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11:16:19 AM
有時候,真的很討厭一些世事無常。
從昨天開始,都在為東航墜機事件難過。
最讓我破防的,是現場找到的手機碎片和錢包證件照,還有寫著“歲歲平安”的紙條。
這架飛機上一共有132人,有剛拍瞭婚紗照的新婚丈夫,有即將去國外念書的學生,有趕迴公司的企業高管…
今天一天,有關東航的新聞也在繼續發酵。
當越來越多有關機上人員的信息被揭開,大傢,包括羊自己,情緒開始由昨天的震驚擔憂,逐漸轉變為壓抑悲傷。
那些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明明隻是坐瞭一趟普通的航班,想要度過普通的一天,生命卻在瞬間戛然而止。
他們的生活與我們何其相似,所以我們無法不在這場災難情。
甚至於有些人,已經開始齣現瞭創傷反應
圖源豆瓣小組
自古以來,災難+生離死彆都是人類最不願觸碰的話題。
羊也很討厭這兩個詞語。
可是,當事實已經發生,沉溺悲傷隻會更加緻鬱。
對待苦難與創傷,或許可以換種角度去看待,今天想分享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些人,是如何麵對死亡的。
還記得上麵兩張圖嗎?
這是前幾年在網上爆火的黑人抬棺。
因為葬禮氛圍輕鬆,再加上魔性的音樂和舞蹈,大傢一點也get不到悲傷,反而玩梗玩得飛起。
當然,羊也知道,自然死亡和空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振作起來,反思事實,麵對未來,或許是對逝者更好的悼念。
而隱藏在“黑人抬棺”背後的加納“葬禮文化”,就包含著某種類似的精神內核。
羊一直覺得,加納人的生活態度非常高級。
這是個曾被瘋狂殖民的國傢,貧富差距巨大。
加納窮人很多,人均日收入還不到50塊錢,因為一些曆史和政治因素,那裏文盲多,新生兒死亡率高,人均壽命也排在全球150位之後。
按理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傢,不說有多絕望,至少也不太好受吧?
但加納人不是的。
很多在那裏生活過的人都說,在加納,你幾乎很難見到一個臉上沒有笑容的人。
那些在我們眼中難以應對的艱苦,無法影響加納人對生活的樂觀。
殖民到來瞭掠奪,也帶來瞭宗教信仰。
加納很多人信奉基督,所以不管生活是好是壞,也每天心懷感恩。
他們擅長在苦日子裏找尋快樂。
而這種豁達的生活觀,也體現在他們的死亡文化裏。
死亡是加納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甚至大過齣生和婚禮。
加納人很在乎葬禮。
因為,死去便代錶著另一種意義上的新生。
講真,羊第一次看到加納葬禮場景的時候真的有點生理不適
中國的葬禮大多是莊重的,嚴肅的。
但在加納,他們可以拍手
可以跳舞
可以談笑
但誰說葬禮不能快樂?
既然人哭著來到世上,那笑著離去也沒什麼不好。
加納一位姑娘的媽媽去世後,她給媽媽請瞭舞蹈隊。
她不想沉浸在無限的悲傷中,她想讓媽媽在歡樂的氛圍下離開。
羊想起蔡康永有個很漂亮的舞蹈傢朋友。
他說在她過世前,她和朋友們說拜托你們把人生當成是一場Party,你們要繼續在Party裏麵玩耍,可是我要先告辭。
她說她是一個好客人,不希望全場的人都因為我而放下酒杯,關掉音樂,穿上外套站起來,一副我們也都不要玩瞭的景象――
“我希望你們給我一個擁抱,我走掉的時候,你們繼續玩,如果我聽到你們繼續玩樂得開心,我在門背後,聽到你們玩樂的聲音,我會高興。”
人類在死亡上的痛感是共通的,但記憶不會隨生命消失。
眼淚和歡笑都隻是形式,用力地記住他,或許纔是最好的送彆。
加納人的親人去世後,他們會通知所有的親朋,甚至還會在媒體上發布信息。
他們毫不避諱死亡,而是希望所有人聚到一起,迴憶,紀念。
大傢知道物理學傢費曼的故事嗎?
在深愛的妻子死後,他沒有哭鬧,隻是靜靜地坐瞭一會兒便投入工作。
幾個月後,他走在鞦天的街道,無意中看到瞭櫥窗裏的一條裙子。
那時他的情緒終於崩潰,因為他覺得,妻子穿上它一定很美。
你看,真正懷念一個人,不是在葬禮上嚎啕大哭,因為思念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告彆其實是件挺難的事兒,人總會離開,但愛永遠不會死去。
加納人的的葬禮上,有鮮花,有手冊,有舞蹈,還有主持。
淚水是不受歡迎的――
“既然以後都不能相見瞭,那今天這最後一麵,我希望你在歡笑中離開。”
加納人還有自己獨特的 棺材文化 。
他們的棺材乍一看花裏鬍哨,甚至有些荒誕。
但他們的棺材設計和雕刻其實是一門傳統手工藝,不少部落地區都將這些匠人看作德高望重者。
棺材是死者的小房子,必須要有獨特的意義。
加納人的棺材樣式通常和死者的職業有關,又或者是他的愛好,他的夢想,甚至是一些隨身物品。
-給你一部手機,希望未來的日子也不要無聊。
這個人死於糖尿病,親人為他定製瞭可樂樣式的“傢”。
-被疾病限製的一生已經結束,以後請愉快暢飲。
如果死者生前是一名攝影師…
-迴憶已經變成照片,但在另個緯度也可以製造更多迴憶。
加納人給小孩子們的棺材也很溫暖。
-帶著這一世的夢想,大膽去遠航。
-睡一覺吧,夢裏會有糖果和可愛的小怪獸。
生前無辣不歡的人,死後會收到一個辣椒形狀的棺材。
-把最愛的食物,送給最親愛的人。
祖母生前的夢想是齣國旅行,孫子便為奶奶造瞭一架飛機。
-現在隨便哪裏你都能去,祝旅途愉快。
喜歡箱包的年輕女孩,棺材看起來很“貴”
-背起行囊,去另一個世界旅行。
喜歡讀書的小文青去世瞭,那就親手為他“寫”一本書。
-有這本書很長很長陪著,你一定不會孤獨。
愛打遊戲的宅男,會收獲“口袋妖怪”。
-送你一場宅男的狂歡
意外死去的青年收到瞭大炮。
-我們替你圓瞭你的軍人夢想。
丈夫離世,妻子為他定製瞭煙盒。
-以後沒人再勸你戒煙啦。
而這就是加納的棺材文化。
他們不在意它是否美麗精緻,隻在乎其中的意義。
在加納,人們雖然貧窮,卻願意為親人定製獨特的棺材,花上萬塊錢去籌備一場葬禮。
他們悼念離開,同時慶祝新生。
不知道大傢什麼感受,反正羊是可以狠狠共情
不管世界上的人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生死,人始終都是對生命充滿敬畏的。
莊嚴也好,歡鬧也罷。
送行的意義看似是告彆,實則是紀念。
加納人從不把死亡當作終結,他們之所以在葬禮上大操大辦,是因為他們把葬禮看作歡送派對,不想讓離彆變得痛苦。
“即使你這一生已經結束,我們仍聚在一起懷念你的故事,最後一次見麵,沒有眼淚和悲傷,願你在歡笑中離開。”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就讓愛變成永恒。
對待生死彆離的態度,其實從來都沒有固定答案。
有些事情也許注定無法扭轉瞭,但他們活過,愛過,存在過。
我們記得,就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