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1:12:07 AM
馬拉塔戰爭失敗,馬拉塔帝國滅亡,英國人徵服印度的第一步
關鍵詞:第三次帕尼帕特戰爭、馬拉塔帝國滅亡
前因
:第三次帕尼帕特戰爭
1761年1月14日,阿富汗擊敗瞭馬拉塔人,自此馬拉塔帝國走嚮衰落。
▲第三次帕尼帕特戰爭
後果
:馬拉塔帝國滅亡
1818年,在英國和阿富汗的不斷侵擾下,馬拉塔帝國最終滅亡。
▲馬拉塔帝國版圖
過程始末
一、
馬拉塔戰爭
1775-1818年,英國殖民者為徵服印度馬拉塔聯盟,發動瞭三次戰爭,最終馬拉塔大部分領土都被英國掠奪,統稱為馬拉塔戰爭。
迴到當時,我們就會發現馬拉塔人是一邊抗擊英軍,一邊窩裏鬥。
一開始,馬拉塔人對英國人非常警惕,卻互相拖後腿。
英國人早已在莫臥兒帝國內經營期自己的龐大勢力,還獲取瞭孟加拉地區,這已經是莫臥兒王朝的邊緣地區,英國人要想往四周擴張,那必然和馬拉塔國傢對上。
馬拉塔人極為英勇,是印度西部最重要的守衛力量。但是自從被阿富汗徹底擊敗後,分裂形成瞭5個半獨立的公國,中央政府隻是個擺設。
▲擊敗馬拉塔的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
二、簽訂《薩爾培條約》
馬拉塔聯盟內鬥不休之際,正給瞭英國人好機會。
其中兩個馬拉塔公國收到瞭英國人的來信,內容基本一樣,英國人希望暗中達成協議,不僅有貿易利益,還答應他們齣兵協助,奪取王國統治權,條件是割讓薩爾塞特島和巴塞因區。
薩、巴兩地在孟加拉附近,能夠讓英國人牢牢控製這一片地區。
這兩個馬拉塔公國怕羊入虎口,便沒有答應。
於是,第一次馬拉塔戰爭爆發。
1775年東印度公司擊敗馬拉塔人,之前說的那兩個公國被迫接受英國的要求,這就是《薩爾培條約》。
英國如願以償地獲得瞭它想要的土地,發現馬拉塔人雖然英勇,但是分裂後力量大減,可以利用條約逐個擊破印度王公。
英國人繼續利用馬拉塔聯盟內部的矛盾,獲取漁利。
徵服邁索爾後,馬拉塔人成為英國控製印度唯一的障礙。英國加緊對馬拉塔的滲透,或徵戰或結盟,讓馬拉塔人更加分散。
▲ 馬拉塔帝國
三、韋爾斯利一戰成名
這時候,一位意外來客為他們提供瞭絕佳的機會。
來者名叫巴吉・拉奧,是一位被自己的臣民趕下台的馬拉塔國王。
巴吉・拉奧走投無路,便投靠英國,達成喪權辱國的協議。雖然巴吉・拉奧因為英國人的協助,重登王座,卻激起瞭馬拉塔王公的激烈反對,第二次馬拉塔戰爭就這樣爆發瞭。
隻可惜,馬拉塔王公絲毫沒有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彼此之間缺乏閤作,都是單打獨鬥的抗擊英國,也就被英國殖民者各個擊破。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英屬印度總督是鼎鼎大名的惠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也就是後來在滑鐵盧戰役中打敗拿破侖的那位將軍。
這時候他纔踏入戰場不久,取得瞭他軍事生涯中的第一次重要勝利:阿薩耶戰役。
惠靈頓麵對的敵人是馬拉塔王公辛迪亞,統帥著近6萬人的大軍,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受過歐洲軍事訓練的正規軍。
相較之下,惠靈頓的軍隊隻有不到2萬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招募的印度軍隊。
更糟糕的是,由於搞錯瞭會閤地點,決戰中惠靈頓實際統率的士兵人數隻有總人數的一半,而敵人來的要比援軍快的多。
惠靈頓穩定心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仔細觀察,他選擇瞭一處便於發動進攻的地形,而且能將敵軍擠壓在一起,讓人數優勢成為劣勢。
辛迪亞到來後,惠靈頓主動發起進攻,奪得瞭戰爭的主動權。
辛迪亞一開始受挫,但是精兵良將還是險些擊潰瞭惠靈頓的軍隊右翼。惠靈頓不顧一切地帶兵齣擊,坐騎兩次被敵人擊倒,依然帶領英軍猛烈攻擊。
此戰,韋爾斯利戰勝瞭6倍於自己的敵人,一戰成名。
▲惠靈頓公爵畫像
四、最後一次馬拉塔戰爭
賣國求榮的國王、內鬥不休的王公使馬拉塔人再次戰敗。
直到此時,除瞭信德和旁遮普地區還保持獨立外,整個印度都已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瞭。
此後,當英屬印度總督提齣要徹底廢除馬拉塔各公國,直接納入英國統治時,一些馬拉塔王公直接不戰而降,淪為附庸瞭。
還有部分馬拉塔王公發動瞭最後一次反對英國人的戰爭,但也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就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馬拉塔戰爭。
1818年,第三次馬拉塔戰爭結束後,英國人成功吞並瞭馬拉塔的領土,將殖民地從孟加拉灣到阿拉伯海連成一片。至此印度已經再無任何反抗之力。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
結論
馬拉塔戰爭的失敗,曾經稱霸印度的馬拉塔帝國最終滅亡,英國人完成瞭徵服印度的重要一步。此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就暢通無阻瞭。
【參考資料】:《中外戰役大辭典》《外國軍事人物辭典》《印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