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12:02:13 PM
蔣介石最後被打到帶著殘部退到台灣時依舊死心不改,依舊不相信自己無法統治中國,抱著以後捲土重來的信心在臨走時帶走瞭不少精英,企圖通過他們幫助他恢復大權。那麼他都帶走瞭誰呢? 據說其中的三人比黃金古董都珍貴,那麼他們都是誰呢?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讓蔣介石這麼重視! 那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在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長按點贊2秒並關注一下,動一動您發財的小手給我一個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內容。
活佛章嘉
正如題目所說,你看到“活佛章嘉”是不是確實感到十分陌生呢? 不是你陌生,我也在此之前沒有聽說過,我們可能聽說過活佛濟公,但確確實實沒聽過活佛章嘉。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的過人之處在哪,使得他比黃金古董還要珍貴呢?能在唯利是圖的蔣介石眼中不帶金錢都要帶走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章嘉是誰?
章嘉並非是一個人的名字,它是一個名稱。就像外國皇室名字中的“威廉”,有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等。章嘉就是如此,有章嘉一世、章嘉二世。被蔣介石帶走的人就是章嘉七世――章嘉靂迎葉锡道爾濟。 章嘉是他的姓,第一世活佛齣生的人傢姓張,也就是張傢,後來改為章嘉,一直流傳至今。
在清朝時期,皇帝為瞭方便統治便將濛古封瞭四個活佛打算靠思想來統治濛古以及藏族人民,沒想到這個方法確實管用。 其中章嘉第七世就是四人中的其中一個,他管理的就是內濛古地區。 在他八歲的時候就接受瞭光緒皇帝的接見,並且由皇帝冊封,這也代錶瞭皇帝對他的認可。介紹瞭章嘉七世的基本信息,那麼我們就繼續說一說他給內濛古地區帶去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章嘉七世的影響
在世間很多東西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古玩字畫,隻要有錢都可以買的到。 但是思想,這個東西很難用金錢去衡量它的重要性,也無法用金錢改變一個人的思想。 所以這時,活佛章嘉七世用宗教思想引領人們的方式就顯得十分重要。據說章嘉七世的信徒超過十萬之多,這一點就不得不佩服章嘉七世的能力瞭。
雖然在中國我們是無神論主義國傢,但是這是在改革開放後的新時代思想。 在古時以及改革開放前,我國各處都有信佛的信徒們。清朝皇帝選擇佛教管理濛藏人民也是有考究的,佛教思想也是當時一直在我國盛行的思想,有的人就是不聽命令但是極其相信宗教思想。所以章嘉七世在濛古人民內心的地位也是極高的。他也正因為威望極高,成為瞭各地勢力拉攏的對象,
在濛古地區章嘉七世所管轄的寺廟都高達三百多座,而且還有中原地區信奉他的。在清朝時期他都阻止過王爺分裂國傢的想法,民國建立時,他也錶示很贊同,也得到瞭民國政府的肯定。 章嘉七世一直有著愛國之心,他對於國傢統一也做齣瞭十分大的貢獻,他帶領濛古人民一直和諧穩定的生活。
蔣介石為什麼帶走章嘉七世
蔣介石一直希望能統一中國掌握大權,可是他知道去世也沒有完成他的心願,可能是他一個人的遺憾,但是確實我們整個中國人民的勝利。那麼為什麼在蔣介石被打敗撤退時要帶走章嘉七世呢? 耗費的人力財力,為什麼不多帶一點寶物呢?那肯定章嘉七世對蔣介石的用處更大。那是什麼用處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蔣介石一直希望統一全國,但是他的思想還是處於封建思想的,希望用老一套的思想來統治國傢。 他希望章嘉七世可以用他的佛教思想來幫助蔣介石統一全國,章嘉七世以為蔣介石是愛國人士,便跟隨他去台灣準備大展身手。到瞭台灣安定下來後,章嘉七世確實開始在台灣傳播佛教思想,但是台灣本地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思想,想要廣泛的傳播佛教思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盡管在台灣不好傳播,但是章嘉七世堅持嚮人們宣揚佛教思想,最終通過思想受到瞭許多信徒的推崇,也為蔣介石贏得瞭不少民聲。這也就是蔣介石的目的所在,但是章嘉七世晚年想要迴傢探親卻被蔣介石拒絕瞭,無法迴傢的章嘉七世也隻好繼續為蔣介石乾活。 最終章嘉七世在台灣圓寂,為蔣介石贏得瞭不少民心,但是章嘉七世一生都十分愛國,為國傢統一也做齣瞭很大的貢獻。
衍聖公孔德成
上麵所介紹的章嘉活佛你或許會感到陌生,但是現在所說的這個人你肯定知道。衍聖公孔德成是著名哲學思想傢孔夫子的後代,說到孔夫子你或許會感到時間過於跳躍,蔣介石和孔夫子的後代能有什麼聯係呢? 蔣介石為什麼要帶走孔夫子的後代,難道也是為瞭用思想收獲信徒來完成他心中的大業嗎?且讓我慢慢說來。
孔德成的神奇人生
孔德成不得不說是個一生充滿神奇色彩的男人,他從齣生開始就彰顯瞭他身份的與眾不同。 孔德成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世孫,也是第三十一代衍聖公。三十代衍聖公孔令貽在早年期間一直沒有孩子,人到中年缺經曆瞭喪子之痛,沒有辦法他便又取瞭一房當做妾室。王氏為孔令貽生下兩個女兒卻一直無子,直到孔令貽在北京突然重病住院,王氏發現懷瞭第三胎。便快馬加鞭的將消息傳給孔令貽。
後來孔德成快要齣生時,孔令貽已經去世。 1920年孔德成齣生時,他可是多少人都在期待他的齣生,他影響著不少人的命運,甚至對政場也十分重要。 為瞭保證孔德成齣生的安全,、不被掉包,北洋政府派瞭不少士兵將孔傢嚴絲閤縫的保護著,還設置瞭不少暗哨。最終孔德成的安全齣生,算是讓所有人的心落瞭地。
之後孔德成便成瞭第三十一代衍聖公,對於政場影響也十分大。孔德成從小便學習各種聖書以及英文、彈琴等纔能。孔德成也是一個十分開明的人,在他成年後認為在民國不能再沿用封建時期的稱呼瞭,便緻信政府希望把他的名稱摘掉。政府應瞭他的要求把名稱摘去後但是依然十分尊重他。後來他便在南京政府就職,效忠於蔣介石,後來蔣介石退守到台灣時也將孔德成帶到瞭台灣。 那麼到瞭台灣之後孔德成在乾什麼呢?蔣介石為什麼要帶孔德成去台灣呢?
蔣介石的目的
在我國從古至今大多數君王的治國思想都是靠儒傢思想得以平天下,韆百年來的儒傢文化也被世人認可,在心中形成瞭固定的思想。 雖然推翻瞭清朝的封建統治,但是卻無法改變普通百姓的固化的思想,他們心中是上韆年根深蒂固的儒傢文化。 當麵對這樣的人時,隻能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思想去領導,那麼最方便最好用的也就是儒傢思想。那麼孔德成這個孔夫子直係後代地位就十分突齣瞭。
所以蔣介石帶走孔德成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他的儒傢思想文化繼續幫助蔣介石統治百姓,得到權利,和上文所說的一樣,蔣介石還是為瞭自己的利益而忽視瞭真正教育的作用。 隻是盲目的希望可以控製人心,但是並未想過以德服人。
但是孔德成雖然開始在蔣介石手下做事,但是看瞭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之後,他並不打算和他同流閤汙,他並不認同蔣介石的行為。 到瞭台灣之後孔德成也不再繼續為蔣介石效力,主要從事文學。 他在台灣大學中文係當老師,或者發錶一些文章,著力於文學,盡管蔣介石多次邀請他為政府做事,他都拒絕瞭,直到老去,孔德成都孑然一身。
張天師
蔣介石確確實實是個人精,不進帶走瞭儒傢、佛道的代錶人物,還將魔爪伸嚮瞭道傢。蔣介石暗自打算把大路最有名的各界人士都帶走,使得大陸沒有人纔,緩慢發展 。可是他還是低估瞭我們中國人民的堅不可摧的精神。那麼被他帶走的人纔都怎麼樣瞭呢?真的在台灣大展身手瞭嗎?
張天師原名張恩溥,他是道教正一派第六十三代天師,正一派屬於世襲製所以張恩溥一齣生便被封上瞭天師之名,他主要負責在江西一片宣傳道教,所以他的威望也頗高。 他也是一個十分愛國的人,抗日戰爭爆發時,日本人十分看中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於是便想拉攏他替日本人辦事。 但是張恩溥性格灑脫,對凡俗事物興趣不大。他常年居住在江西祖宅,不問世事一心傳播道教思想。他等到抗日戰爭結束後又從龍虎山齣山開始傳教,主要負責上海和江蘇地區。
蔣介石也意識到瞭張恩溥的獨特地位,而且正一派都是隻傳位給長子,那麼將張恩溥帶走,那豈不是可以把正一派一派都帶到台灣。 隻要讓正一派都紮根在台灣,那麼會有更多人去慕名拜訪,那就不怕台灣沒有人。蔣介石深知張恩溥的影響力,於是更加拉攏他歸順自己,為瞭讓張恩溥聽他的命令,他一邊是好言相勸,一邊是利益引誘。最終他給瞭張恩溥軍權,就是二十軍的副軍長,這可是十分的引誘人,張恩溥也正因此事而同意跟隨蔣介石。
張恩溥也是野心勃勃,希望能更廣闊的宣傳道教,他和蔣介石算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完全是利益讓他們聯係在一起。 可是張恩溥到瞭台灣發現並不好推廣道教,台灣本地就有很多宗教分派,他身為外來者並不好做。最後在他的私人住所羽化,也沒有將道教在台灣發展開來,蔣介石最後也逐漸不再重視他。
不得不說蔣介石把各界的能人智士都帶到台灣確實對大陸來說十分不利,但是他卻忘記瞭台灣也是祖國的一部分,台灣的也是中國的,無論走到哪裏都是我國的人纔。 況且我國地大物博,人纔濟濟,並不會因為蔣介石的小算盤而減緩我們的發展速度,隻會增加我們發展的積極性。
但是不得不說蔣介石確實很會挑人,但是他挑的人卻都是愛國人士,為瞭中國的建設也都做齣瞭一定的貢獻,所以蔣介石的一切作為也都是無用的掙紮。 對於蔣介石帶走這三人,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