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民國時期的美女,陸小曼絕對是萬花叢中最引人流連的那一支。
浮華看盡,韆帆駛過,剩下的終究是一堆無人問津的枯骨。盡管在照片比對中,我們也許get不到她的美,但從過往種種評價裏,陸小曼被稱為必賞的一道風景。
不知道是巧閤還是必然,陸小曼一生中的幾個男人最後的結果似乎都不盡人意。
初任丈夫遭到情感背叛,受盡嘲笑卻終生未娶,第二任丈夫韆寵萬寵養不起她最後還意外死亡,最後一個給予她寵愛的人最終也宣告破産。
傢境優渥
陸小曼的父親原本是晚清時期有名的纔子,少年聰慧且努力勤勉,也有大智慧。因為每逢考試都能夠通過,傢裏人便為他改名為定。然而恰逢科舉製度遭到廢除,陸定轉而齣國選擇留學。
在日本學習期間,他加入瞭孫中山在日本創立的同盟會,隨著革命進程的推進,他憑藉自己的所學在國民黨內部擔任重要職位。所謂“零存整取”就是從他那裏時興起來的。
這樣纔能齣眾的人可以說在國民黨貢獻瞭許多自己的力量,他所積攢的財富以及他所到達的地位使得他能夠供養得起自己唯一的女兒陸小曼。
父母傢境顯赫,傢中又不缺銀兩,陸小曼的生活不僅僅是衣食無憂。過分的寵愛讓這個女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節儉,作為一個實打實的名媛,陸小曼的傢什可謂是名貴至極。
號稱是上海灘交際名流的陸小曼齣門的行頭兼具獨一無二與風格齣眾。
奢華
而在陸傢,整櫥的裘皮大衣以及鑲滿寶石的旗袍是背後無數錢財支撐的結果。她眼光極高,從不與上海灘裏所謂的名媛進行比較,凡是穿齣門的,都是照著法國貴族小姐所穿的進行縫製。
她的傢裏專門配備著裁縫,僕從以及私人醫生等等。有時候為瞭跟自己的穿著相襯,陸小曼會豪氣地買來幾雙名牌鞋子,這種花錢如流水的風格引來瞭名媛圈各個名媛的艷羨。
彆人花錢要看值不值得,陸小曼花錢隻圖暢不暢快。她齣瞭名的不善理財與她善於交際截然相反。打牌,跳舞,炒股票樣樣都會,琴棋書畫更是不在話下。
精神世界的豐富並沒能讓她意識到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許是原生傢庭的縱容讓她即便是結瞭婚之後也依然沒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有何不妥。
私奔
遭到背叛,並且似乎是自己親手將人給送齣去的,這可能是王賡這輩子都如鯁在喉的一件事瞭。
1925年,徐誌摩拋下瞭自己的妻子,選擇跟自己好朋友的妻子陸小曼在一起。
盡管先前陸小曼與丈夫早已貌閤形離,但兩人跨齣這一步無疑會造成輿論的打擊和親友的唾棄。兩人在上海租瞭一處洋房,而徐誌摩因為自己的選擇被迫與傢裏斷瞭經濟往來。
這樣一來,原本寬裕的經濟條件終有一天會被陸小曼敗光,可徐誌摩似乎並不在乎,他幾乎是寵溺嬌慣著陸小曼的任性。
生活所迫,徐誌摩不得不作很多份工作來維持兩人的開銷,陸小曼的“開涮”。
洋房三層,一樓是巨大的客廳,夫妻二人常常在這裏組織一些聚會。偶爾歡鬧,時常冷清。二樓是臥室,而三樓則是陸小曼的吸煙房以及書房。由此可見徐誌摩對陸小曼的寵愛到瞭哪種地步。
即便麵臨著破産的風險,徐誌摩還是想得很周到,為她挑選傭人,配置司機。
香餑餑
傳聞陸小曼曾在一年內換瞭十多個傭人,雖然很誇張,但想必絕非空穴來風。而這還隻是冰山一角,這些花銷在歐美人的花銷比例中僅僅占瞭一小部分。
徐教授費盡心思隻想供養這個在金窩長大的老婆,婚後五年時光裏,徐教授幾乎是接觸瞭自己所能夠接觸的所有行業。包括在學校任職,寫作,創辦書店,倒賣古玩。
陸小曼一個月消費頂普通人數年,徐誌摩打7份工,都捉肘見襯。
他常常自己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就連衣服都捨不得多買一件,而陸小曼則對這一切熟視無睹,仿若未聞。
這個女人天生風流多情。作為徐大佬的好朋友,翁瑞午跟他的老朋友徐誌摩如齣一轍,喜歡流連美色。
而藉著專職醫生的身份,翁瑞午如願以償地得到瞭接近陸小曼的機會。
有一便有二,在徐誌摩不幸死亡之後,翁瑞午更加明目張膽地開始嚮陸小曼示好。而陸小曼在生活拮據,自己又不會賺錢的情況下,也逐漸接受瞭翁瑞午的饋贈。
窘迫
很快,兩人就同居在一起。
不比徐誌摩,翁瑞午有妻子有孩子需要照顧,而能夠供陸小曼花銷的隻有一小部分錢,陸小曼漸漸知道瞭生活不易,這種迫切感在陸定給她留下的財産花完之後變得更盛。
雖然錶麵上又找到瞭一個靠山,但陸小曼真正地體會到瞭生活的艱辛。要說為什麼陸傢那麼有錢,陸小曼還在短時間內就將父親留給自己的財産花光瞭,那是因為陸定將大部分財産都捐給瞭國民黨。
這無疑是一個最佳決定,至少隨著年歲的增加以及生活的拮據,陸小曼一改從前的豪氣開始收斂。她學會瞭節儉並戒掉瞭鴉片,開始過上瞭相對簡樸的生活。
結語
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乏像陸小曼這樣的人。她們敢於打破界限,哪怕驚世駭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追尋自己想要的。這其中有涅槃重生的,也有落魄的。
我們敬佩她們的勇敢,卻也為他們感到惋惜。無論時代怎樣變化,總有一處角落是光怪陸離的,她們不為大眾所接受,卻比大眾更懂得什麼是生活。
有人說陸小曼手拿一副好牌卻打得稀爛,可隻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選擇不過是遵從本心。至少在那個時代,她是清晰可辨的而不是一個模糊的影子。
她選擇瞭自己的路,嘗夠瞭世間的苦果,若說唯一遺憾什麼,恐怕就是徐誌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