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3-05-17
虎,亦稱“山君”,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2022年是中國農曆的虎年,2023年1月也是虎年的最後一個月,在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再通過文物去聊聊一下“虎”。
剋孜爾石窟第17窟摩訶薩埵捨身飼虎壁畫故事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虎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凶猛。當然,老虎的凶猛在文物中也有錶現,世界文化遺産剋孜爾石窟的17窟就有一幅菱格故事畫,內容為著名的佛教本生故事“摩訶薩埵捨身飼虎”。畫中的3隻老虎綫條雖然簡約,但剛勁流暢,方寸之間通過生動展現老虎的凶猛,襯托齣摩訶薩埵王子淡然無懼的心境和捨生取義的高尚品格。
剋孜爾石窟第77窟左甬道壁畫中的老虎
漢代白虎圖案的瓦當
清白玉虎吃羊筆架
清白玉虎吃羊筆架,現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筆架長24厘米,上雕刻有一隻老虎,形體勻稱健壯,身體呈跪狀,眼睛扁圓,耳甲分明,左前爪撐地,右爪緊按羊左腿,口中撕咬著一隻軀體蜷縮的羊,羊仰天哀鳴,作掙紮狀。整體雕工精細,風格寫實,栩栩如生。
清白玉臥虎玉洗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中華五韆年的文明發展史,可以看作中華民族與自然相適相宜的過程。隨著生産力進步,百姓衣食富足,社會文化繁榮,我們不僅剋服瞭風雨雷電等自然災害的挑戰,還戰勝瞭虎豹豺狼的侵襲。傳統典籍中不乏“武鬆打虎”“李逵殺虎”和“周處除三害”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虎不再隻是危機和睏難的象徵,相反人們對虎早已由恐懼變成瞭崇拜。
阿拉溝齣土的虎紋金牌和虎紋金帶飾品
1977年烏魯木齊縣南山礦區阿拉溝30號墓齣土瞭8件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的虎紋金牌。金牌呈圓形,直徑55厘米,上麵的虎紋為捶揲浮雕打造,虎身反轉呈圓形,高昂頭,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另外還有一件對虎紋金帶飾品,兩隻老虎張口相對,虎目圓睜,雙耳樹立,神態機警,有欲鬥之勢。據專傢推測,虎紋金牌和虎紋金帶的主人生前是部落貴族,地位崇高。
中國古代國傢權力的象徵之一——虎符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虎為百獸之王,在中華文化中人們崇拜虎。在虎的身上,人們感知到捨我其誰的豪氣,感知到百獸震惶的英氣,感知到衝破萬難的勇氣,感知到威風沉穩的霸氣,感知到昂揚不屈的骨氣。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虎代錶權力,如:在中國古代調動軍隊用虎符,精銳部隊叫“虎賁”;虎也是勇武的象徵,如:中國人喜歡為勇健的男子起名為“虎子”;虎還是平安的象徵,《山海經》記載“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因此我們有睡虎枕、戴虎帽、穿虎鞋的傳統。
北京鼕奧會上馬蘭花閤唱團全體成員穿著虎紋棉衣和虎紋棉靴
木老虎
虎雖威嚴霸氣,可也不免會被人們戲謔。吐魯番博物館收藏瞭一件很有趣的木老虎。這隻木老虎距今約1500年,高15.3厘米,長31.6厘米。木老虎頭大而圓,尾巴高高翹起上麵有虎斑紋,好像是在行走,雖說工藝粗糙瞭一些,但讓人感到幽默詼諧。
斯文·赫定繪製的新疆虎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來到羅布泊,在這裏他記錄下瞭新疆虎的蹤跡,他在日記中寫道:“密林遮葦虎狼稠,幽徑尋芝麋鹿遊”。1887年俄國探險傢普熱瓦爾斯基在塔裏木盆地考察時也寫到:“塔裏木河的老虎很多,就像我們伏爾加河的狼一樣多”。新疆虎,又名塔裏木虎或羅布虎,曾經廣泛分布在塔裏木河的綠洲地區,可惜的是1979年2月宣布滅絕。(新疆剋孜爾石窟研究所 張光民)
傳統玩具布老虎,寓意驅邪消災.
編輯:董銀波
審核:葛建
監審:司元勛 馬藝培
©新疆是個好地方
“和美共生——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開展 260件中外藝術作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