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4:44:31 AM
古人的浪漫有時非常簡單,一輩子追求的不過是以君之姓、冠妻之名,
緊緊相連的幾個字,是一對夫妻共同走過一生的見證。
可有時碑文還在,一段感情卻已成往事。
張學良和於鳳至,因為父輩的羈絆走到一起,但這段婚姻對兩人來說,卻不隻是簡簡單單的利益聯姻,
即使兩人離婚之後,於鳳至依然選擇在墓碑上鎸刻下“張於鳳至”四個大字。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張學良對趙一荻是真愛,可他未必不愛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雖然當初他也極力反對過舊式的包辦婚姻,
可最終這段婚姻,還是持續瞭半個世紀。
少帥夫人
1898年,
於鳳至生於一個富商之傢,
他的父親於文鬥以東北地區為中心,建立瞭一個涉及糧油百貨、海航河運、票號錢莊的龐大商業帝國,是
當時首屈一指的富商。
不過當時東北治安混亂,匪患猖獗,於傢的生意也受到瞭不小的影響,在雇傭武裝押運也無濟於事後,於文鬥動用關係請來瞭當地駐防軍隊幫忙,而負責保護於傢生意的部隊中,就有張作霖的部隊。
當時張作霖雖然已經有瞭自己的勢力,但還
是苦於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
無法進一步擴大軍隊。
眼看自己的上司徐世昌,在得到於文鬥的幫助後實力倍增,張作霖分外眼紅,
好在他平日剿匪也算賣力,於文鬥知恩圖報主動資助他擴充軍隊,兩人便結為異性兄弟,相約共謀大業。
為瞭進一步鞏固兩傢的關係,他們結為瞭兒女親傢,決定由張學良迎娶於鳳至,並為兩人舉行瞭訂婚儀式。
就在等待完婚的這幾年裏,時局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清王朝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民主共和的理念席捲全國,民國建立瞭,但權力卻還掌握在張作霖這些軍閥手中,雖然錶麵風平浪靜,但實則暗流湧動。
1915年,趁著難得的和平,張、於兩傢張燈結彩,為張學良和於鳳至舉辦瞭盛大的婚禮,兩人從此結為夫妻。
清末民初的不少名人,都苦於包辦婚姻,在民國成立以後,不少人都打著婚姻自由的名義休妻再娶,反對包辦婚姻沒有問題,
但於鳳至何嘗不是包辦婚姻的受害人,為什麼要讓她獨自承擔所有的苦果。
兩位賢妻
於鳳至同張學良的婚姻注定是一場悲劇,齣於利益目的的聯姻,將沒有感情基礎的他們強行綁定在一起。
雖然在做張大帥兒媳時,這種形式上的婚姻還行繼續維係,但是當張作霖意外身亡,於鳳至成為少帥夫人時,兩人的矛盾開始顯現。
作為少帥夫人的於鳳至,是典型的大傢閨秀,不僅容貌齣眾,而且受過係統的新式教育,隻是因為這是一段強加在張學良頭上的舊式婚姻,纔讓他心生怨憤。
在安排這門婚事時,張學良就嚮張作霖抱怨,但在張作霖的堅持下張學良纔勉強接受。因為於鳳至年長張學良三歲,所以
婚後張學良就以大姐稱呼於鳳至,雖然兩人談不上有多恩愛,但也算相敬如賓,育有三子一女。
其實從兩人新婚不久後,於鳳至就發現張學良有到處尋花問柳的毛病,不過於鳳至並沒有讓張學良難堪,反而主動替他遮掩。
即使是天天與張學良相伴的趙一荻,
於鳳至也沒有多說什麼,就連張學良也慷慨萬韆,隻言自己三生有幸,能同時擁有兩位賢妻。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日子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為不久後張學良就發動瞭震驚全國的西安事變。
於鳳至注定要承擔起這份不該由她承受的責任,她是一個稱職的兒媳、一個閤格的母親,卻永遠不是張學良最愛的人,兩人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
相敬如賓的生活持續瞭多年,他們互相也適應瞭彼此的存在。
孤獨離世
1936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時,於鳳至雖然遠在英國,但也深知此事的嚴重性,為瞭保全張學良的性命,她主動嚮宋美齡去電,希望能夠放過張學良一馬,但遲遲沒有得到迴復。
於是她乾脆直接迴國,到南京麵見宋美齡,
但無論如何遊說,蔣介石心意已決,監禁張學良在所難免。
蔣介石對張學良的懲戒,並沒有牽連到他的傢人,可於鳳至執意要陪伴在張學良的身邊,不論將要麵對何種的風險,宋美齡平日就與於鳳至私交深厚,如此一來更是感到愧疚萬分,便說服蔣介石同意瞭於鳳至的請求,允許她和趙一荻,隨時進齣照顧張學良的生活。
不過沒過多久,張學良就發現妻子身患癌癥,在他的堅持下,蔣介石同意瞭於鳳至到美國就醫,但也自此斷絕瞭兩人見麵的機會。
趕赴美國的於鳳至,一邊忙著就醫,一邊照料孩子們長大成人。也許是苦痛的經曆,喚醒瞭於鳳至人的血脈,讓她在美國金融界如魚得水,不僅身體痊愈,還積纍瞭一大筆財富。
但
於鳳至最後等來的,隻是一封休書和張學良與趙一荻舉辦婚禮的消息。
1990年,於鳳至眼見自己時日無多,便將畢生積纍的財富留給瞭曾經的愛人,卻隻為自己的墓碑留下瞭“張於鳳至”四個大字。
張學良和於鳳至也許都不會想到,
1940年的分彆竟是兩人的最後一麵,從此便是陰陽兩相隔。多年後重獲自由的張學良,來到於鳳至的墓前呆立良久,忍不住落下眼淚,
兩人終究是夫妻一場,雖然這是一段他曾經極力反對的婚姻,但於鳳至並不是他想傷害的人。
結語
感情沒有對錯,但是需要道德的約束。
我們總是鄙夷張學良生性風流,可即使浪蕩如他,也始終對自己的婚姻充滿敬畏,即使這是一段父親強加給他的姻緣。張學良對於鳳至的感情是復雜的,兩人的經曆導緻瞭這段婚姻的悲劇,但這不是他們的錯。
無數人的不幸,終究是匯成瞭時代的眼淚。
張學良婚姻的背後,是無數人悲劇的縮影,我們總是無法理解民國,因為我們沒有生在那個時代。
一切的美好、一切的不幸,都隻是我們的想象,對於當事人而言這隻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