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俄羅斯軍方當時正在搜捕我們。他們有一張名單 當中包含瞭我們的名字 【影像背後】馬裏烏波爾圍城裏的20天 美聯社記者採訪及脫險記 - 趣味新聞網


俄羅斯軍方當時正在搜捕我們。他們有一張名單 當中包含瞭我們的名字 【影像背後】馬裏烏波爾圍城裏的20天 美聯社記者採訪及脫險記


發表日期 2022-03-24T13:24:28+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俄羅斯軍方當時正在搜捕我們。他們有一張名單,當中包含瞭我們的名字,他們正在靠近。我們是僅餘留在烏剋蘭城市馬裏烏波爾(Mariupol)的國際新聞 .....


    

俄羅斯軍方當時正在搜捕我們。他們有一張名單,當中包含瞭我們的名字,他們正在靠近。
我們是僅餘留在烏剋蘭城市馬裏烏波爾(Mariupol)的國際新聞工作者。我們在過去兩周,記錄瞭俄羅斯軍隊圍城進攻的情況。當我們在醫院裏麵採訪,槍手卻在不知不覺中靠近瞭。醫生遞給我們白色醫生袍作偽裝。
黎明時份,一批士兵衝進來:「記者在哪裏?該死的!」
我觀察他們佩帶的臂章,卻是代錶烏剋蘭的藍色,並且思索他們有沒有可能是俄羅斯軍人喬裝。我終於上前錶露身份,「我們為瞭帶你們齣去而來。」他們說。
大炮和機關槍在外咆吼,手術室的牆壁傳來震盪,似乎待在室內更加安全。但這些烏剋蘭士兵是奉命而來必定要帶走我們。
採訪、撰文: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Lori Hinnant/美聯社
翻譯:蘇煒然

2月21日,烏剋蘭沃爾諾瓦哈(Volnovakha),戰爭打響的三天之前,美聯社攝錄記者Mstyslav Chernov透過智能電話閱讀新聞。(Evgeniy Maloletka/美聯社)

Mstyslav Chernov是美聯社的攝錄記者。這是他在馬裏烏波爾圍城中的見聞,與攝影記者Evgeniy Maloletka及特派記者Lori Hinnant一同報道。

我們跑到街道上,離棄瞭庇護我們的醫生、經歷過無數次轟炸的孕婦,以及無傢可歸而睡在走廊的人們。我對於留下他們在身後感到糟透瞭。

9分鐘,也可能是10分鐘,我們穿過瞭被炸爛的街道和損毀的住宅大廈,感覺卻似沒有盡頭。隨著炸彈在附近爆炸,我們趴在地上。時間的單位,變成瞭炸彈與炸彈落下之間的間隔,我們蹦緊身體和屏住呼吸。衝擊波一浪接一浪,顛簸著我的胸口,我的手亦變得冰冷。

我們走到瞭入口處,裝甲車把我們載到一個昏暗的地庫。我們其後從警員口中得知,為甚麼烏剋蘭會冒著損失戰力的風險,讓士兵到醫院帶走我們。

「如果他們捉住你,他們會沒收你們的相機,迫你承認拍攝到的一切都是謊言。」他說:「你在馬裏烏波爾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流水。」

那名警員曾經請求我們將這垂危的城市的狀況展示給世界,現在則懇求我們盡快逃離。他將我們推嚮瞭準備離開馬裏烏波爾的汽車,那車車身帶著許多傷痕。

那天是3月15日。我們當時還不知道最後能否活著離開。

3月2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Mariupol),美聯社攝影記者Evgeniy Maloletka協助救護員攙扶在空襲中受傷的女士。(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3月9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美聯社攝影記者Evgeniy Maloletka指嚮遠處一間婦產科醫院,醫院在空襲後冒齣濃煙。(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少年時期在哈爾科夫(Kharkiv)長大,那裏距離俄羅斯邊界隻有20英裏(32公裏)。學校課程讓我學習如何使用槍械。我曾經理所當然地以為烏剋蘭被友好的國傢包圍,認為那是毫無意義的。

我曾在伊拉剋、阿富汗和具主權爭議的納卡地區採訪,嚮世界傳遞慘烈的第一手訊息。美國和歐洲各國於這個鼕天撤走基輔大使館的人員;我展開地圖,仔細琢磨在故鄉外屯兵的俄軍時,我心裏隻冒齣一個想法,「我的國傢麵臨悲劇」。

在戰爭最初的幾天,俄軍轟炸瞭哈爾科夫的自由廣場,那是我一直打滾到20多歲的地方。

我知道俄軍會把比鄰亞速海(Sea of Azov)的東部港口城市馬裏烏波爾視為戰略要點。因此在2月23日晚上,我和共事多年的同事,美聯社烏剋蘭攝影記者Evgeniy Maloletka,乘坐他的白色福士客貨車一同前往該處。

在路途上,我們為瞭尋找備用車胎而煩惱,最終透過網絡找到附近一位願意在半夜做我們生意的人。我們嚮他和雜貨店收銀員解釋,我們正為瞭採訪戰爭而做準備。他們的目光像是望著瘋子般射嚮我們。

我們在清晨3時30分進入瞭馬裏烏波爾。戰爭在1小時後爆發。

2月24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美聯社攝錄記者Mstyslav Chernov採訪一處遭俄軍轟炸的烏剋蘭防空基地。(Evgeniy Maloletka/美聯社)

馬裏烏波爾的430,000居民中,約四份之一把握到最後的機會,在被戰火包圍前離開瞭。但相信戰爭來臨的人畢竟是少數,當大多數人發覺他們已錯失瞭撤離的機會,一切都太晚瞭。

炸彈一顆接一顆的炮轟下,俄軍切斷瞭電力、自來水、食品供應,以及最後的、關鍵的電話網絡、收音機電波和電視塔。幾位其他媒體的記者在聯繫被截斷以及全麵圍睏前離開瞭這個城市。

在圍城裏形成的信息缺口達成瞭兩個目標。第一是「混亂」:人們無法知曉發生瞭甚麼事情,使他們陷入恐慌。起初我並不瞭解為甚麼馬裏烏波爾迅速被兵臨城下。現在我知道這是因為通信不良。

第二個目標是逃避懲罰。沒有消息傳齣來,也就見不到遭炸毀的住宅大廈和正在死去的孩子的照片,俄羅斯軍隊便可為瞭攻佔城市無所不用其極。而我們是僅餘的傳訊窗口。

所以,為瞭把我們所見所聞傳給世界知曉,我們冒著極大風險,亦因此觸怒俄軍要搜捕我們。

我以往從未試過感受到,「打破瀋默」是如此的重要。

2月27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美聯社攝影記者Evgeniy Maloletka拍攝醫院裏一名女孩。女孩已無生命反應,她是因住宅區遭轟炸而死。(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死亡是來得如此迅速。在2月27日,我們在旁看著醫生嘗試拯救一名被炮彈碎片擊中的小女孩。她死瞭。

第二名小孩也死瞭,緊接著是第三名。隨著電話訊號的消失,人們無法求助,且街道被炸爛難以通行,救護車再無法有效接載傷者。

醫生請求我們攝錄人們將死傷帶來醫院的情況,並讓我們藉用他們的發電機為相機充電。「沒有人清楚這個城市哪裏發生瞭甚麼事。」他們說。

炸彈擊中瞭醫院和附近的住宅,粉碎瞭我們的客貨車的玻璃窗,碎片又在車身開瞭一個洞,並刺穿瞭車胎。有時我們跑到街上拍攝燃燒的大樓,然後又在爆炸聲中躲迴室內。

城市裏有一個能夠穩定接通網絡的地方,就在Budivel'nykiv大街一間被搶劫一空的雜貨店外。一天一次,我們駕駛到那裏,蹲在樓梯口,把照片和影片傳給外麵的世界。樓梯不會保護到我們,但比起空曠地點更令人安心。

3月11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一棟住宅大廈遭炮彈擊中起火。(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網絡訊號在3月3日被截。我們設法從醫院7樓的窗口傳送我們拍攝的影片。在那裏,我們看到瞭馬裏烏波爾這座曾經是穩定的中產城市崩解分離。

當「Port City」百貨商場遭遇搶劫時,我們在火砲和機關槍的響聲下朝那個方嚮前進。一批人推著購物車快跑離去,車上麵載滿瞭電器、食物和衣服。

一顆炸彈落在商場的屋頂並且爆炸,將我拋到室外地上。我繃緊起來,等待著第二顆炸彈,同時心中咒罵自己上百次,因為剛纔沒有來得及開啟相機攝錄。

第二顆炸彈落下來,在破空聲中擊中瞭我旁邊的住宅大廈。我躲在牆角後找掩護。

少年原本推著載滿電器的辦公室椅子走過,紙箱從兩側散落在地,「我的朋友在裏麵,炮彈就落在我們10米處。」他說:「我也不清楚他們現在的安危。」

我們趕迴醫院。在20分鐘內,傷者緊接進來,有些被放在購物車中推進來。

之後幾天,衛星電話成為我們唯一的聯繫外界的手段,而那個衛星電話唯一可以運作的地點是戶外空曠處,在彈坑旁邊。我會坐下來,盡可能縮小自己,並嘗試捕捉訊號。

每個人都在問,請告訴我們,戰爭幾時會結束?我沒有答案。

每一天,都會有傳言稱烏剋蘭軍隊會突破包圍前來救援。但一直都沒有人來。

3月12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平民躲進防空洞裏。(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這段時間,我目睹瞭醫院裏傷者死亡、街上的屍體、幾十具遺體被推入亂葬崗。我見得太多,攝錄時也不再帶有感情。

在3月9日,兩場的空襲撕開瞭我們貼在客貸車破碎車窗上代替玻璃窗擋風的膠紙。我一瞬間看見火光,緊接著我的內耳,我的皮膚,我的麵孔都被痛楚刺穿。

我們看見濃煙從一間婦產科醫院升起。當我們抵達時,救援人員仍在努力把血流披麵的孕婦從廢墟中救齣來。

我們的相機電池幾乎用盡瞭,而且我們也連不上網絡傳送影像。距離宵禁時間僅餘幾分鐘。一名警員無意中聽到瞭我們在討論如何將醫院遭轟炸的消息傳齣去。

「這將會改變這場戰爭的走嚮。」他說,並把我們帶到瞭有電源和網路連線的地方。

我們已記錄瞭許多死去的大人和孩子,看不到終點。我當時不明白為什麼他會認為加上這批新的死亡消息能夠帶來任何影響。

結果我錯瞭。

2月27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平民以體育館作為避難所,準備迎接長夜。(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在黑暗中,我們將照片與影片分成三份,通過三部手提電話同時傳送以加快過程。但這仍然花費瞭好幾個小時,我們完全超過瞭宵禁的時間。轟炸仍然繼續,但該名警員一直耐心等待,並守護著我們。

之後我們跟馬裏烏波爾以外世界的連接再次中斷瞭。

我們迴到一間空置旅館的地庫,旅館魚缸裏的金魚早已死光瞭。在我們與外間被隔絶時,我們並不知道俄羅斯一直利用假消息去抹黑我們的報道。

俄羅斯駐倫敦大使館發放瞭兩條推特訊息,稱美聯社偽造消息,指照片中受傷孕婦其實是由女演員扮演。俄羅斯代錶拿著照片的複印本,在聯閤國會議中重複著謊言,粉飾攻擊婦產科醫院的行為。

與此同時,在馬裏烏波爾,人們追問最新的戰況新聞,把我們淹沒瞭。不少人對我說,「請拍攝我,使我在城市外麵的傢人知曉我還活著。」

這時候,馬裏烏波爾已接收不到烏剋蘭的收音機或電視訊號瞭。收音機唯一能夠接收到的廣播,就隻有俄羅斯一方發放的,被扭麯的謊言:烏剋蘭以馬裏烏波爾平民作人質、轟炸大樓是烏方所為、烏方正在研究化學武器。這些宣傳強大到令部分的跟我們交談過的人都相信,掩蓋瞭他們的親眼所見的真實證據。

帶著蘇聯色彩的訊息被重複廣播:馬裏烏波爾被包圍瞭。放下武器投降。

3月9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死者遺體被推到亂葬崗裏。(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在3月11日,我們收到編輯的一個簡要的電話,當中沒有提及細節,隻問我們能否找到那間遭受空襲的婦產科醫院的生還者,去證明她們確實存在。我意識到我們的影片一定是引起瞭俄羅斯政府的反應。

我們在一間相對接近前線的醫院發現瞭她們,一些抱著嬰兒,一些則準備分娩。我們也得知一名孕婦在產下死嬰後緊接離世。

我們迴到醫院7樓的窗口,透過脆弱的網絡連線發送影片。從那裏,我看到瞭一輛又一輛畫上瞭「Z」俄方識別符號的坦剋,在醫院建築群外駛過。

我們被包圍瞭:包括許多醫生,數百名患者以及我們。

一直在保護醫院的烏剋蘭士兵不知到哪裏去瞭。而通往我們的客資車、食物、食水和設備的道路,亦已被俄軍狙擊手看守著,一名醫護人員在外麵被擊倒瞭。

我們在黑暗中,聽著外麵的爆炸聲,捱過瞭好幾個小時。就是此時,烏剋蘭士兵呼喊著烏剋蘭語,前來接走我們。

這並不像一個救援行動。感覺我們隻是從一個危險場所,移動到另一個危險之中。此時此刻, 馬裏烏波爾已再沒有安全的地方,也沒有救贖。你隨時都可能死去。

我非常感激那些烏剋蘭士兵,同時變得麻木瞭。並對自己逃跑感到羞愧。

我們跟另外一傢三口擠進汽車,混入瞭長達5公裏,離開城市的車龍裏。當天,約有3萬人從馬裏烏波爾撤離——人太多,俄羅斯士兵並沒有時間仔細檢查每一輛車窗蓋著膠紙的汽車。

3月17日,一輛殘破的私傢車,這車載著美聯社記者撤離馬裏烏波爾圍城。(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每個人都十分緊張。他們害怕,對著彼此互相呼喝。每當有飛機呼嘯而過或者聽到空襲聲音。地麵都隨之震動。

我們越過瞭15個俄羅斯檢查站。每一次,坐在我們的汽車前座的母親都會著緊地大聲祈禱,為瞭讓我們都能聽見。

當我們的汽車穿過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檢查站,第三個、第十個、第十五個,每一個都駐守瞭配備重型武器的士兵。我對馬裏烏波爾能夠捱過圍睏的希望逐漸變得渺茫。我理解到僅僅是要靠近那個城市,烏剋蘭軍隊必須突破重重的障礙。這是不會發生的。

日落時份,我們來到一座斷橋,那是烏剋蘭為瞭阻止俄羅斯進攻而摧毀的。紅十字會一隊約20輛汽車的車隊被截住瞭。我們把車輛駛離大路,轉入田野和後巷。

在第15個檢查站的守衛,說著略帶高加索口音的俄語。他們命令整個車隊關上車頭燈,以免我們將停泊在路邊的武器和裝備的詳情曝露齣去。我隻能隱約見到車輛上的白色「Z」標誌。

當我們來到瞭第十六個檢查站,我們聽見瞭聲音,是烏剋蘭語的聲音。我感到無比的安心。坐在汽車前座的母親痛哭瞭起來。我們從馬裏烏波爾齣來瞭。

我們是馬裏烏波爾最後的記者。現在裏麵已經一個都沒有瞭。

我們又一次被訊息所淹沒,人們想要得知我們拍攝過的,他們親人的命運。他們絶望地也親切地撰寫訊息,仿佛我們並不是陌生人,仿佛我們可以幫助他們似的。

上星期末,當俄羅斯空襲一個有上百人避難的劇院時,我可以準確地指齣我們應該去哪裏採訪倖存者,聽取被睏瓦礫堆下無數個小時的人的親身感受。我熟知那大廈和附近和被毀壞的居所。我認識曾經被睏的人。

來到這個周日,烏剋蘭當局錶示俄羅斯轟炸瞭一所有400人逗留的藝術學校。

但我們再也無法前往那裏。

3月12日,烏剋蘭馬裏烏波爾,透過窗簾之間的空隙,見到馬裏烏波爾城市冒齣火光和濃煙。(Mstyslav Chernov/美聯社)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東航MU5735空難.圖輯|官媒證機上132人全部罹難 尋獲第二黑盒

東航MU5735空難.圖輯|官媒證機上132人全部罹難 尋獲第二黑盒

    3月21日,東方航空MU5735航班從昆明飛往廣州途中,在廣西梧州境內墜毀。機上123名旅客及9名機組人員,共132人,新華社昨(26)晚發稿,指國傢應急處置指揮部確認,「MU5735航班上人員已全部遇難」,並附上燭光圖片錶示默哀。而第二個黑盒,亦在今早9時許尋迴。21日MU5735航班於廣西梧州上空失聯,其後證實墜毀。超過2,000名救援人員到場連日搜索,期間遇上梧州藤縣大雨,一度影響救援進度。但之後逐漸找到更多的飛機殘骸及遺體,23日找到機上兩個黑盒(飛行紀錄儀)的其中一個,今日再找到另.......


奧斯卡.圖輯|《心之鏇律》獲無聲讚美 韋史密夫護妻摑頒獎嘉賓

奧斯卡.圖輯|《心之鏇律》獲無聲讚美 韋史密夫護妻摑頒獎嘉賓

    第94屆奧斯卡頒獎禮在香港時間28日上午舉行,三位搞笑女星Regina Hall、Amy Schumer及Wanda Sykes一同主持典禮,在歡笑聲中逐一揭曉各獎項得主。結果《心之鏇律》成為今屆最佳電影,由於不少參演演員都是真正的聽障人士,颱下觀眾以手語中的「Jazz hands」代替鼓掌,送上無聲的讚美。最佳導演為《犬山記》的Jane Campion,Will Smith和Jessica Chastain則分別憑《王者世傢》及《神聖電視颱》成為最佳男主角及女主角。然而全晚焦點卻是Will.......


【圖輯】上海兩段式封城 浦東商業區停頓 渡江大橋無車通行

【圖輯】上海兩段式封城 浦東商業區停頓 渡江大橋無車通行

    近日上海、深圳的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深圳在月中首先封城,上海亦一度謠傳會封城7天,但當局迅速闢謠。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於26日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上海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承載發揮瞭重要的功能,甚至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不能停頓下來。惟翌日(27日)夜晚,上海市疫情防控辦突然宣布,28日淩晨5時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新一輪「切塊式、網格化」核酸篩查。以黃浦江為界分區分批實施,首是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進行「封控管理」,至4月1日解封;之後是浦西地區接受封控,至4月5日解封。封.......


【圖話】清真寺為下月重開做準備 噴灑抗病毒塗層、限製參拜人數

【圖話】清真寺為下月重開做準備 噴灑抗病毒塗層、限製參拜人數

    政府上周公布「復常路線圖」,4月21日起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第一階段會準許受第599F章規管的餐飲及錶列處所重開,其中包括宗教處所。九龍清真寺為重開做準備,今日(29日)安排人員到寺內噴灑由本地大學研發的長效智能抗病毒塗層,希望重開後信眾可放心前來做禮拜。重開後會限製每段參拜環節,最多500人同時到場,每日隻有5節,比沒有疫情時的高峰數字減少38%。九龍清真寺秘書艾歷斯(IIysd Muhammad)錶示,寺廟關閉後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希望21日可順利重開。「希望開返全香港嘅迴教人都開心….......


【烏剋蘭局勢.圖輯】俄減對基輔軍事行動 頹垣中可鬆一口氣?

【烏剋蘭局勢.圖輯】俄減對基輔軍事行動 頹垣中可鬆一口氣?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個月,俄羅斯及烏剋蘭周二(29日)派代錶到土耳其伊斯坦堡談判。烏方提齣可成為永久中立、不結盟、無核武器國傢,由其他多國保障安全。俄方稱談判有建設性,會研究烏剋蘭的提議。與此同時,俄羅斯亦錶示,為瞭增加互信及創造下一階段談判的條件,會大幅減少在基輔(Kyiv)及切爾尼戈夫(Chernihiv)的軍事行動,但強調並非「停火」。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此迴應,指從談判平颱所聽來的訊號是積極正麵的,但俄羅斯炮彈的爆炸聲並未完全停止,對方仍有很大機會再次強攻,因此不會鬆懈防衛。攝影:Get.......


新冠肺炎・圖話|防疫包周六起派全港 官員客串做「最貴包裝工」

新冠肺炎・圖話|防疫包周六起派全港 官員客串做「最貴包裝工」

    政府將於4月2日起嚮全港近300萬個傢庭派發「防疫服務包」,除運房局局長陳帆及創科局局長薛永恒外,特首林鄭月娥、三位司長及11位局長昨天(30日)紛紛到訪各區包裝中心客串「最貴包裝工」,與公務員及義工參與包裝工作。政府錶示首天包裝工作進度非常理想,相信可以如期甚至提早完成所有350萬份包裝工序。政府新聞處昨日發布不少圖片,可見除瞭活動大閤照以外,部份局長亦有參與包裝工作,其中財庫局在其Facebook發文指,已動員約百名同事組成包裝團隊,涉及政務主任、庫務會計師、庫務主任、經濟主任、統計主任.......


【3月精選影像】迎來疫情高峰 禁足傳聞惹恐慌 港人掙紮求存

【3月精選影像】迎來疫情高峰 禁足傳聞惹恐慌 港人掙紮求存

    3月,總讓人覺得特別慢:比2月要多兩天纔過完一個月,中間也沒有公眾假期。2022年3月這31日內,香港人可能未曾試過如此的跌宕。月初時,人們麵對政府打算以禁足形式進行全民強製檢測的消息,加上第五波疫情同時迎來最高峰,惶恐的情緒都發洩在被清空的貨架上。危機感在五位數確診數字中麻木,情緒在政府宣布暫緩全民強檢後爆炸,更多的卻是,人們隻想在疫情與不景中掙紮求存,改變經營模式,見步行步活在當下,期待疫情終將下一個月真正消退。「01影像」精選3月份精彩照片,以影像迴顧本月城中大小事。攝影:《香港01》.......


防疫包・圖輯|特首官員議員義工齊落區 派發行動目標周五前完成

防疫包・圖輯|特首官員議員義工齊落區 派發行動目標周五前完成

    政府今日(2日)開始嚮全港住戶派發350萬份「防疫服務包」;特首林鄭月娥、問責官員、立法會議員聯同義工,今早起分別到各區上門派發防疫包。其中,議員們及義工們在行動前都穿著全套保護裝備,包括保護衣、手套、口罩及麵罩,準備充足。林鄭下午到西營盤利安大廈派發防疫包前,亦先戴好口罩、麵罩及手套再上樓,約十多分鐘後離開,錶示已派發十數戶。林鄭今早呼籲市民在4月8日、9日及10日每日做一次快速測試,若有陽性結果須於24小時內呈報,屬自願非強製。林鄭指行動目的是希望大傢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眾誌成城團結抗疫.......


上海疫情・圖輯|上海全市再開展全民檢測 核酸檢測行動無遠弗屆

上海疫情・圖輯|上海全市再開展全民檢測 核酸檢測行動無遠弗屆

    4月6日,當局公布上海市新增322宗本土新冠肺炎確診及19660宗無癥狀感染個案,讓當地今波疫情纍計陽性個案超過10萬宗。因疫情仍高企,上海市衛健委已宣布全市範圍內須再開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檢測,在這次檢測全部完成前,全市繼續實行分區管控,除因病就醫等外,嚴格落實「足不齣戶」。上海市有近2500萬人口,也是國內一線城市中的龍頭,疫情在當地爆發,形成兩年多來未有前例的境況。嚴格落實「足不齣戶」意味人們除瞭參與檢測外,基本上沒什麼齣門「放風」的機會;因應上海龐大人口,全民檢測難度亦更高,眾人齣現在定.......


烏剋蘭局勢・圖輯|英首相約翰遜突造訪基輔 與澤連斯基漫遊街上

烏剋蘭局勢・圖輯|英首相約翰遜突造訪基輔 與澤連斯基漫遊街上

    烏剋蘭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個周末在首都基輔迎來不少客人,除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及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到訪基輔以示支持外,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突然親臨基輔,不隻與澤連斯基會談,還與澤連斯基一同在基輔逛街。國傢元首級人物本來也不便隨便在街上行走,約翰遜居然還在有戰亂的國傢首都閒逛,這種安排帶齣的信息力度十足。約翰遜隨後指英國會再嚮烏提供120架裝甲車及反艦艇導彈係.......


新冠肺炎.圖話︳蘭桂坊蘇豪區再次沉寂 黑暗中等待措施放寬

新冠肺炎.圖話︳蘭桂坊蘇豪區再次沉寂 黑暗中等待措施放寬

    本港於年初齣現第五波疫情,政府在1月7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難免對各行各業再一次造成打擊。政府上月公布「復常路線圖」,分階段放寬措施,算是帶來一道曙光,但也有不少商戶等不到放寬那天。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傢和錶示,截至3月全港已有500間不同的連鎖集團及小型食肆永久結業。食肆晚市堂食及每枱同坐人數可於第一階段4月21日起放寬,然而今年隻營業瞭6天的酒吧要重開,卻須等到第二階段,預計約5月中,但未有確實日期。中環蘭桂坊及附近蘇豪區依賴酒客人流,本來在晚上最為熱鬧,現在多數店舖一早關門,黑暗中猶如死城.......


特首選舉.圖輯|李傢超「獲祝福」辭職參選 一周急捲786提名

特首選舉.圖輯|李傢超「獲祝福」辭職參選 一周急捲786提名

    李傢超在4月6日宣布辭任政務司司長,翌日獲國務院免去職務,隨即投入競選活動。當時特首提名期已開始瞭數日,對比過去多屆特首選舉的情況,李傢超起步相當緊迫。然而在獲得中央「祝福」下,大批特首選委主動獻上提名;李傢超亦連日四齣拜訪不同團體,雖然未有政網可陳,仍獲得選委支持,在極短暫的時間裏獲得786張提名。他今日(13日)在競選辦主任譚耀宗陪同下到中環愛丁堡廣場展城館遞交提名錶格,正式參選。攝影:張浩維、鄭子峰、盧翊銘、歐嘉樂、餘俊亮、梁鵬威、聯閤採訪圖片編輯:蘇煒然 展開 .......


烏剋蘭局勢.圖輯|在布查活下來的孩子 結伴遊戲以忘掉戰爭傷痕

烏剋蘭局勢.圖輯|在布查活下來的孩子 結伴遊戲以忘掉戰爭傷痕

    在烏剋蘭布查(Bucha),以衣櫃的木料併湊而成的棺材,逐漸被泥土掩蓋。6歲的Vlad望著母親入土,在新墳前擺放瞭一盒果汁和兩罐焗豆。父親Ivan Drahun跪在地上痛哭,「我好想你,你走得太快瞭,你甚至沒有道別。」Vlad在旁看著父親的舉動,似乎第一次知曉瞭甚麼是死亡。一群孩子聚集起來,從戰爭中分散注意力。他們一齊踢球、分享義工遞給他們的零食。他們的傢長亦組織起來,在沒有水電煤的廢墟中,分擔照顧小孩的工作。「他們知道現在變得平靜瞭,但較年長的小孩也明白一切還未結束。」Ivan說。在幼稚園.......


【國際影像】泰國潑水節因疫情禁玩水 旅客與示威者犯禁續慶新年

【國際影像】泰國潑水節因疫情禁玩水 旅客與示威者犯禁續慶新年

    泰國今日(15日)已臨泰國新年潑水節的最後一日,泰國當局在早前已宣布,因應疫情需要禁止今年的潑水活動。不過在星期三(13日)潑水節首日,街上卻仍有兩個群組的人士沒有理會禁令,照樣在街上盡情玩水。在曼榖著名旅遊熱點考山路(Khaosan Road),在星期三潑水節首日在街上大玩水槍,當局並未有派齣警員等即席阻止,隻在節日餘下的時間,在考山路一帶加設檢查點,阻止遊客帶同玩水的器具進入考山路,並禁止該區商店販賣玩具。同一時間,一群反政府人士則齊聚曼榖的民主紀念碑前,聲稱一邊玩水慶祝,一邊用水洗淨紀.......


復活節・圖輯|抵德烏剋蘭難民兒童入鄉隨俗 異鄉畫復活蛋念故鄉

復活節・圖輯|抵德烏剋蘭難民兒童入鄉隨俗 異鄉畫復活蛋念故鄉

    人們從小認識復活節,大多由繪畫復活蛋開始。小朋友以顏料為復活蛋染色或繪上圖案,成為西方悠久並普遍的習俗。不過,不同教派的復活節,習俗都有些不同。德國一個支援斯拉夫人的團體,在聖週(Holy Week)期間帶領瞭一群從烏剋蘭逃難到來的小難民,一同畫復活蛋分享節日氣氛。烏剋蘭大部分人信奉東正教,因為計算方法不同,他們今年的復活節比基督教及天主教都要遲,繪畫復活蛋時採用的美學和用色都有所分別。烏國小難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提早過節,在色彩環繞下以勞作散散心,撥開一點祖國戰火帶來的陰霾。攝影:Jens.......


復活節・圖輯|西班牙復活節巡遊疫後復活 習俗並非必然更感珍貴

復活節・圖輯|西班牙復活節巡遊疫後復活 習俗並非必然更感珍貴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兩年多以後,不少國傢經歷多波疫情後,雖說疫癥未消失,但也逐漸適應及重塑後疫情生活。在西班牙,在經歷兩年由疫情引起的空窗後,部分地區在履行一定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的情況下,終於重新舉行復活節巡遊。在聖週(Holy Week)的街上再看見拿撒勒會司祭等戴上西班牙尖帽巡遊,對一部分西班牙人別具意義,除瞭對宗教人士來說終可修補過去兩年未能侍奉的空洞,人們明白到幾百年的傳統原來並不理所當然而珍貴,在很多長輩或親人因新冠肺炎而離世後,參與傳統巡遊也成為部分人懷念至親的一種形式。攝影:美.......


烏剋蘭局勢・圖輯|東正教聖週開始 流落波蘭烏剋蘭難民默念傢鄉

烏剋蘭局勢・圖輯|東正教聖週開始 流落波蘭烏剋蘭難民默念傢鄉

    烏剋蘭人多信奉的東正教,雖然其聖週因計法不同比公教遲,但也在昨日(17日)開始瞭。自戰事爆發以來,超過2百萬烏剋蘭人逃到波蘭避難,除瞭基輔局勢現趨定而讓部分難民開始迴國,但波蘭仍有數以萬計的烏剋蘭滯留,且大多是婦孺。聖週正是他們落難後第一個重要節日,在第一日「柳絨節(即是基督教的「棕枝主日(Palm Sunday」)」,不少烏剋蘭人齊聚在波蘭剋拉科夫(Krakow)一所東正教教堂參與崇拜。星期日的早上教堂便擠滿瞭人,他們有些拿著銀柳枝前來,踴躍而有序地插上蠟燭默禱。在異鄉還算能平安地進行信仰.......


【復課.圖輯】起床做快測 小學生迴到課室 重新適應校園生活

【復課.圖輯】起床做快測 小學生迴到課室 重新適應校園生活

    因第五波疫情而提早來到的「暑假」,隨著復活節過去走到尾聲。學校分階段復課,今日(19日)有部分小學班級率先恢復半日麵授課堂,至5月中則全港學校全部復課。教育局要求各校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師生須每日進行快速檢測,獲陰性結果方可迴校。今日第一日實施,部分學生難免未能完全適應。有學生忘記快測,需要在學校操場臨時補測,也有學生因在傢等待快測結果,最終遲到10分鐘。攝影:張浩維、歐嘉樂圖片編輯:蘇煒然 展開 .......


【圖輯】第一階段放寬 多類處所重開 市民急不及待重拾疫前生活

【圖輯】第一階段放寬 多類處所重開 市民急不及待重拾疫前生活

    政府今日(21日)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多類處所可以重新開業,包括主題樂園、遊樂場、體育設施和健身中心等。不少市民對這天期盼已久,急不及待重拾正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有24小時營業的健身室在淩晨率先重開,不到半小時已有數十顧客入場,要追迴3個月的鍛練進度。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在正式開放前便有大批市民在園外等候入場,隨著職員開放鐵閘,蜂擁入場,跑嚮各個場館和機動遊戲。維園硬地球場一早便聚集瞭許多市民,皮球一個接一個地射嚮籃框。公園的兒童遊樂場亦有不少傢長帶同小朋友前來「放電」,在繩網上攀爬,韆.......


【圖輯】開放晚市堂食 食肆入夜恢復熱鬧 帶旺街道人流

【圖輯】開放晚市堂食 食肆入夜恢復熱鬧 帶旺街道人流

    政府今日(21日)開始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食肆可重新提供晚市堂食服務,最多至晚上至10時,而且每枱同坐人數亦由2人增加至4人。放寬的第一晚,旺角、尖沙咀一些熱門餐廳訂座爆滿,尤其是火鍋或燒肉等難以用外賣代替的料理,門外大排長龍,食客等候入座。辛勞工作一天,下班後與好久不見的朋友聚餐,一邊談笑,一邊享用美食,把生活壓力釋放。與此同時,市民用餐前用餐後,順便在街上閒逛購物,亦帶旺瞭消費人流。攝影:李澤彤、廖雁雄、梁鵬威圖片編輯:蘇煒然 展開 .......


世界地球日・圖話|美國水庫水量跌新低 是食水問題也是能源問題

世界地球日・圖話|美國水庫水量跌新低 是食水問題也是能源問題

    北半球進入春夏季之時,美國又輪迴到不能逃避乾旱天氣的時節。其實該國中西部的乾旱已持續多年,近月當地其中一個焦點所在,可能是位於猶他州及亞利桑那州交界的鮑威爾湖(Lake Powell)。鮑威爾湖是位處科羅拉多河的一座水庫,最大庫容可達30立方公裏,是美國庫容量第二大水庫。它除瞭是西部著名的旅遊勝地,亦是服務數以百萬計人的水力發電站,而科羅拉多河作為水源,本身亦是約四韆萬人的用水來源。不過鮑威爾湖今年已迎來史上最低水位,水量不多於原來的四分一,不隻供水,連供電都齣現危機,不禁令人反思,當人們嘗.......


新冠肺炎・圖輯|造訪美國染疫逝者傢庭 捕捉統計數字以外的思念

新冠肺炎・圖輯|造訪美國染疫逝者傢庭 捕捉統計數字以外的思念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超過兩年,到今天,地球上不少地方依然有人因此疫癥而離世。美國到目前仍是全球錄得最多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國傢,共8韆多萬人曾染疫,有近一百萬人病逝。全球很多地區與國傢,在疫癥之下都盯緊數字、統計評估疫情,香港每天也有記者會公布單日新增確診個案與死亡數字等,再來會特別交代非長者個案死亡的背景。在宏觀的角度看疫情,似乎得需要這樣科學與冷靜,纔能麵對這仍然很新的疫癥;隻有將著眼點落在每一個人或者傢庭之上,纔會重新發現數字以外,是難以量化的遺憾、哀愁與懷念。攝影:David Goldm.......


烏剋蘭局勢・圖輯|開戰兩月戰事難完 烏國人民頹垣下活著即抗爭

烏剋蘭局勢・圖輯|開戰兩月戰事難完 烏國人民頹垣下活著即抗爭

    烏剋蘭陷入戰亂已到兩個月之期,這些日子以來,歐美國傢祭齣措施經濟或外交上與俄羅斯對奕,部分領袖也身體力行地支持烏剋蘭,但俄羅斯對烏剋蘭的攻擊未有停止,最多隻是轉移瞭目標,由基輔一帶撤離,轉攻頓巴斯及烏南。各界周鏇兩月無果,戰事仍然停不瞭。因著俄軍撤退,全球意識到曾被俄軍佔據的城鎮都被破壞得麵目全非。隨著局勢變得更危險,頓巴斯與烏南等「主戰場」的影像變得有限,當地情況難以想像。其他烏剋蘭城市也仍有被攻擊的危機,當炮火與毀滅成為日常風景,各種原因留下來甚至迴歸的烏剋蘭人,卻仍在頹垣中好好活著,說.......


【圖輯】北京疫情現新苗頭 11區全員檢測 市民憂封城急囤糧

【圖輯】北京疫情現新苗頭 11區全員檢測 市民憂封城急囤糧

    近日中國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北京連續幾天都齣現雙位數新增確診個案,當局堅持「動態清零」方針,採取嚴格防範措施,希望阻止疫情進一步爆發。昨日(26日)起個北京11個區域的人員需要展開三輪核酸檢測,其中涉及人口最多的朝陽、豐臺、海澱、昌平等地區,共佔全市近九成人口。儘管北京病例仍然較少,然而有上海經歷在前,不少市民難掩憂慮,到超市搶購囤貨,萬一北京要走到封城一步,也不緻「菜盡糧絕」。專傢及媒體急忙呼籲不用恐慌性囤貨,指當地早就建立起完善的物資儲備模式,可應付特殊情況。攝影:Getty I.......


【國際影像】熱浪襲印度 堆填區疑高溫下起火 煙霧籠罩新德裏

【國際影像】熱浪襲印度 堆填區疑高溫下起火 煙霧籠罩新德裏

    印度新德裏北部一個大型堆填區周二(26日)晚上起火,是當地一個月內第4次發生類似的堆填區火災。垃圾燃燒釋放齣大量濃煙,籠罩著新德裏的天空。這次涉事的堆填區高近17層樓,佔地約50個足球場,原本在十年前便計劃停用,但最終未有落實,每日仍有2,300噸垃圾被運到此處。有機垃圾被分解時可能產生易燃的甲烷氣體,遇上炎熱天氣便有機會起火。而近日印度正受熱浪侵襲,多天氣溫超過40˚C,當局在調查事發原因時並不排除自然起火的可能。堆填區附近居住不少貧民,以拾荒為生。「每年都火災,不是新鮮事。生命和生活都麵.......


復課.圖話|幼稚園恢復麵授課堂 快測過後同學可再一起奔跑嬉笑

復課.圖話|幼稚園恢復麵授課堂 快測過後同學可再一起奔跑嬉笑

    全港學校分階段復課,今日(3日)到幼稚園及中學可以恢復麵授課堂。對於學業壓力相對較少的稚幼園學生,迴到學校可以再次和同學們一起玩耍,有傢長錶示子女心情興奮,對迴校上課感到期待。反而是傢長們要為子女打點,一早起來便要忙碌。教育局要求學生迴校前需要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有傢長特地預早幾日和小朋友預演,兼親身示範,希望小朋友盡快適應。有學生錶示快測撩鼻時有點害怕和不舒服,但也有學生直言:「好容易!」攝影:張浩維、蘇煒然圖片編輯:蘇煒然 展開 .......


圖話|三措施提早放寬 戶外運動免口罩、沙灘重開、八人同枱食飯

圖話|三措施提早放寬 戶外運動免口罩、沙灘重開、八人同枱食飯

    政府計劃5月19日進入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不過其中三項規定會在今日(5日)提早放寬,包括重開康文署轄下泳灘及水上活動中心、市民於戶外做運動或到郊野公園可不用戴口罩,以及放寬食肆最多八人一枱。特首林鄭月娥在較早前的抗疫記者會中解釋,三項措施提早放寬是基於本港疫情已相對穩定,「天氣咁好,唔俾市民遊水又唔係好講得通」,又指「希望市民都過一個愉快母親節,一張枱八人,如果三代同堂,由婆婆、媽媽、到個孫,都可以一齊食飯!」攝影:蘇煒然、張浩維、盧翊銘、梁鵬威圖片編輯:蘇煒然 展開 .......




港媒:習近平或於10月中旬視察深圳

網購優惠|I love kitchen廚具傢電4摺起!消委會高分氣炸鍋$499

【國際影像】法國葡萄園點點星光 果農生火助樹芽抵抗寒冷


前一篇新聞
艾歷臣新冠肺炎痊癒嚮丹麥國傢隊報到 料周末對荷蘭友賽上陣
后一篇新聞
中環Cafe推無限時放題套餐!人均$148起 20款主菜/飲品任食任飲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