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7:40:23 AM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目前來自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0項考古新發現已入圍終評。在這份擁有豪華陣容的名單之中,既有我們的老朋友“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商代遺址”,也有不少我們比較陌生的新麵孔,例如“河南南陽市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北雲夢縣鄭傢湖戰國秦漢墓地”等等。但是,像“甘肅武威市唐代吐榖(yù)渾王族墓葬群”這樣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考古發現卻不多見。說它熟悉,是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吐榖渾的名字,說它陌生,是因為對吐榖渾的瞭解好像都不多,更彆提其王族墓葬群瞭。今天不妨就讓我們藉這個機會,來好好說道說道吐榖渾。
一、吐榖渾的崛起
中國的曆史是一段多民族不斷融閤的過程,許多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如同走馬觀花一般來來往往,吐榖渾就是我國曆史上一個位於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但是吐榖渾與不少短命政權不一樣,它前前後後延續瞭三百多年,這在我國曆史上是不多見的。
要說吐榖渾的來曆,就得提到我國曆史上一個很有名的少數民族――鮮卑。沒錯,吐榖渾起初隻是鮮卑的一支。鮮卑在我國曆史上主要分布在遼東一帶,其內部分為慕容鮮卑、拓跋鮮卑和宇文鮮卑等。
鮮卑起源地――嘎仙洞
《晉書・吐榖渾傳》記載: “吐榖渾,慕容�@之庶長也,其父涉歸分部落一韆七百傢以隸之。” 首先我們得明白,這句話裏的“吐榖渾”,並不是指後麵的國傢,而是一個叫“吐榖渾”的人,他的孫子葉延建立政權之後,思其功業,遂將他的名字作為瞭政權的名稱。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吐榖渾是慕容鮮卑首領慕容涉歸的兒子,是慕容�@的哥哥,隻不過是庶齣,因此在慕容涉歸死後隻分到瞭很少的財産。
史書還記載,吐榖渾不久便和慕容�@因為牧場而發生瞭矛盾,吐榖渾放齣狠話: “當去汝於萬裏之外!” 遂帶著自己不多的部眾離開瞭慕容鮮卑故地。《北史》裏麵還詳細記載瞭吐榖渾西遷的過程,頗為有趣,說是慕容�@和吐榖渾鬧矛盾之後,慕容�@既後悔又拉不下臉去挽迴吐榖渾,便讓族中老人去勸阻吐榖渾。吐榖渾去意已絕,讓部下驅馬東走,若是馬願意迴去,他便跟著迴去,令人驚奇的是,馬兒沒走齣幾步,忽然發齣悲鳴,毅然西走,吐榖渾遂率眾一路嚮西。
可能是路途艱辛,吐榖渾便給自己的部下畫起瞭大餅,他對大傢說 :“我兄弟子孫並應昌盛……我乃玄孫間始當顯耳”。 這句預言可能是吐榖渾的信口而談,但曆史卻驚人般地應驗瞭。
吐榖渾率眾西遷,來到瞭陰山一帶,後西晉發生瞭永嘉之亂,吐榖渾又得南遷,占據瞭原來羌、氐等少數民族居住的隴西地區,但也因此與當地的羌、氐人爆發瞭激烈的矛盾。吐榖渾的兒子吐延,也就是吐榖渾的繼任者,就是被羌人所刺殺。
吐延死後,吐榖渾的孫子葉延繼承衣鉢,經過吐榖渾、吐延兩代的經營,到瞭葉延這一代,建立政權的時機已經相當成熟瞭。葉延奮二世之餘烈,以其祖父的名字為國號,建立瞭吐榖渾政權。史載這一時期的吐榖渾不僅撲滅瞭羌人的反抗,疆域遠至四川,還設立瞭較為完整的國傢機構,因此《通典》中說 “至其孫葉延,遂為強國”。
在吐榖渾在西北地區站穩腳跟之後,中原地區也熱鬧非凡,五鬍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吐榖渾或嚮強大的政權俯首納貢,或與之一戰,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強大實力,吐榖渾遊離於諸國之間,硬是在險象跌生的亂世之中堅持瞭下來。
南北朝時期的吐榖渾
但是吐榖渾的好運也到此為止瞭,她接下來要麵對的對手,可是中國曆史上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強盛王朝――大唐。
二、好運到頭
早在隋朝初建之時,吐榖渾便數犯邊疆,隋文、隋煬二帝都曾派兵徵討過吐榖渾,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瞭吐榖渾對西北地區的威脅,但隋朝二世而亡,中原再度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麵,吐榖渾得到瞭喘息復興的機會。
大唐建立之後,吐榖渾依然秉性不改,從高祖武德初年到太宗貞觀六年,吐榖渾侵犯大唐的次數達到瞭二十四次,包括蘭、涼、岷等十一州,相繼被吐榖渾所寇掠。大唐對吐榖渾的怒氣值也隨之增長,終於到瞭貞觀八年,怒氣值爆錶瞭。在這一年,唐太宗派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率軍擊吐榖渾,吐榖渾的首領伏允腳底抹油開溜瞭,段軍凱鏇之後,吐榖渾又開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花樣作死,於當年的十一月派兵寇掠涼州。
唐太宗以及一乾大唐戰神徹底怒瞭,當時的大唐已經隱隱有盛世氣象,對內宇內一統,輕徭薄賦,外患東突厥已滅,唯有吐榖渾還在蹦�Q。就在吐榖渾再次進犯涼州的十一月,李世民下《討吐榖渾詔》,譴責吐榖渾數年來 “剽掠邊鄙,略無寜息” ,揚言要 “長驅剋期,穹其巢穴”。
當年的十二月,赫赫有名的大唐軍神――李靖率軍徵討吐榖渾。但對吐榖渾的毀滅性打擊還是在次年,繼李靖之後,大唐另外幾名殺神侯君集、李道宗也相繼齣動,分三路進討吐榖渾。這幾個在大唐初期堪稱核武的將領一齣動,吐榖渾便迎來瞭自己的末日。不齣所料,當年李靖、侯君集等人大破吐榖渾,伏允再次率眾開溜,但不久便自縊身死,其子伏順投降大唐,被唐朝封為可汗、西平君王,吐榖渾自此成瞭我大唐的屬國。
此後,吐榖渾嚮大唐俯首納貢,雙方和親,不見乾戈。但與此同時,吐榖渾南部的吐蕃卻日益崛起,與吐榖渾在多方利益上發生瞭衝突。此時的吐榖渾已經不敵吐蕃,終於在663年,也就是唐高宗龍朔三年,吐蕃祿東率軍進攻吐榖渾,吐榖渾不敵,在國祚延續瞭350年後,迎來國滅的結局。雖然之後大唐有意幫助吐榖渾復國,但吐榖渾終究是日落西山,成為瞭曆史的過往雲煙。
三、曆史的遺跡
雖然說“甘肅武威市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是今年纔被列入到六大考古發現的,但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個墓葬群就相繼展現在瞭我們麵前。首先被人們發現的,是弘華公主和慕容忠(弘華公主長子)墓,其所在的墓區也被稱為陽暉榖陵區,在今天的青咀-喇嘛灣區。
這個弘華公主其實不是彆人,她正是李唐皇族內的一位宗室女子。在貞觀九年大唐對吐榖渾發動瞭軍事行動後,吐榖渾成瞭被馴服的小綿羊,對大唐十分溫順。為瞭加強雙方的關係,貞觀十三年,吐榖渾迎娶瞭弘華公主,這是唐朝第一個嫁與吐榖渾的公主,雖非唐太宗親生,但據說唐太宗“資送甚厚”。
弘華公主嫁到吐榖渾之後,於天授二年病逝,終年42歲。她在吐榖渾生下瞭一個叫慕容智的孩子。1300多年後,也就是2019年的那次考古發掘,在墓中齣土瞭一方墓誌,墓誌蓋上用篆書寫著 “大周故慕容府君誌” ,根據墓誌的內容,基本可以確認,這便是弘華公主的兒子慕容智的墳墓。
但是不同的是,慕容智所在的墓區是在弘華公主墓西南大約15公裏的大可漢陵區,也就是今天的岔山村區,這裏還埋葬著其父慕容諾曷鉢之陵。在以慕容智墓為代錶的大可漢陵區的北部,還分布著一個以黨氏墓為代錶的“白楊山陵區”,也就是現在的長嶺-馬場灘地區,整體的陵區分布呈現著“大集中,小分散”的特徵,形成瞭一個從青咀灣到慕容智墓的一個龐大王族墳塋區。
慕容智墓是墓葬群中具有代錶性的一座,因為沒有受到盜墓賊的光顧,無論是陵墓的形製,還是墓內的文物,都保存良好,成為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吐榖渾墓葬。
整體的墓葬形製呈方形,用青磚砌成。慕容智墓內齣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創下瞭國內數個“最早”,並填補瞭多項空白 ,例如在墓內齣土瞭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白葡萄酒 ,以及最早、最完整的木製鬍床,還保存瞭唐朝最完整的鎧甲、紡織品等,而在這之前,國內一直沒有唐朝的實物毛筆,慕容智墓的發掘便填補瞭這一空白。
除此之外,墓內還齣土瞭眾多金銀器、木俑、漆木器和絲織品。其墓葬形製和齣土文物,兼有大唐文化、吐榖渾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成為瞭我國曆史上民族融閤的又一曆史見證。
文史君說
對於曆史真相的還原,既依托於紙上史料,又依托於地下文物,這便是王國維所說的“二重證據法”。吐榖渾作為我國曆史上西北地區的一個重要少數民族政權,其文化、習俗都對當今我國多民族融閤統一的格局做齣過卓越貢獻,以慕容智為代錶的吐榖渾王族墓葬群,就是我們瞭解這個融閤過程的最好窗口。
參考文獻
周偉洲:《吐榖渾史》,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6年。
李文學:《吐榖渾研究》,蘭州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
王婧:《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木俑研究》,西北師範大學2021年碩士學位論文。
《武威市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入選“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甘肅日報》2022年3月19日。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彆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係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傢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