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偉周】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研發齣廣效疫苗,有望對抗變種新冠病毒。預估新冠肺炎將走嚮流感化,談人類如何學習與病毒共存,並建議政府如何扶植生技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9月初,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獲得世界3大化學獎之一的威爾許化學獎(獎金50萬美元),錶彰他在化學生物、閤成化學及醣分子科學的原創貢獻。原本,翁啟惠在2016年就能獲此獎項,但當年因浩鼎案,翁啟惠無法齣國受獎而錯過。「沒想到今年頒給我。」人正在美國加州的翁啟惠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時,提到這個「失而復得」獎項時,內心仍有不少波動。
採訪前1日,中研院也發布翁啟惠及其中研院團隊利用醣化反應原理在新冠疫苗上的重大突破。在對抗目前傳染性遠高於傳統病毒株的Delta病毒上,這支實驗中的「廣效疫苗」達到遠高於傳統疫苗的效力。
去年,疫情爆發後不到1個月,翁啟惠即撰文預言「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呼籲這是一場人類與疾病的長期抗戰,希望台灣立刻投注疫苗與藥物研發。時至今日,疫苗已經上市,翁啟惠又如何看待這場抗疫之戰將以什麼樣方式落幕?在翁啟惠受獎前夕,他接受《今周刊》專訪,談及這場世紀疫情的現況與未來,以下就是專訪紀要:
問:中研院公布瞭您與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團隊所研發的「廣效疫苗」,它跟現已上市的傳統疫苗有何不同?
翁啟惠答(以下簡稱答):這疫苗之所以廣效,能夠對付目前主要的變種包括Delta,是因為它能引發較強又廣的抗體和T細胞免疫反應。
現在所有的疫苗技術,不管是採mRNA的莫德納、輝瑞BNT,或者AZ、嬌生所採用的DNA,或高端,都是以棘突蛋白當作抗原,棘突蛋白都有宿主(人類)做的醣分子在上麵。病毒會利用醣分子把自己偽裝起來,逃避(人體)免疫係統的監測。我們是把複雜的醣分子變成一個單醣,就是把醣分子拿掉暴露齣病毒的蛋白質,讓人體免疫係統更強來辨識病毒。
談 研發成果、技轉可能
問:這項研發成果除瞭自己研發疫苗外,也能協助既有疫苗去修飾它們的棘突蛋白,增強效力?
答:是可以拿現有疫苗,把醣分子拿掉,去增強它的免疫反應。
問:目前有業者跟中研院洽談閤作嗎?廣效疫苗上市大約還要多久時間?
答:有,但要透過技轉授權給業界,我們目前隻有實驗室內動物實驗的證明,學術單位不易做臨床實驗。未來經技轉後,須提齣臨床數據證明書證明有廣效性,纔可能研發疫苗上市,這仍需花一段時間。
問:您去年2月即預言新冠肺炎會流感化,現在過瞭1年半,病毒還沒消失,仍然持續在變異。您認為疫情最終會以什麼方式漸漸落幕,我們的生活可以迴復到不受新冠肺炎影響?
答:首先要透過防疫跟接種疫苗,降低傳播率,讓病毒不易突變。病毒繼續傳播就會繼續突變,現在我們還沒控製住,病毒一直突變,Delta、Lambda、Mu都齣來瞭。疫苗要打得夠全麵,估計兩劑疫苗的覆蓋率要達70~80%,傳播率纔可能降下來。在疫苗還不夠全麵時,防疫措施是必要的,加上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等,台灣做得很漂亮。
另外,要等新冠肺炎的口服藥齣來,在剛被感染時靠口服藥物把病毒去除,就像我們吃剋流感一樣。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患者都要住院,靠靜脈注射治療很不方便,等到口服藥物齣爐,治療新冠肺炎會更容易、更廣泛。現在還沒有好的口服藥物,不過Merck(默剋)跟Pfizer(輝瑞)都有在發展,已在後期臨床試驗。
問:但目前英國、美國都幾乎解封,想要恢復正常生活,這影響會是什麼?
答:他們受不瞭瞭,影響實在太大。美國施打兩劑疫苗的覆蓋率約5成,現在1天的確診數仍然迴到以前(編按:過去7天平均確診數16.3萬),傳播沒被控製住,會增加病毒突變機率。
現在確診數雖然跟之前一樣,但是確診重癥比較少瞭。疫苗產生的抗體在血液裡頭,我們剛被感染時,病毒主要是在鼻子的黏膜,抗體沒辦法有效照顧到那邊。雖然癥狀很輕,但是可以傳染。
將來疫苗普及後,如被感染可能癥狀輕微,再等到口服藥物齣來,若被染到,用藥物治療,到時就真的是「流感化瞭」。
談 疫苗供需、國產效力
問:疫苗要打得夠全麵,加上現在紛紛建議要打第3劑、第4劑,目前疫苗供不應求的狀況,台灣要如何因應?
答:疫苗本來就供不應求,尤其是發展中國傢,防禦的事情是全世界性的,先進國傢保護住,國門又打開的話,仍無法控製。這是全球性的議題,隻能靠產能增加、互相幫忙解決。
至於台灣,一定要建立自主的研發能量,要有國產疫苗存在,這不單為瞭這次的新冠肺炎。其實病毒在人類傳播後,幾乎從沒被消滅過,唯一被消滅的是天花,花瞭好幾百年纔消滅掉,病毒要完全根除幾乎不可能,傳染病隨時會來。而傳染病也不一定像新冠肺炎一樣是全球性,有可能是區域性。
譬如,03年的SARS,隻有亞洲幾個國傢,連日本都沒有,若自己不研發疫苗、解藥,誰來研發?台灣也是過去SARS研發經驗的纍積,我們有防疫經驗,也有能力發展齣快速檢測、預防跟治療藥物,將來纔有辦法控製疫情。
問:台灣目前有國產的高端疫苗通過緊急授權,不過目前國人對它的信任度不比其他如莫德納、AZ等疫苗,您怎麼看高端疫苗
答:蛋白質疫苗的製造較慢,但它是傳統、正規的,mRNA跟DNA疫苗都是新的,也要施打到人體中再做成蛋白質纔有免疫保護反應,以前沒用這種方式,所以從安全角度看,蛋白質疫苗不會有問題。
但從有效性看,因為缺乏完整數據,不過它已通過由專傢審查的緊急授權,台灣有能力發展疫苗是重要的裏程碑,高端需要繼續做第3期來證明對變種病毒仍然有保護力。
09年,我們也沒想到有國光疫苗。當時流行的是H1N1,大傢期待國外疫苗進來,結果都不夠、到處搶。事後國光發展齣疫苗來,一開始也不相信國光疫苗,現在變成很平常,大傢打的流感疫苗多是國光的,我想高端也可能經過這種過程。無論如何,目前我們有3傢國產疫苗廠(高端、聯亞、國光),對台灣來說是很重要的發展。
談 疫苗代工、生技產業
問:曾有人建議台灣應積極爭取疫苗代工,像莫德納、AZ等,一方麵這是一種新興的生技商業模式,另外也能在目前疫苗供不應求時,為自己多爭取一些疫苗談判力,但台灣有條件去爭取代工訂單嗎?
答:當然有,台灣有半導體製造業技術是世界第一,對疫苗生產技術也不是問題,現在台灣爭取不到,主要是規模問題,人傢把訂單轉去韓國、日本。現在台灣有些業者也看到這個機會瞭,也在思考,政府在法規上給予協助,對台灣生技產業也是很重要的轉摺關鍵。
問: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的下一步,您的建議是?
答:台灣有兩項世界第一,半導體產業第一、醫療服務第一。我在生策會一直鼓勵ICT(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要跟醫療界對話,然後從醫療端知道需求是什麼?製造端由ICT協助,做齣來的東西纔有市場,發展好的產品齣來,符閤國際趨勢跟規格,符閤醫療產業的趨勢,這是政府可以幫忙,很期待台灣的ICT跟台灣醫療能結閤。
問:政府在發展生技產業上,現階段可加強哪些麵嚮?
答:台灣的創新能量是新興國傢第二,僅次於新加坡,超越以色列瞭。政府最容易幫忙的,就是讓法規跟國際接軌,建立好的研發環境,培養足夠人纔跟引導資金,競爭力就起來。
我們過去3、40年靠電子產業,生技跟這種製造業思惟不太一樣。生技講究創新,產學的互動和閤作非常重要,美國為何隻有波士頓、矽榖及南加州有發展,就是它有這種環境,有學研單位、醫學中心,有國際大都會聚落,是人纔濟濟的地方;台灣要養成這種環境,而這種環境也要有文化,鼓勵產學閤作跟互動,纔能成就生技產業。
問:目前,您嚮懲戒法院上訴,希望撤銷對您因為浩鼎案而來的申誡處分,過去已申請3次再審都被駁迴,萬一這次上訴不成功,您還會持續下去嗎?
答:有人跟我說,申誡已是很輕的處分,就算瞭。我說這不是輕重問題,是對錯問題。我們做科學沒有模糊地帶,對就對、不對就不對,我沒有做錯事,也不是因為要得獎纔要求撤銷,這牽涉到一個人的名譽、人權跟對錯問題。
我無論如何會堅持到我清白為止,也因為我的堅持,纔發現監察院的現有製度沒有糾錯的機製。我希望彈劾製度也可以改變,讓錯誤的彈劾有重審的機會。一個標榜有法治、人權的國傢,就不該亂用公權力來傷害無辜的人,這也是國傢體製很重要的問題。
一場30人學術會議,沒人搞懂的實驗發現
13年後創齣治新冠的廣效疫苗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化學生物學組執行長馬徹,在2004年被時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翁啟惠,從美國「招兵買馬」迴台投入研究工作。
2008年中研院研發對抗H5N1禽流感疫苗,在翁啟惠領導下,在實驗室探討禽流感錶麵的血球凝集素「HA」上醣分子功能,意外發現醣分子愈少,HA可誘發的抗體效價愈高。一場30人會議上沒人搞懂它的原理為何之際,翁院長當下直言:「這會是一個好的流感疫苗!」13年後,馬徹研究團隊發現,同樣概念可以應用在新冠肺炎疫苗上。
馬徹迴憶,當時他將單醣HA打在小鼠身上誘發抗體,發現效價很高,且對小鼠提供的保護能針對不同流感病毒株。經過將近十年研究,團隊纍積瞭對單醣疫苗的技術及認識,「也驗證翁院長當年的決策。」馬徹指齣,去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發現其病毒錶麵主要的棘突蛋白是疫苗設計主要的抗原,也與流感HA相似,布滿醣分子,後續著手進行單醣化實驗。
經過一年研究,馬徹團隊利用敘利亞倉鼠及hACE2基因轉殖鼠,在兩種動物模型中都證實,以單醣棘突蛋白「Spike」疫苗可以誘發優異的B細胞及T細胞反應,有效對抗變異病毒株。其中以轉殖鼠當作新冠肺炎重癥模型,讓牠們感染Delta病毒,結果未打疫苗7天全死亡,接種傳統疫苗在第8天則存活25%,接種單醣疫苗在第14天存活率還高達75%,存活率比傳統疫苗高齣兩倍。
馬徹指齣,實驗發現傳統疫苗因為抗原錶麵覆蓋太多醣分子,以至於誘發的保護太狹隘,對抗原始病毒株沒問題。若變異株突變在狹隘的位點上,保護力就會下降。反之,單醣疫苗因為抗原沒有醣分子遮蔽,誘發的免疫反應可以很全麵,幾乎整個棘突蛋白的序列都可以誘發免疫反應,這也是他們稱之為「廣效疫苗」的原因。
今年8月26日,馬徹將實驗成果發錶在「開放科學預印本」(bioRxiv),後續刊登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章仍在審核。該項獨步全球的技術,已經吸引數傢國內外生技公司,主動找中研院談技轉事宜,未來有望改良現有的新冠肺炎疫苗增加保護力,或是通過臨床實驗數據,研發全新的國產疫苗。
馬徹錶示,對於單醣疫苗的前景非常樂觀,不像傳統方法為對抗突變株要施打第三劑。團隊所開創新的疫苗製程,讓身體所產生的抗體及T細胞能夠辨識更廣泛的突變病毒,「這是獨步全球且具競爭力的疫苗技術。」他說。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第1290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