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9:19:38 AM
滇軍60軍,在抗日的時候就是一支敢打敢衝的部隊。
經曆瞭政局的變化,他們也很快認識到瞭自己應該站在人民這一邊,在之後的很多年裏,他們依舊像過去那樣,南徵北戰,立下瞭赫赫戰功,成為瞭共和國曆史上光輝的存在。
而蔣傢王朝能夠如此快地覆滅,也離不開無數起義部隊,在這其中,滇軍60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現在,昔日的滇軍60軍,成為瞭唯一保存的一支國民黨起義部隊,成為瞭對印前綫頭號王牌。
走嚮瞭人民陣營
最初的時候,這支部隊是國民黨軍閥在雲南的代錶性部隊。
盧溝橋事變
爆發的那一年,雲南省政府主席
龍雲
趕赴南京,在那裏參加瞭國民政府最高國務會議,在民族危亡之際,他錶示自己將願意抗日。
此後,60軍作為雲南第一支抗日部隊從昆明一路北上東進,赫赫有名的
台兒莊戰役
,他們便參與其中。
到瞭抗日戰爭的中期,由於日軍進入瞭越南境內,並企圖從南方對中國形成包夾之勢,在這種危急關頭,60軍再次被調迴雲南執行防務任務,在這裏重組瞭第一集團軍總部。
在這一段時期,滇軍60軍的作戰能力堪稱彪悍,龍雲傢財散盡,為這支部隊購入瞭一批先進的裝備,這也是60軍能夠取得如此優良戰果的一大原因。
不過,經過抗戰,60軍也遭受瞭極大的傷亡,幾萬雲南子弟兵血灑疆場,譜寫瞭壯麗的篇章。
也正是抗日戰爭,讓他們意識到瞭,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傢是多麼重要。
就在大傢為抗戰勝利而歡呼雀躍的時候,南京國民政府的蔣介石悍然發動瞭內戰,再次將國傢拖入瞭戰爭的漩渦之中,60軍戰士們因為抗戰期間的巨大貢獻,便被調往東北,那裏,是兩黨必爭之地。
雲南人嚮來就有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不過來瞭東北,他們便“喪失”瞭抗日時期那股熱情,在他們的眼裏,內戰本身就是錯誤的。
遼瀋戰役
開始後,東北野戰軍便根據毛主席的部署,對長春守軍予以圍睏,並展開瞭強大的政治攻勢,為瞭能讓長春早點解放,東北解放軍決定派齣
張秉昌
等人迴去做工作。
雲南的戰士們思念傢鄉已久,長春又被解放軍圍睏瞭半年的時間,部隊之中本來就存在瞭多種分歧,有些人想要突圍逃命、有些人想棄暗投明,還有些人想要乾脆負隅頑抗。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張秉昌也意識到,擺在這支軍隊麵前的,除瞭起義,彆無生路。
長久以來,部隊都一直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洗腦之下,他們並不瞭解解放軍,隻知道一味地服從命令,到瞭現在,他們有瞭自主選擇的權力。
1948年10月10日夜間,60軍21師的師長
隆耀
將張秉昌等人叫到瞭自己的師部之內,並且對他說:“你們重新迴到軍部的任務,我們早已知曉,有個事情要和你們商量,曾軍長、白師長和我已經決定率部起義,其他的事情你們去和東北解放軍商量。”
這種通情達理,並不是為瞭自己,更是為瞭幾萬雲南士兵的安全。
他們在抗日年間本就流瞭太多的血,軍官們將他們帶瞭齣來,如今也想將他們帶迴去。
既然要舉行起義,自然少不瞭雙方互相商量的過程,而隆耀有一些要求,除瞭與具體執行相關的內容外,其中還有比較重要的一條:不要將起義部隊分散打亂編製。
細想一下,便能知道原因,因為大傢本來都是從一個地方齣來的,正是團結在一起,纔終於擰成瞭一股繩。
雙方通過中間人商量好瞭以後,部隊便開始瞭自己的起義行動。
所有部隊都脫離駐防地齣城集閤,按照曾澤生命令,接通瞭兵團司令部的電話,並說:“60軍現在已經起義,這也是全軍官兵的一緻要求,因為我們沒有彆的選擇。”
隨後,國民黨東北“剿總”的副司令鄭洞國知道大勢已去,也率領東北“剿總”第一兵團全部投誠,長春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終於獲得瞭解放,創造瞭不攻而破的一個範例。
這支滇軍舊軍隊的改造問題,中央軍委也下瞭決定。
首先,便是取締一切反動組織和封建組織,以精簡的方式重新設置,建立起政治機關,將軍隊中存在的奸細、憲兵、地主、老弱病殘等全部遣送迴鄉。
為瞭能讓大傢的思想早點轉變過來,解放軍在60軍抽調瞭兩韆多名軍士前往東北軍政大學學習。
在1949年1月2日,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瞭命令,將起義的60軍和所轄的三個師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0軍,由原將領曾澤生擔任軍長,由葉長庚擔任副軍長,而那位為起義立下重大功勞的隆耀被任命為149師師長。
當年5月,政治整訓結束,新誕生的50軍各個組織都已經建立起來瞭,在基層還設置瞭團黨委,部隊已經徹底置於共産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接下來,便是這支軍隊重新大展身手的時刻瞭。
在當年10月,50軍挺進瞭鄂西,參加瞭鄂西戰役,還俘獲瞭國民黨79軍代軍長在內的7000多名官兵,憑藉著優異的錶現,他們受到瞭4野的通令嘉奬。
至今,這支軍隊的血統依舊煥發榮光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1950年下半年,50軍再次由湖北開赴到瞭東北地帶,這次前來,麵貌已經煥然一新。
當年10月,這支部隊加入瞭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序列,成為瞭“最可愛的人”。
剛被改造不久便成為誌願軍,這也是曾澤生等50軍領導人請求的結果,他們希望能夠為祖國多做奉獻,來彌補當年犯下的錯。
因此,經過批準,他們也是最早一批入朝作戰的誌願軍,參加瞭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戰役。
特彆是在剛去的時候,齣現瞭一些失誤,軍長被彭德懷嗬斥瞭一番,不過彭德懷並沒有去說
曾澤生
什麼,對他依舊還十分客氣。
也就是這樣,讓曾澤生的內心深處還有一些不舒服的情緒,他覺得,一定要拿齣一些成績,纔能讓彭德懷充分重視自己的部隊,雲南來的子弟兵,當初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屢立奇功,如今又是保傢衛國的戰役,雲南兵決不能落下。
這些想法的背後,也是50軍奔赴朝鮮戰場的初衷,抗日期間,他們就是以敢打敢衝而齣名,到瞭現在,機會又來瞭。
曾澤生一直憋著一股氣,在第三次戰役中,這股氣終於有瞭噴薄之地。
50軍全殲瞭英軍皇傢重型坦剋營,全麵解放瞭漢城,在後來的第四次戰役中,50軍越戰越勇,
在漢江一帶和敵人奮戰瞭50天,將大部分敵人有生力量拖住、消耗,還充分保障瞭誌願軍主力的修整和集結。
彭德懷將這些消息匯報迴去,毛主席都對50軍贊不絕口。
1951年3月,50軍圓滿完成瞭自己的任務,並迴國休養整補,不過短短4個月之後,他們再次來到朝鮮,負責朝鮮半島西海岸防禦和工事搶修工作。
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裏,50軍一直在朝鮮派上瞭大用場,一直到1955年4月纔撤軍迴國。
當初參與起義的軍長曾澤生,本人就被授予瞭“朝鮮一級國旗勛章”,後來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儀式上,他更是被授予瞭中將軍銜。
在曾澤生將軍的戎馬生涯之中,最難忘懷的,還是毛主席的兩次接見。
在1951年4月50軍迴國休整的時候,曾澤生迴到北京和傢人團聚,這個時候,他接到瞭毛主席的邀請。
那天,他非常激動,毛主席和他談瞭很久的時間,包括國際、國內、古今中外等多個話題,還詢問瞭漢江一帶的作戰情況。
那次,他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即使率領的是一支起義部隊,毛主席當初不僅沒有拆散這支部隊,還委以重任,根本沒有把他們當作是“外人”。
後來,在50軍正式撤迴國內以後,毛主席再次接見瞭曾澤生。
這一次,主席更是直接握住瞭曾澤生的手,並對他說:“這一仗,你們打得相當不錯!”
曾澤生還有些慚愧,說道:“比起兄弟部隊,我們的錶現還是很差。”
看到毛主席的心情也比較好,曾澤生也提齣瞭自己的小小要求:加入共産黨。
毛主席聽到這番話,也笑瞭起來,說:“你這些年來進步很快,覺悟也高,其實不用我批準,你就能入黨,不過,你還是不入黨比較好。”
原來,這是因為新中國的政權剛剛建立,蔣介石還在想盡辦法找機會反撲,50軍又是起義部隊,曾澤生可以利用好這個身份,嚮外界宣傳介紹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全新麵貌。
而50軍迴國後,則來到瞭瀋陽軍區建製領導,1964年,葉劍英元帥準備前往50軍視察“大比武”,硃德元帥依舊惦記著這一支部隊,還特意叮囑葉帥:
“這支部隊是起義部隊中的一麵旗幟,一定要把這支部隊給建設好。”
在1967年5月27日,50軍被調迴瞭成都軍區建製領導,這也就說明,廣大雲南子弟兵,終於迴到瞭自己的傢鄉附近。
在被編入成都軍區以後,50軍149師和18軍52師互換瞭番號。
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際,50軍也適應瞭局勢,12月1日,50軍的番號被撤消。
嚴格來說,
50軍的建製就這樣消失在瞭曆史之中,不過還有很多“血統一脈相承”的戰士們依舊保留在部隊之中。
也就在這段時期,52師被改編為西藏軍區山地52旅,成為瞭西藏軍區頭號的主力部隊,由於印度經常會侵擾中國的邊境領土,他們駐守在邊境,便是為瞭應對一切突發情況,如果齣現1962年那種情況,他們必然也會是第一批衝上前綫去跟敵人殊死搏鬥的部隊。
1984年,西藏軍區山地52旅迎來瞭一位新的旅長,他的齣現,也讓印度方麵不敢再蠢蠢欲動。
山地52旅也一直在旅長的帶領下展現齣強硬的姿態,印軍不敢蠢蠢欲動,就算有什麼小動作,也很難占得便宜。
印度方麵也始終觀察著西藏軍區的最新動態,包括部隊中的人事任命。
不過,印度可能沒理解的是,無論是誰擔任中國邊境地帶的戰區司令,對待印度的小動作,絕對都會一如既往地保持強硬。
如果印度還敢像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樣,山地52旅必將他們撕成碎片。
因為,中國對於印度的一切反擊,都是齣於對主權的維護,這是中國的底綫問題,與其他任何方式都沒有關係。
山地52旅的日常訓練,從“山地”二字便可看齣端倪,他們時刻準備著,就是為瞭適應地形,和做好充足的戰鬥準備。
可以說,中國對待印度的態度也從來不取決於中方,而是完全取決於印度。
對於兩軍交戰而說,山地是一處極為可怕的地形,平時的訓練,就是為瞭讓戰士們在戰場上少流鮮血,針對的是誰,自然不必多說。
在和平年代,邊疆大多都是山地,越是人煙稀少的地方,越不能放鬆警惕,所以,以山地52旅的部隊代錶著一種精銳力量。
麵對印度近幾十年來的多次挑釁,而山地部隊也在“精”不在“多”,在山地作戰中,人員太多反而發揮不瞭最佳的戰鬥力,中印之間也隻有喜馬拉雅山相隔,在現代戰爭中,一個旅很有可能就可以對付他們。
而這支曆史悠久的部隊,承載著正是這樣的使命,並時刻準備著。
印度最搞笑的是,他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隻要找到一點機會便會跑來襲擾,不過中方也時刻做好瞭一切準備,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麵對可能發生的戰爭,山地52旅總是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從裝備和戰術上來看,中方邊防部隊早已高齣瞭印度好幾個階梯。
而這支50軍發展下來的部隊,始終在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著祖國的邊境安全。
在各個時期,50軍的戰士們都在保護著邊境的安全,無論是在雲南、東北還是西藏,也無論他們的名字經曆瞭什麼改變,最初的那批戰士去瞭哪裏,他們都是共和國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