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12:13:26 AM
我的母校450字
我的學校不算大,但是很漂亮,裏麵承載著我太多太多的迴憶。
走進學校,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操場,四周都有綠植,種上瞭很多小花小草,紅花配綠葉,可愛極瞭,像碧空裏的星星。
教學樓原本是白色的,後來被漆成瞭粉紅色,特彆有少女感,滿滿的浪漫。我經常和朋友在牆前麵拍照。
連接兩個教學樓的是一個又長又寬的石階,原本是坑坑窪窪的石階,下雨的的時候特彆不方便,後來被整修得很平坦。
到瞭第二個教學樓,路邊有兩株桂花樹,左邊是一個小型的操場,我們開學典禮的升旗儀式就是在那裏舉行的,每個同學都要搬個小凳子,去聽校長們發言。
走過那個操場,前麵就是我們學校的學前班也要上一層樓梯,裏麵是一種比較老式的建築,還是用鐵做的門栓,當年我們上學前班的時候,就有好多個人在一起念書,人擠著人,黑壓壓一片,根本不容易齣教室。
但是教室外麵的操場很大,有一個畫滿裝飾畫的牆,上麵有可愛的灰兔子,大灰狼,還有,小狐狸。操場的盡頭是也一個廁所,之前那裏的廁所的門是圓形拱門,但是現在那個廁所已經不在瞭。
啊,我真懷念我的母校,真想再迴到小學,永遠無憂無慮!
我的小升初之夢600字
一到五年級,我就發現傢長們都開始為“小升初”而焦慮起來,我的媽媽也不例外。我們班的其他同學為自己定的目標初中大多都是“進纔北校”或者“洋涇外國語中學”,而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卻與同學們恰恰相反――我把自己的目標定為被稱為“神仙學校”的上外附中。
這所學校每年隻錄取全市頂尖的一百二十名學生,真是隻有神仙級的人物纔能進入。一直以來,我對這所學校十分神往,有以下三個理由:第一,我齣生在法國,對外國語學校有著一種天生的情感。在上外附中學習,既可以學習英語,還可以學到其他國傢的各種語言。到那時,我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迴“故鄉”啦!第二,雖然我語數外三門主科全麵發展,但其中數學學科成績稍有欠缺,而文科則較為突齣。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獲得瞭各個學科大大小小各類杯賽的證書,其中囊括瞭英語學科的各種奬項,例如三筆、四口、全能五星等等,基本已經達到瞭上外麵試的要求。第三,上外附中是一個多元化興趣培養的學校,我廣泛的興趣愛好在那裏可以得到滿足,我不僅可以學到淵博的知識,還可以培養繪畫、烘焙、園藝等等興趣愛好。
總而言之,上外附中是我夢想中的學校,也是我立誌要考入的學校。但是,我深深地知道,要想“夢想成真”,是要比其他同學多付齣許多努力與汗水啊!在距離小升初還有四個多月的日子裏,我要揚長避短,充分閤理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學習無窮的知識,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科,補足自己的補足,爭取考入自己的“夢想學校”。加油吧,李格非!
距離1000字
他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
他的父親常年在城裏打工,傢裏隻有他和母親。母親體弱,不能長時間勞作。鄰居常過來幫忙,搞清潔,晾衣服。很多時候還讓他們娘兒倆過去吃飯。久而久之,他們也覺得不好意思,但鄰居隻說瞭一句:沒事,大傢鄰裏,互相幫忙嘛。飯後,他便和朋友一起在昏暗的燈光下做功課。兩傢人靠近的心溫暖著彼此。
後來,他的父親中瞭彩票,把一傢子都接到城裏來。臨走時,兩傢人依依惜彆。他的朋友送瞭他一本書,書的扉頁寫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字樣。最後,他們一傢含淚揮彆瞭他們關係密切的鄰居。
城裏,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他們的新傢就在城市的繁華路段。他通過手機的微信功能,加入瞭所在樓盤的微信群,平時大傢都會在微信的朋友群“曬下”生活,彼此間也互相點贊,盡管城裏不同鄉下,大傢早齣晚歸,平日裏即使鄰居也難得見上一麵,但藉助微信,倒也沒有感覺到有多遠的距離。
媽媽迴瞭一趟鄉下,親手做瞭些鄉下特産,然後打包,準備送給鄰居們。
他陪著媽媽敲開第一位鄰居的傢門。第一位鄰居是個中年男子,他開門的時候,眼裏夾雜著疑惑。當他看到媽媽手上的特産時,輕輕地皺瞭皺眉頭,但還是收下瞭。
然後他們敲開第二位鄰居的傢門。這位妝容精緻的女鄰居上下打量著他們,一臉鄙夷。知道來意後,不屑地說:“切,暴發戶的鄉下特産,誰稀罕呀!我還不知道裏麵有沒有毒呢。”然後“砰”地一聲關上瞭門,留下一臉震驚的他們。
接著他們敲開瞭第三位鄰居的傢門。這是一位懷裏抱著孩子的婦女。她先是推辭瞭一下,但最後還是收下瞭。
最後他們敲開瞭最後一位鄰居的傢門。開門的是一位睡眼惺忪的小夥子。當他得知來意後,爽快地收下瞭,並且甜甜地說:“謝謝啊姨。”
他與母親相視一笑,轉身走嚮傢門。
第二天,母親不小心在樓道上摔倒瞭,驚動瞭鄰居們。鄰居都齣來看看發生瞭什麼事。然而,當他們看到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母親時,第一位鄰居轉身走迴傢中,重新關上門;第二位鄰居說:“彆裝瞭,快起來吧,地上很髒的。”第三位鄰居立刻拿齣手機撥打急救電話;第四位鄰居,就是那個小夥子,立刻製止說:“阿姨你先躺著,讓我拍張照片發微信。”
就在這時,母親看到瞭,樓道角落的垃圾桶裏,有三盒她做的鄉下特産。
有時候,距離竟是如此遙遠!
父親知道後,嘆瞭口氣,說:“這裏畢竟不像鄉下那樣,鄰裏關係那麼近。這兒人的心隔得很遠,溫暖不到彼此。人住的那麼近,心卻離得那麼遠。”
他把父親的感嘆發到微信裏,意想不到的是,收獲的居然是不少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