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 你見過嗎?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 趣味新聞網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 你見過嗎?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發表日期 2023-05-17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


    

虎,亦稱“山君”,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2022年是中國農曆的虎年,2023年1月也是虎年的最後一個月,在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再通過文物去聊聊一下“虎”。

剋孜爾石窟第17窟摩訶薩埵捨身飼虎壁畫故事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虎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凶猛。當然,老虎的凶猛在文物中也有錶現,世界文化遺産剋孜爾石窟的17窟就有一幅菱格故事畫,內容為著名的佛教本生故事“摩訶薩埵捨身飼虎”。畫中的3隻老虎綫條雖然簡約,但剛勁流暢,方寸之間通過生動展現老虎的凶猛,襯托齣摩訶薩埵王子淡然無懼的心境和捨生取義的高尚品格。

剋孜爾石窟第77窟左甬道壁畫中的老虎

漢代白虎圖案的瓦當

清白玉虎吃羊筆架

清白玉虎吃羊筆架,現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筆架長24厘米,上雕刻有一隻老虎,形體勻稱健壯,身體呈跪狀,眼睛扁圓,耳甲分明,左前爪撐地,右爪緊按羊左腿,口中撕咬著一隻軀體蜷縮的羊,羊仰天哀鳴,作掙紮狀。整體雕工精細,風格寫實,栩栩如生。

清白玉臥虎玉洗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中華五韆年的文明發展史,可以看作中華民族與自然相適相宜的過程。隨著生産力進步,百姓衣食富足,社會文化繁榮,我們不僅剋服瞭風雨雷電等自然災害的挑戰,還戰勝瞭虎豹豺狼的侵襲。傳統典籍中不乏“武鬆打虎”“李逵殺虎”和“周處除三害”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虎不再隻是危機和睏難的象徵,相反人們對虎早已由恐懼變成瞭崇拜。

阿拉溝齣土的虎紋金牌和虎紋金帶飾品

1977年烏魯木齊縣南山礦區阿拉溝30號墓齣土瞭8件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的虎紋金牌。金牌呈圓形,直徑55厘米,上麵的虎紋為捶揲浮雕打造,虎身反轉呈圓形,高昂頭,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另外還有一件對虎紋金帶飾品,兩隻老虎張口相對,虎目圓睜,雙耳樹立,神態機警,有欲鬥之勢。據專傢推測,虎紋金牌和虎紋金帶的主人生前是部落貴族,地位崇高。

中國古代國傢權力的象徵之一——虎符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虎為百獸之王,在中華文化中人們崇拜虎。在虎的身上,人們感知到捨我其誰的豪氣,感知到百獸震惶的英氣,感知到衝破萬難的勇氣,感知到威風沉穩的霸氣,感知到昂揚不屈的骨氣。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虎代錶權力,如:在中國古代調動軍隊用虎符,精銳部隊叫“虎賁”;虎也是勇武的象徵,如:中國人喜歡為勇健的男子起名為“虎子”;虎還是平安的象徵,《山海經》記載“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因此我們有睡虎枕、戴虎帽、穿虎鞋的傳統。

北京鼕奧會上馬蘭花閤唱團全體成員穿著虎紋棉衣和虎紋棉靴

木老虎

虎雖威嚴霸氣,可也不免會被人們戲謔。吐魯番博物館收藏瞭一件很有趣的木老虎。這隻木老虎距今約1500年,高15.3厘米,長31.6厘米。木老虎頭大而圓,尾巴高高翹起上麵有虎斑紋,好像是在行走,雖說工藝粗糙瞭一些,但讓人感到幽默詼諧。

斯文·赫定繪製的新疆虎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來到羅布泊,在這裏他記錄下瞭新疆虎的蹤跡,他在日記中寫道:“密林遮葦虎狼稠,幽徑尋芝麋鹿遊”。1887年俄國探險傢普熱瓦爾斯基在塔裏木盆地考察時也寫到:“塔裏木河的老虎很多,就像我們伏爾加河的狼一樣多”。新疆虎,又名塔裏木虎或羅布虎,曾經廣泛分布在塔裏木河的綠洲地區,可惜的是1979年2月宣布滅絕。(新疆剋孜爾石窟研究所 張光民)

傳統玩具布老虎,寓意驅邪消災.

編輯:董銀波

審核:葛建

監審:司元勛 馬藝培

©新疆是個好地方

“和美共生——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開展 260件中外藝術作品亮相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由各地、各族群創造的燦爛文化日益融閤,逐漸形成多元一體的格局。考古發現證明,浙江是稻作、蠶絲、茶葉、漆作、瓷器等的主要起源地,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起源於浙江,在與其他地區的交流中擴散開來。 時至今日,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百年曆程,浙江考古在中華文明探源和脈絡展示上的貢獻如何?“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給齣瞭精彩的迴答。 1月11日,首部全麵闡釋中華文明發展與浙江文化曆史貢獻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新書首發式暨第二輯規劃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東西問丨於誌勇: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東西問丨於誌勇: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編者按:   國寶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載道,恢弘萬韆。每件珍稀文物背後,都凝聚著古人的匠心智慧,鎸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見證著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從2023年1月11日起,中新社“東西問”推齣“鎮館之寶”係列策劃(一),藉專傢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後故事。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11日電 題: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專訪新疆文博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新疆博物館館長於誌勇   作者 苟繼鵬   1995年,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


郭綫廬委員:樹立陝西文化旗幟 加快建設長安畫派美術館

郭綫廬委員:樹立陝西文化旗幟 加快建設長安畫派美術館

    長安畫派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憑著“一手伸嚮傳統,一手伸嚮生活”的藝術主張,成為陝西一麵鮮明的文化旗幟。 近年來,省政協委員、省美術傢協會主席郭綫廬在實地調研、收集曆史資料基礎上,為傳承發展長安畫派積極探索,而令郭綫廬難以釋懷的是,長安畫派至今沒有專門研究、收藏、展示藝術作品的官方機構或場館,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瞭長安畫派的研究保護和傳承發展。    “沒有官方機構或場館,一方麵造成瞭作品大量流失,大批長安畫派的美術作品和明清時期的古畫無處珍藏,另一方麵難於凝聚創作隊伍.......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月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餘件.......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 楊一苗)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


吉琨璋:且看晉文化如何嚮四方輻射!|山西雲上文博會•文化名傢會客廳

吉琨璋:且看晉文化如何嚮四方輻射!|山西雲上文博會•文化名傢會客廳

    講座簡介 山西,簡稱“晉”,源於周代諸侯國——晉國。晉國,起始於叔虞封唐,終止於三傢分晉,前後延續600餘年,稱霸中原一個半世紀。其從最初偏居晉南一隅的小國,發展成為春鞦晚期地跨晉、冀、豫,擁有黃河中遊區域的大國,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演進産生過深遠影響。晉文化是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由晉人在晉地共同創造的曆史、物質文化總和,其上限是以叔虞封唐為標誌,三傢分晉後,韓趙魏文化也是晉文化的一部分,並嚮外輻射,因此,晉文化的下限以秦滅三晉為標誌。 本期講座中,吉琨璋老師將通過相關考古發現,解讀晉文化的産.......


“嶺南第一簡” 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嶺南第一簡” 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新民晚報訊(記者 薑燕)通過齣土文字文物,講述古代中國的嶺南故事,從文字中探索兩韆年前社會生活的細節,昨天,“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展,其中被譽為“嶺南第一簡”的南越木簡自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圖說:南越木簡原件 圖片來自南越王博物院官方微博 本次展覽展齣文物240件(套),其中帶字文物140件(套),主要展示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齣土的帶字文物,兼有嶺南地區同時期的相關發現。其載體有青銅器、陶器、漆器、木簡等,書寫方式有印、戳、刻劃、墨書等.......


北方強國石峁被誰消滅瞭?陶寺的盤龍真是龍嗎?|講堂159-4

北方強國石峁被誰消滅瞭?陶寺的盤龍真是龍嗎?|講堂159-4

    19位提問聽友中的八位獲得贈書,主辦方追加瞭2本陝西考古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周勇的新書《玦齣周原:西周手工業生産形態管窺》(上海古籍齣版社)。獲奬聽友分彆為:上海楊福興、上海律師王勇、蘭州大學王奕心、西北大學祁翔、陝西師大孔新緣、北京文博人王晶、深圳投資人何仁、武漢華中科大王利芬 【導讀】2023年1月7日,由澎湃新聞網作為媒體特彆支持的第159期文匯講堂“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係列跨年四講圓滿收官。159-4期《4000年前,中國王國與王朝的謎和底》提問踴躍,26個有效提問在現場和結束後的微.......


山西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

山西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

    2022年發掘區航拍圖。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 (記者 鬍健)記者12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當地考古人員在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的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時期文化更迭及與周邊考古學文化的關係提供材料。   尹村遺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旭來街街道尹村西北約50米的雲中河北岸颱地上,該遺址是忻州地區重要的龍山至夏商時期遺址之一。2021年和2022年入選中國國傢文物局研究課題“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對研究夏代文化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餘件、陶馬16匹、戰車4乘,.......


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原標題: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陝西石峁遺址,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又有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颱的頂部西側發現一處高等級墓地,目前已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文化時期竪穴土坑墓15座、石牆多道。 這是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 1月12日,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在西安舉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邵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瞭石峁遺址的最新考古發現。這次發現的墓地由一道寬約4.......


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好展示新時代價值

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好展示新時代價值

    日前,國傢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名單,來自12個省區的19處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入選。本版從中選取位於河北、河南、湖北、陝西的4處國傢考古遺址公園,通過記者采訪當地政府、相關管理機構等,報道其在加大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力度,持續挖掘內涵價值,不斷豐富展示內容、創新管理運營模式,助力文化建設、城鄉發展,充分發揮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積極作用等方麵的探索實踐和典型經驗。 湖北屈傢嶺國傢考古遺址公園: 展現史前文明 體驗農耕文化 瞿祥濤 稻作文明之緣,農.......


今年寒假,萌娃當上“考古官”,幫助“國寶”實現“大團圓”

今年寒假,萌娃當上“考古官”,幫助“國寶”實現“大團圓”

    完整的皿方罍、完整的青瓷對書俑、完整的韆鞦萬歲俑……隨著一件件“文物”齣土,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初心講堂裏傳來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作為今年寒假未成年人活動的開場,1月10日,漕河涇街道特地為社區的孩子們帶來瞭考古體驗箱,希望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發現,激發他們對曆史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 桌上,一個個做舊的木箱還原瞭真實的文物運輸箱,箱子上的封條提醒孩子們,“文物”珍貴需小心搬運。打開木箱,探方旗、工具鏟、清理刷一應俱全,一塊已經做好探方分區的網格泥塊最是吸睛。戴好手套、.......


(圖文互動)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圖文互動)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陝西石峁遺址,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又有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颱的頂部西側發現一處高等級墓地,目前已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文化時期竪穴土坑墓15座、石牆多道。 石峁遺址皇城颱高等級墓地中齣土的陶器(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在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中進行發掘(2022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2022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


2022年度 陝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纍纍

2022年度 陝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纍纍

    人民網西安1月12日電(孫挺)1月12日,陝西省文物局召開“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共發布包括蔣劉遺址、太平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等11項重要考古發現。 蔣劉仰韶文化遺址 2022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發掘區域西側繼續開展蔣劉遺址考古工作,在全麵揭露的基礎上,發現瞭仰韶晚期環壕和墓地,另外還發現灰坑、陶窯、房址等遺跡100多座。蔣劉遺址考古工作是該院基本建設考古“片區製”的成功實踐,為進一步分析蔣劉仰韶聚落的功能區劃奠定瞭重要基礎;大型環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來仰韶考古特.......


陝西發現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陝西發現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墓誌局部。陝西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陝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考古人員在唐代嚴公貺墓齣土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學傢、書法傢柳公權撰文並書寫的墓誌,該墓誌是現存唯一經考古發掘、有明確齣土地點的柳公權晚年撰書的墓誌。 據介紹,鳳林北路東延伸段項目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鳳林北路與文苑南路交接處東部,居安路以西。為配閤該項目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發掘3座唐墓。本次發掘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齣土的一方墓誌,由柳公權撰.......


戰國戎人“豪車”亮相甘肅省博物館

戰國戎人“豪車”亮相甘肅省博物館

    秦人養馬,戎人造車。 戰國戎人的“豪車”長什麼樣? 來甘肅省博物館打卡你就知道瞭。 1月1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聯閤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組戰國戎人車輿復製品,從黃河之濱的甘肅會展中心廣場正式移置甘肅省博物館,此後將在甘博永久性展齣,為觀眾瞭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個更加鮮活的窗口。 馬傢塬遺址位於甘肅省張傢川迴族自治縣,是戰國時期一支西戎部落的首領及貴族墓地。在馬傢塬西戎墓葬中,首次發現瞭保存完好、外錶華麗的戰國車乘,這些車輛結構復雜、裝飾豪華,高等級車輛由金、銀、銅、锡和.......


“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開展

“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開展

    1月12日,“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精選97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經典藏品,在貨通重洋的全球貿易背景中,展示扇藝紛呈的“中國製造”,傾情演繹外銷扇所蘊含的中國風尚,帶給蓉城觀眾一次東西交融的美育體驗。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展齣的清乾隆時期花草紋象牙摺扇。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展齣的清道光時期花蝶圖鵝毛象牙摺扇。(安源 攝) .......




光祿大夫傢廟移交花都區 「天馬皮袍」亮相廣州

寒鼕裏大口吃肉好過癮 兒時迴憶媽媽的獨特美味

世界盃男籃》勾射新天王!陳冠全處女秀錶現超搶眼

「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展」 六福旗下兩飯店 住房包套探索古埃及文明

保護長城 北京擬建設長城國傢公園


前一篇新聞
“我感覺我啥也不是”,“空巢小孩”為何否定自我?
后一篇新聞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