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6:12:28 PM
5 月 1 日,Phil Knight 的一封信,讓人們意識到 Nike 已經伴隨全球運動員和每一個運動愛好者走過 50 年。縱觀這 50 年,科技與文化、積澱與未來,Nike 為運動員與體育未來付齣的努力從未停止。
圖片來源:Nike
「50 年前 Nike 首度登上球場,50 年後提到籃球你便無法繞開 Nike。」
自 1891 年 James Naismith 發明籃球以來,空氣便與這項運動捆綁起來,不僅支撐於籃球內膽之中,更因 Nike 延續至球員的腳下,這也是為何我們選擇籃球這項運動來梳理 Nike 所推動的創新。
James Naismith 嚮籃球內充氣時
應該沒有想過未來空氣會以另一種形式齣現在球員腳下
圖片來源:YMCA & Nike
無論你是否熟悉 Nike,“AIR” 這簡單的三個字母早已與緩震畫上等號,AIR 科技的更迭,也是 NBA 乃 籃球領域的進化曆程;從上世紀 80 年代的王朝迭起到超巨星時代降臨再到如今的 球世代,壓縮聚起的空 撐著球員每 次起跳、落地、急停、扭轉;從職業球館到戶外球場,AIR 從未缺席。
THERE IS NO LIMIT
「讓最好變得更好。」
1982 年,在田徑場披荊斬棘的 AIR 首度登陸木地闆,在上古籃球鞋之間,Air Force 1 橫空齣世,非傳統的綁帶、非傳統的大麵積皮革、非傳統的大底紋路驚艷四座,但在內置「氣墊」麵前都不值一提,加上 Moses Malone、Michael Cooper、Jamaal Wilkes、Bobby Jones、Mychal Thompson、Calvin Natt 史無前例的六人代言,令所有人都注意到 Nike AIR。
從 Moses Malone 到 Rasheed Wallace
Air Force 1 也算是 AIR 馳騁球場的功臣
圖片來源:NBA
自踏上籃球場起,AIR 便不斷更迭科技,幫助職業球員獲得最佳運動錶現,在天賦怪獸層齣不窮的NBA與WNBA,Nike 也持續為最頂尖的選手們打造簽名鞋款,在巨星雲集的 90 年代,Nike AIR 為十餘位球員推齣瞭簽名鞋款,其中不乏經典之作,至今仍活躍於球場之上。
1991
David Robinson
Air Command Force
自 Air Force 1、Air Force II、Air Force III、Air Force STS 和 Air Force V 之後,“海軍上將” David Robinson 的 Air Command Force 在設計上延續傳統大個子球員配置,但在腳踝齣加入 Air-Fit 充氣設計。
1993
Charles Barkley
Air Force Max CB
Barkley 在 90 年代初期堪稱是 Force 係列的代錶人物,Air Force 180 和 Air Force Max 幾乎可以說是他的簽名鞋也不為過,第一雙簽名鞋也順理成章的以 Air Force Max CB 命名,外露的 Air Max 93 氣墊也代錶著 Air Max 的大麵積應用。
1995
Penny Hardaway
Air Penny 1
1995
Tim Hardaway
Air Go LWP
Tim Hardaway 主代言的 Air Go LWP 是第一雙采用 Tensile Air 的籃球鞋,也就是後來的 Zoom Air,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 Air Go LWP 是第一雙Zoom Air 鞋款。
1996
Sheryl Swoopes
Air Swoopes
Nike 在 1996 年便首次為女性球員推齣簽名鞋,統治級彆巨星 Sheryl Swoopes 的簽名鞋 Air Swoopes 你也許會覺得眼熟,這雙鞋與即將發布的 AMBUSH x Nike Air Adjust Force 緣分不淺,綁帶設計與大底設計讓人印象深刻。
1996
Jason Kidd
Zoom Flight Five
現在以教練身份繼續徵戰賽場的 Jason Kidd,當年的第一雙簽名鞋 Zoom Flight Five 首次將全掌 Zoom Air 緩震放到簽名鞋配置之中。
值得一提的正是從 Jason Kidd 達拉斯時期上腳的 Air Zoom Flight 95 開始,Tensile Air 改名為 Zoom Air。
1997
Scottie Pippen
Air Pippen 1
1997
Alonzo Mourning
Air Alonzo
1998
Gary Payton
Air Zoom Flight
-
韆禧年之後,獲得 Nike 簽名鞋待遇的球員數量變少,但是簽名鞋的數量反而增加瞭很多,不少高達十餘代的簽名鞋係列誕生,其中不乏「賽場霸主」級彆選手,自誕生之日起便成為眾多球員和愛好者的第一選擇。
-
2000
Vince Carter
Shox BB4
2003
LeBron James
Air Zoom Generation
還是 “小皇帝” 的 LeBron 以一份 7 年 9000 萬美金的代言閤約,迎來瞭自己第一雙簽名鞋 Air Zoom Generation,也標誌著 LBJ 係列的開啓與 Zoom Air 的成熟。
在 LeBron 簽名係列中,Nike 不斷嘗試突破,10 代首次采用可視化全掌 Zoom Air、18 代采用後掌 Max Air 搭配全掌 Zoom Air 設計,也是 Nike 在籃球鞋設計中首次使用延伸至後掌的 Zoom Air 代替泡棉材料。
2006
Kobe Bryant
Zoom Kobe 1
2006 年 Ken Link 為 Kobe 設計的 Zoom Kobe 1 可以被稱為經典中的經典,前後掌 Zoom Air 的設計也是現今賽場上延續「曼巴精神」的球員們最愛,也依托於 Kobe 係列搭載著各個階段的最高科技,仍舊可以滿足現階段 NBA 實戰性能需求。
Kevin Durant
Kyrie Irving
-
Kevin Durant、Kyrie Irving、Paul George 三人的簽名係列,標誌著 Nike 簽名鞋設計方嚮的轉變,Nike 嘗試在 KD 係列中將全掌 Zoom 與前掌 Air Zoom 組閤,打造雙層 Zoom 氣墊緩震係統,在 Kyrie 係列中主打 Zoom Turbo 緩震;針對球員自身位置特點及打法習慣,最大化地滿足實戰需求,球星簽名係列不隻是代錶著一個人,而是一個風格、一個流派的象徵。
-
Paul George
Giannis Antetokounmpo
從 90 年代的眾星璀璨到韆禧年之後常青係列層齣,Nike 推齣簽名鞋的腳步從未停止,隨著緩震技術的更迭,不斷突破材料、設計等限製,持續提升著精英運動員的賽場錶現。
EVERYONE CAN DO IT
「徵服每個位置。」
迴顧 AIR 的曆史你會發現,在簽名鞋之外,賽場上齣現更多的是現象級的團隊鞋及簽名 綫;它們有著不輸於簽名鞋的設計和更 泛的適 性,從 90 年代的Air Force、Zoom Flight 到如今 Kevin Durant、Kyrie Irving 等球星的簽名支綫,想瞭解對 打的位置與特點?看他腳下的球鞋即可。
當你在球場看對手穿著 LBJ
第一反應是什麼?
圖片來源:cbssports
有彆於簽名鞋正代的精英鞋款,支綫和團隊鞋有著極強的靈活性設計和多場景適應性,無論是職業賽場還是校園外場都可以駕馭,我們列舉最為經典的兩個係列:LeBron Soldier 與 Hyperdunk。
還記得 2008 年他們腳下的 Soldier 與 Hyperdunk 嗎?
圖片來源:Stu Forster
作為體量最大的簽名支綫,LeBron Soldier 係列至今已推齣 14 代之多;與其他球星的簽名支綫不同,你總會看到 Soldier 係列鞋款齣現在很多關鍵場次,包括季後賽與總決賽這種聚光燈時刻,為什麼 LeBron 會選擇Soldier 係列?可以滿足不同需求。
圖片來源:Nike
LBJ 係列設計師 Jason Petrie 曾解釋道,“Soldier 係列可以為 LeBron James 提供正代簽名戰靴尚未能夠提供的元素,多年來球鞋的設計一直有著不同的詮釋,包括季後賽模式、FlyEase 版本等等,會根據他的不同需求作齣相對應的調整”,這種簽名支綫就好像是球員簽名鞋的試驗場,可以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每雙都有正代的影子,但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這也是為什麼 Soldier 係列在大眾愛好者中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不同打法流派的球員都可以找到適閤自己的那一雙,同時與簽名鞋相差無幾的配置也讓穩定性、緩震、抗扭轉這些基礎需求得到滿足。
圖片來源:Nike
而作為最經典的團隊鞋款,Hyperdunk 自 2008 年亮相便成為職業賽場與業餘賽場上的長青款,尤其是北京奧運會上多國國傢隊整齊上腳的震撼場景,加上 Kobe 飛躍阿斯頓馬丁的廣告加持,Hyperdunk 2008 一亮相便成為團隊鞋頂流。
還記得 2008 年奧運會有多少支國傢隊穿 Hyperdunk?
圖片來源:corynails
Hyperdunk 係列的設計邏輯很明朗,依靠 Flywire 技術作為基礎,搭配不斷迭代的緩震技術,輕量化、穩定性、迴彈腳感等等都在變得更加優秀;在設計與技術的不斷升級外,Hyperdunk 係列的人氣大部分也得益於也將自身變為籃球文化傳播的載體,不光為眾多球員推齣 PE 版本,更是推齣地區限定、品牌聯名等企劃,將籃球鞋從球場帶入街頭。
圖片來源:Desmond Reid
也正是依托龐大的簽名鞋、簽名支綫、團隊鞋鞋款體係,Nike 得以將籃球文化與各圈層領域融閤,就以中國本土元素為例,Nike 在每年的中國農曆新年係列、國傢隊係列、城市係列等中均以本地化元素賦予籃球鞋新的意義,Sneakerhead 和籃球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天津噴、LBJ 中鞦、李小龍、東單等等鞋款,都在無形中幫助瞭籃球文化在本土範圍的良性傳播,讓更多的人愛上籃球這項運動。
圖片來源:Nike
NOW IS THE FUTURE
「融閤當下與未來。」
你現在所穿的籃球鞋,都擁有 窮的潛 ;Nike 依托技術的應 ,將超前的設計化為現實,從不同角度聚焦與滿足下 代運動員需求,也讓我們提前體驗到未來。
圖片來源:Universal
當下與未來本就是模糊的概念,因為未來設計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神秘,即使是最簡單的穿脫,也可以體現設計的魅力,2012 年 16 歲的 Matthew Walzer 給 Nike 首席執行官Mark Parker 寫信講述瞭自己因疾病穿脫不便的問題,3 年後設計師 Tobie Hatfield 打造齣殘障人士一手便可實現穿脫的 Nike Zoom LeBron Soldier 8 Flyease,曾經被大多數人忽視的殘疾人士其實也有自己的運動需求,無論是特奧會賽場還是街頭的水泥場,他/她們不必等到未來,現在便可以擁有更好的發揮。
圖片來源:Nike
也正如前文所說,籃球鞋逐漸成為體現球員類型的參考,職業球員打法、身體特點各異,又該如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Nike Basketball Greater Than 係列也許是一種答案,設計師們在跑鞋設計過程中發現不同運動模式對鞋的需求會有很大差異,源次靈感將籃球場上的球員需求分為 CUT、JUMP、RUN,也就是不同風格球員所需要的抗扭轉、緩震、迴彈;Zoom Air Strobel 與 Zoom Air Unit 組閤,將籃球鞋模塊化,幫助不同風格球員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從運動員視角齣發,讓籃球變得更加純粹。
圖片來源:Nike
籃球也早已不隻是一項運動,球員們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其他領域,緻力研發材料迴收利用便是其中之一,誕生於 2021 年的 Cosmic Unity 以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再生材料的使用,在 Cosmic Unity 産品綫中,Crater Foam 中底已經達到較高的迴收材料使用率,Move to Zero 不是說說而已,不僅僅是第一雙環保材料實戰鞋,也是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的未來。
圖片來源:Nike
Nike 在籃球領域的多年耕耘,不僅限專注於提高精英球員的賽場錶現,從職業賽場到普通愛好者都是設計師們考量需求的參照,Nike 從未停止過實現天馬行空與未曾想過的設計,也在緻力於將可持續發展與為多領域發聲,始於籃球,也不止於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