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親王胤祥,就是老十三,他吞的土可不是一般的土,任何情商高的人,麵對和老十三一樣的處境,都會有極大概率把那土吞下去。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那一切和四爺雍正有關。
1、怡親王胤祥,很受四哥的欣賞
老十三是個命苦的孩子,1686年齣生。
雖然生在皇宮,但日理萬機的老父親康熙,實在沒空管老十三。準確說,康熙沒有太多的時間管自己的孩子們。
都說沒娘的孩子像根草,此話不假。
好在,在眾多兄長中,四哥對他不錯,甚至,老十三的算術都是四哥胤禛教的。
很多年後,雍正寫給老十三的祭文中寫道:“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
啥意思?
迴憶當年,你還小,早晚我們可以小聚。長大些後,奉皇阿瑪的旨意,給弟弟你教算數,並常常討論一些事情....
都說近硃者赤近墨者黑,這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老十三和四哥常常在一起,因此,老十三受到不少四哥的影響,這也導緻兩人的價值觀較為接近,後來的長期閤作,讓這兩兄弟完全就像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老四乾實事,文化素養不低,書法也不錯。
而老十三的文化素養和書法,也是和哥哥不相上下的,重要的是,老十三的騎射功夫一流,在諸皇子中,隻有老十四能夠相提並論。
老十三長大後,康熙也是頗為欣賞,常常帶在身邊,要不是母親的地位較低,此人完全是有可能爭奪皇位的。
不過,在1708年廢太子胤礽的時候,老十三不幸被波及到,這導緻他被康熙短暫圈禁(此事基本可以確定)。而從此之後,老十三再也沒有受到康熙的分封。
從《雍正王朝》來看,老十三後來被第二次圈禁,時間較長。但翻閱史料,找不到第二次被長期圈禁的記錄。
那為什麼會有第二次被圈禁的說法呢?
因為老十三在康熙逝世前十年,再無建樹,也無任何封將軍、封王,甚至封貝勒的記載。康熙任期內,老十三一直就是個貝子,地位並不太高。
雖然如此,但老四胤禛卻不低看這個弟弟,常常給予各種照料,甚至,“長期圈禁”之時,也是老四常去探望。
不過,從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來看,控製老十三,其實是康熙為瞭保護老四,因為老十三性格太烈,而老四最為疼愛這個弟弟,如此,一著不慎,就可能讓老四的大好前程受瞭影響。
如此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2、老四胤禛當瞭皇帝後,重用老十三
人生就是這麼神奇,父親死瞭,四哥上位瞭,老十三的地位有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貝子直接到瞭親王,足以說明老四對老十三的重視。
有這樣的哥哥,有這樣的領導,真的死瞭都值,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吧!
封老十三為親王,可不是做樣子的,那是要老十三實實在在做幫手的。
於是,胤祥被封瞭一個頂重要的官職: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
一上任,老十三沒有任何喘息之機,完全展開瞭工作,先是將自己的康熙老爹、孝恭仁皇後的喪事進行瞭辦理。
之後,管瞭四個非常重要的部門: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
同時,在西北的軍事上,老十三極盡之所能進行各種協調統籌。
而一些涉外的事情,比如,關於國內的傳教士的相關工作,老十三也是一手抓。
老十三確實是雍正的紅人,成瞭雍正最得力的幫手,當然,這個前提是人傢有這個纔乾。
後來,農田水利、各種祭祀,以及臨時性的一些大案要案,雍正也常常讓老十三管管。
這對兄弟,真是曆史少見,閤作親密無間,一個願意放權,另一個則全心全意工作,就做實事,不做虛頭巴腦的東西。
就這樣,在老十三的協助下,雍正一朝,吏治處理得像模像樣,西北軍事也是捷報頻傳,國庫也越來越充盈。
雍正一激動,曾大發感慨:“朕實賴王翼贊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韆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啥意思?
老四我能把國力漸漸提升,實在是有賴於十三弟。我和十三弟的這種閤作,這種君臣關係,韆百年難一見,在皇傢兄弟中更是鳳毛菱角。
這評價太高瞭。
終於,老十三的身體齣大問題瞭。
3、老十三真的吃土瞭,齣於感激
早先,老十三為四哥選定皇陵地址的時候,在泰寜山(清西陵)給雍正選瞭閤適的陵地。
看到老十三幫自己選的陵墓所在地,雍正非常滿意。
雍正認為在選擇陵墓地址上,十三弟是首功,因此,聲言把自己陵墓邊上的一塊“中吉之地”,要送給十三弟。
這就相當於,陽世是君臣、兄弟,死瞭依然要在一起。
雍正的舉動震驚瞭太多人,老十三也是誠惶誠恐。
和皇帝的陵墓在一起,老十三實在是不敢,也認為此事不妥,於是,嚮哥哥進行瞭推辭,說這塊地太尊貴,非大富大貴之人不能享用。
原本以為此事完瞭,結果,在後來,老十三在60公裏外的淶水縣境內為自己選瞭一塊墓地,他認為這墓地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
申請上去瞭,雍正就是不批,雍正的心裏,著弟弟的陵墓完全有資格建在自己墓地邊,老十三就是大富大貴者。
雍正7年鞦鼕季節,也就是公元1729年,老十三的身體不行瞭。
公元1730年上半年,老十三的疾病越來越重瞭,不得不再次考慮後事瞭。於是,老十三嚮四哥再次提齣瞭申請:請批準我選定的那塊墓地吧!
這一次,雍正批準瞭。
聽聞消息,身體欠佳的老十三高興得“手舞足蹈”。
老十三趕快命侍衛去取土。
因為是皇帝批準的墓地,當侍衛把土取來後,老十三看著那塊吉地上取來的土,取瞭一小塊,虔誠地捧在手心裏,當著眾人的麵吃瞭下去。
那一刻,老十三滿臉的幸福,滿臉都是感激之情。吃下土之後,還說道:“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濛福瞭。”
相信,老十三的錶現會傳齣去,雍正聽到這消息後一定會欣慰:這弟弟真的不錯,知禮儀,識進退,對自己既有尊敬之意,對自己又有感激之情。
哪裏再有如此懂事的弟弟和臣子?
有人說,此事不會是假的吧!可靠性非常高,此事在官修《清世宗實錄》、《欽定八旗通誌》以及《內務府檔》中均有記載。看來確有其事。
所以說,老十三吃土是真的,其前前後後的行為,剛好反應齣瞭老十三過人的政務能力,懂得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乾活就乾活,該感激就感激。
隻是可惜瞭,老十三去世時(1730年農曆五月),僅僅44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