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時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勁風格,代之以柔媚、俊秀,無論造型紋飾,無不貼閤其“文雅精細”的審美情趣。雍正帝雅好古物,品味頗高,其醉心藝術且事必躬親,尤以禦瓷製作為最,宮廷製器有“仿舊須宗雅則,肇新亦有淵源”之原則,仿古采今,蔚為大觀,永宣製器蒼妍雄渾之品格最得四爺之青睞。
2015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花鳥圖玉壺春瓶
大清雍正年製 款
成交價 1328萬港元
明永樂 青花喜鵲登梅瓷器三件套 大英博物館藏
雍正青花選料精細,工藝嚴格,“參古今之式,匯以新意,備儲巧妙”,成就非凡,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據《清檔》記載,雍正帝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宮所藏瓷珍至景德鎮以資效仿,為瞭達到與永樂本朝一緻,雍正仿永樂青花相當部分無款,而後乾隆時期,産量劇增,且其器皆落乾隆本朝款識。
2016年香港佳士得鞦拍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篆書款
成交價:4590萬港元
在全球拍場上,帶有雍正本朝款的仿永樂立件,便是高價的代名詞,如雍正仿永樂抱月瓶,市場所見大部分都不帶款識,而佳士得的這件則帶有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款篆書款。
北宋 趙佶 竹禽圖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永樂青花瓷器上的這種花鳥畫,頗得宋畫之神韻,而元代後期,景德鎮陶瓷的釉下青花裝飾工藝已發展成熟。畫師用懸浮粉末狀的鈷料,直接在未經窯燒、滲水透氣的瓷坯上作畫,這種畫瓷工藝也許最富有絹本或紙本繪畫的神韻。而雍正禦瓷,則是最大程度上還原瞭這種高級的氣韻。
更耐人尋味的是,赫拉特現存一幅公元1488年的畫作中也有一例相同的瓷瓶,圖見Sultan-Alial-Katib 於公元1488 年6 月以薩迪《果園》詩集為題材創作的《蘇丹侯賽因宮廷宴客圖》。由此可見,這類作品在近東宮廷亦大受歡迎,而畫中瓷瓶很可能是永樂年間流入赫拉特(當時為帖木兒商業重鎮,現位於阿富汗境內)的外交禮物。雍正帝品味之高或許是清代帝王之最,他自然也對永宣時期的花鳥紋抱月瓶青睞有加,再現瞭這種風靡全球的經典。
2016年香港蘇富比鞦拍
清雍正 青花摺枝花果紋如意耳扁壺
大清雍正年製款
成交價:1808萬港元
此時傳奇督陶官唐英(1682-1756)於景德鎮禦窯廠佐理陶務,其品味及纔華對於清初造瓷工藝發展,做齣卓越貢獻,再創曆史製瓷顛峰。唐英十六歲任職內務府,事於養心殿,看盡禦藏琺琅作及畫作,耳濡目染,遂成其任職督陶官時的靈感泉源。唐英領導之下,景德鎮瓷業達到前所未見之高峰,聞名中外。唐英不僅以唐窯著稱,其繪畫、篆刻、詩詞亦是造詰非凡,為人稱道。
2011年香港蘇富比鞦拍
清雍正 仿明青花牽牛花紋摺方瓶
大清雍正年製 款
成交價:1242萬港元
這種摺方瓶外形復雜多棱,有彆於一般圓器琢器,明顯受到金屬器的影響。中東一帶,多棱之器並不罕有,因此摺方瓶器形源流或可遠追中東。青花龍耳摺方瓶,器形始見於明初,其時多通體遍飾牽牛,至清之時,甚得雍正帝垂青,命燒相類之器。
雍正 古玩圖捲
兩幅分彆繪於雍正六年(1728年)及七年(1729年)描繪宮藏文玩珍寶之《古玩圖捲》,各繪相類摺方瓶二件,並連木座,也可見雍正皇帝對於此類青花器之喜愛。
清 郎世寜 瓶花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畫傢郎世寜筆下,曾繪另一相仿之器,盛以牡丹成雙,在《神筆丹青-郎世寜來華三百年特展》圖錄中,刊錄台北故宮藏數件青花牽牛花紋方摺瓶,並載郎世寜《瓶花圖》及《古玩圖捲》相應局部以便對比,十八世紀時,中西文化交流繁盛,當時宮廷文化對西洋元素多有吸納,康雍乾時期的西洋傳教士帶來的“西學東漸”之風深刻地與三代君主的精神生活産生互動,從宮廷繪畫和瓷器中,也可見郎世寜等西洋畫師對於督窯官唐英的影響。
2017年紐約蘇富比鞦拍
清雍正 青花菊瓣花澆
大清雍正年製 款
成交價 93.65萬美元
花澆形狀源於對西亞銅器的慕仿,流行於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清代雍正時期的花澆造型雖有追慕永宣之意,但比例更顯得穩重大方,和諧優雅。此花澆器形獨特,源可遠溯中東金屬器。明初永樂年間,藝匠以瓷質仿中東器形。至清之時,中東金屬的直接影響較少,疑以明初花澆作底本,仿造相類花澆,或帶執柄,也有仿明初青花的例子。
《視學》插圖
雍正朝寵臣,內務府總管年希堯,監理禦窯廠督陶九年,做過各種實驗探尋新技術,並引進郎世寜等傳教士畫傢的焦點透視法,於雍正七年(1729)齣版瞭關於透視學的著作《視學》,豐富瞭宮廷藝術的造型語言。《視學》書木刻插圖中,以多幅禦窯廠瓷器綫描圖以錶現器物的不同透視角度,也可印證雍正朝禦瓷塑形的科學與創新精神之源。
2017年紐約蘇富比鞦拍
清雍正 青花海水雲龍紋大茶葉瓶
大清雍正年製 款
估價 :130-150萬美元
雍正青花的紋飾和技法,盡管多為仿古中攫取的靈感,但其器型則多有創新,如上圖的茶葉瓶,為雍正朝創新之品,符閤當朝皇帝清雅品味,同時也是十分難得的禦用茶器。明洪武二十四年,太祖下詔,福建省建安罷造團茶,改貢葉茶。自此飲茶方式改為衝泡,茶器亦隨之而變,如茶壺及茶罐取代傳統茶磨、茶羅、竹茶筅、茶匙等具,明人吃茶習俗流傳至清代,也成就瞭諸多宮廷茶器經典。值得一提的是,本品所飾龍紋為明代式樣,以素白為地,間飾雲紋或捲紋,此圖案紋飾應始於宣德年間,但雍正禦窯則畫齣瞭特彆的神采。
2015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龍紋長頸膽瓶
大清雍正年製 款
成交價 7580萬港元
這件則是市場上所見成交價最高的雍正官窯青花之一,青花龍紋長頸膽瓶,瓶腹飽圓,器頸轉摺柔潤修長,繪五爪飛龍氣勢萬韆,穿梭繁花摺枝地,將雍正帝的思古之情與審美高度,納於一身。遊龍穿花,躍於瓷上,源於十五世紀青花瓷,雍正一朝始見復作。而本品鈷藍發色濃艷,紋飾強而有力,以堆棧法畫製,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濃帶黑斑效果,反映齣當時瓷匠的高超技術。
2013年北京翰海春拍
清雍正 青花淡描雙勾竹紋梅瓶
成交價:1150萬元人民幣
雍正禦賜處處流露著“文雅精細”的審美情趣,而如“淡描青花”,秀雅之至,可謂雍正“恬淡”藝術心境之最佳摺射。所謂“淡描,即青花之疏簡者,簡其詞曰描青(清陳瀏《陶雅》捲上·三十一)”,即以深淺兩種綫條勾劃紋飾,不分水、不渲染,近於中國繪畫中的白描,也類似於“鋼筆畫”。如上圖梅瓶,圖案用筆細膩縴巧,青花發色淡雅宜人,加之胎骨細白,釉麵瑩潤,雖輕描淡繪,然清新雅澤之感逼人,如此件梅瓶上的淡描竹紋,即見成化瓷的細膩縴秀,又有對“鐵綫描”技法的藉鑒,以十分細弱的錶現形式獲得“柔弱勝剛強”的藝術效果,從而形成雍正青花中一種非常獨特的風格。
雍正的青花無論大小,都極具趣味,如這件青花魚紋臥足小杯,或許也是如今存世的最小的清代官窯之一瞭,然而上繪魚紋栩栩如生,盡顯活潑天機之趣。
2016年北京保利鞦拍
清雍正 青花仙人納福尊
成交價:1265萬元人民幣
這件雍正青花是極為特殊的一件。依據雍正三年江西布政使常德壽《查訊安尚義燒造磁器摺》、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年希堯的奏摺可知,康熙五十九年明珠傢奴、大鹽商安尚義曾派傢僕馬士弘等三人“在景德鎮置買材料,雇工燒磁”,為清宮進貢禦瓷,稱為“安尚義效力處”,至雍正五年初方為雍正皇帝正式撤銷,前後持續七八年之久,是為長期被人忽略的“安窯”。結閤傳世對應實物可知,安窯設立之初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康熙皇帝七十大壽準備賀壽禦瓷。安窯的康熙晚期作品在紋飾上突齣賀壽吉慶之意,所以流行神仙賀壽題材;在款式方麵,流行書寫橫款,如六字單行橫款、雙圈六字三行楷書橫款,當中“清”字多寫成“淸”的器皿,皆為安窯所造,是辨識安窯的主要依據。本品恰恰繼承瞭康熙晚期賀壽禦瓷的典型風格,而且結閤上述檔案記載,雍正四年以前安窯仍然在景德鎮為清宮燒造禦瓷,故可判定本品應為雍正初年的安窯之作。本品的寓意決定其必為雍正皇帝萬壽節的貢禮,而雍正元年十月三十日為雍正登基後的第一個萬壽節,意義非凡,對本以燒造賀壽禦瓷為主的安窯來說在不明新君藝術品味的情況下,選擇本應給康熙皇帝賀壽的畫稿、器形化裁移改之後為雍正皇帝燒造賀壽禮瓷,屬於過渡時期非常獨特的作品,特殊的曆史背景鑄就其不平凡的品質,注定成為稀世之作。
希望對藏友有所幫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興趣。少走彎路,關於民間藏品的齣手想必藏友們都會有疑問和顧慮,但是還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觀事實,實事求是,以誠相待!你的一份認可纔是重要的。
講實情,齣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求真務實》
國內一綫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國國有文物商店交易會)藏品徵集(yelin10723 葉老師)
徵集項目: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當代書畫、油畫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藝術、銅爐佛像、瓷闆畫、印章、玉器等;(錢幣、郵票勿加,暫不徵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鑒者傻,以藏學師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緣友者雅,以藏養藏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