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9:36:21 AM
西方長久以來的擔憂終於變成現實――俄軍兵分三路對烏剋蘭發動攻擊。雖然北約多次警告“俄羅斯馬上要對烏剋蘭動武”,但俄軍24日真正動手之後,外界突然發現,北約其實並沒有做好應對衝突的準備,甚至他們自己都不怎麼相信“俄羅斯會馬上攻擊烏剋蘭”。
從這個結果來說,俄羅斯在開戰前的戰略欺騙做得相當齣色。
讓老司機印象深刻的,首先當屬俄軍在黑海發動兩棲行動,成功在烏剋蘭第四大城市、黑海戰略要地敖德薩附近實施登陸。
中外媒體對當地居民的采訪中都提到,敖德薩附近有炮擊的聲音。
盡管烏剋蘭官方否認此前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報道的“俄軍已在敖德薩登陸”,但當地居民卻承認聽到附近炮擊的聲音。此外,無論是俄軍“南北夾擊”的戰略意圖還是之前俄海軍專門抽調登陸艦的特殊動作,都能從側麵證明“俄軍攻擊敖德薩”。
為實現這次大規模兩棲登陸,俄海軍抽調瞭四大艦隊的幾乎全部精銳,來自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艇經過近萬公裏的長途跋涉,抵達黑海和地中海。其中至少6艘大中型登陸艦進入黑海支持瞭這次登陸行動。
在北約的眼皮底下,俄“伊萬・格倫”號登陸艦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就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
然而俄海軍如此興師動眾的戰略調動,並沒有引起北約的足夠警惕。雖然社交媒體和分析人士都在猜測“俄海軍是否在為黑海的登陸行動做準備”,但在俄軍宣布舉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的迷惑下,北約對於從全球各地嚮地中海匯集的俄軍戰艦僅維持瞭“警戒”狀態,並沒有針對性部署,甚至對於俄海軍齣動兩艘“光榮”級巡洋艦緊盯在地中海的美法意三航母,北約也認為“這是常規動態”。
美國《星條旗報》23日稱,一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錶示,盡管俄羅斯在烏剋蘭南部的黑海和地中海聚集瞭強大的海軍力量,“在黑海擁有超過10艘登陸艦”,俄巡洋艦就在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不遠的地方,但他錶示,“俄羅斯顯然隻是在監視‘杜魯門’號,這並不罕見,但僅此而已,這是對美國海軍活動的典型情報監控。”
在北約這樣的麻痹心態下,俄海軍成功實現瞭大規模集結,不但在黑海擁有瞭壓倒性的優勢,可以在幾乎沒有外部乾擾的情況下實施兩棲登陸,而且美國在地中海乃至整個大西洋地區僅有的一艘航母(即“杜魯門”號),也被俄軍兩艘巡洋艦近距離牽製。
類似的情況還齣現在地麵戰場上。俄軍嚮烏剋蘭邊境地區的增兵動作從去年初鼕就已經展開。盡管北約一直在警告“俄羅斯要攻擊烏剋蘭”,但就如同“狼來瞭”的故事一樣,這種警告說得多瞭,外界也就疲瞭。
直到普京下令俄軍進入烏東地區“維和”,英國纔緊急嚮烏剋蘭提供防空導彈。
美國《防務新聞》24日稱,直到最近五角大樓官員還在探討如果俄軍控製烏剋蘭製空權、切斷西方對烏軍援的空中通道該怎麼辦。這充分說明,直到俄軍發動攻勢前一天,北約也沒有意識到,俄軍對烏剋蘭的大規模攻擊已經“迫在眉睫”。
至於俄軍部分主力藉俄白大規模演習的機會停留在白俄羅斯境內,進而從該國對烏剋蘭首都基輔方嚮發動攻擊,更是標準的“瞞天過海”。
或許有人認為,俄軍的所有調動其實一直暴露在西方眼中,美國甚至多次預言瞭俄軍的攻擊時間,這些難道還不能證明俄軍的戰略欺騙並沒有達到目標嗎?
俄軍坦剋部隊的集結過程讓北約重溫瞭“狼來瞭”的故事
老司機想強調的是,在信息化社會和衛星偵察越來越普及的時代,想要完全隱藏軍事調動、不讓對手發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彆是在高度發達的社交媒體時代,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相關軍事調動根本逃不過網民的視綫,更何況專業的情報人員。而清晰度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多的偵察衛星(包括民用遙感衛星),也讓躲避衛星偵察的難度日益加大。
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戰略欺騙,並不在於隱藏自己的行動不讓對手發現,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一係列其他動作讓對手産生誤判。例如海灣戰爭期間,誰都知道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即將對伊拉剋發動地麵攻擊,美軍的大部分調動也都在外界的關注之下,但美國充分利用瞭外界的關注,派齣強大的兩棲艦隊吸引伊拉剋軍隊對海岸防禦的注意,同時利用機械化部隊繞開伊軍的堅固防禦,以一擊齣色的“左勾拳”齣其不意地從側後方包圍並殲滅伊軍主力,這就是現代戰略欺騙的成功典範。
發達的社交媒體讓俄軍的軍事調動根本不可能保密
而俄軍這次對烏剋蘭的攻擊,同樣成功地進行瞭戰略欺騙。盡管俄軍的調動早就落在北約眼中,但俄軍藉助“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俄白戰略大演習”等各種煙霧彈,完成瞭軍隊的大規模集結和戰爭準備,並在北約以為“俄軍隻是對烏發齣日常威脅”的情況下,三路齊齣發動突襲。
如前所述,從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傢的反應來看,俄軍這次大規模攻擊的時機的確在他們的意料之外。
隻是最後老司機想說,盡管戰略欺騙讓俄軍對烏剋蘭攻擊有瞭一個“夢幻開局”,但戰火一旦燃起,最終如何收場以及各方將付齣什麼樣的代價,那就是另一個話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