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8:45:13 PM
2022研究生考試已經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愁,即使通過復試,也有考生不開心,研究生學習太難瞭,尤其是醫學類專業。
學醫是很多學生的夢想,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高考時,義無反顧地選擇醫學專業, 等到上大學纔明白,什麼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醫生肩負重任,對學生的“學習”和“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來說,像臨床醫學專業,分彆有五年學製和八年學製,本碩博八年學製,並畢業於名校,學生成為醫生的概率則更大。
即使熬過瞭學習期,還要熬過實習期和規培期,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什麼叫“規培期”?指的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不經過規培期,醫學生是無法正式上崗的。
有一位女醫學碩士,規培期進行一半,竟然選擇極端方式瞭解生命, 引起熱議,一起來看看。
西安一名年輕女醫學碩士,與父母陰陽相隔,生前部分聊天記錄曝光
女醫學碩士,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 ,如果沒發生這件事,想必即將是一名醫生瞭,奈何,發生悲劇,父母痛不欲生,白發人送黑發人。
已經是一名研二的學生,到瞭規培期的中斷,換科室學習期間,錶 露齣非常的不愉快,與親屬的部分聊天記錄隨之曝光。
內容明顯看齣來,女碩士心情低落,時間上不難看齣, 應該很忙,匆匆說瞭幾分鍾,接著就去忙瞭 ,沒想到這竟然是生前最後的記錄,讓人感到痛心與惋惜。
據悉,不愉快的原因,主要是規培期老師對她的批評過於嚴厲,已經達到瞭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地步, 另有其他學生證實,該名老師的脾氣很不好,還曾罵哭過彆人。
校方對此作齣迴應,已經成立工作專班,與警方一起調查 ,該名老師的行為如果屬實,學校將絕不姑息,對此,大傢熱議不斷。
眾人對此看法不一
過來人錶示感同身受,自己學醫的時候,也很坎坷, 規培期經常挨訓,老師的心情能夠理解,醫生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必須要嚴格要求學生 ,等到真正上崗,會感謝老師當年的嚴格要求。
但確實不能保證所有的老師,所做的行為是對的,都曾經曆過,學生們不是故意犯錯,學習態度端正, 老師還是要多些耐心,自己也經曆過這一時期,應該多給予學生一些關懷 ,不要太過頭,嚴重傷害到學生就不對瞭。
更多人錶示心疼,即使有再大的睏難,都能挺過去 ,父母含辛茹苦將你養大,做這一決定的時候,學生怎麼不為傢長考慮考慮。
父母的心都要碎瞭,將學生撫養長大,多麼的不容易 ,學生的做法有點自私瞭,大不瞭畢業後換行業,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學生既然選擇學醫,本應該有心理準備,沒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還是不要選擇學醫 ,現實遠比想得還殘酷,如果遇到的是一位好老師,學生順利畢業,成為一名醫生,遇到復雜的病情,患者和傢屬的不理解,是不是依舊避免不瞭悲劇的發生?
這也是給2022高考生提個醒, 選擇學醫值得鼓勵,可是要三思而後行,不能憑藉一腔熱血就去學醫,要結閤自身實際情況,慎重選擇。
2022高考生學醫要慎重,不適閤不要勉強
距離2022高考越來越近,高考生們想必心中已有心儀的專業, 想要學醫,先要看看自己的學習能力強不強。
學醫不是學到碩士、博士就可以瞭, 要做好學習一輩子的打算,醫學這一職業對學生的要求很高,需要通過不斷學習,精進專業技術水平, 大量閱讀文獻,以及觀摩學習,豐富知識,積纍經驗,方能讓自己成為一名閤格的醫生。
還要看自己的心理素質是否強大,學業壓力、工作壓力等等,都是成倍的,不少醫學生勉強熬到畢業,直接選擇轉行, 甚至一些醫學生後悔學醫,到頭來浪費瞭大好時光,,得不償失,2022高考生要有一定的瞭解。
一些天生膽小,情緒化的學生,也不要勉強自己 ,總覺得學習一段時間,適應瞭就好瞭,殊不知,天性難以剋服,專業有很多,可以選擇其他的,高考生不要太鑽牛角尖,高考不是一錘定音,以後還有很多改變命運的機會。
學醫的學生們,已經苦讀幾十年的書,不管是為瞭自己,還是為瞭父母,都要堅持下去,熬過去沒什麼大不瞭。
今日話題:對於女醫學碩士的決絕選擇,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