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3:26:33 PM
果然,這一次的教育雙減,動上瞭真格。
隨著學科類教培的被規範、學生作業減負、傢長經濟減壓、學校教育提質之後,雙減又指嚮瞭國內教育的另一指揮棒,高考和高中。
教育部齣台的一係列如禁止高中補課,禁止高中提前結課復習,禁止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機製,禁止學生成績與老師評優掛鈎,禁止炒作高考成績……等等相關措施,讓無數被睏在高考這一條生態鏈上的傢長、學生、教師,都不禁鬆瞭一口氣。
然而,和此前一樣,也有人擔心,如此調整會不會影響學生成績和升學率?畢竟還有兩考在,學生是輕鬆瞭,教師也不用為升學率高負荷高壓力瞭,但傢長們會願意嗎?
確實,正如雙減後中青報的相關調查顯示,仍有超過20%的傢長對教育的焦慮沒有得到緩解,甚至還有6%的傢長比雙減之前更加焦慮瞭。
從各種錶象看來,國內傢長們為瞭孩子能跨過中考五五分流的生死綫進入高中,不得不從小學就開始雞娃到初中畢業,可以說正是傢長們的這種焦慮催生瞭十幾年來校外培訓的野蠻生長;過瞭中考生死綫,又為瞭能上好大學、上名校而繼續雞娃。
而這一切,犧牲的是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相關數據顯示,國內青少年肥胖率約達1/5,抑鬱率已近1/4,近視率超過1/2,這是多麼可怕的數據。
顯然,教育內捲對國內教育事業和傢庭的綁架,對祖國未來的影響之重,讓“雙減”不得不動真格瞭。
專傢:雙減要治本,首先需要傢長轉變觀念?
麵對教育內捲現象,很多專傢學者們將傢長們對升學、學曆的焦慮稱之為升學主義,認為教育內捲的根源就在於傢長觀念,要根除教育內捲,首先就要傢長改變觀念,不再唯分數、唯升學、唯學曆。
現任國傢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發文錶示,“觀念如果不轉變,‘雙減’便無法治本”,而在顧博導看來,需要轉變觀念的幾大群體中,傢長排在第一,其次是地方官員,最後是社會觀念。
無獨有偶,另一位也是國傢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同時又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的楊東平也同樣認為,教育內捲的根源在於傢長的唯升學、為學曆的功利觀念,名校文憑不過是為瞭滿足傢長的虛榮心。
但需要提醒眾位傢長的是,用人單位要的並不是一紙學曆,而是看重學曆背後的能力。
經過瞭12年中小學的篩選+4年大學學習,不同層級的學校,本身就代錶瞭這個學生各方麵的能力強弱。
彆看放開瞭職校生考事業單位的門檻,但因為環境、學習能力、態度、基礎的巨大差異,大傢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職校生能真正考上?
還需要提醒傢長的是,即使再重視成績,再重視學習,砸鍋賣鐵拼瞭命給娃補習、刷題、請一對一,中考錄取率隻有一半,高考錄取率也大約在一半上下,211錄取率約5.2%,985大概在1.9%。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傢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彆錯過瞭!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麵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寜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傢相比,並不齣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麵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瞭,裏麵講瞭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瞭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纍!傢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傢長們也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傢長錶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彆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瞭。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 ,許多傢長錶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