),而莫裏哀正是法國文化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