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6:18:13 AM
1863年,石達開被不守降約的清軍淩遲處死,緊接著石達開的妻子劉妃也被架上絞刑架。
“李復遒!李復遒!李復遒!”在臨刑場上,劉妃大聲呼喊著一位將軍的名字。
石達開妻子為何在行刑前大喊李復遒的名字?要瞭解個中緣由,需要從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之一石達開說起。
英武少年,太平天國“石敢當”
石達開(1831-1863),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文武兼全,勇猛多智略,受封為“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因為屢建戰功、戰無不勝,而被稱為“石敢當”。他16歲“被訪齣山”,19歲統率韆軍,20歲封王,就義時年僅32歲。
石達開自幼習武,又心懷正義。街坊鄰居都將他視作心中的英雄,認定他將來必有帝王之相。
然而,年幼的石達開經曆十分坎坷,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瞭,石達開被母親辛辛苦苦的拉扯長大。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他經曆瞭無數的辛酸苦楚,也使得他進一步領略瞭百姓在清朝廷統治下的水深火熱。
石達開為瞭彌補母親補貼傢用的睏難,乾起瞭社會底層的各種工作。
耕地種田,偶爾還會擺攤做點生意,十四五歲的年紀儼然像是一個小大人一般。而兒時這段遊曆江湖的經曆,也使得石達開結識瞭很多英雄豪傑,為未來石達開的領袖氣質埋下瞭伏筆。
1847年,洪秀全與馮雲山聽聞石達開的英雄戰績,洪秀全以傳播基督教為名商議謀反大計,期望一舉推翻當時昏庸無能的清政府。石達開欣然應允,加入瞭太平軍。
太平天國運動過程中遇到瞭不少的挫摺,但這些挫摺都被少年有為的石達開一一化解。當時朝廷曾派遣知名將領曾國藩來剿滅太平軍,結果首戰就遭遇瞭勁敵石達開。
當時,年僅二十四歲的石達開麵對曾國藩的圍剿顯現的十分冷靜,這場戰役也使得石達開一戰成名。
年輕氣盛的石達開率領太平天國軍團幾乎是將曾國藩的隊伍碾壓,曾國藩一路敗退,甚至不得不跳河自殺,所幸最後被部下所救起,撿迴瞭一條命。
此後,石達開氣焰大增。揮師南下,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將隊伍從一萬人壯大到十多萬人,使得朝廷不得不屈服。
1856年,石達開再次遭遇曾國藩所率領的軍隊。不齣意外,曾國藩再次被石達開的太平天國軍隊所逼得連連退敗,湘軍敗走南昌。石達開果斷實行圍剿行動,令曾國藩陷入無盡的絕望之中。曾國藩帶領小眾部隊從重重包圍衝鋒,纔得以存活。
自此,石達開在部隊中獲得極高的信譽度,太平天國運動也不斷壯大。然而,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在擁有權勢後,便開始走嚮瞭百姓的對立麵。
他們開始燒殺劫掠,搶奪婦女,與原先霸道的清朝軍隊無異。百姓在太平軍的圍睏下再度陷入絕望,而洪秀全仍不思進取,廣納妻妾,反而過上瞭所謂的帝王日子。這使得石達開非常的看不慣,他漸漸與洪秀全産生瞭隔閡。
自立門戶,率兵齣走離天京
1856年9月,震驚中外的天京事變爆發。洪秀全為瞭自己掌握權勢,殺掉瞭將領楊秀清,並開始對自己的部下産生瞭極大的不信任感。
這也也進一步導緻瞭他與石達開的決裂。有史書記載,“終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齣。”
彼時,太平天國已經走嚮瞭窮途末路,而疑心深重的洪秀全也開始逐步收迴石達開的兵權。以免這位勇猛的將士起兵造反,石達開被軟禁在瞭城中,美其名曰是為瞭安撫他日夜徵戰的疲乏。
洪秀全當上皇帝之後,長期脫離群眾,又不瞭解實際情況,加上身邊又布滿瞭阿諛奉承、撥弄是非的小人,遂使他的思想變得狹隘、保守,經常疑心橫生。
除瞭信任使用洪氏本傢之外,而對外姓大臣不肯信任重用。因此,洪秀全對石達開也是疑心重重,不肯重用。相反,洪秀全反而重用自己那兩個昏庸無能的哥哥洪仁發、洪仁達。並分彆封其為安王和福王,以在朝中牽製石達開。
石達開的心腹謀士張遂謀乘機蠱惑視聽,勸石達開說:“王得軍心,何鬱鬱受人製?中原不易圖,易入川作玄德成鼎足之業?”
此時,石達開已經在天京城中小心翼翼地過瞭半年多。一方麵是深怕自己遭到洪氏兄弟的暗算;另一方麵,唯恐自己變成第二個被殺的“楊秀清”,石達開決定齣走天京,自立門戶。
1857年6月,石達開率領部隊離開天京,並一路張貼布告,錶明由於自己的一片忠心不為天王洪秀全所容,洪秀全疑心太重難免加害於己,不得不離京遠徵。但自己對上帝和天王仍然是忠貞不二的,待革命成功之日,便隱居山林瞭。
至此,洪秀全失去瞭“左膀右臂”,麵對清軍的圍剿很快陷入瞭手足無措的局麵。然而,此時他想喚迴石達開已經是不可能的瞭。太平天國軍隊沒有瞭兩員大將的訓練,終日沉醉聲色,早就沒有瞭當初的勇猛。
遭遇圍剿,途中敗走大渡河
石達開離開天京時,有十多萬的太平軍精銳之師跟隨他而走,天京城內僅僅剩瞭一些老弱殘兵。此時,太平天國的軍政一時無人主持,陷入癱瘓的狀態。
如果石達開以安慶為中心,與天京互為特角,互相聲援,對太平天國革命還是有利的。可惜他選擇瞭遠徵,想要實現占領四川自立一國的分道揚鐮的計劃,這使得他最終走上瞭流寇的道路,從而在整體上削弱瞭太平天國的實力。
1857年10月,石達開自皖南入江西,後在浙、閩流動,屢為清軍所敗。
1863年5月14日,石達開率領三、四萬大軍進抵大渡河邊的紫打地,準備渡河直取成都。但是夜間河水陡漲數丈,大軍無法渡過。
此時的大渡河由於已經連續下瞭幾天的暴雨,水位暴漲,早已無路可走。留給石達開的隻有兩個選擇,一是宣布投降,二是選擇背水一戰突齣重圍。
以石達開此時的兵力,無論戰術如何高明,想要擊敗精兵數十萬的清軍幾乎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對麵的將領也是盛名已久。投降清軍也不過一死而已,權衡之下他還是選擇作戰。
勇猛無比的石達開率領部隊連戰數日,最終還是陷入瞭絕境。石達開為瞭挽救跟隨自己齣生入死的兩韆多將士,希望用自己的犧牲來換迴瞭他們的性命,於是決定投降。
縱使領兵作戰如神,他還是敵不過人心的險惡。
在石達開投降後不久,他受騙被清軍俘進瞭監牢。清軍為絕後患,一舉屠戮瞭石達開率領的數韆將士。
1863年6月,石達開被公開審判。麵對主審官的醜惡嘴臉,石達開慷慨激昂的陳述瞭清朝廷的腐敗,將主審官貶斥的無地自容,最終主審官決定判處石達開淩遲處死的刑罰。
石達開被俘後,“詞氣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之語”,連敵人也承認他是被迫“投誠”,“並非真心反正之歸順”。
6月25日,石達開在成都被淩遲處死,時年僅三十三歲。清軍殘忍,連他五歲的愛子也處死瞭。
相傳在石達開行刑的當天,萬人空巷,而石達開忍受著淩遲的痛苦一聲不吭,最後由於失血過多而死。眾人見之,都忍不住稱贊他一聲英雄。
曾經與石達開交戰的曾國藩對石達開做齣瞭高度評價,甚至對石達開的死去都錶示瞭一定程度上的惋惜。四川布政使評價道:“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顔麵……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丈夫身亡,妻子受辱而不屈
石達開如此英武,他的屬下和傢眷也自然不是等閑之輩。石達開的部下不僅像石達開一樣智勇雙全,而且無比忠心,他的妻子更是如此。在石達開被施以淩遲之後,清軍便要去搜集和石達開有一切交集的人,而他的妻子劉妃,自然是不能放過。
清軍殘暴無道,在逮捕與石達開有關的人員之時。老少婦孺都沒有放過,大多都選擇直接處死,而其中的女人則成為瞭士兵們的玩物。清軍首領也沒有阻止,在逮捕劉妃的時候,劉妃誓死不從,甚至在死前大喊:“太平天國萬歲!”
這一下可激怒瞭清軍士兵們,他們決定將劉妃送上絞刑架。
被架上絞刑架之後,劉妃還大聲呼喊一個人的名字:“李復遒!李復遒!李復遒!”
李復遒是石達開的愛將,劉妃死前期望他能夠為自己和曾經的將領石達開報仇!
可她當時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愛將早已經戰死瞭。清軍冷冰冰地告訴她:“此人已死!”
陷入無盡絕望的她最終,懷著對丈夫的懷念含恨死去。
清政府的殘暴令百姓所不容,當時石達開的小兒子石定忠還太過年幼,不滿足淩遲三韆刀的條件,當時皇帝下令等石定忠長大後再淩遲處死,可謂殘暴至極。
那麼,在劉妃臨死之際仍舊期望的李復遒,又是何許人也?又為何令劉妃臨死前都掛念,直呼他的名字希望為自己和石達開報仇?
忠勇武將,未能實現復仇願
李復遒,石達開手下的得力大將,曾跟隨石達開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但縱使忠勇無比,李復遒也免不瞭被俘虜殺滅的悲慘命運,他最終也沒能替劉妃實現復仇的願望。
在那個消息不靈敏的年代,劉妃並不能夠第一時間得知李復遒已死的消息,以至於她誤以為李復遒還沒有死去。
李復遒,石達開的同族兄弟,年僅十五歲便參軍入伍,與石達開、洪秀全等人開展太平天國運動。
壬戌十二年五月,李復遒遵從石達開的命令,自四川長寜進取閤江,而自成一隊。六月十八日,便將清軍圍城,敵軍將領也被他斬殺馬下。但好景不長,很快清兵的支援就到瞭。由於人數上的差距過大,李復遒最終敗走貴州,自此與石達開的大部隊分開。
縱使戰火紛飛,石達開也一直與李復遒保持書信聯係,以及時下達命令和關心對方的安危。敗走貴州後,李復遒一直積極尋求開拓前進的路綫。在整頓兵馬後立即進攻黔西州,可惜落敗。
十九日,與原本駐紮在黔西州的宰製曾廣依匯閤並謀求包圍大定府,然而不知是誰走漏瞭風聲,遭到瞭清軍頑強的抵抗。
不久,李被清總兵李有恒、副將鬍鈞祿擊敗,在逃亡的過程中,李受到石達開下達的指令強渡金沙江入川。
此時是1862年,正是石達開被淩遲處死的一年前,李復遒收到命令後積極的與將士謀劃作戰計劃。但在進攻時遭到清軍頑強的抵抗,被清參將馬聯升所擊敗,丞相李侗開也戰死瞭。
不得已,李復遒隻得先暫緩交戰計劃,從而重新商量戰略。不久後,他率兵再次準備跨渡金沙河。然而金沙河地勢險要,河水湍急,而且金沙河對麵還有精兵把守。史書記載,他“欲渡金沙江,以乏舟,兼且土司遏險固守,不能過。”
萬般無奈之下,李復遒隻得先放棄橫渡金沙江的計劃。準備與石達開一同商議,而後先轉戰嚮瞭貴州。卻沒曾想一個噩耗傳瞭過來,石達開被俘虜,而後施以淩遲的刑罰。
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李復遒懷揣著無比的憤怒期望為自己原先的將領報仇,但事與願違。李復遒雖然忠勇但並不是一味的昏傻,在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告彆自己的朋友李文彩,而後返迴天京,準備蟄伏靜待時機。
但李復遒終究兵力稀少,就在孤軍復齣的第一天便被清軍所圍剿。他輾轉逃到瞭廣州,依舊未能逃齣,李復遒被擒獲。
起初,清軍宣稱李復遒投降,清軍首領也在好言勸降,一方麵李復遒罪不至死,況且以他的戰略眼光,如若加入清朝必然能成為強悍的主力軍;另一方麵清朝廷也是為瞭套齣太平天國其它人的下落,以防死灰復燃。
但令眾人沒想到的是,李復遒死活不願投降。反而止不住地唾罵清軍將領,令清軍將領大怒,下令將他處死。至此,一生忠勇的李復遒就這樣死在瞭昏庸無能的清朝官兵手下。
結語:
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盡管這場運動以悲劇落幕,但仍舊反映瞭中國人不畏強權的本性。
其中,石達開與其妻子劉妃更是忠勇無比,都有著一顆不屈的靈魂,是留名青史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