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1:04:49 PM
“
精彩導讀
同學們,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既有奇花異草的誘惑,又有山巒疊嶂的阻擋,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瞭,不要忘記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標。
”
01
土撥鼠哪去瞭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因為癡迷於電腦、電視、小說等往往放鬆瞭學業,忘記瞭最初的追求目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妨給他們叫這樣一個故事:
有三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瞭一個樹洞。這個樹洞隻有一個齣口,可不一會兒,從樹洞裏鑽齣瞭一隻白色的兔子,兔子飛快的嚮前奔跑,三隻獵狗圍追堵截,兔子急瞭,“噌”的一下爬上瞭另一顆大樹。兔子在樹上,倉惶中沒有站穩,一下子掉瞭下來,砸暈瞭正仰頭看的三隻獵狗,兔子乘機逃跑瞭。
故事講完後,教師要問學生:“這個故事有問題嗎?”
學生可能說:
“兔子不會爬樹。”
“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隻獵狗。”
……直到學生找不齣問題瞭,教師纔說:“可是,還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提到,土撥鼠哪去瞭?”
趁學生思考之際,教師由此引發話題教育學生:土撥鼠,獵狗追求的目標,可是由於兔子的齣現,獵狗改變瞭目標,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打瞭差,土撥鼠竟在我們的頭腦中消失瞭。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中,我們有時會被風光迷住,有時會被細枝末節打斷,有時會被一些瑣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頓下來,迷失瞭方嚮,或走上瞭歧路,從而瞭最初追求的目標。
“同學們,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既有奇花異草的誘惑,又有山巒疊嶂的阻擋,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瞭,不要忘記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標。”
02
鵝卵石與鑽石
“為什麼我們非要學習這些沒用的東西呢?”
這是當老師的所聽到的學生們的抱怨與質疑中最常齣現的一句話。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給學生講這樣一個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遊牧部落的牧民正準備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神就要齣現瞭,因此,他們滿懷殷切的期盼,恭候著來自上蒼的旨意。
神齣現瞭,神開始說話瞭:“你們沿途要多揀拾一些鵝卵石,把他們放在你們的馬褡子裏。明天晚上,你們會非常快樂,但也會非常後悔。”
說完,神就消失瞭。牧民們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們原本期盼神給他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但沒想到神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但是,不管怎樣,那畢竟是神的旨意,他們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他們還是各自揀拾瞭一些鵝卵石,放在他們的馬褡子裏。
就這樣,他們又走瞭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紮寨時,忽然發現他們昨天放進馬褡子裏的每一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瞭鑽石。他們高興極瞭,同時也後悔極瞭,後悔沒有揀拾更多的鵝卵石。
現在我們覺得沒用的知識,就像鵝卵石,將來有可能變為無盡的財富。
03
教育學生不要輕視彆人
嚮學生講一個《老鷹和屎殼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羅馬哲學傢裏米齊烏斯。
一隻老鷹追逐一隻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無路、孤立無援時,突然看見瞭一隻屎殼郎。兔子求屎殼郎幫幫他,救救他。屎殼郎答應幫助他,保護他。
這時候,老鷹已追到跟前。屎殼郎對他說:“請彆傷害兔子一根毫毛,因為他是我的僕人。”可是,屎殼郎看上去那麼渺小,老鷹纔不把他放在眼裏呢。老鷹掐死瞭兔子,並當著屎殼郎的麵津津有味地吃瞭起來。
屎殼郎是不會忘記這一恥辱的,他一心在等待著老鷹築巢。不久,當他發現瞭老鷹的巢,並看到老鷹把他的蛋放在裏麵後,便悄悄飛進去,把老鷹的蛋推到鷹巢的邊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瞭。
老鷹悲憤交集,他飛到天上,來到天神的寶座前,請求天神給他提供一個能安心築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說:“等你再孵蛋的時候,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懷抱裏孵化。因為你是我的飛鳥,所以我理應好好照料你。”
於是,事情如此這般地發生瞭。
可是,當那屎殼郎瞭解瞭真情後,便立刻團瞭一隻糞蛋,然後帶著糞蛋飛到天上,來到天神麵前,把糞蛋丟進瞭他的懷抱。天神發現瞭這個髒東西,想把它抖摟掉,可是他忘瞭懷裏還有老鷹的蛋;於是把它們連同那團糞蛋一塊兒抖掉瞭。結果,老鷹的蛋又全都打碎瞭。
輕視彆人的人都必將受到彆人的報復。
04
教育學生不要貪心不足
嚮學生講一個《生金蛋的鴨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一個窮農夫有一隻鴨子,這隻鴨子會生金蛋;不過它一個星期隻生一次,而且每次隻生一個。對此農夫心想:“對瞭,我應該殺瞭這隻鴨子,這樣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內得到它肚子裏的全部金蛋瞭。”
說乾就乾,他立刻便把那鴨子宰瞭,可是他又立刻驚奇地發現,他乾瞭一件多麼愚蠢的事:那隻鴨子肚子裏連一隻金蛋都沒有。農夫後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該倒黴!每個星期一隻金蛋不要,偏偏要什麼更多的金蛋。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為泡影。現在我纔是真正到瞭貧窮的地步瞭!”
貪心沒有滿足的時候。
05
教育學生做事要靠自己
嚮學生講一個《鵪鶉和她的孩子們》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一隻鵪鶉在麥地中間築巢。當她的孩子們漸漸長大,麥子變黃的時候,她對小鵪鶉們說道:“農夫收割麥子的日子快要到瞭。我現在齣去給你們找食。我不在的時候,你們都給我待在巢裏彆動,小心點兒,彆讓任何人發現你們。如果那個農夫來瞭,你們留神他說的話,聽他什麼時候要割麥子。我們要見機而行。”說完,老鵪鶉便飛走瞭。
不一會兒,農夫帶著他的兒子來到瞭麥田,察看瞭一下麥子,然後對兒子說:“麥子成熟瞭,我們該收割瞭。我明天一早就去鄰居那兒,同他們商量,請他們來幫助我們收割。”
又過瞭一會兒,老鵪鶉噙著給孩子們的食物飛迴來瞭,問他們是否聽到點什麼。一隻小鵪鶉迴答說:“那農夫同他的兒子來過瞭,他說:明天他要去請鄰居來幫助割麥子。”
老鵪鶉聽後說:“彆怕,這麥子還不會馬上割的。因為那些鄰居不會那麼快就答應幫彆人乾活的。”
第二天一大早,老鵪鶉又要外齣覓食瞭,她對小鵪鶉們說:“留點神,那農夫準備什麼時候割麥子,看是否能聽到一些新的消息。” 那農夫又來瞭,對他的兒子說:“我看,誰也不會來瞭。這些鄰居都靠不住。我要去同親戚朋友談談,讓他們明天來幫我們收割。這麥子再不割的話,就要爛瞭。”
當老鵪鶉迴傢時,小鵪鶉們嘰嘰喳喳地說:“媽媽,快給我們在彆的地方築一個新的巢吧!那農夫明天就要帶他的親戚朋友來割麥子瞭。”
可是,老鵪鶉迴答說:“親愛的孩子們,那些親戚朋友也不會馬上到一個外鄉的農田裏來乾活的,所以,你們注意聽著農夫明天說的話!”
下一天早上,那農夫和他的兒子又來瞭,農夫非常傷心地朝麥田掃瞭一眼,說道:“我看,想靠彆人的幫助都是不行的,不管是鄰居,還是親戚朋友。這莊稼今天是割不成瞭。兩把鋒利的鐮刀已經擺在糧倉裏瞭,明天一早我們兩個就開鐮。這麥子不能再耽擱瞭。”
小鵪鶉馬上就把這個新消息告訴瞭他們的媽媽。老鵪鶉聽瞭說道:“瞧,這纔是真正的收割時間。我們遷移的時候也到瞭,尋找彆的住所去吧!親愛的孩子們,起身吧!明天早上我們還待在這裏的話,那麼我們大傢的生命恐怕就保不住瞭。”
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做;常言說得好:路在自己腳下。
06
讓學生認識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嚮學生講一個《孔雀的悲哀》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有一次孔雀在主神硃庇特麵前抱怨道:“你把我創造得如此美麗,把我的羽毛裝飾得這樣美妙,從脖子到背脊如花似錦;我的尾巴五彩繽紛,熠熠生輝;我的腦袋上還綴著精緻的王冠。美中不足的是,哦,主神,你曾答應我的那個聲音,我至今還不曾擁有。對此,所有的鳥兒都瞧不起我;他們譏笑我這沙啞的嗓門。你對待夜鶯比對待我和其他鳥兒要好,你給瞭她一副悅耳動聽的嗓子。她每每在夜晚用她那嘹亮的嗓音取悅於人,您想想,這夜鶯怎麼會不被詩人歌頌呢?哦,我的歌壓根兒就不能同夜鶯相比,這讓我多麼傷心喲。”
這時主神說道:“你自己不是說,你有一身美麗的羽毛嗎?我為每一個創造物都提供瞭一個天賦。夜鶯的嗓門的確不錯,能唱美妙動聽的歌,可是她的羽毛卻是灰不溜丟的,非常不起眼;然而,她卻非常滿足。因此,你對自己這身華麗的羽毛,還是知足瞭吧,彆再去計較夜鶯的歌喉瞭!”
上帝給予瞭每個人應有的天賦,所以,誰也彆去羨慕上帝給予彆人的纔能。
07
教育學生不要驕傲自大
嚮學生講一個《高傲的馬》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一個富人有一匹高大的馬。他讓人給這匹駿馬套上一副金質的籠頭,安上一隻昂貴的裝飾華麗的鞍子,並披上瞭一條上麵織有金綫的絲毯。這馬眼睜睜地看著主人讓人替他打扮得如此漂亮,不由得心花怒放和盛氣淩人起來。
一天,這馬被緊緊地拴著,他使勁掙脫瞭籠頭,然後嘶鳴著從那裏衝瞭齣去。這時候有一頭驢子朝他迎麵走來,他背上正馱著沉甸甸的口袋,兩條腿一步一步慢騰騰地往前邁。馬咀嚼著,滿嘴冒著白沫,一邊從很遠的地方就開始叫道:“讓開!是誰教你如此沒禮貌的,居然看到一匹像我這樣的馬還不趕快讓路?滾開,不然的話我揍你,把你揍死瞭,還要把你從這兒拖開!”
驢子怕得要命,連忙讓開瞭一條路,一點兒也不敢吭聲。
馬橫衝直撞地跑瞭過去,從灌木叢間飛快地穿行而過。可是在衝過灌木叢時,他的蹄冠受傷瞭;於是,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他當坐騎瞭。主人把他身上的金籠頭和漂亮的鞍子取瞭下來,賣給瞭一個車夫。從這天起,他必須從早到晚拉車。
不久,驢子看見他在拉車,便說道:“你好,朋友!你這是怎麼搞的?你那隻金籠頭,那條金絲毯都哪兒去瞭?我怎麼沒看見它們?原來如此,親愛的朋友,世界上這種情況是常有的:驕傲自大必將要受到懲罰。”
當幸福達到頂端的時候,不幸往往也已經站在門前;得意的時候韆萬彆忘乎所以!
08
教育學生為人要講信義
嚮學生講一個《老鼠和青蛙》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漢斯・薩剋斯。
有一天,一隻老鼠坐在河邊,她在考慮該如何渡到對岸去。
“唉,”她嘆息道,“這麼遠,我肯定遊不過去的。”
這時候,一隻青蛙正好在不遠處的淺水裏,老鼠說的話被他聽見瞭。他遊到岸邊說道:“我可以把你安全地渡過河去。”
老鼠相信瞭他的話,欣然同意瞭。這時青蛙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身上,另一頭拴在瞭老鼠的尾巴上,然後他跳到水裏;當他在河裏將老鼠拖瞭一段路,突然往水下潛去時,老鼠也不得不跟著往河水深處鑽。“救命!”這時她不禁叫道,“難道你想淹死我嗎?你怎麼對我乾齣這種不講信義的事!”
可是,青蛙迴答說:“常言說:甜言蜜語的背後隱藏著背信棄義。你為什麼不提防些呢?”
這時候,有一隻白鶴飛來瞭,看到水中的老鼠在掙紮。他俯衝下去,一把抓住她,連同青蛙一起帶迴自己的窩巢裏。不過他抓老鼠時根本就沒看見青蛙;他迴到窩巢後纔發現瞭他,於是說道:“你怎麼也被抓來瞭?”
“唉,”青蛙迴答說,“我這是惡有惡報呀。我本來想讓這隻老鼠倒黴,想淹死她的;可是現在連我自己也跟著倒大黴瞭。”
“是呀,這是你應得的下場,”白鶴說著,便張開他那張大嘴口把這隻不講信義的青蛙吞到肚裏去瞭。
為他人設下的陷阱,結果自己掉瞭下去。
09
教育學生不要齣賣朋友
嚮學生講一個《齣賣朋友是最可恥的行為》的故事,作者是德國作傢漢・威・基爾希霍夫。
一隻被捕的山鶉懇求獵人饒他一命,並說:“以後我會把許多小山鶉以及他們的夥伴引來的,你隻要把網張開,就一定會捉到一大群山鶉的。”
獵人聽瞭後說道:“你對自己的同胞都這麼陰險毒辣,更何況待彆人或者我這個敵人呢?我寜可現在就要瞭你的命,這樣更保險!”說著,獵人把山鶉的脖子擰下來瞭。
弄虛作假,搞陰謀詭計的人,必將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10
教育學生不要追求華麗的外錶
嚮學生講一個《弓的主人》的故事,作者是德國劇作傢、文藝理論傢萊辛。
一個人有一張用烏檀木製成的非常棒的弓,他用這張弓可以射得又遠又準。他視它為至寶。可是有一天,當他仔細打量它時,不由得惋惜道:“唉,你就是粗糙瞭一點!再光潔一些就十全十美瞭。真遺憾!”
“不過,還有補救的辦法,”他突然想齣瞭一個主意,“我要去找一個最好的雕刻藝人,請他在這張弓上麵刻上美麗的圖案。”他果真去這樣做瞭。
雕刻藝人在弓上麵刻上瞭一幅完整的狩獵圖;有什麼再比一幅狩獵圖更閤適的呢?
那人萬分高興:“你真配這樣的裝飾,我親愛的弓!”說著,他便迫不及待地試瞭起來。他拉緊弓弦,拉,拉――啪,弓斷瞭。
11
教育學生不要貪婪
嚮學生講一個《倉鼠和螞蟻》的故事,作者是德國劇作傢、文藝理論傢萊辛。
“可憐的螞蟻們,”一隻倉鼠說,“為瞭屯集這麼一點糧食,你們韆辛萬苦地勞作,忙活瞭整整一個夏天:這值得嗎?真該讓你們看看我的儲備糧!”
“聽著,”一隻螞蟻迴答道,“就因為你儲藏的糧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類纔要把你從泥土裏挖齣來,把你的糧倉掏空,讓你用性命來替你那貪婪的強盜行為贖罪:他們這樣做太閤理瞭!”
12
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
嚮學生講一個《瞎子和瘸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作傢剋・菲・格勒特。
一個瘸子在馬路上偶然遇見瞭一個瞎子,隻見瞎子正滿懷希望地期待著有人來帶他行走。
“嘿,”瘸子說,“一起走好嗎?我也是一個有睏難的人,也不能獨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氣一定很大!你背著我,這樣我就可以嚮你指路瞭。你堅實的腿腳就是我的腿腳;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瞭你的眼睛瞭。”
於是,瘸子將拐杖握在手裏,趴在瞭瞎子那寬闊的肩膀上。兩人步調一緻,獲得瞭一人不能實現的效果。
你不具備彆人所具有的天賦,而彆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纔能,通過類似的交際便彌補瞭這種缺陷。因此,請彆抱怨上帝的不公!某些優勢,他沒有給你,而賜予瞭他人,這是一樣的,我們完全可以自己來交流。
13
教育學生要發展特長
嚮學生講一個《狐狸和貓》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語言學傢、民間文學研究傢格林兄弟倆個。
有一次,貓在森林裏遇見瞭狐狸先生。這時貓心裏想:這傢夥精明能乾,見多識廣。於是便熱情地招呼他道:“您好,親愛的狐狸先生。近來您身體好嗎?這些個日子您過得怎麼樣?”
狐狸趾高氣揚,把眼前這隻貓從頭到腳打量瞭一遍,好長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是好。最後,他終於迴答說:“哦,你這個可憐的長鬍須,你這個花裏鬍哨的傻瓜,你這個窮光蛋,你這個捕鼠者,你在打什麼鬼主意?你怎麼膽敢問我的情況?你學會什麼瞭?你有多少本領?”
“我隻有一個本領。”貓謙虛地迴答道。
“那麼是什麼本領呢?”狐狸問。
“如果狗追我的話,我會跳到樹上,自我解救。”
“就這點本領嗎?”狐狸說,“我會一百種本領,而且還有滿滿一口袋的計謀。我覺得你挺可憐的。跟我來吧,我想教你該如何逃避狗的追逐。”
這時候,正好有一個獵人帶著四條獵狗走來瞭。貓敏捷地跳到瞭一棵樹上,在樹梢上坐瞭下來;樹枝和樹葉把她遮得嚴嚴實實。
“快打開您的計謀口袋,狐狸先生,快打開您的計謀口袋,”貓嚮狐狸喊叫著。可是,這時候獵狗已經撲過去把他逮住瞭,並死死地咬住他不放。
“唉,狐狸先生,”貓叫道,“您陷入一百種本領不能自拔瞭。如果像我一樣能爬樹的話,也就不會把自己的性命給丟掉瞭。”
14
教育學生不要忽視小問題
嚮學生講一個《釘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語言學傢、民間文學研究傢格林兄弟倆個。
在集市上,有一個商人生意興隆,所有的貨物都銷售一空,他的口袋裏塞滿瞭金子和銀子。
此刻他要迴去瞭,想在天黑之前趕到傢裏。於是他把裝有錢幣的旅行包拴在馬上,騎上馬齣發瞭。
中午時分,他來到一座城裏歇腳;當他又要啓程趕路時,傢僕把馬牽到他麵前,說道:“老爺,馬的左後蹄的鐵掌上少瞭一枚釘子。”
“少就讓它少吧,”商人迴答說,“我再走六個小時就行瞭,這點時間鐵掌不會掉的。我急著趕路。”
到瞭下午,商人又下瞭馬,讓傢僕給馬喂點飼料;僕人來到他休息的小客房裏,說道:“老爺,您的馬左後蹄上的鐵掌掉瞭;我要不要牽去找鐵匠?”
“掉就讓它掉瞭吧,”主人迴答說,“還有兩個刀?時就到瞭,這點時間這馬一定能堅持得住的。我還急著趕路呢。”
商人接著趕路,可是走瞭不多一會兒,那馬開始一瘸一拐地走;它瘸瞭沒多長時間,開始跌跌撞撞地走;跌跌撞撞地走瞭沒多長時間,它就倒下瞭,腿也摺瞭。商人隻好丟下馬,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步行朝傢裏走去,直到深更半夜纔到傢。
“真是倒瞭大黴瞭,”商人自言自語道,“這都得怪那個該死的釘子!” 這真是欲速則不達呀!
15
教育學生要尊重彆人
嚮學生講一個《男孩和迴音》的故事,作者是英國作傢丹・施托普。
一個男孩去牧放奶牛,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他和奶牛登上一座高山,一道山榖展現在他麵前,茂密的雲杉樹林盡收眼底。樹林裏能發齣動聽的迴音,無論何處都不會有如此美妙的聲音:男孩對此卻一無所知。
男孩開始吹奏蘆笛,一邊在為他的牲口尋找可口鮮嫩的草料。牧歌悠悠,十分悅耳;不料從遠處傳來一片迴聲。可是男孩不知道這是怎麼迴事,他朝四處張望,卻不見一個人影,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道:“那兒誰在吹蘆笛?”.
“那兒誰在吹蘆笛――?”隻聽見有人也在問。可是男孩不知道,這究竟是誰在說話。“你是誰?”他又喊道。
“你是誰――?”那邊又喊道。他覺得這聲音十分耳熟;他不由得暗暗高興:現在可以同一個兄弟說話聊天啦。“上我這兒來!”他喊道。
“上我這兒來――!”迴聲說。
“我不能!’’他說。
“我不能――!”那邊也說。
就這樣,你來他往,一句連一句,持續瞭大約有一刻鍾。這時候,我們這位小男孩,以為那個陌生朋友在捉弄他,於是他開始罵對方,對方也開始罵他,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所有這些話語在樹林上空迴響。小男孩血氣方剛,妙語如珠,還罵對方是蠢驢。所有這些清詞麗句在四處山榖裏一清二楚地迴蕩繚繞。
這時候,一個采藥老人恰好從那兒路過,他側耳細聽這叫罵聲。“孩子!”許久他纔問道,“你乾嗎如此喊叫?這兒又沒人招惹你。”
“唉!”男孩說,“請告訴我,你認識那個男孩嗎?他為什麼在那邊森林裏罵我?簡直把我當成瞭傻瓜,不停地朝我號叫。他這樣罵我,可我又沒有得罪他;現在我實在是忍無可忍瞭,我恨不得教訓教訓他。但願他會來這裏;如果他同我一般大,我非揍他幾個耳颳子不可!”
“彆這樣,孩子!”采藥老人說,“我聽得一清二楚,這場爭端是你先挑起的。謾罵彆人的人,彆人也同樣迴敬他,那麼他就得自食其果!”
16
教育學生要孝敬自己的母親
講兩個故事,一個是一位從山裏來去車站送兒子遠行的母親,發現兒子旅行包帶斷瞭,而車又要開動,怎麼辦?母親急瞭,解下自己的褲腰帶給兒子綁上瞭旅行包。兒子走瞭,母親滿臉漲紅站在車站,兒子不知道母親後來是怎樣一步步走迴傢的,但母親的腰帶,兒子卻一直保存著,陪著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奮進。
另一個是發生在服刑犯和他母親之間的故事。探監的日子到瞭,傢住貧睏山區的老母親,撩開衣襟,從內衣兜裏拿齣瞭一白布包,打開來看,是一包嗑好的白花花的葵花籽,白白的、香香的、溫熱的象一片片雀舌。
這包瓜子在彆人五顔六色的探監物品中是那麼平淡,那麼不起眼,但服刑的兒子知道,這包瓜子是母親賣瞭雞蛋換來的,又一個一個不分晝夜,自己不捨得吃一個而嗑好的,先坐馬車再坐汽車後又坐火車,最後從車站步行到監獄送給自己的,望著老母親花白的頭發,兒子拿瓜子的手顫抖瞭,他“撲通”一聲給母親跪下瞭:“媽,我不是人,我欠打,欠打啊……”,母親搖搖頭,努力止住淚水,含笑撫摸著兒子的頭……
17
教育學生要先學會做人
曾經有一個記者在傢寫稿時,他的四歲兒子吵著要他陪。記者很煩,就將一本雜誌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 你先將這上麵的世界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瞭不到五分鍾,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拼好瞭,陪我玩!”
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瞭。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拼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瞭呀!”
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傢裏齣現瞭神童?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拼,隻要這個人好瞭,世界就完整瞭。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瞭,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18
教育學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齣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瞭,該度我瞭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瞭。
第二天,這人遇到瞭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纔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瞭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問題,不要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彆人身上,記住:成功者自救。
*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係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