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夏六月永定河泛濫,英武殿失火,鞦七月辛未朔日蝕。
這些,在當時的人眼裏,都是不祥之兆。
而這時的同治皇帝,已經抑鬱得幾乎發瘋。
這位清軍入關後的第八位皇帝,在這個時候已經登基八年,但毫無實權可言,朝中的一切事務都要聽命於兩宮太後。他純粹成瞭一個擺設。尤其是他的生母慈禧太後,對他總是說三道四,不允許他為所欲為。
但他又不甘心隻做傀儡。
他在這個時候已經是14歲瞭。
年少氣盛。這些不祥之兆,更使得他倍感壓力山大。
他想扭轉乾坤,但又無從下手。
壓力過重之下,他自然渴望能尋求到情緒的宣泄之口。
他曾在宮中持劍砍斷泥人之頭。
那泥人之頭落地之後,他曾抱住自己的腦袋,大喊地喊齣:殺安小子!殺安小子!
安小子是誰?
安小子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安德海。
安德海在這個時候,正是慈禧太後的忠實走狗。
他是直隸南皮縣人。他九歲淨身,進宮後,即成為鹹豐皇帝的貼身太監。
他聰明伶俐。辛酉政變中,他因有汗馬功勞,被慈禧提拔為後宮總管大太監,成為慈禧太後的心腹。而且,他與慈禧太後在年齡上隻差兩歲。對於守寡的慈禧太後,他無形中也成瞭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這也就使得他在宮中變得肆無忌憚。
為瞭獲取更多的權利,恭親王奕訢,就是在他挑撥翰林蔡壽祺發起彈劾的情況下,失掉瞭朝中議政王的頭銜。
此後,朝中大臣便大多趨附於他的門下。他的聲勢,也由此愈發顯赫,在朝中幾乎成瞭一言九鼎的人物。
得意忘形。他的欲望也由此膨脹起來。就在同治皇帝怒砍泥人頭的半年前,他在北京前門外的天福堂大酒樓張燈結彩,迎娶瞭年方19歲的美人為妻。
太監娶老婆,這在當時,自然成瞭轟動一時的特大新聞。
此後,依仗著得寵於慈禧太後,他把慈安太後也不放在眼裏,更不時嚮慈禧太後打小報告,使得同治皇帝在慈禧麵前常常因小事受到嚴詞訓斥,顔麵掃地。
這年七月,他以為宮中置辦用物為名,齣宮南下。
此行,他名為公乾,實為齣宮遊山玩水。
他乘船走水路時,自稱是皇帝欽差,身穿龍衣,船房插著龍鳳旗幟,並帶著妻妾和幾十個武士,耀武揚威,其派頭不亞於皇帝親自齣行。
其所到之處,沿岸圍觀者如潮。
同治皇帝聞知此事後,忍無可忍。他發現,他可以藉此顯示一下自己的權威和徹底地宣泄一下內心的積恨瞭。
於是,他派人與山東巡撫丁寶楨密謀將其誅殺。
當安德海所乘之船經過德州時,丁寶楨便命令東安府知府程繩武將其逮捕。
程繩武膽小怕事,知其與慈禧太後有著特殊關係,跟隨其後三天,也沒敢動手。
丁寶楨見自己的指令得不到執行,於是,又發緊急軍書,令總兵王正起調兵追捕。
在泰安,王正起將其捕獲。
當士兵要給安德海加上刑具時,安德海氣勢不減,曾大聲嗬斥士兵:我是奉皇太後之命趕赴廣州置辦龍衣。你們這些人這樣對我,是不是想找死啊?
當時,當地的知縣何毓福見狀,急忙跪倒在地,請求王正起不要將他帶走,最好先請示一下朝廷旨意。
但丁寶楨在這個時候,已經對這個傢夥一嚮的仗勢驕橫憎惡至極。他冒著丟掉烏紗帽的風險,強令王正起立刻將其押至濟南,並於當夜將其處死。
安德海當時是被一刀砍掉瞭腦袋。他當時的年齡是25歲。
一同被處死的,還有其同黨20餘人。
自然是,在處決安德海之際,丁寶楨還是有些提心吊膽的。
盡管他接到過同治皇帝的密諭要誅殺此人,但他亦深知慈禧太後對此人的重用程度。
好在幾天之後,他終於又接到瞭軍機處發來的正式懲辦安德海的聖旨。其聖旨明確指齣:有安姓太監擅自齣京遠遊,有悖祖製,可就地正法。
而慈禧太後是在安德海被殺之後,纔得到消息的。這個時候,她就是有心救援,也無力迴天瞭。
她是個聰明人,還不想為一個太監,跟小皇帝同治徹底鬧翻。
況且在這個時候,小皇帝同治的身後,還站著慈安太後和恭親王奕訢。這兩個人在大清皇族中,還存有不小的勢力。而那道聖旨,就是同治皇帝在這兩位的支持下擬定的。
恭親王奕訢在這個時候,完全站在瞭小皇帝同治的一條戰綫上,是很自然的事。而慈安太後在這期間,對眼中隻有慈禧太後的安德海,更可謂也早已是深惡痛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