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7:28:59 PM
隨著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解放戰爭開始爆發,在一開始,國民黨的總兵力就有43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卻隻有127萬,相差十分懸殊。
在裝備方麵,解放軍繼續延用在抗日戰爭中的簡略武器,最多是從日僞軍繳獲而來的迫擊炮等,反觀國民黨軍隊,剛剛收繳瞭日本軍隊投降的裝備,還有美國給予的大量裝備援助。因此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裝備上解放軍似乎都處於極度的劣勢。
解放軍的武器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民誌願軍披荊斬棘硬生生將劣勢轉為優勢,贏得瞭好多場戰爭的勝利,在看到解放軍英勇無畏的情況下,國民黨軍隊也有不少士兵和將領選擇起義和投誠,為我軍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做齣瞭巨大貢獻。那麼,究竟是哪個團的起義對國民黨的打擊最大呢?
本期視頻就帶領大傢一探究竟,瞭解一下這件故事背後的真相,揭開這場起義決定背後隱藏的秘密。對此類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長按三秒點贊按鈕觸發神奇特效,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視頻。也可以點個關注,既可以瀏覽往期視頻,也不會錯過後續的精彩內容。話不多少,我們進入正題。
日本正式投降
1945年9月,日本正式簽署瞭投降書,這代錶著長達的抗日戰爭終於以我國的慘勝落下帷幕,中國人民飽受戰爭的摧殘,渴望能重建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傢。
但是,在抗日戰爭中和我黨配閤默契、一緻對外的國民黨卻全然不顧及當局的反對,撕毀瞭“雙十協定”放話說要在五個月以內想滅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隨著22萬國民黨軍隊進攻我軍控製的中原解放區,解放戰爭全麵爆發。
蔣介石戰前動員
解放戰爭期間,在黨的領導下,解放軍不斷給予國民黨軍隊沉重打擊,麵對戰功纍纍的解放軍,已經有一些國民黨軍對提不起任何反抗之心,在解放西南的時候,甚至齣現過國民黨軍隊成建製投降的情況,一些國民黨軍隊,會主動接觸解放軍較為薄弱的地方,並且不抵抗主動放下武器投降,
三次投降熱潮
其實在我國的投降熱潮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就是在抗戰勝利不久後,但是投降數量並不是很龐大,基於國民黨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揚言要在五個月內消滅我軍,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國民黨當局的想法發展。
解放軍從不放棄,不畏艱險,不僅沒有讓國民黨在五個月內剿滅我軍,甚至還找到瞭更多國民黨內部的愛國人士,那些國民黨士兵就這麼陸陸續續的投誠加入我黨,其中就包括高樹勛和郝鵬舉。
郝鵬舉
第二次國民黨士兵投降熱潮是在1948年月至隔年1月,在這五個月裏,國內齣現瞭大批起義的國民黨士兵,比如曾澤生帶領他的軍隊在長春地區進行起義,這一次起義也創下瞭和平解放大城市的記錄。
我軍得以讓原本為攻打長春而準備的軍隊直接奔赴營口海港,在東北地區的國民軍就這樣被我軍徹底剿滅。而且在淮海戰役中,廖運周的第110師直接在打仗途中發起起義,直接讓國民軍主力部隊受到瞭極大創傷,也為我軍奪得戰爭勝利爭取瞭時間。
淮海戰役中的解放軍
第三次國民黨士兵的投降熱潮就是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百萬雄師過江後國民黨氣數已盡,雖然有小部分依舊賊心不改,但是絕大部分國民黨士兵紛紛放下武器,這也是國民黨方麵投誠人數最多的一次。
屏幕前的各位觀眾朋友認為國民黨起義將領的這個決定正確嗎?認為正確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內留下“團結一緻就是力量”幾個字。
投誠和起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投誠是被動的,指的是被我軍包圍後,發現沒有退路的投降。而起義是主動的,雙方沒有經過交戰的情況下主動棄暗投明,起義部隊是自願加入我黨,對我黨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同樣對國民黨當局來說是重大打擊。
高樹勛引起起義開端
高樹勛
最開始隻是國民黨的雜牌部隊為瞭尋找齣路而選擇瞭起義,隨後不久蔣介石的學生也棄暗投明選擇瞭投誠,到瞭最後,蔣介石的嫡係心腹也紛紛選擇瞭我黨。
在1945年10月30日,國民黨將領高樹勛主動嚮解放軍投誠。他原為西北軍閥馮玉祥的舊部,多年以來,高樹勛跟著馮玉祥四處徵戰,戰功纍纍,官職也不斷升遷。
後來抗戰爆發後,他跟隨馮玉祥上前綫抗日救國,1939年高樹勛率領軍隊與日軍作戰時,不幸被日軍包圍處境十分凶險,眼看難以突圍,他當即下定決心要於日軍戰到最後,但就在此時,肖華將軍及時趕到前往支援,最終兩人閤力突破瞭日軍的包圍圈。
經此一戰,肖華和高樹勛之間結下瞭深厚的友誼,同時也為高樹勛後期投誠我黨做瞭鋪墊,高樹勛不僅勇於和日軍作戰,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愛國情懷。
高樹勛在發錶起義發言
抗日戰爭結束後緊接著爆發瞭解放戰爭,看著日益腐敗的國民黨當局,高樹勛內心很是不滿,於是在1945年9月派齣瞭自己的心腹,前去偷偷會見我黨領導人,並商談起義事宜。經過雙方的一係列籌謀,高樹勛決定於1945年10月30日率領其軍隊正式宣布起義,並嚮外發布宣言,稱希望全國能盡快停止內戰,共同建國。
這一次起義,是國民黨將領首次嚮解放軍投誠,自此之後,不斷有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也因為高樹勛的投誠,國民黨內部一度軍心渙散,於是我軍趁勢追擊剿滅國民黨軍隊4萬餘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戰爭的局勢,為我黨贏得解放戰爭做齣瞭巨大貢獻。
傅作義起義的過程
但要說哪一支軍隊的起義對蔣介石打擊最大,傅作義必然榜上有名,傅作義帶領的部隊是國民黨內數一數二的主力部隊,在多場戰役中重創敵軍,經曆過軍閥混戰的傅作義十分擅長治軍,他硬是將一直基層軍隊打造成為虎將雄獅,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均有相當齣色的成績。
傅作義
傅作義1910年參軍,1918年加入晉軍並獲得大力栽培,同時他也是一位愛國將領,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領的軍隊奮勇殺敵,在太原保衛戰中立下瞭巨大功勛,緻使日軍傷亡慘重,無法繼續南下侵略。
後來抗戰結束,在國民黨的指揮下駐紮在北平、張傢口一帶。1948年12月,解放軍占領張傢口,又在次年1月攻占瞭天津,這兩場戰役無疑是切斷瞭傅作義的退路,於是隻能下令死守北平。
到這個時候的他依然對國民黨當局抱有希望,北平是一座曆史文化古城,我黨齣於保護北平的人民和曆史文物建築避免經曆戰火,遭到破壞,派齣幾位將軍前往與傅作義進行談判,希望能達成意見的一緻。
傅鼕菊
當時傅作義的女兒傅鼕菊已經加入我黨,成為瞭我黨的一員,而為瞭順利完成談判,派遣瞭傅鼕菊前往做傅作義的思想工作。終於在我黨的不懈努力下,傅作義逐漸改變瞭態度,在1月22日發錶講話,錶示接受和平解放,而他的起義也讓蔣介石丟掉瞭半壁江山。
蔣介石親信王宴清起義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部隊的起義讓蔣介石受到瞭沉重的打擊。1948年8月,首都警衛師師長趙霞因為國民黨做齣巨大貢獻而升遷,成為瞭45軍的軍長。
因此師長一職齣現空缺,一時間很多人把目光盯在這個位置上,因為這個位置對於國民黨黨內的很多人來說,絕對是個高升的絕佳機會,前來自薦甚至花大價錢打通關係的大有人在,因為職位的重要性蔣介石自然也是要經過精挑細選,他自知需要以為德纔兼備的,同時願意一心為國民黨效力的人。
蔣氏父子
但是看到國防部提交上來的名單中沒有一個能符閤蔣介石的期望,蔣經國為瞭替父分憂,嚮父親力薦瞭一位人選,此人便是王宴清,一開始蔣介石並沒有將王宴清假如候選名單。
但蔣經國不止一次的稱贊王宴清不僅有能力,並且為人忠實可靠,在他的遊說下,蔣介石接受瞭建議,將首都警衛師第九十七師師長的職務正式授予王宴清。
王宴清齣生於湖南,在淞滬會戰時,正在陸軍大學深造的王宴清選擇退學迴到戰場,並且擔任第十六集團軍總指揮參謀。1942年王宴清擔任遠徵軍長官部參謀處長,在上任第九十七師師長之前,王宴清是第八十七軍副軍長。
淞滬會戰
除瞭這些官銜之外,最令蔣介石滿意的是王宴清的優良品質,在國民黨軍中,其實存在著很嚴重的腐敗和中飽私囊現象,整天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高管更是層齣不窮。反觀王宴清,他不僅沒有沾染這些惡習,反而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更不好大喜功趨炎附勢。
這也讓他在國民黨軍隊中不被待見,甚至很多人公開排擠他,自擔任師長後情況更加嚴重,再加上王宴清早已厭倦瞭國民黨內部的勾心鬥角,沒有人肯安心做實事,因此王宴清對同僚的行為越發反感。
而我黨的行為主張恰好與王宴清的追求相契閤,也許是冥冥中自有注定,我黨在南京的地下工作者似乎察覺到瞭王宴清心中所想,於是在一段時間的密切關注下,我黨確認王宴清確實為人清廉敦厚,且不國民黨同流閤汙。
淞滬戰役部署
於是便想方設法派人對其遊說,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王宴清結識瞭我黨優秀地下工作者陸平。經過長時間的接觸,王宴清發現陸平是個很有思想見地的人,並且兩人的觀念思想都很契閤,一見如故。
因此在陸平主動告知王宴清自己的地下工作者身份時,王宴清並不介意,反而錶示願意與陸平以及我黨拉近關係。趁此機會陸平鼓勵王宴清棄暗投明,希望他可以起義加入我黨。
剛開始,王宴清對這個提議十分猶豫,通過陸平的不斷勸說,再加上國民黨人心渙散,遲早會走嚮失敗,王宴清已經瞭然於胸,同時他也深知盡管自己身處高位,但是蔣介石對他也有防備之心。
湯恩伯
於是王宴清開始將起義提上日程,幾個月前傅作義起義投誠後,國民黨在華北的幾十萬主力一夜間灰飛煙滅,蔣介石的國民黨當局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是為瞭穩定軍心,京滬杭戒備總指揮湯伯恩在軍中鼓吹長江天塹堅如磐石,如若在此阻礙我黨南下,定有十足的獲勝把握。
王宴清偏要與他唱反調,於是在全師乾部會上錶示,盡管有長江天塹國民黨也根本沒有勝算,這讓全師的官兵亂瞭陣腳,這件事很快便傳到瞭湯伯恩耳中,他認為王宴清是在滅國民黨威風,漲他人氣焰,直接命令下屬將王宴清押老虎橋監獄。
但是身為蔣介石身邊的親信,又身居要職,南京衛戍副總指揮覃異之知曉此事後要求釋放王宴清,王宴清脫險後立馬趕迴江寜鎮與我黨秘密商量具體的起義事宜,為瞭躲避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便決定當晚就緊急進行過江遊擊。
覃異之
就在王宴清緊急部署起義的時候,第291團團長打來的電話卻徹底將王宴清的計劃暴露瞭。當時,第289團團長楊正洲和第290團團長黃子安接到命令後,很快就組織部隊迅速過江,到達長江北岸。
但由於王儀鸞新上任不久,因此對王宴清下達的命令錶示懷疑,於是他便嚮45軍軍部打電話確認,45軍這纔知曉王宴清要起義,就此起義計劃全部暴露。南京衛戍總指揮張耀明還派齣飛機散發傳單,傳單的內容是王宴清將要投共的消息,逃跑的官兵如果主動返迴原部隊重重有賞,另外還發錶瞭能拿迴王宴清的額外特賞5萬銀元。
已經渡過長江的兩個團部,在看到從天而降的傳單之後,為瞭免於牽連,便率部返迴南京,師部警衛排100多人,連夜追隨王宴清投奔到瞭我黨麾下,雖然王宴清計劃的起義沒有成功,但是這場起義卻是在蔣介石眼皮子底下發生的。
渡江中的國軍
因此,蔣介石在得知此事後,內心地動山搖,也讓國民黨軍隊士氣受到瞭嚴重的摧毀。並且在王宴清投誠後,蔣介石的猜忌心也越發嚴重,這也讓蔣氏更加不得人心,加快瞭國民黨的失敗進度。
投誠後的王宴清順利加入瞭解放軍隊伍,受到瞭我黨的熱情歡迎,很快就隨著解放軍大部隊南渡長江,進而解放南京,成功斷瞭蔣介石的老窩,
他們選擇起義的原因
這些戰士或將領選擇起義的原因我們也不難猜到,首先從內部原因來說,蔣介石在戰爭失敗後不是選擇召集將領進行復盤,而是對他們破口大罵,實屬獨裁統治的行徑。
國民黨聚會
其次就是蔣介石帶領的國民黨內部風氣過差,這些擔任官員的前身大部分都是軍閥,他們習慣瞭花天酒地,腐敗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在這些酒囊飯袋的將領的手下做事,很多沒有背景但是有能力的將士都很不服氣,但又無法解決,隻能另謀齣路,而我黨一直都奉行實力為先,明顯選擇更有發展潛力的我黨纔是明智之舉。
而選擇起義的將領大多都懷有濃烈的愛國情懷,而在國民黨當局的統治下,他們隻關心政權落入誰手,卻不關心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這些將領深感長時間的戰亂對新中國的發展不利,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不符,這些基本理念與我黨一緻,於是便紛紛選擇加入我黨。
從外部因素來說,經過與我軍的多次交戰,大部分國民黨士兵都深知最終的勝利隻會在我黨這邊,尤其在經曆過淮海戰役後,這個念頭更加強烈。
淮海戰役戰況
解放戰爭中比較著名的戰役之一淮海戰役,這場戰爭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但國民黨軍隊的傷亡情況遠高於解放軍,投入的近80萬兵力中傷亡人數就有20萬餘人,被我軍俘虜也達到瞭32萬人。
在我黨領導人的英明指揮下和解放軍不畏艱險,團結友愛的做事風格下,許多國民黨士兵都對此深深嘆服,最後選擇棄暗投明,投入我黨的懷抱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黨在長期以來積攢的好名聲,讓人民做國傢的主人,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點展開所有工作,終究會獲得民心和擁戴。並且我軍崇尚軍民平等,對曆史客觀公正的態度讓原本的國民黨士兵有勇氣脫離蔣介石的獨裁統治。
而投誠的士兵不僅沒有被殺害,隻要是真心加入我黨,有能力的反而得到瞭優待,並在未來的戰爭中受到瞭重用。
起義部隊
起義將領的未來
高樹勛於1945年11月被任命為新建軍總指揮,在新中國成立後,他還擔任瞭河北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要職。何基灃在建國後擔任瞭解放軍34軍軍長、南京警備區副司令、水利部副部長。傅作義也在建國後,曆任中央人民當局委員,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
此後,隨著解放戰爭中我軍節節勝利,到1950年6月為止,蔣介石的陸海空軍先後有153個師,1500名各級將領,共計188萬人起義。在這其中,蔣介石嫡係部隊起義就有11起。正是因為有王宴清、傅作義這樣的將領投誠,纔讓之後的中國解放速度大大加快。
國軍起義
也是因為他們的加入,中國之後的發展更加順利,他們在當時都是中國的人纔,每一位都是在危難之際鑄造齣的國傢棟梁,他們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為我國勝利贏得瞭不少優勢,還在後期的解放戰爭中做齣瞭巨大貢獻,為中國的統一進程加瞭一把火,纔讓其在戰後擔任著重要職位。
甚至在朝鮮戰爭中,就有一支國民黨的雜牌部隊也立下瞭不朽功績,讓蔣介石都不可置信他們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戰力。也是因為這些戰士的英勇起義,纔盡快結束瞭中國的內戰,為中國的統一事業做齣瞭巨大貢獻。
這支“組閤”起來的軍隊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迸發齣瞭巨大的力量,嚮世界證明瞭中國人民的偉大,很顯然,這一切的變化就在於中國人民徹底的組織起來瞭,是被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當局的剝削壓迫,在偉人和我黨的領導下翻身做國傢的主人這就是最本質的區彆。
解放軍占領南京
所謂的“民族劣根”不過是蓋在這個本質之上虛假的外衣,隻有讓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傢的主人,中國纔會涅��重生,纔會在剛剛建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敢於齣兵援助朝鮮與美國硬碰硬,如果此事發生在蔣介石的國民黨統治下,中國的涅��重生將永遠不會發生。
即便在最後蔣介石逃離大陸,定居台灣,在他對自己失敗的總結裏,仍未真正認識到自己為何失敗,他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軍事的崩潰、國民黨當局內部的腐敗和渙散。
蔣介石雖然看齣瞭國民黨軍隊內部的組織存在問題,卻也對我軍高度的凝聚力、和諧的軍民關係、強大的戰鬥力感到眼熱,並希望自己的軍隊能擁有這些特質。但他並不清楚,這些現象的齣現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時刻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解決問題。
蔣介石遷往台灣
蔣介石依靠的是英美帝國主義和國內的大地主、官僚和資産階級,這些人的存在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之上的,人民群眾不過是滿足他們某些欲望的羔羊或保護其利益的炮灰。
從這個角度來看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纔是真正應該剿滅的“匪徒”,為官僚主義謀利益的蔣介石在一開始就已經注定瞭失敗的結局。
好瞭,本期內容到這裏就講完瞭。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評論留言,我們可以一起交流討論,喜歡本期視頻的朋友們彆忘瞭點個贊收藏一下,也可以點個關注,這樣下次就不會找不到我瞭,這期視頻到這裏就結束瞭,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