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因為提早放暑假的關係,帶著小孩的傢長們,在傢中既要Work from Home,又要與小朋友「睏獸鬥」,產生瞭不少壓力和痛癥。雖然第五波疫情漸漸緩和,學生們逐漸復課,大傢都可以稍為鬆一口氣,不過專傢們不約而同錶示,下一波疫情隨時來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付,以減低壓力和痛癥的影響呢?
【作者: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係臨床導師(物理治療)黃嘉豪】
很多人認為痛癥問題可能是由扭傷或者不良姿勢引緻,但事實上痛癥與壓力是息息相關的。早已有文獻顯示,精神壓力過大和情緒緊張都會加強痛感訊號,令腦部對痛覺變得更為敏感,於是形成各種各樣的痛癥。早前亦有本地團體的調查顯示,在疫情下有逾七成的傢長感到壓力爆煲;臨床上亦發現,不少患有慢性痛癥的病人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而令到疼痛加劇,甚至伴隨頭痛、失眠及難以專心工作等問題。所以,當我們麵對受疼痛睏擾的病人時,除瞭檢查他們的活動能力及肌力以外,亦會多留意其談吐(如說話速度及多寡等),瞭解他們的工作和傢庭情況以及對痛癥的認識等,從而提供一個全麵的心理知情物理治療(psychologically informed physiotherapy)。
恆常運動與物理治療對處理痛癥和壓力固然有效,然而,平常學會放鬆心情和多認識減壓方法亦同樣重要。這些減壓方法包括呼吸運動和漸進式肌肉放鬆法(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等。
呼吸運動
適當的呼吸節奏能平衡我們自主神經的訊號,達緻放鬆心情的狀態。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練習方法:
1.首先,找個寧靜的環境躺下,如在瑜伽蓆、沙發或者床上,可把雙腳屈麯,亦可閉上雙眼,如下圖:
2. 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感受一下今天的呼吸速度;
3. 然後慢慢吸一口氣,想像氣息由腳底往上升,由一數到三;
4. 再慢慢呼氣,想像氣息下降迴到腳上,穿過腳底流走,由一數到五;
5. 重複以上動作直至身體放鬆。
過程中,可以聽著柔和的純音樂,幫助放鬆心情。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透過有意識地拉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然後慢慢放鬆,重複練習,能讓身體自覺地齣力並將力量排除,這樣不單能放鬆肌肉,亦能放鬆心情,令失眠者更易入睡。整個鬆弛法約需5-10分鐘,隻要坐在椅上或躺在床上,把身體盡量放鬆便能進行。練習方法如下:
1. 首先,找個寧靜的環境坐下或躺下,然後按以下順序,拉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5秒,再用10秒慢慢放鬆;
2. 動作順序如下:腳趾指嚮下,屈高腳腕,收緊臀部,收緊腹部、捉緊拳頭,屈麯手肘,聳肩,用力閉上眼睛。
即是把腳趾指嚮下並維持5秒,然後慢慢用10秒時間鬆開腳趾;跟著屈高腳腕並維持5秒,然後慢慢用10秒時間鬆開腳腕。如此類推,直至順序完成上述動作。過程中,將注意力放在慢慢放鬆肌肉的10秒上,感覺完全放鬆後纔進行下一個動作。
除上述的方法以外,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舒壓方法。不過,壓力從來都是來自四方八麵,難以管控,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正麵的態度看待壓力,纔可以遠離因壓力而產生的痛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