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以7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全球第一電影市場。近年「荷裏活電影」在內地已經不是票房的保證,在內地最高電影票房排行榜中,排名前20的電影有18部都是中國電影,荷裏活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一電影市場的影響力下降。
《香港01》專訪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東亞電影研究專傢葉月瑜教授,分析「荷裏活」電影在內地發展的問題,在於中國電影的審查製度和保護主義;也有聲音認為,問題不隻是在電影審查,而是「荷裏活」電影已經不能迎閤內地電影的市場和主流意識形態。麵對中國電影的「超英趕美」和「大躍進」,荷裏活電影為何在內地風光不再?此為係列專題第三篇。
3月28日,國傢電影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設下2035年成為電影強國目標,並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內地電影在市場和製作上都有發展成為電影強國的能力。荷裏活電影能壟斷不少國傢的票房,但在內地電影票房中觀眾似乎更喜歡看中國電影,不買荷裏活電影的帳。
葉月瑜認為,荷裏活電影的傳統著重美國自由主義和以社會主義為主體的中國電影有很大分別。
荷裏活大片票房至上,而超級英雄片發揚人性光輝(《復仇者聯盟》)和關注弱勢群體(《小醜》),也是因為這些,電影能夠打動到當地觀眾。反觀中國電影雖然也有票房上的需求,但在內地電影政策下,電影的使命對內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是講好中國故事。當中,電影審查是電影局確保放映的電影符閤相關政策的方法。
電影審查政策是一關鍵
葉月瑜錶示,美國超級英雄大片《尚氣與十環幫傳奇》和《蜘蛛俠:不戰無歸》在國際上叫好叫座,而且特別是在亞洲市場,如香港和台灣都賣的非常好,但是在內地因為電影審查沒有放映。她認為,荷裏活電影沒有辦法在內地有很好票房,原因不在歐美電影和荷裏活本身,而在內地電影審查政策的問題。
葉月瑜認為,美國電影進來內地時,可能受到種種複雜因素影響,有些是因為發行原因,有的因為要通過一個個審查,讓很多電影都沒能及時,甚至不能上映。這些複雜因素甚至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國際形勢影響,如「中美角力」、「兩岸關係」等影響。
當中,《尚氣》因為角色和故事涉及辱華;《浪跡天地》、《永恆族》因為導演趙婷涉及辱華;《蜘蛛俠:不戰無歸》因為美國政府外交抵製2022年北京鼕奧會,而不能在內地放映。
葉月瑜說:「《尚氣》和《蜘蛛俠》去年在國際、香港和台灣都是叫好叫座,絕對可以上內地票房排行榜前10。」不過,這些電影因為審查無法放映,證明問題在電影審查製度,不在荷裏活電影。
2014年,荷裏活巨片《變形金剛:殲滅世紀》不單是全球票房冠軍,其中中國收入超過3億美元,為全球最高,證明內地觀眾是喜歡看荷裏活電影的。
她反問:「如果內地沒有審查,可以看《尚氣》、《蜘蛛俠》、《變形金剛》等荷裏活電影,有多少人會去看正能量電影?」
在內地電影審查政策方麵,她錶示,內地有排片政策,可以斬斷外國電影供應,不讓其他國傢的電影進來內地市場。她提到,政府曾經以「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內地電影市場。
國產電影保護月是內地政府保護電影市場的政策,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權力限製外來電影的引進,幫助國產電影取得經營優勢。
葉月瑜認為,政府會讓內地電影院線全力配閤官方政策,如所有院線都要放映正能量電影《長津湖》、《流浪地球》、《戰狼2》等,可以一直放讓內地觀眾去看政府希望人民看的電影。同時。政府也可以斬斷外來電影的供應,不讓一些票房冠軍外國電影和港台電影進來,這樣沒有競爭,自然內地電影就能有比較高的票房。
據內地媒體《中青在線》報道,有聲音認為國產電影保護月維護電影文化主權,增加瞭國產電影的排片量,讓更多融入中國特色電影文化的電影走進人們視野,以抵禦荷裏活文化的衝擊。
文章認為,在國產保護月的保護下,《捉妖記》、《七月與安生》贏得口碑票房雙豐收。而再到《戰狼2》,由於國產保護月,加上獻禮建軍90週年的話題熱度和其極佳的觀影體驗,使其廣受好評,票房擴大。
「國產電影保護月」、「電影審查製度」等保護電影市場的政策,證明內地電影目前還沒有挑戰「荷裏活電影」和美國在文化上的超級大國的能力。政策也反映在電影經濟上內地實施保護主義,纔要以內地電影審查製度保護電影市場,抵禦荷裏活文化的衝擊。
不過,葉月瑜稱,內地一些電影根本不旨在迎閤外國觀眾,中國電影也有自己的內需,不太需要外國市場。中國電影市場和其他文化產業一樣,完全可以用「內需」的思考方式去製作發行電影,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電影市場,它並不是非常需要進口外國電影。
國傢主席習近平曾經多次在不同國際場閤上提到中國「反對單邊主義、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搞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隻會損人害己」、「麵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中國對外開放沒有止步」。
在經濟上,改革開放後內地在不同領域對外開放,但是,在文化上依然是保護主義,比如電影、音樂、媒體、網絡等領域都有嚴密的審查製度,反映中國的對外開放是有限的。其原因涉及到國傢安全和國傢穩定的政治問題和中國政治環境。
內地觀眾口味改變?批判荷裏活的「東方主義」
近年內地電影審查製度已經比以前放寬不少,不能單單把電影是內地的審查問題,而是歐美電影已經不能滿足內地觀眾的需求。簡單來說,中國電影已經站起來瞭,內地觀眾已經沒有那麼喜歡歐美電影。
有內地觀眾提到,希望在荷裏活電影看到中國元素,但《喜福會》、《我的超豪男友》聚焦的華裔傢庭,難以讓內地觀眾「共情」外,也有網民認為,這些荷裏活電影都把中國和亞洲當作一個比歐美落後的地方。
例如,成龍在電影《火拼時速》是滑稽的香港督察;章子怡、鞏俐在電影《藝伎迴憶錄》是日本藝伎;李連傑《盜墓迷城3》是龍皇帝(影射秦始皇),周潤發在電影《刀槍不入一僧侶》是無名僧;楊紫瓊《007:明日帝國》是女間諜。荷裏活傾嚮讓中國演員演功夫高手,而女演員演等待救贖,有異域風情的性感柔物,以滿足歐美觀眾「東方主義」的刻闆印象。
此外,亦有一些內地觀眾認為,荷裏活電影對「中國」的建構及論述,並不是為瞭真實展示中國,而是荷裏活有意讓歐美利用「中國」作為展示歐美文明高其他文明一等的對象。
另外,內地觀眾認為內地電影已經成熟,不必在荷裏活電影大片得到樂趣,反而內地正能量電影和有香港商業元素的內地「爽片」(如電影《唐人街探案》、《西虹市首富》)也能滿足自己。
年,內地電影《你好,李煥英》、《我不是藥神》等叫座的人文精神電影。中國電影自成生態,在電影中內地觀眾也更能在電影中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身份認同、民族自豪感、意識形態等。在中國和歐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支持中國電影不單是為自己看得「爽」,也是支持國傢電影,保護內地電影市場,抵禦荷裏活文化的衝擊,拒絕荷裏活「東方主義」敘述的方法。
「東升西降」論調:中國電影已經站起來瞭?
「荷裏活電影」曾在內地是好電影的保障,很多觀眾在內地戲院都想看歐美大片和香港電影。看荷裏活電影曾經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在內地是品味的文化符號,但是麵對複雜的內地政治變化和經濟成長,配閤官方的電影政策,內地電影已經成為內地觀眾的首選。
「中國電影已經站起來瞭,荷裏活電影在內地已經開始衰落」——這種「東升西降」的論調也受到導演張藝謀支持。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第五代導演」張藝謀亦對內地愛國電影《長津湖》的成功感到高興,他指10年、20年前,中國觀眾對荷裏活大片趨之若鶩,迷戀美國流行文化的時代早已過去。
他稱,年輕人喜歡看《長津湖》是因為該片是體現中國精神的中國電影。年輕人喜歡這些電影,而不是喜歡看荷裏活的英雄電影,是這幾年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大變化。
在張藝謀的訪問中,他把「中國精神的中國電影」和「荷裏活的英雄電影」對比起來。這當中的變化是他認為,內地觀眾已經能將以「中國精神」為核心的中國電影來代替荷裏活的英雄電影,特別是對年輕人意識形態也產生影響。
海外觀眾買不買單?
不過,在國際影響力上,「荷裏活電影」還是電影的超級大國,奧斯卡更是受世界矚目的電影獎。美國電影人通過「荷裏活」在世界各地宣傳美國的核心價值和理念。荷裏活亦在商業拓展和文化傳播上有絕對的優勢。不少人往往會把電影視為一種娛樂產業, 往往忽略瞭電影在政治傳播與意識形態上所起到的作用。
荷裏活電影的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無數觀眾在電影裡感受歐美文化和生活,甚至嚮往歐美文化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從電影中,觀眾學會以美國的視角去看不同的議題,如政治、人權、文化、社會等議題,慢慢構建「三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普世價值」。
無可否認,中國要成為電影強國,也是希望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讓電影人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各地觀眾可以以中國的視角去看世界,構建符閤中國的「三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中國認可的「普世價值」。不過,葉月瑜也指,要讓外地觀眾接受中國電影,還需要時間和很大的努力。
電影發展和影響是流動的,電影和觀眾的互動也是。 電影在電影人可能是文藝精品,在投資人眼裡可能是商品,在觀眾眼裡可能是消費品,而在國傢眼裡是宣傳政治、文化和社會等等價值和理念的渠道。
國傢電影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設下2035年成為電影強國目標的意義,中國電影由站起來到強起來,是否真的能比美國更強?判斷方式不僅僅是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