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6:24:09 PM
本文係時拾史事獨傢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初平年間,活動在幽州一帶的劉備,還未嘗到加入世傢網絡的甜頭。彼時的他,雖有公孫瓚庇護,卻仍遊離在權力中樞之外,受人任意驅使,這是劉備決定進入中原謀求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可劉備與陶謙之間的關係,畢竟不如他與公孫瓚的同門情誼。既然如此,劉備又為何要離開幽州這個“安樂窩”,選擇更加危險的徐州呢?他這麼做,到底有沒有依仗呢?
壹
劉備立場的改變
公孫瓚、劉備與陶謙有一脈相承的勇武與凶悍,但不同的是,公孫瓚對士族的排斥,是一以貫之的;而陶謙雖有拉攏士族的心思,卻苦於無法奏效,所以他的立場常會動搖;反觀劉備的轉變,纔是最為徹底的。這正是公孫瓚與劉備之間的分歧。
或許是因為幼年經曆,公孫瓚對名士清流非常痛恨。據《後漢書・公孫瓚列傳》記載:“(瓚)睚眥必報,州裏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常言‘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公孫瓚拜師盧植,小有名氣,藉後者名望,他有瞭發傢資本,先為涿縣縣令,後因軍功起傢,成為幽州地界上赫赫有名的“白馬長史”。擁有瞭強大武力後,公孫瓚愈發驕狂,並曾多次公開錶達自己對名士清流的反感。
然而,掌握財富的畢竟是門閥世傢,公孫瓚既然與他們交惡,便要尋求其他辦法以彌補軍費開銷。因此,公孫瓚纔會與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三人結拜(見《三國誌・公孫瓚傳》注引《英雄記》)。這三人,雖然社會地位不高,卻個個“富皆巨億”,是公孫瓚的最優選擇。
拉攏豪強、打壓士族,行遊俠做派,是公孫瓚執政的一大特色。同時,這也是他把劉備當成自己人的主要原因。可胸懷大誌的劉備,卻並不希望自己以勇武而知名。在齣任平原國相後,劉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並與百姓同吃同住,以緻於“眾多歸焉”。這是典型的養名手段。
名望,是朝廷選拔官員的重要評判標準,也是東漢名士立足中原的憑仗。劉備任平原相後開始“養名”,說明他已認清時局,並為日後加入世傢網絡中做好瞭充足準備。而促使劉備離開公孫瓚的直接原因,則是其本部兵馬的嚴重損失。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劉備雖受公孫瓚庇佑,但也要齣人齣力。為爭奪青州,公孫瓚命麾下田楷為青州刺史,令他率領劉備等人屯於齊地;袁紹見此,也署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令其略定青州。
在北海國相孔融派太史慈求援時,劉備都能隨便派齣三韆精兵;但進入徐州時,他就隻剩一韆左右的老弱殘兵瞭。由此可見,劉備在與袁譚的交戰中,的確損失慘遭。故而劉備剛到徐州,陶謙便立即送上瞭四韆丹陽兵。那麼,劉備到底有什麼依仗,值得陶謙投資呢?
貳
劉備的強大關係網
在世傢網絡之中,每個結點都代錶瞭一位名士;而結點之間的“綫條”,則是名士之間的聯係方式。劉備立足於幽州,靠的是他與公孫瓚之間的單綫聯係;但劉備能入主徐州,並成功得到陶謙支持,則是靠“多綫並行”,同時發力。這不得不提到劉備背後強大的“關係網”。
據《華陽國誌》記載:“先帝亦言:‘吾周鏇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啓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
陳元方,即潁川名士陳紀,其父陳��陳太丘乃一代鴻儒,在士林中頗有聲望。陳��去世後,有三萬餘人前來送葬,就連荀��的叔叔、號為“碩儒”的荀爽,也為其披麻戴孝,足見潁川陳氏在名士圈子中的可怕影響力。陳紀雖不如其父,但也聞名一時,擁有廣闊交遊。
鄭康成,則是一代經學大傢鄭玄。據《後漢書》記載,鄭玄的弟子遍布天下,海內外皆聞其名。因此,漢獻帝、何進、袁紹、陶謙、孔融等人,無不對鄭玄禮遇有加,哪怕黃巾軍遇到鄭玄,那也是倒頭便拜,並“相約不敢入縣(指鄭玄的傢鄉高密縣,因鄭玄之名而未受黃巾軍劫掠)境”。
劉備早年能聞名於中原,離不開此二人的題扶與指點。鄭玄是盧植同門,劉備與他搭上關係,不難理解,可劉備又是如何與陳紀結交的呢?
原來,高唐縣隸屬於平原國;巧閤的是,劉備任高唐縣令時,陳紀正是平原國相。看來劉備日後能齣任平原國相,除瞭有公孫瓚支持外,陳紀也可能是齣過力的。也難怪,劉備任豫州刺史後會徵闢陳紀之子陳群(九品中正製的倡議人)為豫州彆駕。
更加巧閤的是,陳紀、鄭玄與文壇執牛耳者孔融也交往甚密,這恰好符閤瞭“傢族網絡”的特點:名士代錶的結點,很少是單綫聯係,在這個“圈子”當中,大傢彼此之間,都有密切往來。而劉備與孔融、陳紀、鄭玄乃至陳登、糜竺之間,正是這樣的一個“小圈子”。
叁
劉備的“改換門庭”
劉備進入徐州後,免不瞭結識“圈子”中的其他人,比如陳登與糜竺。這應該是孔融的介紹。據《三國誌・崔琰傳》注引《九州春鞦》記載:“(孔融)後徙徐州,以北海相自還領青州刺史,治郡北陲。”在徐州“換屆”期間,孔融恰好就在此地。
又據《三國誌・先主傳》記載,陶謙去世後,糜竺、陳登等人聯閤起來,請劉備齣任徐州牧。備假意推辭,抬齣袁術,欲探眾人口風:“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中原群雄這麼多,劉備為何要推舉袁術呢?
一方麵,袁術是公孫瓚、陶謙的宗主(聯盟盟主),劉備讓徐州給袁術,尚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麵,袁術早就有所錶態:封丘之戰後,他自稱為“徐州伯”,足見對徐州的覬覦之心。
話說迴來,徐州民殷物豐,又為交通樞紐,劉備怎麼可能不想要?但他心裏也很清楚:倘若沒有當地士族的支持,自己將很難在徐州立足下去。因此,劉備推舉袁術,實則是以退為進,想要看看眾人的態度。果不其然,孔融與陳登當即錶示瞭對劉備的肯定與支持。在這件事中,陳登的錶態還要比孔融重要。
徐州治所位於下邳郡。陳登所在的下邳陳氏,“曆世著名”,乃是當地數一數二的豪族望姓,陳登的大爺爺(登父陳��之伯)陳球,與袁術“俱公族子弟,少共交遊”,後為太尉,位列三公。這說明下邳陳氏縱然略遜於汝南袁氏,但也是名滿天下的頂級豪族。是以陳登這個“地頭蛇”的錶態,對劉備能否入主徐州而言,至關重要。
劉備的打算並未落空。在孔融的“背書”下,陳登不僅力勸劉備接管徐州,還為他拉來瞭一個強力盟友――袁紹。
據《三國誌・先主傳》注引《獻帝春鞦》記載:“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州(指陶謙)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奸雄(指袁術)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指袁紹)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紹答曰:‘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袁紹的肯定迴復,猶如定心丸一般,堅定瞭劉備“爭盟淮隅”的決心。但可惜的是,劉備立足徐州不過一年光景,便被匆匆趕下台去。那麼,除瞭袁術之外,還有誰參與瞭這件事呢?
未完待續… …
參考資料:陳壽撰,裴鬆之注《三國誌》;範曄撰,李賢注《後漢書》;李曉傑著《東漢政區地理》;梁允麟著《三國地理誌》
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