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1:20:48 AM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尼泊爾《加德滿都郵報》2月28日報道,在經過數月的爭論和協商後,尼泊爾議會在當地時間2月27日,即美國下達的最後通牒的前一天,批準瞭與美國簽署的極具爭議的“韆年挑戰計劃”協議(MCC)。
為平息外界質疑,尼泊爾政府當天還提交瞭對協議的“解釋性聲明”,強調尼泊爾不會成為美國軍事盟友或加入美“印太戰略”、尼泊爾憲法高於協議等。但對於解釋性聲明到底能發揮多少效力,尼泊爾各界依然質疑不斷,首都加德滿都28日也再次爆發抗議活動。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8日迴應稱,中方注意到瞭尼泊爾議會有關決定和“解釋性聲明”。中方多次強調,國際發展閤作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充分尊重當事國主權和人民意願,不能乾涉他國內政,不能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能搞“脅迫外交”,更不能為一己私利損害他國主權和利益。
汪文斌說,作為尼泊爾的友好近鄰和發展夥伴,中方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尼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
《加德滿都郵報》報道截圖
尼泊爾與美國在2017年簽署瞭MCC協議,協議規定美國政府“援助”5億美元用於尼泊爾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加德滿都郵報》介紹說,協議資金將用於建設315韆米長的雙迴路輸電綫路、改善道路條件等項目。
2019年初,美國意圖拉攏尼泊爾加入“印太戰略”遭拒絕後,美方又轉而錶示MCC項目是“印太戰略”的一部分,試圖用5億美元援助將尼泊爾“綁”進該戰略。由於擔心尼泊爾就此被美國拉入軍事同盟,MCC協議很快遭到尼泊爾國內上下的強烈反對。
與此同時,MCC協議中的部分條款,如規定該協議“優於尼泊爾國內法”等內容,也在尼泊爾國內引起激烈的爭議。多個政黨質疑這些條款侵犯尼泊爾主權,因此該協議此前始終沒有得到議會批準。
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在總理德烏帕的堅持下,尼泊爾政府再嘗試推動MCC協議的進程。美國則除瞭改口宣稱協議與“印太戰略”軍事部分無關,堅持不對協議做齣修改,並不失時機地在今年2月初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尼泊爾在2月28日之前決定是否審議通過MCC協議,否則將取消該項目。與此同時,尼國內部分親美政客、媒體、學者也開始造勢,強調如果尼泊爾議會不通過該協議,不但美國將重新審視尼美關係,尼泊爾還將失信於整個西方,影響到未來尼泊爾從西方世界獲取援助。
當地時間2月27日,即美國最後通牒期限的一天前,麵對總理德烏帕“解散現政府”的威脅,對MCC協議持否定態度的執政聯盟成員尼共(毛主義中心)和尼共(統一社會主義者)最終做齣妥協,同意在議會通過協議,避免執政聯盟徹底分裂。同時為平息外界質疑,尼內閣也提交瞭對MCC協議的12點“解釋性聲明”。
根據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28日披露的條文,解釋性聲明的部分內容包括尼泊爾不加入美國的任何戰略、軍事或安全聯盟,包括“印太戰略”;尼泊爾憲法優先於相關協議;MCC尼泊爾的活動應受尼法律管轄,受協議條款監督;如果違反尼泊爾法律,尼方有權提前30天終止協議等。
報道稱,尼泊爾將把協議和解釋性聲明條款提交給美國MCC理事會。尼泊爾大會黨議員加甘・塔帕(Gagan Thapa)在議會宣稱,如果美國政府拒絕接受解釋性聲明,MCC協議就不會執行。
“若違反尼泊爾法律,協議將被終止”,《喜馬拉雅時報》報道截圖
但對於這份解釋性聲明到底能發揮多少作用,尼泊爾社會各界依然心存疑慮。《喜馬拉雅時報》援引該國主要反對黨尼泊爾共産黨(聯閤馬列)的聲明稱,“解釋性聲明沒有任何意義”,相關條文隻是“執政聯盟挽救其立場的工具”。
尼共(聯閤馬列)議員、尼泊爾前副總理比姆・拉瓦爾(Bhim Rawal)是MCC協議最激烈的反對者之一,他錶示,該黨會繼續反對這項協議。
《尼泊爾時報》也援引該國憲法專傢比平・阿迪卡裏(Bipin Adhikari)的評論說:“一個國傢沒有單方麵的權力對兩國之間達成的協議發錶解釋性評論……通過一項決議會更好。”
尼泊爾議會的決定也引起尼民眾的不滿,抗議者們自27日起就在首都加德滿都的街頭組織抗議活動,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尼泊爾警方宣稱,他們28日發射瞭26發催淚瓦斯、12發高壓水槍以驅散抗議人群,並逮捕瞭四名抗議者。加德滿都多個關鍵地區目前已經加強瞭安保措施。
尼執政聯盟中的尼泊爾民族人民陣綫也於28日宣布退齣聯盟,以示對議會無視反對聲音通過MCC協議的抗議。該黨錶示,現在再留在執政聯盟中已經“沒有意義”。
尼泊爾再度爆發抗議活動,圖自尼泊爾媒體
對於美國與尼泊爾的MCC協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8日迴應稱,中方注意到瞭尼泊爾議會有關決定和“解釋性聲明”。中方多次強調,國際發展閤作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充分尊重當事國主權和人民意願,不能乾涉他國內政,不能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能搞“脅迫外交”,更不能為一己私利損害他國主權和利益。
汪文斌說,作為尼泊爾的友好近鄰和發展夥伴,中方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尼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