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是啥?根本不是那些奇謀和徵戰,也不是諸葛亮如妖般的智慧,和曹操奸雄一般的手段,而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此事,都成瞭《三國演義》的標簽。
一則,符閤《三國演義》的主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尊劉貶曹。無論關羽韆裏走單騎,還是劉備抱著張飛說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等,莫不通過這種方式,傳達齣瞭對忠義的謳歌,而劉關張便是忠義代錶。
二則,符閤老百姓的口味,也就是一種曆史規律。人總要找歸屬感,對於絕大部分老百姓來言,從草根層殺齣來的劉關張,符閤他們的認知,並由此升騰為偶像。
曹操、孫權,還有袁紹、袁術,為啥不會齣現這種生死結拜?他們是官二代!生存狀況就決定瞭,他們就代錶著法規,是遊戲規則的製定者。
而劉關張的結拜,則猶如《水滸傳》中的好漢,動不動就結拜一樣,生存狀況決定瞭他們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抱團取暖,以此壯大自己勢力。東北王張作霖的發傢史,不也是一部結拜史嗎?一個道理的!
由此“桃園三結義”,就成為瞭絕大多數草根層的一種“精神圖騰”。
不過其中卻有一個疑問,這就是趙雲。在《三國演義》中,無論劉備還是關羽,都公開錶示過,趙雲也是我們的好兄弟。
如關羽得知黃忠也成瞭五虎將後,曾道:“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傢;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等於劉關張三兄弟,已把趙雲視為“四弟”瞭,可為何卻不跟趙雲正式結拜?
二、張飛的態度
第一個理由,其實上麵已說瞭,劉關張桃園結義時,三人都是草根。劉備雖頂著“皇叔”的大帽子,卻是個織履販席的小商販。關羽是逃犯,張飛最闊,卻也僅屬於當地豪強類。
因此,三人在張飛的“桃園”結拜,等於張飛提供瞭最初的啓動資金。然後這纔是三人抱團奮鬥。而當他們遇到趙雲時,劉關張已經有瞭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瞭。任何一個“小團夥”,一旦發展到此刻,其實就都具有瞭一種排外性。
所以趙雲哪怕再被欣賞,也隻能通過口頭和行動上來認可,卻不能正式結拜瞭!且在劉關張這三人中,張飛的態度,最能說明這個“排外性”問題。
長阪坡大戰時,當麋芳逃迴告知趙雲投降曹操時,張飛當時就炸瞭,吼:“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
劉備連忙錶示:“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
哪料麋芳卻又補刀一句:“我親見他投西北去瞭。”
張飛徹底爆發:“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
這就是張飛的態度,為何這樣?因為劉關張這三人,內部也有分工。劉備為瞭壯大勢力,施展各種手段,顯然是主管全麵,負責戰略方麵。關羽傾嚮軍事方麵,也可視為備胎,一旦分兵,必是劉備領一部,關羽統領一部,這屬於戰術層。
張飛則是三人組的“紀檢委書記”,他不管啥戰略戰術呢,就隻看是不是忠心!且越是自己人,就越要求嚴格。
趙雲抱著阿鬥迴來瞭,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清白,嚷嚷著要“一槍刺死”趙雲的張飛,卻高喊:“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所謂隻要你忠心,我就接納。張飛一點也不尷尬。
但對比關羽,你就會發現問題瞭。古城會,關羽保護著劉備的老婆來瞭激動得夠嗆。可張飛卻瘋瞭,孫乾這位元老替關羽證明清白,張飛不聽要殺關羽!兩位嫂夫人,也替關羽證明清白,張飛反而怒吼:“嫂嫂休要被他瞞過瞭!忠臣寜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
最終張飛逼著關羽在三通鼓內斬瞭蔡陽。卻還沒完,又去逼問小卒,這纔展現齣瞭兄弟情。這其實就證明瞭在張飛心中,趙雲始終差一檔次。張飛可以原諒任何人,隻要跟著我大哥劉備,卻絕不原諒兄弟背叛。
在關羽死後,正是由於張飛有這股子信念,便逼劉備去報仇:你不報仇,就不是我大哥,我死瞭也不迴來見你。剛剛被諸葛亮勸說得平靜下來的劉備,立刻炸瞭:什麼天下,我都不要瞭,去報仇!
反觀此刻的趙雲,卻異常冷靜反對報仇,言明:曹丕纔是真正的敵人。為何?不是趙雲對關羽和張飛沒兄弟情,而是趙雲懂得,他隻需對劉備負責,卻無需對關羽和張飛負責!
這就是劉關張不跟趙雲結拜的差彆,或說好處!而這一切的操盤手,正是劉備!也就是說,倘若劉備真決定跟趙雲結拜,關羽和張飛雖有看法,但最終都必會同意。但劉備為何不這麼做呢?隻因劉備在下一盤大棋,不得不說,太高明!
三、比結拜更高明
首先要強調一個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非常特殊。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三”是事物,蓬勃興盛的那個起點。故而“桃園三結義”,自然也就含有這方麵寓意。
當然這個寓意是賦予劉備的,他是大哥,抓全麵工作,主要負責戰略層。
如今劉關張一體,打拼天下。趙雲這麼好的人纔怎麼處理。再結拜?不但阻力大,且有瞭身份和地位的劉備,已不是織履販席的小商販瞭,他不能總靠結拜這草根方式吧?
在長阪坡時,張飛對趙雲雖懷疑並齣言不遜,但還是接納瞭趙雲,張飛不管有否後遺癥,但劉備就必須要處理好!所以,劉備就來瞭個“劉備摔孩子”。
都說這是收買人心,的確沒錯!不過可否意識到瞭,這也是劉備對趙雲的一種定位呢?
張飛丟徐州,扔瞭劉備老婆,劉備說: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如今為瞭趙雲,連孩子都不要瞭,顯然這是在形式上確認瞭趙雲的地位。也等於給關羽和張飛,發去瞭信息。
對一個人來言,最重要的就是老婆和孩子。在劉備這裏,都統統讓位給瞭兄弟!如此一來,跟趙雲結拜與否,就不是問題瞭。因為通過摔孩子,已經確認瞭趙雲為“四弟”。也正是因有瞭這個確認,那麼高傲的關羽纔會再次確認:“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
趙雲的這個地位,是劉備給的。那麼對於趙雲來言,就隻需對劉備負責瞭,不必捆綁上關羽和張飛。諸葛亮為何總是使喚不動關羽和張飛,卻對趙雲那麼重視?諸葛亮也明白。
這其實就是為何,《三國演義》中劉備臨死前,特意對趙雲說:“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彆。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
劉備舉國托孤諸葛亮,卻把劉禪托孤給瞭趙雲!一下子就讓趙雲擁有瞭一把“尚方寶劍”,彆管是誰,敢對劉禪不敬,趙雲就能殺誰!
《三國演義》的設定是,劉關張為一體,生則同生,死則同死,捆綁如一人。
劉備一麵確認趙雲是我四弟,一麵又不跟他結拜,讓趙雲遊離在外。如此一來,趙雲就不必因劉關張三人的生死問題,有任何糾葛。最後承擔起瞭保護劉禪的重任。
所以,“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劉備既不負劉關張的桃園之盟,也為蜀漢的未來,增加瞭一道保險,讓趙雲成瞭蜀漢的“底綫屏障”,比他跟趙雲結拜,更高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