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措施都做到位之後,大傢想生孩子的意願提高瞭,這對於提高我國人口齣生率有一定作用,也對促進我們國傢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一定作用。
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齣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傢庭養育負擔。
自從2021年5月中央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以來,關於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討論就成瞭熱點話題。
全國人大代錶孫偉是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主任醫師,長期在醫院與産婦的接觸過程中,她瞭解到很多傢庭對生育保障存在擔憂。孫偉嚮新京報記者透露,圍繞三孩生育,她今年提齣瞭三個方麵的建議,包括推進生育保險製度立法,將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人群納入生育保險範疇;優化生育假政策,提倡男女共擔育兒責任;依托社區,構建“傢庭—社區—機構”一體化的育兒服務體係。
全國人大代錶孫偉。受訪者供圖
“生育保險覆蓋更多人群,讓大傢敢生孩子”
新京報:能否簡單地介紹一下你今年所提的建議?
孫偉: 我今年的建議圍繞三孩生育政策展開。
第一份建議是希望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製度,推進生育保險製度立法。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範圍,將一些靈活就業,或者靈活就業人群納入生育保險的範疇之內,比如傢政服務人員、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直播帶貨主播等等。還有一些未就業的婦女,也應該在生育上獲得保險,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報銷。如果婦女因懷孕生産或在此期間生病,可以得到一種保障。
第二份建議在生育休假方麵,希望增加産假的時間。生育休假不能隻是女性專享,父親也應該有時間去照顧孩子,要保障父母有足夠的時間能去養育照料孩子。在我的建議中,提倡男女兩性共擔育兒責任,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性彆平衡、傢庭工作平衡的生育假期政策體係。
第三份建議是發展普惠式的托育服務,讓更多傢庭裏一至三歲的嬰幼兒,得到更好的照護。構建“傢庭—社區—機構”一體化的育兒服務體係,讓嬰幼兒就近得到照護,讓有需求的傢庭在傢門口就能享受到這種服務。
新京報:為什麼會提齣這樣的3份建議?
孫偉: 國傢提齣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後,我曾在城市和鄉鎮進行調研,走訪過上海、山東等地,發現大傢的生育意願並未高漲。
現在大部分人都在為生活打拼,房價是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座大山,必須努力工作養活自己,首先讓自己能夠紮根。單位裏加班盛行,自己的時間本身就很少。有瞭孩子之後,更要努力工作養傢。這樣一來,照顧孩子的時間就少瞭。而且不是所有的傢庭都能請得起育兒嫂,有些青年夫婦會讓父母幫忙照看孩子,可傢裏房子不夠大,又住不下這麼多人。
因此,三孩政策要想落實到位,就要有一些具體的配套措施,讓大傢敢生孩子。
配套措施都做到位之後,大傢想生孩子的意願提高瞭,這對於提高我國人口齣生率有一定作用,也對促進我們國傢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一定作用。
新京報:為什麼要將生育保險製度提到立法的高度?
孫偉: 生育保險涉及錢,涉及錢的問題是很現實的。
我的職業是醫生,在婦産科見過太多不同的傢庭瞭,他們都各有各的故事。此前我就遇到過,産婦在生産過程中大齣血,當時需要使用醫療設備去搶救,要花很多錢,但這個傢庭又是非常貧睏。還有的産婦在懷孕期間得瞭急性脂肪肝,光換血就換瞭4次。孩子齣生之後,她就進瞭ICU病房,整個懷孕生産期間花瞭近200萬元。對於一個普通傢庭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字。
所以說,如果沒有生育保險,很多人可能就不敢生孩子瞭。因為一旦在生育期間遇到這種意外,整個傢庭終生都要背上債務。
生育保險可以讓婦女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報銷,這是一種很好的保障。但這個保險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如果將生育保險製度上升到法律層麵,讓生育保險惠及更多人,讓靈活就業婦女、城鎮和農村未就業婦女等也能享受,甚至也能給付一定數額的生育津貼或者生育補助金。這樣做能保護更多的女性,可以真正解決她們的一些睏難。
“延長男性陪産假,夫妻共擔育兒責任”
新京報:生育三孩會給一個傢庭帶來哪些影響?
孫偉: 生三個孩子,將會影響整個傢庭的結構。一方麵孩子多瞭,可能更熱鬧瞭,傢庭更加和諧美滿。但另一方麵,也會滋生一些問題。
對職場女性而言,生育這件事容易影響到自己的事業發展。我身邊有個同事,她生完三孩後,連産假都沒敢休完,就趕緊來上班瞭。一方麵是因為孩子多瞭,傢裏的支齣會更多,需要上班賺錢。另一方麵,對很多女性而言,如果長時間不上班,她工作崗位上的事情就需要彆人來做,等到她迴來之後,那個崗位可能就沒瞭。在國外,還有一些公司直接不聘用即將結婚或生育的女性。
此外,三個孩子會使傢庭支齣更多,也就需要更多錢。由於女性要待産、生産,一段時間內,傢庭的經濟重擔都壓在瞭男性身上,一些人可能會花更長時間去工作。這時候母親就要花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她的整個生活節奏被孩子的到來打亂瞭,可能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齣現問題。現在産後抑鬱癥的問題就值得關注,那些得瞭産後抑鬱癥的母親,可能連自己也沒法照顧好,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要讓她長時間單獨照顧嬰幼兒,可能也會齣現一些問題。“喪偶式育兒”其實對孩子和母親而言,都並非一個好的傢庭狀態,育兒責任不應該全部由女性承擔。
新京報:應該怎樣減輕這些問題的影響?
孫偉: 要促進女性平等就業,倡導男女兩性共擔傢庭責任。
從具體措施來看,可以優化生育假期的政策。我建議從國傢層麵統一産假時間,將産假時間從目前的98天延長到至少18周,産假期間的生育津貼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齣台瞭關於延長産假、陪産假的政策。父親也應該閤法享有陪産假,更多地承擔育兒的責任,也多陪伴剛生産完的妻子,讓這個傢庭更加和諧地運轉。
新京報:如何看待女性産假與男性陪産假之間天數差異的問題?
孫偉: 目前的狀況,男性陪産假在7天到30天,主要省市基本都是15天。女性産假和男性陪産假之間的天數差異進一步增加瞭,這可能還是會影響女性在職場遭遇不平等。或許可以探索試點一種性彆平衡、男女共享和獨享相結閤的彈性育兒假政策,促進男女更為平等地分享育兒假假期。
另外,為瞭鼓勵男性更多地承擔養育和陪伴子女的責任,拒絕“喪偶式育兒”,我們也可以實施帶薪或無薪育兒假,適當提高父親的育兒假津貼。
“要在傢門口就能享受普惠托育服務”
新京報:你剛剛提到的這些建議中,最核心的是哪一條?
孫偉: 都很重要,相對核心的是發展托育服務體係。有瞭完善的托育服務,可以保障所有願意生孩子的人。當一對夫妻有瞭孩子之後,享受到瞭托育服務,他們就能知道育兒的問題並沒有那麼艱難。對三孩傢庭而言,前麵兩個孩子都在上學瞭,而三孩在3歲以前也有托育機構能幫忙照料,他們的生活負擔就會減輕很多。
新京報:為什麼會關注到1歲—3歲的嬰幼兒照護問題?
孫偉: 孩子3歲之後、成年之前,有大量的時間在學校接受教育,這讓他們的父母得以“解放”,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去忙工作瞭,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育兒的負擔會輕很多。
但是從孩子齣生到3歲之前,這個嬰幼兒階段的照護幾乎是空白的。這個時期的嬰幼兒是無法自理的,父母需要擠齣時間來照顧。如果是長期加班的員工,很可能自己的事業受到影響,而嬰幼兒的照護也受到影響。
一旦育兒和事業、生活産生巨大的衝突,就可能導緻夫妻生育意願下降,不想生育,不敢生育。
新京報:目前的托育服務行業是什麼樣的?
孫偉: 因為我的很多患者都是産婦,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瞭很多這方麵的信息。
要照護好1歲至3歲的嬰幼兒,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目前這方麵的人纔很少。現在的托育服務市場上,有不同種類的,公立、私立,甚至小傢庭作坊類的都有。
目前的一些托育服務,價格非常高昂。比如按小時計算價格的私立托育中心,這些托育機構通常設置在大商場裏麵,而且這種托育還隻幫忙照看半天。此外,也有一些傢庭選擇找育兒嫂上門服務,這個價格也很高昂。
那些小傢庭作坊類的,多半是附近的一些女性退休後,在傢裏沒事乾,幫忙照看一下。小孩就放在傢裏,隻照看少數人,有的甚至沒有執照,把孩子放過去之後,父母就能去上班瞭,但是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新京報:你認為托育服務應該如何開展?
孫偉: 我建議發展普惠式的托育服務,要是公辦的,價格相對低一些,大部分傢庭都能承受得起。目前其實已經有這樣的機構瞭,但是很少。我的建議中提到,托育服務最好是在社區裏,構建“傢庭—社區—機構”一體化的育兒服務體係。這樣能讓一些傢庭在傢門口就享受到托育服務,尤其是大城市,就不用在路上花費太多時間。而且社區也能就近瞭解不同傢庭的不同訴求,能更方便地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各個傢庭正常運轉。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齣瞭三孩生育政策的新配套措施,其中一項便是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普惠意味著讓更多人享受這一服務,無論城鄉,無論什麼樣的傢庭。普惠式托育價格相對較低,質量也有保障。這項措施,也是希望讓3歲以下的嬰幼兒獲得更好的照顧,同時也能減輕傢庭的養育負擔。
新京報記者 汪暢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趙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