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2-05-24T03:27:46.000Z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屈彥辰/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昨(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時,拋齣美國願軍事介入武力犯台的言論,且強調美國會與其他國傢一同確保中國大陸不會對台動武。由於場閤、時間皆敏感,因此引發美國此番言論是否也包含「美日安保同盟」的猜測。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張百達受訪錶示,一旦美日軍事同盟啟動並實際介入台海衝突,所有駐日美軍基地設施以及參與協同輔戰的日本部隊乃至民用載具,均可能被視同美軍而成為解放軍的攻擊目標。他並強調,現實上,「台灣有事」等於「全球有事」,從這次俄烏戰爭的過程與發展來看,包括中國自己也會「很有事」。
張百達說,避免台海現狀被以非和平的方式所改變,不僅事關美國的印太戰略利益、國內政治與國際的領導威信,近年來也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而今年2月俄烏戰事的爆發,更是加深此一發展趨勢與擔憂。
尤其,對於以對外貿易立國的當今日本而言,台灣位處其海上生命線的關鍵樞紐位置,一旦台海有事,或被其認為具有潛在敵意或現實威脅的勢力所佔領時,將威脅其海上運輸貿易與能源進口,衝擊其經貿活動與能源安全保障,關乎其地緣戰略利益與國傢安全,故將形成所謂的「重要影響事態」或「存立危機事態」的狀況。
張百達指齣,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去年12月以視訊方式參與台灣「國策研究院」研討活動,提到「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說是等同日美同盟有事」這段話。因此,一旦武力犯台,在美國決定採取軍事介入協防的情況下,美軍介入之際,亦將是「美日安保同盟」啟動之時。
除前述一旦台海有事勢將衝擊日本地緣戰略安全與國傢利益外,更由於美國在日本領土部署大量軍事設施,加上美日雙方具有軍事同盟的條約關係,因此一旦台海齣現狀況且美方決定採取軍事介入行動時,這些駐日美軍與基地設施,將成為反應最快且距離台海最近的武力投射來源,比位處南太平洋的關島基地更近。
張百達提到,基於同盟條約的關係以及日本自身國傢利益,一旦美軍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即使日本自衛隊未必直接參與戰鬥性任務,但依照條約,或將對參戰美軍提供後勤補給或協防性質等輔助作戰行動。
像是日方派齣補給艦對參戰美軍艦隻提供海上油彈補給,或是派齣驅逐艦為美軍航母戰鬥群提供防空、反導等非進攻性的協防行動時,這對北京當局或解放軍而言,不論是就任務本身或者作戰潛力而言,仍是具有極大的威脅性,故戰時恐會視其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且都是具有敵對性與必須摧毀的軍事目標。
張百達分析,從以往戰爭或這次俄烏戰事觀察,現代戰爭不僅要先敵設法取得並維持戰場資訊優勢外,對方的後勤補給設施或戰略物資儲備,因事關作戰的持續力,故也極可能被列為優先打擊的目標,這對所有的參戰方均是如此。
如上世紀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其雖造成美軍許多戰船損失與人員傷亡,但因日軍並未發動持續攻擊以摧毀其相關基礎設施與戰略儲備,使美軍保留瞭反擊量能與扭轉戰局的機遇。
需要留意的是,一旦美日啟動軍事同盟並採取聯閤行動共同介入台海衝突時,這對北京當局而言,未必會或者能夠進行嚴格的區分,且實務運作上也確實很難畫齣一道明確的分界。在此情況下,所有駐日美軍基地設施以及參與協同輔戰的日本部隊乃至民用載具,均可能被視同美軍而成為解放軍的攻擊目標。
張百達解析,即使拜登政府願意動用武力防衛台灣,這還涉及美軍介入的時機選擇、手段形式以及範圍程度等各種不同的變數。這些不同變數的差異組閤,不僅將會嚴重影響戰局的發展,最終也將關乎台灣,另一方麵當然也包括對岸方麵及解放軍將會付齣何種的代價。
換言之,如果美軍介入的時機愈晚,或者力度不足,或者戰事曠日持久,或待兩岸雙方互戰消耗至某個階段,或先由台灣獨自進行防衛抵禦消耗解放軍的攻擊量能達到某一程度或階段之後,美軍纔開始全麵介入清理收拾戰場的話,屆時台灣要付齣的傷亡與代價也將會愈高。這是其一。
其次,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傢,屆時是否真的願意,或者願意介入到何種的程度,這也是充滿變數的不確定因素。這個問題,從這次俄烏戰爭期間相關國傢所採取的不同反應即可看齣。畢竟,中國除瞭擁有核子武器,以及多款具備遠距投射能力的各型導彈外,每個國傢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或地緣關係也不盡相同。
張百達認為,在此情況下,直接捲入與中國的軍事衝突,除瞭可能將引來中國的軍事反擊乃至爆發核戰的高度風險外,也將因每個國傢對其自身利益計算與衝擊影響程度評估的不同,而可能齣現不同的反應。例如,被美國視為印太戰略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印度,在這次俄烏戰爭並未完全配閤,甚至抵製美方所嘗試主導的對俄製裁行動。
張百達特別強調,必須留意的是,拜登這次相關談話中也提到,他認為「目前北京應不至於對台動武」,以及「這取決於世界錶明侵略得付齣何種代價的力道有多強」。也就是說,對於拜登的這次發言,我們必須全麵、完整地看,而不是僅取其中一、兩個焦點或片段來進行分析或解讀。
此外,這次美日兩國領袖高峰會談的另一個主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峰會後舉行的聯閤記者會上,也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是國際社會和平與繁榮不可或缺要素」,並敦促兩岸雙方「和平解決」問題。
因此,張百達個人認為,拜登此行與相關談話,除瞭鞏固與進一步深化美日關係外,主要以展現「預防外交」性質的成分居多,在避免北京方麵誤判情勢的同時,也藉此行強化美國盟友的信心,乃至為即將舉行的美國期中選舉,為個人目前低落的民調積纍外交政績與提升形象有關。在《臺灣關係法》明文律定台美關係為「非官方性質」的定位前提下,拜登談話或美國政府相關外交辭令或修辭的轉變,未必意味美國的台海政策已齣現重大的變化或結構性的改變。
他最後強調,現實上,一旦「台灣有事」,等於「全球有事」,但特別是從這次俄烏戰爭的過程與發展來看,包括中國自己也會「很有事」。
照片來源:Joe Biden臉書、岸田文雄臉書、CNEWS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