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公元560年,北朝的兩個國傢北周、北齊同時更換瞭帝王。繼承皇位的分彆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北齊孝昭帝高演。本來這兩位堪稱明君的帝王會上演一齣精彩的龍虎鬥,但是
高演的早亡使得北朝變成瞭武帝宇文邕的獨角戲。在宇文邕的帶領下,北周一統北國。曆史的車輪開始加速嚮大一統的結局大踏步的邁進。開啓瞭我國曆史上絢爛無比的隋唐時代。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繼位的時代背景
梟雄宇文泰一生精明透頂,但是去世前栽瞭一個大跟頭。因諸子年幼,所以遺命侄子宇文護掌管軍政大權。但是沒想到的是所托非人,宇文護專橫跋扈。他操皇帝廢立:先後廢掉孝閔帝宇文覺,毒殺明帝宇文毓。明帝在彌留之際,口述遺照傳位四弟宇文邕。宇文邕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繼位,開始瞭自己內誅權臣、外拓疆土的燦爛人生。單就帝王的經曆看,他和漢宣帝劉詢、康熙帝玄燁有著同樣的處境。如果不是武帝英年早逝,必將取得和他們一樣偉大的成就。
北周權臣宇文護
北周武帝的傀儡生涯
宇文邕自幼就聰明伶俐,很為宇文泰看中。成年後隨著地位的上升性格變得沉穩有度,堅韌果敢;處變不驚,不較一時之長短。這為他後來的傀儡生涯的暫時隱忍打下瞭基礎。親政後,武帝纔得以肆意展現自己的治國理政方麵的纔華。
《北史·周本紀下第十》記載: 高祖武皇帝諱邕,字禰羅突,文帝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後。魏大統九年,生於同州,有神光照室。帝幼而孝敬,聰敏有器質。文帝異之曰:“成吾誌者,此兒也。”年十二,封輔城郡公。孝閔帝踐阼,拜大將軍,齣鎮同州。明帝即位,遷柱國,授蒲州刺史,入為大司空,行禦正,進封魯國公,領宗師。甚見親愛,參議朝廷大事。性沉深,有遠識,非因問,終無所言。帝每嘆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十七歲繼位的宇文邕目睹孝閔帝、明帝的悲慘遭遇,內心非常痛恨宇文護。但是他明白如果不隱忍的話,他會很快步兩位哥哥的後塵。武帝對大塚宰宇文護進一步加封,讓其總攬朝政。並且明詔天下:
“大塚宰晉國公,親則懿昆,任當元輔,自今詔誥及百司文書,並不得稱公名。”
這馬屁拍的高明,就是說大塚宰勞苦功高,百官在文書中不得直呼其姓名。其實這也沒什麼成本,可見武帝的手腕之高。在對待宇文護的久彆重逢的母親上,武帝更是尊崇有加。不但大量的賞賜金銀珠寶,而且在重大節日的時刻武帝率領宗室嚮宇文護的母親行傢人的禮節。這在等級森嚴的帝王時代,簡直不可想象。
武帝不斷捧高宇文護,使他逐漸放鬆警惕。北周保定四年,在宇文護的策劃下北周配閤突厥大舉攻齊。由於突厥的原因此戰沒有成功,宇文護的聲望卻被大大削弱瞭。
宇文護伐齊
內誅權臣,修仁政、重民生
權臣宇文護在狂妄、飛揚跋扈的路上越走越遠,引起瞭越來越多人的反感。就連他的親信都站到瞭武帝一方,宇文護的行動舉止逐漸被武帝掌握。武帝集團開始策劃鏟除權臣的具體行動。武帝建德元年三月,宇文護從外地返迴長安。武帝請他去後宮勸告太後戒酒。宇文護毫無防備,在太後麵前大聲誦讀《酒誥》的時候被武帝猛擊頭部昏倒在地。然後提前埋伏的武帝親信一擁而上殺死宇文護。
《資治通鑒·捲一百七十一》記載:因引護入含仁殿謁太後,且謂之曰:“太後春鞦高,頗好飲酒,雖屢諫,未濛垂納。兄今入朝,願更啓請。”因齣懷中《酒誥》授之,曰:“以此諫太後。”護既入,如帝所戒讀《酒誥》;未畢,帝以玉自後擊之,護踣於地。帝令宦者何泉以禦刀斫之,泉惶懼,斫不能傷。衛公直匿於戶內,躍齣,斬之。時神舉等皆在外,更無知者。
武帝宇文邕十三年的傀儡生涯宣告結束,開始瞭光輝燦爛而又短暫的親政曆程。親政之後武帝采取瞭一係列的措施來加強皇權,發展經濟,提升國力。
加強皇權:首先削弱大塚宰的權力,防止權臣的再次齣現。官員體製由原來的大塚宰(宰相)負責製改變為皇帝負責製:原來的天、地、春、夏、鞦、鼕六府官員直接嚮皇帝陛下負責。改革府兵製,取消兵員的民族限製,擴充兵員。變軍士為侍官,直接對皇帝負責。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武帝把全國軍政大權都抓到瞭手中。
釋放人口,提升徵稅基數:1、世傢大族占有很多土地和人口,其中很多是隱藏的土地和農民、奴隸。這部分的財富都歸瞭世傢自己,造成瞭國傢賦稅的流失。北周武帝宇文邕通過法令罰沒或者登記隱藏的土地、人口,實現國傢賦稅的增長。2、同時釋放各種途徑産生的奴婢、奴隸,充實國傢人口基數。3、佛教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資源:和尚不當兵,寺院土地不納稅。國傢頒布法令:關閉寺院,沒收田産,勒令僧人還俗。一時間數萬寺廟關閉,幾百萬僧人還俗成為國傢納稅和服兵役的對象。通過這些方式,北周國力迅速增長。
發展經濟:武帝宇文邕提倡節儉,狠刹奢靡之風。同時武帝繼續推行均田製,積極發展生産。興修水利,開發農田,減免賦稅。
隨著一係列富國強兵政策的實行,北周國力大大提升。北周國庫充足,軍隊擴充,一統北國的條件已經成熟。
外滅北齊,統北國、徵突厥
滅北齊
經過幾年的修養生息,北周國力不斷增強。北周武帝宇文邕開始籌劃滅齊,一統北國。 建德四年,武帝宇文邕首次攻齊沒有成功。建德五年,武帝宇文邕再次統兵伐齊。在平陽的戰鬥中,北周、北齊展開瞭決戰。北齊後主高緯、北周武帝宇文邕都親臨戰場督戰,戰鬥進行的異常激烈。終於,北周軍隊獲得勝利斬殺萬餘齊軍。北齊後主高緯率領殘兵敗將逃迴鄴城。宇文邕率軍繼續追擊包圍瞭鄴城。次年正月鄴城被攻破,高緯、高恒父子在逃亡的途中被俘虜,北齊滅亡。北方自東、西魏分裂又迴歸瞭統一。
《周書·捲六·帝紀第六·武帝下》記載:六年春正月乙亥,齊主傳位於其太子恒,改年承光,自號為太上皇。壬辰,帝至鄴。齊主先於城外掘塹竪柵。癸巳,帝率諸軍圍之,齊人拒守,諸軍奮擊,大破之,遂平鄴。齊主先送其母並妻子於青州,及城陷,乃率數十騎走青州。遣大將軍尉遲勤率二韆騎追之。
北周滅齊
徵突厥
北周宣政元年四月,突厥攻打幽州。突厥軍搶奪百姓,劫掠財物。北周柱國大將軍劉雄率軍齣戰,卻遭到突厥的包圍最終戰死沙場。消息傳來,武帝宇文邕大怒分兵五路,親徵突厥。行軍途中,宇文邕一病不起。他自知時日無多,趕緊安排暫停北伐。六月,宇文邕病情加重。在返迴長安的當天去世,享年三十六歲。
《周書·捲六·帝紀第六·武帝下》記載:庚申,突厥入寇幽州,殺掠吏民。議將討之。五月己醜,帝總戎北伐。遣柱國原公姬願、東平公宇文神舉等率軍五道俱入。發關中公私驢馬,悉從軍。癸巳,帝不豫,止於雲陽宮。丙申,詔停諸軍事。六月丁酉,帝疾甚,還京。其夜,崩於乘輿。時年三十六。
小結:
北周武帝宇文邕少年繼位。在權臣當道的艱難境地隱忍十三年後果斷齣手鏟除宇文護。親政後,武帝改革兵製、鞏固皇權;發展經濟、倡導節儉。通過一係列政策迅速提升瞭北周的國力。平定北齊使短暫分裂的北國再次統一,北周版圖達到鼎盛。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也許曆史上會齣現第二個統一的周王朝。
北周鼎盛版圖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