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4:01:22 AM
東林黨是明末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集團,在網絡上有許多關於他們的謠言,比如什麼東林黨不收商稅,東林黨隻知道空談不乾實事之類的說辭,我們上一次闢瞭關於東林黨不收商稅的謠言,這次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東林隻會空談究竟是否是真的呢?
在很多人印象裏,東林黨仿佛就是一群會打嘴炮的噴子,這實際上是由很多網文給大傢製造齣來的刻闆印象,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的。
在提起東林黨是否空談之前,我們首先要瞭解東林黨是怎麼形成的,東林黨發端於東林書院,這是一所宋代時期由著名大儒,曾經做齣過“程門立雪”而聞名曆史故事書的楊時修建的書院。他退休告老還鄉後就在無锡建立瞭這麼一所書院,因為楊時號“龜山”,所以這座書院又有彆名為“龜山書院”。元代至正時期書院停辦,變成一座寺廟,直到明代成化年間無锡人邵寶想要重建書院,沒有成功,史載是“圖修復之,不果。”
萬曆二十二年,顧憲成因為上疏反對萬曆實施“三王並封”,上疏和萬曆爭辯,並且和當時的內閣首輔王锡爵反復爭論,搞得皇帝十分不高興。
史載:今欲並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係乎?無所係,則難乎其為名;有所係,則難乎其為實…………令皇元子早正儲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各就王爵。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宗廟之福,社稷之慶,悉在是矣。憲成又遺書锡爵,
反覆
辨論。其後並封議遂寢。
他已經在這事上給皇帝添堵讓萬曆很難受瞭,他還沒有感覺,覺得這還不夠,還要再來給王锡爵添堵,讓王锡爵也把他恨上瞭。當時吏部尚書職位有空缺,王锡爵想把自己的人羅萬化安排到這個職位上,顧憲成錶示,“沒門”!然後陳有年就把吏部尚書的位置占瞭,這也就罷瞭,後來廷推閣臣,顧憲成又把羅萬化搞下去瞭,王锡爵一幫人簡直怒火攻心。這還沒完,王锡爵要退休瞭,廷推選一個新的繼任者,顧憲成這次又把以前因為爭國本惹怒萬曆,甚至萬曆派宦官到他傢去罵他的王傢屏推齣來,萬曆錶示我一忍再忍實在是忍無可忍瞭,直接把顧憲成免官,迴傢種地去吧。
史載:文選郎顧憲成往谘之,列故大學士王傢屏………傢屏以爭國本去位,帝意雅不欲用。又推及吏部尚書、左都禦史非故事,嚴旨責讓。”“先是,吏部缺尚書,锡爵欲用羅萬化,憲成不可,乃用陳有年。後廷推閣臣,萬化復不與。锡爵等皆恚,萬化乃獲推,會帝報罷而止。及是,锡爵將謝政,廷推代者。憲成舉故大學士王傢屏,忤帝意,削籍歸。
這下顧憲成沒有瞭工作,隻好迴到無锡老傢,恰好弟弟顧允成,好友高攀龍也沒有瞭工作迴到無锡,他們於是就發展瞭講學的副業,天天給各地慕名而來的士子文人們講課。萬曆二十五年,顧氏兄弟建造瞭
同人堂
講學,但是格局有限,不能滿足廣大學子的需求,這時候顧憲成就希望有一個理想的講學場所,已經廢棄很久的東林書院就成瞭他的目標場地。
史載:叔時(顧憲成字叔時)常欲購一讀書處,偕同誌友切磨其中,此地(東林書院舊址)乃造化所,留以待叔時也。
萬曆三十二年,在常州知府歐陽東鳳的支持下,顧憲成等人成功的重建瞭東林書院,並成為瞭日後名噪一時的講學聖地。
東林書院是否隻是一幫酸腐文人聚集在一起崇尚虛浮空談,評判國傢大事呢?實際上不是的,首先顧憲成重建東林書院後,就訂立瞭辦學宗旨:
祠堂以崇先哲之懿範,則道脈係焉;書院以廣友朋之麗澤,則學脈係焉。
要求在學術上撥亂反正,掃清王陽明心學之後的末學後進自以為是,自我標注六經的浮躁學術風氣,顧憲成因此說道:
陽明得力處在此,而其未盡處亦在此。
其勢必至自專自用,憑恃聰明,輕侮先聖,注腳六經,高談闊論,無復忌憚。
高攀龍也提齣要掃清王學末流的這種虛浮風氣:
夫學者誰不學孔子,自陽明先生提挈良知以來,掃蕩廓清之功大矣,然後之襲其學者既非先生百年一齣之人豪,又非先生萬死一生之學力,往往掠其便以濟其私,人人自謂得孔子真麵目,而不知愈失其真精神。
所以顧憲成立下瞭“四要,二惑,九損”的“東林院規”來規範學子的行為。
所謂“四要”,指的是一要知本,二要立誌,三要尊經,四要審己,“二惑”指的是迂闊高遠和學顧躬行,“九損”則指的是九項不能違反的規定,“比呢狎玩,鄙也;黨同伐異,僻也;假公行私,賊也;或評有司短長,或議鄉井麯直,或訴自己不平,浮也;或談噯昧不明及瑣屑不雅、怪誕不經之事,妄也..”,在“九損”中明確提到瞭學子並不能“評有司短長,議鄉井麯直”,說明東林書院就是一個單純的講學場所,用顧憲成的話來說,就是大傢在一起互相交流學問,不議論政治,更不是空談,“故學者惟其無誌於道則亦已耳幸而有誌於道,定然尋幾個好朋友並膽同心,細細參求,細細理會,未知的要與剖明,已知的要與印證,未能的要與體驗,已能的要與保持。如此而講,如此而習。”
既然東林書院隻是為瞭講求學問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那麼東林黨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事要從萬曆年間首輔瀋一貫說起,晚明黨派紛爭的確是很激烈,東林書院本身並不參與政治,但是顧憲成卻不可避免參與政治。當時李三纔因為入閣一事被政敵攻擊,顧憲成上疏搭救,於是被朝堂敵對勢力瘋狂攻擊,直接被汙衊為朋黨,說他建立東林書院是在結黨營私,“東林黨”一詞也就此誕生。
到後來“東林黨”的打擊麵越來越廣,史書稱:
凡救三纔者,爭辛亥京察者,衛國本者,發韓敬科場弊者,請行勘熊廷弼者,抗論張差梃擊者,最後爭移宮、紅丸者,忤魏忠賢者,率指目為東林,抨擊無虛日。
東林黨變成一個打擊政敵,排除異己的工具,隻要和我對著乾,那你就是東林,很多和“東林書院”毫無關係的人,莫名其妙的就因為參與過上述這些事,就變成瞭東林黨,所以東林黨構成顯得很復雜。
那麼東林黨究竟會不會實乾呢?我們這時候就要拿齣事例來進行證明瞭,我們以《東林黨人榜》裏名列前茅的楊漣,左光鬥等人為例,楊漣擔任常熟知縣時,“舉廉吏第一”,左光鬥在北地興修水利屯田時
因條上三因十四議:曰因天之時,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議浚川,議疏渠,議引流,議設壩,議建閘,議設陂,議相地,議築塘,議招徠,議擇人,議擇將,議兵屯,議力田設科,議富民拜爵。其法犁然具備,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有稻。鄒元標嘗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也。
除此之外,其餘人等還有如周起元曾經安撫柳州飢民,招撫瞭因為飢荒造反的各地盜賊,對於遭受洪水災害的民眾多方賑濟,最終百姓得以擺脫睏境。
柳州大飢,群盜蜂起,起元單騎招巨賊,而振恤飢民甚至;巡撫蘇鬆,公廉愛民,遇大水,(周起元)百方拯恤,民忘其睏。
梅之煥曾經在甘肅擔任巡撫時,帶兵大破長期竊據河套的濛古賊寇“大破套寇,斬首七百餘級,生得部長三人,降六百餘人。”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例瞭。
東林黨人基本都是在各自公務上做齣優秀成績的人物,而網絡上長期流傳著東林黨隻會空談,不會實務的論調,可以說是一種赤裸裸的汙衊,而很多人被帶瞭節奏跟風黑東林。綜上所述,東林不會實乾,隻會空談,純屬是一種刻闆的錯誤印象,希望大傢能更深入的瞭解東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