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12:21:13 AM
1931年,一群愛國人士因為國民政府的肆意迫害,被送上刑場。一路上,他們高唱國際歌,沒有因為敵人的迫害,露齣任何軟弱的神色。
他們的慷慨赴死,感動瞭很多群眾。可惜,國民政府的劊子手們,並沒有對他們産生惻隱之心,執意將他們處死。
在眾多愛國人士中,有一個人非常特殊,她叫梁慧珍,被捕時已有8個月身孕,走路時挺著大肚子非常艱難。
行刑之前,國軍的劊子手再一次對她威脅說,如果不說齣廈門地區的地下黨名單,就立刻對他們進行槍斃。
麵對劊子手的死亡威脅,梁慧珍情不自禁看瞭看自己的肚子,她知道肚子裏是一個渴望齣世的小生命,這是她和丈夫的愛情結晶,她隻要像敵人屈服,就能保住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但是,她並沒有背叛自己的革命立場。臨終前,她有些吃力扭頭看瞭看身邊的劊子手,低聲對他哀求說:請對我的頭開槍,彆打肚子。
梁慧珍是一個革命意誌極其堅定的女英雄,她被敵人抓捕後,不管敵人如何嚴刑拷打,都沒有嚮敵人屈服,寜可丟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護其他人的安全。
即便是到瞭生命最後的時刻,她依舊沒有嚮敵人妥協,她最後的懇求並不是軟弱,而是一個母親應有的偉大抉擇。
她知道自己難逃一死,隻是希望自己去世的時候,肚子裏的孩子,能少受一些苦。
身邊人聽到梁慧珍的話後,都特彆痛心,不少寜死不屈的愛國人士,甚至心疼地哭瞭齣來。
那一刻,大傢都盼著能有奇跡發生,可是喪心病狂的劊子手,並沒有對梁慧珍網開一麵。
隨著一聲槍響,梁慧珍痛苦地倒在瞭地上,她肚子裏的孩子,也永遠地失去瞭齣生的機會。
女烈士梁慧珍不幸犧牲時,僅僅隻有26歲,她的不幸離去,對組織來說,是個非常沉重的損失。
不久之後,梁慧珍的丈夫王海平,得到瞭妻子和孩子不幸犧牲的噩耗。那一刻,他的心痛如刀絞,恨不得立刻衝齣去,為妻子和孩子報仇雪恨,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輕舉妄動。
王海平也是一名熱血勇敢的愛國青年,經常參與組織的各項工作,他和妻子梁慧珍就是通過工作認識的。
兩人之前因為誌趣相投,在組織領導的批準下,組建瞭一個幸福而又溫馨的小傢庭。結婚之後,他們並沒有像普通夫妻一樣如膠似漆地膩在一起,而是一如既往地進行革命工作。
兩人非常清楚,隻有革命取得完全勝利,國內百姓纔能推翻舊軍閥和地主惡霸,真正過上好日子,必須有人站齣來,勇敢地跟敵人戰鬥,他們願意挺身而齣,哪怕是付齣自己的生命,都無怨無悔。
王海平非常清楚,梁慧珍寜死都不願意透露組織的消息,是為瞭保護那些還沒有暴露的同誌。如果他輕舉妄動的話,不僅會連纍其他同誌,也會辜負妻子的決心和犧牲。
因此,王海平強迫自己忍耐下來。多年以後,王海平戰友迴憶那段曆史時,頗為心酸地感慨說,那時候,王海平總是獨自一個人坐在角落,小聲唱著國際歌,這是他們夫妻最愛唱的歌麯,也是王海平當時的精神支柱。
後來,王海平因為組織的安排,成為瞭廈門地區的黨部書記。任職期間,他四處參加活動,為組織的早期發展,做齣瞭極大的貢獻。
在王海平的帶領下,當地的武裝力量,有瞭明顯的增強。後來,王海平甚至帶著當地的武裝力量,幫助組織攻剋瞭漳州地區。
後來,王海平因為頻繁參加革命工作,暴露瞭自己的身份。敵人為瞭將他抓獲,派瞭大量的兵力,對他進行伏擊。
最終,王海平等人因為寡不敵眾,被敵人擊潰,他本人也因為這次戰鬥淪落成瞭俘虜。
王海平被捕後,也遭到瞭敵人的嚴刑拷打。期間,他不止一次地想到瞭已經犧牲的妻子梁慧珍,每次感覺熬不住的時候,他都會迴憶下自己和妻子的種種經曆,用曾經的恩愛甜蜜,滋潤自己那已經遍體鱗傷的身心。
不久之後, 王海平因為寜死不肯嚮敵人屈服,遭到瞭敵人的殘忍殺害,壯烈犧牲時,僅僅隻有28歲。
王海平不幸犧牲後,組織領導因為痛心他的遭遇,專門給他舉辦瞭一個頗為莊重的追悼會。
梁慧珍和王海平的不幸去世特彆令人痛心,但是他們的努力和付齣,並沒有白費。他們曾為之奮鬥的革命理想,已經實現瞭。
在黨組織的英明領導下,大傢不僅打敗瞭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還在解放戰爭中贏得巨大勝利,推翻瞭禍國殃民的舊軍閥和地主惡霸,帶領廣大群眾走入瞭新時代。
戰爭時期,整個中國風雨飄搖,到處都是為非作歹的壞人,根本沒有辦法全力發展科學技術。因此,我們那時候的通訊技術,一直比較落後,消息傳播非常緩慢。
梁慧珍和王海平不幸遇難的消息,直到20世紀50年代,纔因為組織的宣傳,被他們傢鄉的人知曉。傢鄉百姓都對他們的壯烈犧牲特彆痛心,自發地為他們悼念瞭一番。
20世紀80年代,有關部門為編寫黨史資料,四處搜集王海平和梁慧珍夫婦的信息。直到這時大傢纔心疼地發現,夫妻二人居然連一張閤影都沒有。
工作人員經過多方打探,找到瞭他們的傢人。傢人們翻箱倒櫃,找齣瞭王海平和梁慧珍當年讀書時的照片。
照片中的梁慧珍齊頭短發,看起來非常溫柔,給人的感覺非常親切。如果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話,應該會有個幸福的未來。
可惜,這隻是一個假設,真正的梁慧珍,已經在戰爭年代被敵人殘忍殺害瞭。我們隻能默默懷念梁慧珍這樣的英烈,更加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
僅以此文嚮烈士們緻敬,希望他們的革命精神,能被更多的人認可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