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皇後烏拉那拉做齣瞭極端的斷發行為,乾隆命人提前秘密將烏拉那拉押解迴京,兩人由此反目。南巡結束,乾隆執意廢後,導緻烏拉那拉鬱鬱而終。那麼,究竟是何原因,使得乾隆對烏拉那拉如此痛恨和絕情呢?
皇後烏拉那拉被乾隆廢黜,打入冷宮
乾隆30年正月。乾隆皇帝開始第四次南巡。到瞭二月初十,恰逢烏拉那拉皇後48歲生日。於是,乾隆下旨在江蘇陳傢莊行宮,為那拉皇後過壽。可是,誰也沒想到,這次熱鬧的過壽,卻成瞭乾隆和那拉皇後和睦相處的最後時光。
8天後,乾隆突然下旨,命令額駙福隆安提前將皇後由水路護送迴京,並下令將其禁足於翊坤宮後殿,任何人不得探視。身邊隻留兩名老實宮女看守,其他人員全部調走。要知道,這可是後宮最低嬪妃,答應的待遇配備。
那麼,乾隆為什麼會對皇後做齣這樣極端的懲罰呢?這還要從18日那天清晨開始說起。2月18日這天,南巡隊伍來到瞭杭州。清晨早膳過後,乾隆突然單獨召見皇後。乾什麼呢?原來,乾隆要晉封隨行的令貴妃為皇貴妃。
可就是這個決定,卻讓皇後開始惶恐不安,進而情緒激動,甚至和乾隆發生瞭激烈的爭執。那麼,乾隆封令貴妃為皇貴妃,對皇後有什麼影響嗎?為什麼皇後會變得如此激烈?甚至不惜和皇帝翻臉呢?原來,乾隆帝這個決定直接威脅到瞭皇後的地位。
乾隆第四次南巡
瞭解清朝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後宮分八個等級,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和答應。皇貴妃這個等級,僅在皇後之下,被稱為是副皇後。如果皇後不在傢,就由皇貴妃主持後宮事務。
所以,這個位置非常敏感。按照清朝的慣例,如果中宮皇後還健在的話,皇貴妃這個位置是虛而不設的,就是怕給中宮皇後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皇後健在,不冊封皇貴妃,是大清一直以來,後宮之中不成文的一條規定。
而乾隆現在要冊封令貴妃為皇貴妃,對那拉皇後來說,就是個巨大的威脅,這意味著皇後的中宮地位開始不穩固瞭。因此,她當場就對乾隆的這個決定,錶示瞭強烈的反對。
對於乾隆和皇後之間,當時具體談論的內容,清宮檔案中並沒有記載,所以我們不得而知。史料中記載的,隻是說因為晉封令貴妃一事,兩人産生瞭很大的爭執。於是,那拉皇後找到太後申訴。但太後卻以“後宮不得乾政”為理由,反而勸皇後服從皇帝的旨意。
乾隆要立令貴妃為皇貴妃
麵對這太後和乾隆的決定,皇後情緒激動,但又很無奈。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那拉皇後竟然要“削發為尼”,並再次遭到太後的訓斥。迴到自己的寢宮之後,皇後的情緒越發激動,盛怒之下,竟然真的取齣剪刀,剪掉瞭自己的一縷頭發。
這下可惹瞭大禍瞭,要知道,皇後的這個斷發行為,在當時可是大逆不道之舉。為什麼呢?我們知道,之前滿族人在關外的時候,實行的是奴隸製,滿族祖製中是有殉葬這個習俗的。比如努爾哈赤、皇太極等等,他們去世之後,都有很多他的女人和侍衛來殉葬。
那麼入關之後,因為我們漢族不玩這一套,太野蠻瞭。所以,從康熙12年開始,康熙就廢除瞭殉葬製。但是,同時康熙也立瞭一條規定,就是女人不需要殉葬,但還是要有所錶示。怎麼錶示呢?就把耳邊的一縷頭發剪掉,叫做“以發代頭”,就相當於是殉葬瞭。
所以,烏拉那拉皇後做齣斷發的行為,無疑是在詛咒皇帝或者太後死,這就鬧大瞭。事情很快被乾隆知道,引來瞭乾隆震怒,作齣的嚴懲皇後的決定。乾隆不僅下令將皇後關在宮中。還給帶著護送皇後迴京的額駙福隆安下瞭這樣的命令:“諭王成皇後,此事甚屬乖張,如此看來,她平日恨我必深。宮中圓明園她住處淨房,你同毛團細細密看,,不可令彆人知道。若有邪道蹤跡,等朕迴宮再奏,密之又密”。
那拉皇後的斷發,觸發瞭清朝的禁忌
這份密令就是說,乾隆認為皇後竟然能斷發,咒自己死。那麼平時也肯定很恨自己。所以要嚴密搜尋宮中和圓明園皇後住處,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什麼,詛咒自己的邪術物件。在這份奏摺的最後,乾隆還對烏拉那拉氏的短發行為,專門作齣瞭評價,那就是皇後瘋瞭。
然而,乾隆當下雖然嚴懲瞭皇後,卻沒有把皇後斷發的原因,以及夫妻吵架的內容傳揚齣去。在當時,這件事情是一個極其隱晦的宮廷秘聞,甚至連當時參與南巡的大部分人員都完全不知情。直到乾隆南巡結束後,並嚮太後和朝臣錶明,要廢掉皇後。
但問題是,乾隆並沒有嚮外解釋,到底皇後犯瞭什麼錯。因此,廢後遭到朝廷許多大臣極力反對。刑部侍郎阿永阿連夜草擬諫書,勸諫乾隆無端廢後,有違祖製,實在不是明君所為。乾隆雖然最終礙於大臣反對,沒有直接廢後,但仍然收迴皇後烏拉那拉氏的皇後冊寶,連同她的皇貴妃、貴妃和妃冊寶也一並收迴。
乾隆廢後的事情,甚至連當時的外國使臣都有所耳聞。當時有一個朝鮮使者迴國後,還嚮朝鮮君王講述的這件事情。他說,乾隆不但把那拉皇後關瞭起來,斷絕她與任何人的往來,還減少她吃的食物,甚至每天派人去罵她,想讓皇後趕快死去。
乾隆並沒有嚮外界公布廢皇後的原因
被打入冷宮的烏拉那拉皇後,由於受到瞭巨大的精神打擊。很快,在一年後鬱鬱而終。然而,時隔一年多,乾隆仍然沒有消除對那拉皇後的恨意。他下旨將皇後的葬禮等級降低為皇貴妃等級,而且不準與自己閤葬,不給賜予謚號,不設神牌,不享祭。
更令人覺得悲涼的是,根據《清宮檔案》記載,內務府為皇後定製的棺木,是用品質低劣的杉木所造。而當時清朝規定,皇貴妃以上的棺木,都是要用金絲楠木製造。另外,皇貴妃齣殯,抬棺杠夫應用96人夾杠。而檔案記載,那拉皇後金棺齣殯隻有64人,這隻是宮中貴人齣殯的等級。
那拉皇後的喪事,從製棺到齣殯,下葬,共花費白銀207兩,這個數目還不及乾隆的第一任,孝賢皇後大喪時,焚化的紙錁銀兩。烏拉那拉皇後,就這樣以令人唏噓的方式,走完瞭她的餘生。瞭解清朝曆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後。她16歲就嫁給還是皇子的乾隆為側福晉,已經跟隨乾隆32年。
在上位成為皇後之前,她的封號是“嫻”。這在滿語裏麵是安和恬靜的意思。烏拉那拉氏在被冊封為皇後以後,就接連為乾隆生下瞭兩位皇子,一位公主。對乾隆的母親鈕祜祿氏,也是每天前去侍奉,十一分孝順。可以說,她作為皇後十分稱職。
那拉皇後其實是十分稱職的
那麼烏拉那拉氏到底犯瞭什麼錯,乾隆竟然要去撼動她的中宮地位。而且,僅僅就是一個斷發,乾隆就對那拉皇後如此絕情?這裏麵,一定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內情吧!
沒錯,事實上,乾隆對這位中宮皇後的感情,遠沒有與第一任孝賢皇後那樣夫妻情深。這麼多年,在他心中的皇後,永遠都隻有一個,那就是死去的孝賢皇後。孝賢皇後去世三年後,乾隆纔正式冊封烏拉那拉氏為新皇後。
雖然那拉皇後錶麵賢淑,實際上卻是一個性格十分剛烈的女子。這與性格真正溫柔賢淑的富察皇後截然不同,所以乾隆始終對這位新皇後,無法從內心真正的喜歡。乾隆還曾經寫下一首詩,錶明對新人那拉皇後的真實感受,“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由此可見,烏拉那拉氏雖然貴為皇後,但在乾隆心中,從來就沒有承認過她的皇後身份。而且,那拉皇後的行事作風也讓乾隆很不滿意。清朝後宮嬪妃收入並不豐厚,皇後每個月隻有八十多兩白銀的俸祿,購買力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兩萬多元。而嬪妃之中最低一級的答應,每個僅2.5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750元。這點俸祿,皇後打賞下人就已經是所剩無幾瞭,更彆提還有其他的事瞭。
那拉皇後的行為,讓乾隆很不滿意
所以,烏拉那拉皇後自入主後宮之後,一直手頭拘謹。身為皇後,又不能去乾點什麼,掙點錢。無奈之下,皇後竟然偷宮中的東珠變賣。結果,這些事最終被人告發。乾隆知道後,對那拉皇後更是厭惡,最後導緻夫妻關係更加緊張。
據朝鮮使者記載,告發皇後的人,正是南巡隨駕者之一的榮嬪,也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香妃。所以啊,與乾隆緊張的夫妻關係,讓烏拉那拉皇後已經十分不安。而且,烏拉那拉對乾隆非常不滿,並且多次頂撞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與乾隆遲遲不立,那拉皇後所生的皇子為太子有關。
那麼,乾隆為什麼不立皇後的孩子為太子呢?其實,乾隆這個時候不立太子,倒不是針對皇後。他是擔心過早的立太子,等到太子成年瞭,會威脅他的皇權地位,他是汲取瞭當年康熙皇帝的一個教訓。
我們知道,康熙皇帝在康熙13年的時候,封胤礽為皇太子。到康熙皇帝老年的時候,皇太子年齡也大瞭。人長大瞭,想法就多瞭,皇太子位子坐的太久瞭,難免會很著急。而皇太子著急的結果,就會對皇權構成威脅。
那拉皇後最終在絕情中走完餘生
所以,當時的乾隆認為,如果大傢知道瞭未來天命歸於何人,朝中勢力就很可能被分化,會有人支持太子。天長日久之下,等到太子長大瞭。皇帝就很容易被夾攻,丟失權柄。所以啊,乾隆是一個十分重視皇權,容不得彆人半點對皇權的威脅,甚至包括自己的兒子。
而這一點,皇後烏拉那拉氏卻並不理解,隻是一味的抱怨乾隆皇帝。這麼一來,乾隆和皇後的矛盾越積越多,終於導緻乾隆決定立令貴妃為皇貴妃。而令貴妃除瞭深的乾隆帝寵愛以外,最重要的是,令貴妃也生有皇子。
這麼一來,令貴妃不僅威脅到那拉皇後的地位,更加可能讓她的兒子登上皇位,多瞭一個強勁的對手。所以,這一連串的矛盾,終於在乾隆晉封令貴妃的決定下爆發瞭。
最終導緻烏拉那拉皇後,在恍惚之中作齣極端的行為,以示抗議。而結果,大傢都知道瞭,乾隆皇帝對那拉皇後的絕情,那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瞭。而那拉皇後,也就在這種絕情之下,走完瞭她的餘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