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6:14:55 PM
考研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流選擇, 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共457萬人,其中有二戰三戰的考生, 但大部分都是應屆畢業生。
現階段考研黨正在認真地準備復試或者調劑,考研要比高考復雜, 筆試成績再好也不敢確保一定能上岸 ,復試分數占比也很高。
幾傢歡喜幾傢愁,有的學生正在積極準備下一個環節,而有的學生不得不認清現實自己的成績上岸無望,成為瞭陪跑者,這部分學生會糾結 到底是該準備明年再參加一次還是放棄考研去就業。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 2022年共錄取研究生大約110萬人,有300多萬的考生都會落榜,超高的招考比讓學生心生恐懼,除瞭競爭激烈以外, 考研的高成本也是勸退學生的一大原因。
研究生曬齣“學費清單”,寒門學子看後很心酸,心有餘而力不足
考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考生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纔能堅持下來,讀研也並不輕鬆,每天泡在實驗室很少有自己的生活, 但能讓學生果斷放棄考研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學費。
競爭激烈可以通過努力去爭取機會,辛苦也可以剋服,唯獨學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幾年報考專碩的學生越來越多 ,未來或將成為一個大的趨勢, 而專碩的最大特點就是學費高昂。
一位在讀研究生曬齣瞭學費清單,能看到這所學校的專碩學費普遍都很高, 其中金融碩士都在十幾萬以上,最高的甚至達到28萬 ,雖然學製隻有兩年可這麼高的學費是很多普通傢庭無法承擔的。
很多寒門學子看後錶示很心酸,對於寒門學子來說讀書是他們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研究生學曆在就業中更有優勢, 大多數學生都是因為本科學曆不是很好所以想靠考研提升自己來獲取更優質的工作機會。
可如此高昂的學費讓他們不得不放棄考研,畢竟考研期間除瞭學費以外 還有住宿費、生活費等等 ,哪怕是能拿到最高額的奬學金和補貼也無法承受。
考研的學生大多數來自中産傢庭或以上, 這也是考研的一個“內幕” ,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不建議學生二戰、三三戰考研。
考研成本不斷提高,大學生要理性選擇是否要考研
學碩培養的是學術型碩士,專碩培養的是專業型碩士, 按照實用性來說專碩的實用性更強 ,畢業之後更好就業,再加上政策的傾斜未來專碩的體量會越來越大。
專碩有很多優點,但隨著專碩的數量增加, 很多高校不再給專碩學生提供宿捨瞭 ,這意味著學生讀研的花銷增加瞭,一綫城市想租個房是很貴的,這樣一來又勸退瞭不少學生。
這也是在委婉地提醒大學生, 要理性地看待考研,不要被大眾的選擇控製 ,考研確實有很多的好處,研究生的學曆能帶來很大的價值,但是考研是自己的事情,學生應該結閤自身的情況去做選擇。
而且考研一年比一年難,學生不要執著於考研,二戰三戰的意義並不大,除非學生有充足的條件,以今年國傢綫來說除瞭農業和軍事類專業錄取綫都漲瞭大概十分, 落榜的學生明年再繼續參加,分數綫還可能再度提升 ,過度的執著最後可能隻會換來一場空。
寒門學子也可以考研,但要學會取捨,不能隻考慮自己
難道考研未來會變成有錢人傢學生的專利嗎?其實也不是,說這麼多隻是希望學生 不要盲目地去考研 ,考研的成本在增加,學生應該更慎重的選擇。
寒門學子也可以考研,學費十幾到20萬的專業隻是少部分, 寒門學子想考研可以避開這些貴族專業 ,大部分專業學碩學費在8000元左右,專碩學費在1萬元以上。
筆者建議寒門學子想考研 可以首選學碩 ,學碩的學費低一些,而且絕大部分專業學費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太大起伏, 如果能獲得奬學金再加上補貼每年自己齣不瞭多少錢。
除此之外 也可以考慮去考非全日製研究生 ,可以邊工作邊備考至少有收入,筆者認為寒門學子在選擇考研上要學會取捨,不能隻以自己的想法選擇專業,讀研期間需要父母的經濟支持, 考研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總結來說,學碩比專碩性價比更高,專碩的讀研成本有所提升,寒門學子在選擇時要考慮個人情況, 不建議學生在一次甚至兩次考驗失敗後還盲目堅持。
今日話題:你覺得學碩和專碩哪個更值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