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鄭玄的數學世界――鄭氏以數學注經的方式、背景與曆史貢獻作者:硃一文來源:《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八捲第十一期內容摘要:作為兩漢經學的集大成者 鄭玄遍注群經、統一融閤古今文說 硃一文|鄭玄的數學世界——鄭氏以數學注經的方式、背景與曆史貢獻 - 趣味新聞網


鄭玄的數學世界――鄭氏以數學注經的方式、背景與曆史貢獻作者:硃一文來源:《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八捲第十一期內容摘要:作為兩漢經學的集大成者 鄭玄遍注群經、統一融閤古今文說 硃一文|鄭玄的數學世界——鄭氏以數學注經的方式、背景與曆史貢獻


發表日期 3/4/2022, 8:17:14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鄭玄的數學世界――鄭氏以數學注經的方式、背景與曆史貢獻作者:硃一文來源:《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八捲第十一期內容摘要:作為兩漢經學的集大成者,鄭玄遍注群經、統一融閤古今文說,又精通曆算,善《九章算術…… .....


    

鄭玄的數學世界――鄭氏以數學注經的方式、背景與曆史貢獻

作者:硃一文

來源:《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八捲第十一期

內容摘要:作為兩漢經學的集大成者,鄭玄遍注群經、統一融閤古今文說,又精通曆算,善《九章算術》。然而,以往學術界對其數學未有專門之研究。從鄭玄三禮注看,他引鄭眾說注“九數”,暗示《九章算術》來源於《周禮》,並多次提到“粟米法”、使用“勾股術”。他又往往給齣算法的大概或者其結果、而不給齣計算細節,並以之來消除各經典或版本之間的差異,其注緯書也用到數學,從而為後世學者創造瞭發展數學的文本語境。王莽之際,劉歆提齣數學是音律、度量衡、曆法基礎的思想;光和二年,大司農斛、權銘文確立瞭這一思想與《九章算術》的權威地位。東漢末年經學章句繁多,與鄭眾、許慎、馬融等人相比,鄭玄更擅長使用數學、曆算,因此鄭氏引《九章算術》注經具有瞭政治與學術的雙重閤法性。然而,在其經學研究的基礎上,後世儒傢發展齣與以《九章算術》為代錶的傳統算學相對獨立的經算傳統,卻偏離瞭鄭玄以數學注經之初衷。

關鍵詞:鄭玄、《九章算術》、經學、經算、劉歆、三禮

作者簡介:硃一文,廣州中山大學哲學係暨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數學史與數學哲學、象棋史與遊戲文化。

壹、前言

作為兩漢經學的集大成者,鄭玄(127-200)遍注群經、融閤古今文說。《後漢書・鄭玄傳》雲鄭氏通“《三統曆》《九章算術》”,又雲“玄善算”,[1]由此可知鄭玄在天文、數學[2]方麵有一定的造詣。然而,與其經學研究相比,學術界對其科學知識與思想研究不多。[3]不過,鄭玄與中國古代數學的關係一直備受關注。近代數學史傢錢寶琮(1892-1974)認為“《九章算術》和許慎《說文解字》相仿,是東漢初年儒學的一部分,與儒傢的傳統思想有密切關係”,又說“《九章算術》的編集與東漢初年經古文學派的儒士有密切的關係”,並提到瞭鄭眾(?-83)、馬續(馬融之兄)、馬融(79-166)三位經學傢。[4]郭書春認為鄭玄“與劉洪、徐嶽等實際上形成瞭一個數學中心”,並說“劉徽是通過鄭玄注本研讀《周禮》的,鄭玄注本成為他注《九章》時‘采其所見’的直接數據之一。”[5]劉洪(約129-190)作《乾象曆》、徐嶽(生於東漢末)著《數書記遺》、劉徽景元四年(263)注《九章算術》,他們都是當時著名的天文曆算傢。學術界的這些看法肯定瞭東漢經學與《九章算術》編撰之間的關係,肯定瞭鄭玄對劉徽作注的影響,留下瞭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筆者近年來著力研究儒傢經典注疏中的數學文獻,發現南北朝隋唐儒傢在經學研究中發展齣瞭相對獨立的、與《九章算術》不同的算法傳統(清人稱之為“經算”),[6]並且這一算法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末。[7]具體而言,《九章算術》的“術”依靠算籌實施,有“構造性”、“機械化”和“寓理於算”等特色,而且其應用是廣泛的;相較之下,經學研究中的算法傳統基本不用算籌,而僅憑藉書寫進行計算和推理,並且隻發生在鄭玄等前人關於數學的注解之處。[8]在此研究理路之下,我們會問鄭玄自己的數學是否也是儒傢傳統?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鄭氏為何采取這種注經方式,而這一方式又何以能對後世數學的發展産生如此大的影響?為瞭迴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分析鄭玄與中國古代數學或《九章算術》的關係,推進中國數學史與經學史,這即是本文的目的。

�E、鄭玄引《九章算術》以注經

在遍注群經的過程中,鄭玄用到許多思想資源。以往學界比較關注鄭玄在其中所用到的讖緯思想。[9]其實,鄭玄也大量用到數學。筆者認為大緻而言,鄭氏對數學的用法有三個層次:首先,他論述瞭數學與周禮之關係;其次,他的數學注提供瞭後世發展數學的文本語境;最後,他的目的都是以數學為工具來消除或彌閤各經典之間的差異。下麵依次論述之。

鄭玄的禮學研究對後世影響極大,以至於有“禮是鄭學”的說法。在這中間,鄭氏注《周禮》“九數”對古人認識數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周禮・地官・保氏》雲:“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鄭玄引鄭眾說:“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句股也。”[10]這即是把“九數”解釋成關於數學的九個名目。今本《九章算術》的九章捲名依次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句股。衰分即差分、盈不足即贏不足,因此鄭玄引鄭眾說與《九章算術》高度接近(僅盈不足和方程的順序、旁要和句股不同)。學界一般認為這就說明瞭《周禮》九數與《九章算術》的傳承關係。實際上,由於鄭玄通《九章算術》,他引鄭眾的說法,就是建構瞭由《周禮》“九數”到鄭眾“九數”的遞進發展關係。藉由這一關係,鄭玄把數學引入瞭《周禮》,並暗示《九章算術》由其衍生而來。劉徽注《九章算術》序雲:“按周公製禮而有九數,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11]無疑,沿用並肯定鄭玄的看法。

鄭玄注經多次直接提到“粟米法”或“粟米之法”。鄭氏注《周禮・考工記》“ 氏為量”雲“於今粟米法,少二升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12]鄭氏又注《禮記・喪大記》雲:“二十兩曰溢,於粟米之法,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13]這兩處的計算,前者是關於體積與容積之間的換算,後者是重量與容積的換算。今本《九章算術》捲二粟米是各種榖物之間的換算,捲五商功“委粟術”中則有體積與容積之轉換。因此,鄭玄引“粟米法”注《周禮》《禮記》也是將數學引入經學研究。在鄭注的基礎上,北周甄鸞撰、唐初李淳風(602-670)等注釋《五經算術》、唐初孔穎達(574-648)等編撰《禮記正義》、賈公彥(活躍於650-655)作《周禮注疏》都對此續有探討。[14]

鄭玄注經往往僅給齣算法的大概,而沒有計算的細節。例如《周禮・考工記》雲:“參分弓長,以其一為之尊”。鄭注:“尊,高也。六尺之弓,上近部平者二尺,爪末下於部二尺。二尺為句,四尺為弦,求其股。股十二。除之,麵三尺幾半也。”[15]《九章算術》捲九勾股曰:“今有弦五尺,句三尺,問為股幾何。�E曰:四尺。句股術曰:……又,句自乘,以減股自乘,其餘,開方除之,即股。”[16]可見,鄭玄的算法與《九章算術》勾股術一緻,而且同樣沒有給齣開方運算的細節。賈公彥在此基礎上給齣瞭不同於《九章算術》籌算開方術的幾何開方算法,甄鸞撰、李淳風等注釋之《五經算術》則解之於籌算開方術。[17]又《禮記・投壺》雲:“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鬥五升……。”鄭注:“修,長也。腹容鬥五升,三分益一,則為二鬥,得圜�鎦�象,積三百二十四寸也。以腹修五寸約之,所得。求其圜周,圜周二尺七寸有奇。是為腹頸九寸有餘也……。”[18]此處鄭玄給齣計算投壺直徑的算法,但同樣未述細節。甄鸞撰、李淳風等注釋《五經算術》、孔穎達等《禮記正義》續有討論。[19]

鄭玄有時給齣計算的結果,而不給齣過程。《儀禮・喪服》雲:“苴��大隔,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為帶……。”由此給齣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等五服��帶粗細按照1/5遞減的關係。鄭注《儀禮》:“盈手曰擱,擱, 也。中人之 ,圍九寸。以五分一以為殺者,象五服之數也……。”[20]又注《禮記》:“(齊衰)��之大俱七寸五分寸之一,(齊衰)帶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大功)��之大俱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大功)帶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21]由此,鄭玄給齣瞭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帶的四個數值,但未給算法。[22]又鄭注《儀禮・喪服》“飲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雲:“二十兩曰溢,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23]注《禮記・喪大記》同段文字則指齣“粟米之法”,但這兩處都沒有給齣細節。

鄭玄引《九章算術》以注經之目的是以數學來消除各經典或版本之間的差異,從而統一經義。《周禮・考工記》雲:“量之以為�f。深尺,內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f。”鄭注:“以其容為之名也。四升曰豆,四豆曰區,四區曰�f,�f六鬥四升也。�f十則鍾。方尺,積韆寸。於今粟米法,少二升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其數必容�f。此言大方耳。圜其外者,為之唇。”[29]賈公彥指齣“四升曰豆,四豆曰區,四區曰�f,�f六鬥四升也。�f十則鍾”引自《春鞦左氏傳》。因此,鄭玄發現《左氏傳》與《周禮》對 氏量的記載有差異,並試圖以《九章算術》粟米法的計算來調和兩者。《周禮・考工記》又雲:“��前十尺,而策半之。”鄭注:“謂�b��以前之長也。策,禦者之策也。十,或作七。令七為弦,四尺七寸為鈎,以求其股。股則短也,七非也。”[30]因此,鄭玄發現《考工記》另一版本中是“��前七尺”,並通過勾股術的計算說明“十”是正確的,“七”是錯誤的。《後漢書・鄭玄傳》載鄭玄晚年寫給其子的書信雲:“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傢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纔,故聞命罔徒。”[31]由是可知,統一各傢經義,恢復聖人的原意,是鄭玄的抱負,而數學是實現其抱負的有利工具。

從經學史的角度看,漢末經學章句繁多,令讀書人無所適用。鄭玄博覽群經,兼習眾說,融閤古今文說,完成經學的統一。[32]馬融就曾次以數學注經。鄭玄早年曾在其門下,三年不得見。“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玄善算,乃召見於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33]相比馬融,鄭玄更加重視數學的作用,並大量使用《九章算術》及其“粟米法”、“句股術”等算法注經,完成經學的統一。

��、鄭玄以數學注經的曆史語境

清人皮锡瑞(1850-1908)《經學曆史》雲:“鄭君博學多師,今古文道通為一,見當時兩傢相攻擊,意欲參閤其學,自成一傢之言,雖以古學為宗,亦兼采今學以附益其義。學者苦其時傢法繁雜,見鄭君博通廣大,無所不包,眾論翕然歸之,不復捨此趨彼。於是鄭《易注》行,而施、孟、梁丘、京之《易》不行矣;鄭《書注》行,而歐陽、大小夏侯之《書》不行矣;鄭《詩箋》行,而魯、齊、韓之《詩》不行矣;鄭《禮注》行,而大小戴之《禮》不行矣;鄭《論語注》行,而齊、魯《論語》不行矣。”[34]因之,我們要問:其他學者信服鄭注是否與其把數學或《九章算術》作為注經工具之一有關呢?

事實上,這確與東漢晚期《九章算術》的法定權威地位有關。光和大司農銅斛銘文曰:“大司農以戊寅詔書,鞦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煉吠埃�正權概,特更為諸州作銅鬥、斛、稱、尺。依黃鍾律曆、《九章算術》,以均長短、輕重、大小,用齊七政,令海內都同。光和二年閏三月廿三日,大司農曹��,丞淳於宮,右倉曹掾硃音,史韓鴻造。”[35]另外兩個光和二年的銅斛和一個同年的銅權也有類似的銘文。[36]“光和”為漢靈帝年號,二年為179年,正是鄭玄注經之時。這些銘文說明其時《九章算術》已經被官方奉為經典,並與黃鍾律曆同為校正度量衡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之下,鄭玄用《九章算術》來考訂或融閤不同經典中的長度、體積、容積、重量等數據就有瞭官方背書的閤法性和權威性。

大司農斛、權銘文把數學放在重要位置的想法,實際來自於劉歆(前50-公元23)。班固(32-92)《漢書・律曆誌》引劉歆給王莽的奏疏雲:“一曰備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嘉量,五曰權衡。參五以變,錯綜其數,稽之於古今,�恐�於氣物,和之於心耳,考之於經傳,鹹得其實,扉不協同。”[37]即劉氏之“律”包括“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五部分內容,“備數”居首,可以“稽之於古今”、“考之於經傳”。《漢誌》“備數”開篇雲:“數者,一、十、百、韆、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書》曰:‘先其算命。’”[38]即劉歆認為“數”是人類用來規範宇宙萬物(包括人)的一種普遍存在,並以此為基礎將五聲、度量衡、三統三正和曆數關聯起來,宇宙由此變成一個以“數”作聯係和規範的係統。[39]“備數”續雲:“本起黃鍾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三積之,曆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韆一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40]即指齣“數”起源於黃鍾,而其計算的方法是依靠算籌,271根算籌形成正六邊形。[41]“備數”又雲:“夫推曆生律製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賾索隱,鈎深緻遠,莫不用焉。度長短不失毫厘,量多少不失圭攝,權輕重不失黍�t。”[42]即強調“數”作用範圍之廣,音律、度量衡、曆法皆可用之。並雲:“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韆,衍於萬,其法在《算術》。”[43]以劉歆《七略》為基礎的《漢書・藝文誌》曆譜類記有《許商算術》《杜忠算術》。[44]許商為著名科學傢,漢成帝時為大司農。[45]由此可知,當時已有以《算術》為名之書籍。因此,“備數”是說關於記數的方法刊載於《算術》。[46]“備數”又雲:“宣於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羲和掌之。”[47]劉氏上奏之時即為羲和,這是強調該官位的權力。《漢書・律曆誌》“嘉量”篇中,劉歆提齣“用度數審其容”的原則,給齣瞭王莽銅斛的形製與數據,並指齣“職在太倉,大司農掌之。”[48]學術界一般認為他使用瞭3.1547的圓周率數值來計算。[49]總之,劉歆的論述建構瞭“數”在考訂音律、度量衡、曆法等方麵的基礎作用,並指齣關於數的計算方法載於《算術》。光和大司農斛、權銘文確立瞭這一思想與《九章算術》的權威地位。鄭玄以數學或《九章算術》注經來調和各經之間的差彆(如《周禮》 氏量的容積、體積問題),也是劉歆思想與做法的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漢書・律曆誌》提齣算籌“長六寸”。東漢經學傢許慎(約58-147)《說文解字》則雲:“�g,長六寸。計曆數者。從竹弄,言常弄乃不誤也。”[50]顯然繼承瞭《漢誌》的說法。《漢誌》雲:“其算法用竹”與“其法在《算術》”,說明“算法”是具體的計算方法,“算術”是具有普遍性的“術”,兩者是特殊與一般的關係。鄭玄延續瞭這一認識。許慎撰《五經異義》,鄭玄駁之,撰《駁五經異議》,也用到數學。例如許氏雲:“異義:《公羊》說:殷三韆諸侯,周韆八百諸侯。古《春鞦左氏傳》說: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唐虞之地萬裏,容百裏地萬國,其侯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餘,為天子間田。”鄭氏駁曰:“諸侯多少,異世不同。萬國者,謂唐虞之製也。武王伐紂三分有二八百諸侯,則殷末諸侯韆二百也。至周公製禮之後,準《王製》韆七百七十三國,而言周韆八百者,舉其全數。”[51]這即是許慎認為《春鞦公羊傳》與《春鞦左氏傳》關於諸侯的數量有矛盾。鄭玄則認為這些隻是“舉其全數”,即取整數而言,從而調和瞭兩傢說法。許慎認為《公羊》與《左氏》關於閏月的問題有差彆,鄭玄以《尚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駁之。並雲:“今廢其大、存其細,是以加猶譏之。”[52]由此可見,盡管同樣認識到各經之間的不同,與許慎相比,鄭玄更擅長用數學、曆法等來調和它們。

總之,與鄭眾、許慎、馬融等學者相比,鄭玄更擅長以數學、曆法或《九章算術》注經、融閤統一古今文說。[53]劉歆提齣數學是音律、度量衡和曆法基礎的思想,光和二年大司農銅斛、銅權銘文則確立瞭這一思想與《九章算術》的官方權威地位,鄭玄大量引《九章算術》與官方立場契閤。在學術與政治的曆史語境之下,鄭玄以數學注經獲得瞭雙重的閤法性,並最終為經學傢們所接受。

肆、鄭玄以數學注經對後世之影響

從經學史的角度看,鄭玄遍注群經完成瞭經學的統一,對後世影響極大。其實,從數學史的角度來說,鄭玄以數學注經的做法,也對後世影響極大。

鄭玄引鄭眾說注九數,暗示《九章算術》來自《周禮》九數。既是對中國數學起源的一種建構,又形塑瞭數學是禮或經學一部分的觀念。一方麵,劉徽注《九章算術》明確提齣“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認同瞭鄭氏的說法。宋代《算學源流》談到中國數學的起源,首先引李淳風《晉書・律曆誌》黃帝使隸首作算的說法,繼而引《漢書・律曆誌》所載劉歆奏疏,之後便引《周禮》“九數”之鄭玄注。[54]另一方麵,甄鸞撰《五經算術》以傳統算學解答儒傢經典中的數學問題,李淳風等為之注釋並立於唐朝學官,兩傢都試圖延續鄭玄引《九章算術》注經的做法。宋代大儒硃熹(1130-1200)雖然前期傾嚮於把數學排除在理學體係之外,但晚年還是將數學納入其編撰的《儀禮經傳通解》。[55]明清之際學者們對於中國數學起源和數學與儒學關係的探討,仍然受到鄭玄的影響。

鄭玄注經往往給齣算法的大概或者計算結果,而沒有計算細節,這提供瞭後世學者發展數學的文本語境。唐初編撰《五經正義》,鄭玄注被選為《毛詩》《周禮》《儀禮》《禮記》等經的標準注解。孔穎達、賈公彥等在鄭注基礎上進行注疏,在其未給計算細節之處,補充瞭大量數學實作(mathematical practice),卻與《九章算術》《五經算術》不盡相同,由此形成瞭經學研究中獨特的算法傳統。該傳統受魏晉玄風之影響,其興起不晚於皇侃(488-545)之《論語義疏》。[56]其不使用算籌、以文字推理的特點,則與鄭玄而下儒傢重經典、輕器物的知識傳授方式有關。由此導緻的結果偏離瞭鄭玄引《九章算術》入經學的初衷――儒傢算法為經學的一部分,而以《九章算術》為代錶的傳統算學則是相對獨立的領域。硃熹前期對經算傳統有所輕視,但是晚年卻對之有所發展。明清之際,該算法傳統續有發展。

鄭玄以數學融閤、統一經義的做法也被後世學者所接受。包鹹(7-65)與馬融注《論語》“道韆乘之國”各有不同,包氏依《禮記・王製》《孟子》,馬氏則依《周禮》。何晏兩存之。皇侃則以儒傢開方算法來解釋兩者差彆。[57]硃熹不同意鄭玄注《禮記・投壺》“三分益一則為二鬥”的做法,也以算法釋之。明清之際大儒黃宗羲(1610-1695)繼續瞭這一討論。[58]清中葉孔廣森(1751-1786)、焦循(1763-1820)、清末劉嶽雲(1849-1917)等對此續有討論。

綜上所述,在東漢末年經學章句繁多、劉歆提齣的數學是音律、度量衡、曆法基礎的思想與《九章算術》被確立為校訂度量衡權威之背景下,為瞭統一經學、融閤古今文說,比他人更擅長《九章算術》與曆法的鄭玄,采取瞭以數學注經的做法,期望《九章算術》成為禮學或經學的一部分。然而,鄭玄經注往往隻敘梗概,或徑行給結果而沒有計算細節。因此,後世儒傢(皇侃、孔穎達、賈公彥等)利用鄭氏語焉不詳之處,在魏晉玄學與輕器重經的儒學傳統之下,發展齣與傳統數學相對獨立的、不使用算籌、以文字推理的算法傳統。後世算傢(甄鸞、李淳風等)雖力圖以傳統算學注經、統一兩種算法傳統,未獲成功。南宋大儒硃熹早年將兩種算法傳統排除在其理學之外,晚年則將兩者一道納入其禮學之內,卻造成瞭明清學者對待算學與儒學的多種不同態度與做法。因此,鄭玄以數學注經的做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但是這一影響的結果卻偏離瞭鄭玄引《九章算術》入經學之初衷。

注釋:

[1]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頁1207。本文凡引《後漢書》均據此,後文僅列書名與頁碼。

[2] “數學”在古代的語境中有數術的含�x,本文中齣�F的“數學”不取此古義,而隻取今義,即相相當於英文之mathematics。

[3] 陳美東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捲》(北京:科學齣版社,2001)與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捲》(北京:科學齣版社,2010)都�]有專論鄭玄的天文學與數學。吳存浩對於鄭玄的自然科學成就作瞭一般性論述,見吳存浩,〈簡論鄭玄在自然科學上所取得的成就〉,《昌濰師專學報》7.4(2000): 7-9+17。學術界對於鄭玄《周禮.考工記》注是否發現鬍剋彈性定律,爭議很多。見儀德剛,〈反思“鄭玄彈性定律之辯”――兼答劉樹勇先生〉,《中國科技史雜誌》40.1(2019): 113-116。

[4] 錢寶琮,〈《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與哲學思想的關係〉,《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九捲》,李儼、錢寶琮(瀋陽:遼寜教育齣版社,1998),頁685-695。

[5] 郭書春,〈劉徽與先秦兩漢學者〉,《中國哲學史》2.2(1993): 3-10。

[6] 見筆者的七篇文章,依次為:〈儒學經典中的數學與知識初探――以賈公彥對《周禮.考工記》“ 氏為量”的注疏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34.2(2015): 131-141;“Different Cultures of Computation in Seventh Century China from the Viewpoint of Square Root Extraction,” Historia Mathematica 43.1(2016): 3-25;〈再論中國古代數學與儒學的關係――以六至七世紀學者對禮數的不同注疏為例〉,《自然辯證法通訊》38.5(2016): 81-87;〈初唐的數學與禮學――以諸傢對《禮記.投壺》的注疏為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7.2(2017): 244-257;〈算學、儒學與製度化――初唐數學的多樣性及其與儒學的關係〉,《漢學研究》35.4(2017): 109-134;〈從度量衡單位看初唐算法文化的多樣性〉,《中國科技史雜誌》40.1(2019): 1-9;“Scholarship and Politics in Seventh Century China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 Chunfeng’s Writing on Histories,” in Monographs in Tang Official History: Perspectives from the Technical Treatises of the History of Sui (Sui shu), Daniel Patrick Mongan and Damien Chaussende (eds.)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9), pp.89-116。

[7] 見筆者的四篇文章,依次為:〈硃熹的數學世界――兼論宋代數學與儒學的關係〉,《哲學與文化》45.11(2018): 167-182;〈儒傢開方算法之演進――以諸傢對《論語》“道韆乘之國」的注疏為中心〉,《自然辯證法通訊》41.2(2019): 49-55;〈宋代的數學與易學――以《數書九章》“蓍卦發微”為中心〉,《周易研究》32.2(2019): 81-92;〈明清之際的數學、儒學與西學――以黃宗羲的數學實作為中心〉,《內濛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48.6(2019): 538-544。並見Chen Zhihui, “Scholars’ Recreation of Two Traditions of Mathematical Commentaries in Late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Historia Mathematica 44.2(2017): 105-133。

[8] 吳文俊(1919-2017)認為中國傳統數學的算法具有構造性和機械化特色。見吳文俊,〈從《數書九章》看中國傳統數學的構造性與機械化特色〉,氏編,《秦九韶與〈數書九章〉》(北京: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1987),頁73-88。李繼閔(1938-1993)認為中國傳統數學理論在錶現形式上的特點是“寓理於算”。見李繼閔,《〈九章算術〉導讀與譯注》(西安:陝西科學技術齣版社,1998),頁38。

[9] 例如呂凱,《鄭玄之讖緯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池田秀三、洪春音,〈緯書鄭氏學研究序說〉,《書目季刊》37.4(2004): 59-78;薑喜任,〈論鄭玄《乾鑿度》《乾坤鑿度》注的聖王經世義蘊〉,《周易研究》29.5(2016): 67-74等。

[10]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頁731。本文凡引《周禮注疏》均據此,後文僅列書名和頁碼。

[11] 郭書春匯校,《匯校〈九章�g術〉增補版》(瀋陽:遼寜教育齣版社/台北:九章齣版社,2004),頁1。

[12]《周禮注疏》,頁971。

[13]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禮記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頁1576。本文凡引《禮記正義》均據此,後文僅列書名和頁碼。

[14] 對於鄭玄注“ 氏為量”的具體分析,見硃一文,〈儒學經典中的數學與知識初探――以賈公彥對《周禮.考工記》“ 氏為量”的注疏為例〉。對於鄭玄注“二十兩曰溢,於粟米之法,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的具體分析,��硃一文,〈從度量衡單位看初唐算法文化的多樣性〉。

[15]《周禮注疏》,頁910。

[16] 郭書春,《匯校〈九章�g術〉增補版》,頁409-410。

[17] 對於此例鄭玄、賈公彥算法的分析,見Zhu Yiwen, “Different Cultures of Computation in Seventh Century China from the Viewpoint of Square Root Extraction,” Historia Mathematica 43.1(2016)。

[18]《禮記正義》,頁1666。

[19] 對於此例鄭玄、孔穎達等、甄鸞、李淳風等算法的分析,見硃一文,〈初唐的數學與禮學――以諸傢對《禮記.投壺》的注疏為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7.2(2017)。

[20]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頁1097。本文凡引《儀禮注疏》均據此,後文僅列書名和頁碼。

[21]《禮記正義》,頁1499。

[22] 對於此例的分析,見硃一文,〈再論中國古代數學與儒學的關係――以六至七世紀學者對禮數的不同注疏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34.2(2015);硃一文,〈算學、儒學與製度化――初唐數學的多樣性及其與儒學的關係〉,《漢學研究》35.4(2017)。

[23]《儀禮注疏》,頁1097。

[24] 根據計算,“四十二”應為“四十三”。

[25] 漢.鄭玄注,《周易乾鑿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頁877。

[26] 清人張惠言《易緯略義》(廣州:廣雅書局,1920)引各傢�f法,認為此處文字多有��衍。筆者此處僅引本文,對��衍等問題不作討論。

[27] 同注25。

[28] 同注25。

[29]《周禮注疏》,頁916-917。

[30]《周禮注疏》,頁913。

[31]《後漢書》,頁1209。

[32] 葉純芳,《中國經學史大綱》(北京:北京大學齣版社,2016),頁160-161。

[33]《後漢書》,頁1207。

[34] 清.皮锡瑞,《經學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59),頁149。

[35] 邱隆、丘光明、顧茂森、劉東瑞、巫鴻編,《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北京:文物齣版社,1981),頁97。

[36] 高大倫、張懋�F,〈漢光和斛、權的研究〉,《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3.4(1983): 74-83。該文推測曹��即《後漢書》所載“太僕曹陵”,光和元年為太僕,二年改任大司農。

[37]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頁956。

[38] 同上注。

[39] 丁四新,〈“數”的哲學觀念與早期《老子》文本的經典化――兼論通行本《老子》分章的�碓礎擔�《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9.3(2019): 108-118。

[40] 同注37。

[41] 李儼,〈籌算製度考〉,氏著,《中算史論叢.第四集》(北京:中華書局,1955),頁1-8。

[42] 同注37。

[43] 同注37。

[44] 漢.班固,《漢書》,��1766。

[45] 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係.第2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1998),頁13-14。

[46] 學術界對於《九章算術》的成書年代存在爭議,劉歆時期《九章算術》是否成書還不確定。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此處之《算術》是否指《九章算術》。由於此議題不是本論文的主旨,筆者不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47] 同注37。

[48] 漢.班固,《漢書》,頁967-968。

[49] 丘光明、邱隆、楊平,《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捲》(北京:科學齣版社,2001),頁216-230。

[5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1981),頁198。

[51] 清.皮锡瑞,《駁五經異議疏正》,《續修四庫全書.第171冊》(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2002),頁206。

[52] 清.皮锡瑞,《駁五經異議疏正》,《續修四庫全書.第171冊》(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2002),頁198。

[53] 匿名審查人指齣“清代阮元有《疇人傳》一書,〈後漢二〉有:劉洪,蔡邕,何休,鄭玄,徐嶽,郤萌,趙爽。”並期待筆者能說明鄭玄與其他數學傢的差異。阮元《疇人傳》論鄭玄雲“康成括囊大典,網絡眾傢,為韆古儒宗,於天文數術,尤究極微眇。如箋《毛詩》,據《九章》粟米之率;注《易瑋》,用《乾象》鬥分之數。蓋其學有本,東京諸儒,皆不逮也。”清.阮元、羅士琳、華世芳、諸可寶、黃鍾駿等撰,馮立�N、鄧亮、張俊峰校注,《疇人傳閤編校注》(鄭州:中州古籍齣版社,2012),頁61。事實上,鄭玄引數學注經、嫻熟地運用《九章算術》是其區彆於諸儒的一大特點。劉洪、徐嶽、趙爽等曆算傢在數學專業上有貢獻,鄭玄則誌不在此。不過如果以今日的數學眼光視之,則可以說其他算傢是在《九章算術》“問、答、術”的體例內進行數學知識的創造,鄭玄引《九章算術》注經實際提供瞭新的數學文本語境(即隱題),而新的文本形式一定會帶來新的數學內容,因此這可以視作鄭氏在數學上的貢獻。關於此議題,見Zhu Yiwen, “How do We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Practices in Non-mathematical Fields? Reflections Inspired by Cases from 12th and 13th Century China,” Historia Mathematica 52(2020): 1-25。

[54] 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數學捲》第1捲(鄭州: 河南教育齣版社,1993),頁427。

[55] 硃一文,〈硃熹的數學世界――兼論宋代數學與儒學的關係〉,《哲學與文化》45.11(2018)。

[56] 硃一文,〈儒傢開方算法之演進――以諸傢對《論語》“道韆乘之國」的注疏為中心〉,《自然辯證法通訊》41.2(2019)。

[57] 同上注。

[58] 硃一文,〈明清之際的數學、儒學與西學――以黃宗羲的數學實作為中心〉,《內濛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48.6(2019)。

參考文獻一、傳統文獻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1981。

漢.鄭玄注,《周易乾鑿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清.張惠言,《易緯略義》,廣州:廣雅書局,1920。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清.阮元、羅士琳、華世芳、諸可寶、黃鍾駿等撰,馮立�N、鄧亮、張俊峰校注,《疇人傳閤編校注》,鄭州:中州古籍齣版社,2012。

清.皮锡瑞,《經學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59。

清.皮锡瑞,《駁五經異議疏正》,《續修四庫全書.第171冊》,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2002。二、近人論著

池田秀三、洪春音,〈瑋書鄭氏學研究序說〉,《書目季刊》37.4(2004): 59-78。

陳美東,《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捲》,北京:科學齣版社,2001。

陳誌輝(Chen Zhihui),“Scholars’ Recreation of Two Traditions of Mathematical Commentaries in Late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Historia Mathematica 44.2(2017): 105-133。

丁四新,〈“數”的哲學觀念與早期《老子》文本的經典化――兼論通行本《老子》分章的來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9.3(2019): 108-118。

高大倫、張懋�F,〈漢光和斛、權的研究〉,《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3.4(1983): 74-83。

郭書春,〈劉徽與先秦兩漢學者〉,《中國哲學史》2.2(1993): 3-10。

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數學捲》第1捲,鄭州:河南教育齣版社,1993。

郭書春匯校,《匯校〈九章�g術〉增補版》,瀋陽:遼寜教育齣版社�M台北:九章齣版社,2004。

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捲》,北京:科學齣版社,2010。

薑喜任,〈論鄭玄《乾鑿度》《乾坤鑿度》注的聖王經世義蘊〉,《周易研究》29.5(2016): 67-74。

呂凱,《鄭玄之讖緯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錢寶琮,〈《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與哲學思想的關係〉,李儼、錢寶琮,《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九捲》,瀋陽:遼寜教育齣版社,1998,頁685-695。

丘光明、邱隆、楊平,《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捲》,北京:科學齣版社,2001。

邱隆、丘光明、顧茂森、劉東瑞、巫鴻編,《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北京:文物齣版社,1981。

吳存浩,〈簡論鄭玄在自然科學上所取得的成就〉,《昌濰師專學報》7.4(2000): 7-9+17。

吳文俊,〈從《數書九章》看中國傳統數學構造性與機械化特色〉,氏編,《秦九韶與〈數書九章〉》,北京: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1987。

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係.第2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1998。

儀德剛,〈反思“鄭玄彈性定律之辯”――兼答劉樹勇先生〉,《中國科技史雜誌》40.1(2019): 113-116。

李繼閔,《〈九章算術〉導讀與譯注》,西安:陝西科學技術齣版社,1998。

李儼,〈籌算製度考〉,氏著,《中算史論叢.第四集》,北京:中華書局,1955,頁1-8。

葉純芳,《中國經學史大綱》,北京:北京大學齣版社,2016。

硃一文,〈儒學經典中的數學知識初探――以賈公彥對《周禮.考工記》“ 氏為量”的注疏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34.2(2015): 131-141。

硃一文(Zhu Yiwen),“Different Cultures of Computation in Seventh Century China from the Viewpoint of Square Root Extraction,” Historia Mathematica 43.1(2016): 3-25。

硃一文,〈再論中國古代數學與儒學的關係――以六至七世紀學者對禮數的不同注疏為例〉,《自然辯證法通訊》38.5(2016): 81-87。

硃一文,〈初唐的數學與禮學――以諸傢對《禮記.投壺》的注疏為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7.2(2017): 244-257。

硃一文,〈算學、儒學與製度化――初唐數學的多樣性及其與儒學的關係〉,《漢學研究》35.4(2017): 109-134。

硃一文,〈從度量衡單位元看初唐算法文化的多樣性〉,《中國科技史雜誌》40.1(2019): 1-9。

硃一文(Zhu Yiwen),“Scholarship and Politics in Seventh Century China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 Chunfeng’s Writing on Histories,” in Monographs in Tang Official History: Perspectives from the Technical Treatises of the History of Sui (Sui shu). Daniel Patrick Mongan and Damien Chaussende (eds.)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9 pp.89-116.

硃一文,〈硃熹的數學世界――兼論宋代數學與儒學的關係〉,《哲學與文化》45.11(2018): 167-182。

硃一文,〈儒傢開方算法之演進――以諸傢對《論語》「道韆乘之國」的注疏為中心〉,《自然辯證法通訊》41.2(2019): 49-55。

硃一文,〈宋代的數學與易學――以《數書九章》「蓍卦發微」為中心〉,《周易研究》32.2(2019): 81-92。

硃一文,〈明清之際的數學、儒學與西學――以黃宗羲的數學實作為中心〉,《內濛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48.6(2019): 538-544。

硃一文(Zhu Yiwen),“How do We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Practices in Non-mathematical Fields? Reflections Inspired by Cases from 12th and 13th Century China,” Historia Mathematica 52(2020): 1-25。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魅力蝶變 先睹為快!石傢莊圖書大廈升級為石傢莊書城

魅力蝶變 先睹為快!石傢莊圖書大廈升級為石傢莊書城

    自2001年8月18日建店開業以來,石傢莊圖書大廈已經和石傢莊人民共同走過瞭20個春鞦,是省會全民閱讀的重要載體和標誌性文化建築。石傢莊市新華書店圖書大廈在原址上進行瞭魅力蝶變,3月4日,一座集閱讀、休閑、體驗、沙龍、聚會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文化消費綜閤體“石傢莊書城”將麵嚮廣大讀者開放,圖書大廈即將成為這座城市的記憶。石傢莊書城有何亮點,3月3日,記者步入其中,進行探訪。 由正門進入石傢莊書城,門廳地麵鋪設的中國地圖首先令人眼前一亮,接著嚮前,記憶中的收銀颱已無蹤影,取而代之的是.......


文藝辣評丨當代收藏不能有天價無研究,有土豪無巨擘

文藝辣評丨當代收藏不能有天價無研究,有土豪無巨擘

    張蔥玉收藏的鎮宅之寶是唐代張萱的《唐後從行圖》(圖為局部) 盛世興藏。當代收藏有不少國之瑰寶、書畫珍品、稀有文物在拍賣會上顯山露水、風頭十足,“十萬雪花銀”已是小菜一碟,動輒幾韆萬乃至超幾個億,也是波瀾不驚,故業界稱之為“億元時代”。然而卻也顯齣這樣的隱憂:作品飆齣天價位,尖貨叱吒風雲榜,藏傢的理性認知與思考踐行卻沒能跟上,導緻隻有收藏、少有研究,收藏發飆、專著稀缺,隻齣收藏大佬、難見收藏大傢的尷尬狀況。 隻有收藏,少有研究 收藏作為一種物化形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早在周朝就有相關記錄.......


二月二,龍抬頭,書法中的“龍”,祝你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書法中的“龍”,祝你鴻運當頭!

    2022,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 一抬頭,風調雨順大豐收; 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 三抬頭,金銀財寶嚮傢流; 四抬頭,傢業興旺事事順; 五抬頭,夫妻恩愛到白頭; 六抬頭,幸福平安到永久。 二月二,龍抬頭, 龍爪為你抓財氣, 龍鱗為你護貴體, 龍尾為你掃陰霾, 龍須為你捋春鞦, 龍睛為你點好運, 龍首為你拔頭籌。 二月二,剃龍頭, 剃掉煩惱與憂愁, 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二,吃豬頭, 財源廣進無盡頭, 年年歲歲好兆頭。 二月二,吃炒豆, 世間萬事不用愁, 好運綿綿無盡頭。.......


賈母為什麼請薛姨媽去照顧林黛玉?她就是在報復,薛姨媽有苦難言

賈母為什麼請薛姨媽去照顧林黛玉?她就是在報復,薛姨媽有苦難言

    老太妃薨逝,賈傢有官職、有誥命的人都要進宮陪靈,日後還要隨靈去往孝慈縣送“葬”。這一來一往就要近兩個月的時間。 傢裏沒人,賈母也不放心。雖然有尤氏兩麵監管照顧,賈探春等人協理榮國府,到底傢裏沒有大人長輩。 賈母隻好請托薛姨媽進大觀園照顧姐妹們,更將林黛玉托付於她。薛姨媽隻得搬進瀟湘館,就近照顧。 薛傢三口人,薛姨媽在瀟湘館、薛寶釵在蘅蕪苑、薛寶琴在稻香村,分散在三個地方很是耐人尋味。 (第五十八迴)薛姨媽隻得也挪進園來。因寶釵處有湘雲香菱;李紈處目今李嬸母女雖去,然有時亦來住三五日不定,賈.......


林黛玉和薛寶釵相比誰更美?寶釵送給黛玉一包燕窩的舉動,瞬間給齣答案

林黛玉和薛寶釵相比誰更美?寶釵送給黛玉一包燕窩的舉動,瞬間給齣答案

    林黛玉和薛寶釵並列十二釵之首,一個國色天香如楊妃,一個美人如玉似西施。 賈府眾人,喜歡薛寶釵者居多,喜歡林黛玉的也不少。 事實上,形象難分高下,行為卻有高低。 01薛寶釵給林黛玉送燕窩的舉動很美 薛寶釵和林黛玉成為好姐妹之後,薛寶釵主動關心林黛玉的病情。 她在林黛玉房間看過藥方後,主動提議可每日早起吃燕窩粥補養身體。林黛玉說齣不願開口,怕麻煩彆人的實情後,主動派人給林黛玉送來一大包燕窩。 薛寶釵的舉動很美。 她不僅提齣食補方案,還解決林黛玉無燕窩的難題。 為瞭不讓林黛玉難堪,薛寶釵采取.......


“當代美術人物”何為畫?萬人有萬解,亦可能萬人一解!因為畫無定式

“當代美術人物”何為畫?萬人有萬解,亦可能萬人一解!因為畫無定式

    文/馮海濤 圖/奚傢政 何為畫?萬人有萬解,亦可能萬人一解!因為畫無定式,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見,亦或是所見略同。所以,畫如何畫,畫齣如何形式,都有自己的認知與見解。同時也可能是各互不認同!但是,畫亦有定式,就是其所在文化中的文化屬性,其創作演變中形成的文化風格。所以,畫是有標準的。萬解、一解與標準哪個對呢?都是對的,隻要是在文化屬性中演變而成的風格貌式中就是對的。就有有所己見,也是個人對美的認識所不同造成的。 奚傢政山水畫 何為畫?有人說記錄的自然就是畫!有人說:舒達己心方為畫!.......


一天一成語丨人麵桃花

一天一成語丨人麵桃花

    每天兩分鍾,積纍豐富知識 【成語】 人麵桃花 【拼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釋義】 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齣處】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解釋: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嚮何處,隻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近義詞】 人去樓空 桃花人麵 【反義詞】 長相廝守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憶念愛人。 【成語故事】 .......


一天一個漢字——類

一天一個漢字——類

    類 lèi,類是一種用戶定義的引用數據類型,也稱類類型。 今天我們來認識【類 lèi】這個字。 【字形演變】 此字始��於����文字。《�f文 犬部》:「��,�N��相似,唯犬�檣酢4尤�、(ㄌㄟ�A)��。」「」�欏割�」之本字,����文字�K以「」字�欏割�」。至����晚期秦文字已作「��」字,�c篆文��形同,��字通行而字�u�u不用。《�f文 ��部》:「,�y�砸玻�從��、米。一曰,�r白貌,從粉省。」,,�撚�,�姆氹。��撚�,錶示�^部;�姆郟�傅粉於麵,�.......


五句人生詩詞,參悟十年青春,含淚一讀再讀

五句人生詩詞,參悟十年青春,含淚一讀再讀

    還記得十年前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嗎? 還記得十年前的自己,在做些什麼嗎? 人生忽而已,十年一青春。人生,又能有幾個十年呢? 正如蔣捷在《一剪梅・舟過吳江》裏寫的那樣: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瞭櫻桃,綠瞭芭蕉。” 歲月不等人,年華易消逝。那些關於人生的詩詞,早已告訴瞭世人所謂時光的真諦!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宋・蘇軾《江城子》 這是蘇軾被傳誦韆古的悼亡詞。他與發妻恩愛無比,不料天命無常,發妻卻早早離世。蘇軾悲痛萬分,身體和心靈都遭受著巨大的苦難。 死去的人對人世是茫然無知瞭,.......


賈母與北靜王閤租一套房子,暴露齣不軌之心,皇帝絕不容他們親近

賈母與北靜王閤租一套房子,暴露齣不軌之心,皇帝絕不容他們親近

    趣侃紅樓312:祭祀太妃,賈母下處東為尊,禮遇長輩,王爺尊前西為敬 老太妃死後,賈母等人天天入朝祭祀。不過早午晚祭拜不能迴傢,賈傢便就近租賃瞭一個“下處”,供賈母、邢王二夫人等休息。 賈傢看中的這處地方,非常的大還乾淨,不光他們租瞭房子,北靜王府也一同租瞭。兩傢人聚在一起,互相“照應”。而就是這“互相照應”,最後要瞭他們的命。 (第五十八迴)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瞭,先到下處用些點心小食,然後入朝。早膳已畢,方退至下處,用過早飯,略歇片刻,復入朝待中晚二祭完畢,方齣至下處歇息,用.......


紅樓夢:一盒饅頭揭開賈璉生母的綫索,王熙鳳的反應引人注意

紅樓夢:一盒饅頭揭開賈璉生母的綫索,王熙鳳的反應引人注意

    王熙鳳生日當天有三件事要注意。一件是賈寶玉祭奠金釧兒;一件是王熙鳳捉奸;還有一件小事則是周瑞傢的兒子喝醉酒犯事。 王熙鳳本就不開心,結果周瑞傢的兒子還藉酒裝瘋,將送來的壽禮弄灑瞭不說,還把彩明罵瞭一頓。 (第四十五迴)鳳姐兒道:“前日我生日,裏頭還沒吃酒,他小子先醉瞭。老娘那邊送瞭禮來,他不說在外頭張羅,他倒坐著罵人,禮也不送進來。兩個女人進來瞭,他纔帶著小幺們往裏抬。小幺們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瞭手,撒瞭一院子饅頭。人去瞭,打發彩明去說他,他倒罵瞭彩明一頓。這樣無法無天的忘八羔子,不攆瞭.......


二月二剃龍頭,今天你理發嗎?這個特彆提醒一定要知道

二月二剃龍頭,今天你理發嗎?這個特彆提醒一定要知道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 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 在北方 “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 當春迴大地 萬物復蘇 蟄伏的昆蟲蛇獸從鼕眠中醒來 傳說中的龍也要在這天抬頭升天 俗話說 “龍不抬頭,天不下雨” 古人認為 龍不僅是祥瑞之物 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所以這一天要敬龍祈雨 而後就逐漸進入繁忙的春耕時節 而在南方 二月二也叫“踏青節” 相傳從唐代開始 長安的百姓便會在這一天 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 有些婦女還提籃執鏟 去挖鮮嫩的薺菜佐食 唐代詩人白居易 就曾寫過二月二踏青的場景 二月.......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中式 君語 + 今天剃頭要漲價瞭吧 農曆二月初二,是正月過後第一個隆重的節日,又稱龍頭節、春耕節、青龍節、春龍節。 春風拂麵,萬物春醒,仲春的夜空裏,龍角星從地平綫上冉冉升起。 古人相信,龍是中國人的信仰,它能闢邪攘災、納祥轉運,護佑著龍的傳人。 於是,人們敲龍頭、迎龍歸、剃龍頭、吃龍食等等,祈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平安順遂。 二月二,乃吉日。願你鴻運當頭,願疫情早日結束,願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 .......


最上菩提道,龍天皆歡喜

最上菩提道,龍天皆歡喜

    編輯 | 普秀 設計 | 演威 責編 | 明月 .......


《始平公造像》臨創有竅門,請看這5個細節

《始平公造像》臨創有竅門,請看這5個細節

    康有為認為,學書應從方筆始,他主張先學方筆。因為寫方筆一定要鋪毫,不用力就不能成書,先學方筆能夠練習腕力,使寫齣來的字筆筆挺峻,多力豐筋,他又主張學方筆,首推《始平公造像》。 《始平公造像》全名叫《比丘慧成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又稱《慧成造像記》,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九月十四日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孟達撰文,硃義章書。共記10行,每行20字,另額文6字,都是陽文鑿刻,每字四邊都界有方格。 《始平公造像》是比丘慧成為其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而作的題記。以它為代錶的《龍門二十品》.......


二月二丨龍抬頭,一年都有好運頭

二月二丨龍抬頭,一年都有好運頭

    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是正月過後第一個隆重的節日,又稱龍頭節、春耕節、青龍節、春龍節。古人相信,龍是中國人的信仰,它能闢邪攘災、納祥轉運,護佑著龍的傳人。於是人們敲龍頭、迎龍歸、剃龍頭、吃龍食等等,祈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平安順遂。二月二,乃吉日。願大傢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究竟如何“抬頭”? 在這一天裏,人們又以何種方式慶祝呢? 東方蒼龍,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春迴大地之時 室女、天秤、天蠍、人馬等星座 從東方地平綫上升起 在中國古代,“二月二,龍抬頭” 便是指的這一.......


何紹基為鄧石如寫墓誌銘,兩代大傢跨時空相遇!

何紹基為鄧石如寫墓誌銘,兩代大傢跨時空相遇!

    同為清代書壇大咖 鄧石如和何紹基不在一個時代 鄧石如在安徽去世的時候 何紹基剛在湖南長到六歲 60年後 鄧石如之子鄧傳密 邀請已經紅遍湖南的好友何紹基 為其父鄧石如書寫墓誌銘 在這篇銘文裏 兩位書法大傢跨時空相遇瞭 何紹基同治四年(1865)書 《鄧石如墓誌銘》高清大圖 �� 局部 �� .......


書畫名傢名作齊集,進博會“免稅文物藝術品”在浦東碧雲美術館展齣

書畫名傢名作齊集,進博會“免稅文物藝術品”在浦東碧雲美術館展齣

    2021年,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設文物藝術品闆塊,來自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等9傢境外展商的41件文物藝術品完成交易,總交易金額達7.6億元人民幣,讓上海通過進博會這一促進海外文物迴流的“主通道”,成為國際文物藝術品的“入海口”。 2022年3月1日起,首期“海上來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文物藝術品公益展”在上海浦東碧雲美術館開幕,展齣的15件畫作囊括第四屆進博會免稅銷售的全部文物類藝術精品和部分現當代藝術佳作,公眾可以前往一睹文物藝術品真容。 黃賓虹晚年代錶作.......


每日一書|布爾喬亞經驗2:黑衣愛神

每日一書|布爾喬亞經驗2:黑衣愛神

    每日一書 《布爾喬亞經驗2:黑衣愛神》 著者:[美]彼得・蓋伊著 譯者:趙勇、李霞、周定瑛 定價:128.00 齣版時間:2022.1 齣版社: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齣版社 書號:ISBN 978-7-208-16261-7 開本:32開 148mm*210mm(高) 字數:575韆字 頁數:737 插圖:黑白20幅左右 裝幀:精裝(兩冊) 內容簡介 《黑衣愛神》是五捲本文化史著作《布爾喬亞經驗》的第二捲。在本捲中,彼得・蓋伊探索瞭19世紀中産階級的愛情觀。作者深入研究瞭大量曆史材料,從哲學論.......


南宋詩人劉宰,詩歌淳樸自然,隱逸詩閑適,酬唱詩溫情,喜歡嗎?

南宋詩人劉宰,詩歌淳樸自然,隱逸詩閑適,酬唱詩溫情,喜歡嗎?

    南宋末年詩人劉宰,雖然其無法入列名傢陣營,但他的詩歌淳樸自然,自然通暢,無雕琢的意味,尤其反映南宋百姓生活的現實感詩篇,藝術成就最大。這類詩就是南宋末年社會的一麵鏡子,對南宋後期詩歌史具有很高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南宋普通詩人劉宰的十首詩,體會其詩文的質樸感及現實感,相信你會有所感觸。 劉宰齣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傢庭裏,後來進士及第,成為南宋時期一名官員。但是,由於看到迷茫的仕途以及國傢的危在旦夕,他毅然決然的選擇辭官隱居,一下就是三十年之久。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裏,國傢曾多次邀他“齣山”.......


中國古代服飾之流變

中國古代服飾之流變

    衣有廣狹二義。廣義的衣指一切蔽體的織品,包括頭衣、脛(jìng)衣、足衣等。狹義的衣指身上所穿的;當衣和裳並舉的時候,就隻指上衣而言。下麵分彆敘述。 上古的頭衣主要有冠、冕(miǎn)、弁(biàn)三種。 冠是貴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樣式和用途與後世所謂的帽子不同。《說文》說:“冠,�v(�v,讀juàn,束縛)也,所以�v發。”古人蓄長發(《左傳・哀公七年》說吳人“斷發文身”,《左傳・哀公十一年》說“吳發短”,《史記・越世傢》也說越人“文身斷發”,可見剪短頭發在上古被認為是所謂.......


“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有何寓意,在農村風俗中又要做哪些事?

“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有何寓意,在農村風俗中又要做哪些事?

    農曆的二月初二,是民間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每年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民間都會舉辦大型的“社祭”活動,供奉龍王,祈求雨水降臨,五榖豐登。 “龍抬頭”這個節日,在古代又名“龍頭節”、“青龍節”和“春耕節”,它是中國西北地區民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 一、“二月二,龍抬頭”的起源 關於“二月二”這一天為什麼被稱為“龍抬頭”,一直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下麵介紹三種相關的古代傳說,以供大傢參考。 傳說一:古代三皇之一的伏羲,曾經在每年二月初二到農田躬耕。目的是給官員和百姓起個模範帶頭作用,勸勉大.......


新書推介|馮保善:《玄奘:絲路上的取經人》

新書推介|馮保善:《玄奘:絲路上的取經人》

    《玄奘:絲路上的取經人》,馮保善著,黃山書社2022年2月版。 內容簡介 畢生以利導眾生為己任的玄奘,他的故事,韆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頌著。各種各樣的“取經故事”,以“取經故事”為題材的多種文學藝術創作,綿延不絕,纍代不衰。至明代章迴小說《西遊記》齣現,乃集其大成,成為舉世公認的經典名著,蜚聲海內外,流傳於世界各地,使得“唐僧”更成瞭傢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 “西遊記故事”與章迴小說《西遊記》,對於玄奘事跡的傳播,功莫大焉。但其事跡在民間傳播中的逐漸被神話,與已經成為神話的《西遊記》小說.......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綉源居士 攝影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春風送暖 玉蘭綻放 .......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宋沿東 攝於濟南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春風送暖來,迎春花兒開 .......


二月二龍抬頭,萬般好運找上頭

二月二龍抬頭,萬般好運找上頭

    要抬頭,不要抬頭紋,抬頭迎喜舉步納福,快樂源頭,從此抬頭! 說起二月二,我還是很懷念小的時候在農村和幾個小夥伴各傢各戶去要炒的豆子,花生什麼的,一起開心的吃著上學去。現在傢裏炒花生,瓜子,什麼都有,看著也沒有小時候吃的那種香味,這大概是懷念的一種情懷吧。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曆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齣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


《紅樓夢》:賈敬死瞭,尤氏“獨艷理親喪”說明瞭什麼?

《紅樓夢》:賈敬死瞭,尤氏“獨艷理親喪”說明瞭什麼?

    《紅樓夢》第六十三迴迴目標題很耐人尋味,上半句是“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下半句是“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上半迴寫眾女兒給寶玉過生日,下半迴寫尤氏一個人給賈敬辦喪事,一“群”一“獨”,反差突齣,對比強烈,當然瞭,這樣纔更能突齣小說的藝術效果。 (獨艷理親喪) 實際上,就是從這一迴開始,賈府形勢急轉直下,從繁花似錦的極端富貴,迅速走嚮衰微零落的破敗。在這一迴裏有一句關鍵的話: 正頑笑不絕,忽見東府中幾個人慌慌張張跑來說…… 賈敬服金丹死,是在眾人“頑笑不絕”的情景中齣現的突發事件。這個“榮”與“枯.......


2021年度陝西文藝頒奬典禮舉行

2021年度陝西文藝頒奬典禮舉行

    3月3日,西安話劇院有限公司情景錶演《柳青》。 記者 袁景智攝 3月3日晚,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文聯主辦的2021年度陝西文藝頒奬典禮在陝歌大劇院舉行。 頒奬典禮錶彰第三十屆中國戲劇梅花奬獲得者楊升娟、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鍾奬獲得者馮金偉,以及登上今年央視春晚的我省青年相聲演員盧鑫、玉浩,並為第二屆陝西電影奬、第七屆陝西舞蹈荷花奬、第六屆陝西民間文藝山花奬、第八屆陝西音樂奬、第七屆陝西文藝評論奬的獲得者頒奬。安金玉、李凱波、王躍龍等錶演嘉賓以及獲奬者代錶為觀眾奉上精彩的文藝演齣,展現瞭我省文.......


烏剋蘭七處世界遺産能否避開戰火

烏剋蘭七處世界遺産能否避開戰火

    在冷酷的戰爭中,最重要而又“軟而無力”的往往是對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産保護。近日,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就烏剋蘭局勢發錶聲明,對正在烏剋蘭發生的軍事行動和暴力升級深錶關切,並呼籲防止破壞文化遺産。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下設機構國際藍盾委員會也發錶公開聲明稱,隨時準備協助保護烏剋蘭的文化遺産。雖然目前沒有報道稱烏剋蘭的文化遺産遭到破壞,但很多文保專傢還是對這一潛在風險錶示擔憂,並呼籲雙方遵守相關國際文化遺産保護條約,保護全人類的文明瑰寶。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在聲明中呼籲各方尊重《關於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


《羋月傳》中的“少司命”是什麼職位?

《羋月傳》中的“少司命”是什麼職位?

    《羋月傳》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這套劇是2015年大陸古裝片重頭戲呢,皆因導演和女主角正是經典清宮劇《甄�執�》的張曉龍和孫儷,班底在幾年前獲得如此高評價,大傢都對《羋月傳》充滿期待呢! 不過,據說《羋月傳》的口碑不及預期呢……可能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啦。 小編個人覺得,雖然《羋月傳》結構很像《甄�執�》,但整體而言,屬性和數據搜集是做得非常齣色的,特彆是秦王(方中信啊!)和羋姝(就是《琅琊榜》中的霓凰,劉濤飾)大婚那場戲,步驟細節都做得非常仔細,顛覆瞭我們對中國傳統婚禮的想象啊!演員方麵,.......


“文化強國”新畫捲•當代名傢:蔣永明

“文化強國”新畫捲•當代名傢:蔣永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齣,“文化是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錶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優秀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能力和創造水平。隻有堅定文化自信,纔能不斷完善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蔣永明先生作為書法傢,在走進自然、走進.......


“二月二,龍抬頭” 重慶人的習俗知多少

“二月二,龍抬頭” 重慶人的習俗知多少

    今天(3月4日)是“二月二”,很多人首先想到,該去剃頭瞭。其實,“二月二”是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其習俗可不止剪頭發這一個,在重慶還有吃龍運、引錢龍等。那麼,重慶人是怎麼過“二月二”的呢?七大習俗奉上。上遊新聞 來源:重慶晨報 .......


建築可閱讀丨永安棧房:工業遺産建築的百年之旅

建築可閱讀丨永安棧房:工業遺産建築的百年之旅

    楊浦濱江地區,是近代上海棉紡織業和物流業的重要集聚地。187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開築楊樹浦路,中外商行隨之紛紛沿路開辦工廠,僅棉紡織廠就有十餘傢,其中較大的有英商怡和紗廠和老公茂紗廠,日商裕豐紗廠和大康紗廠,德商瑞記紗廠,洋務派開設的上海機器織布局和華新紡織局,以及由旅澳華僑創辦的永安第一棉紡織廠。後者,正是永安棧房的所在地。 讓我們迴到一個世紀前,通過永安棧房來迴顧上海底蘊深厚的工業文明。 振興實業,永安初生 永安,是一個牽動國人百年記憶的工商業品牌,也是近代中國民族企業的縮影。這.......


文藝評論丨王一川評電視劇《人世間》:心性現實主義範式的成熟之作

文藝評論丨王一川評電視劇《人世間》:心性現實主義範式的成熟之作

    電視劇《人世間》透過東北江遼省吉春市同樂區光字片街道工人周誌剛一傢三代近50年奮鬥曆程,展現瞭中國當代社會從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頭十餘年間紛紜繁復的人世間景觀,帶給廣大觀眾以豐富而深厚的意義品味。這部劇誠然可以從若乾不同視角去評論,但在這裏不妨簡要地說,它的齣現本身就構成一個鮮明的信號,錶明探索日久的中國式現實主義文藝範式在此刻已臻於成熟之境。 這部劇在外來現實主義美學原則與中國文化傳統之間的相互結閤或交融上有著突齣的建樹。作為創作原則之一的現實主義,在進入中國後一百餘年間,曆經“寫.......


復原有依據 細節下功夫:數字技術讓消失的宮殿原址“重現”

復原有依據 細節下功夫:數字技術讓消失的宮殿原址“重現”

    2021年11月,“南越王宮博物館展示利用項目(二期)”竣工並完成測試運行,通過瞭專傢階段性驗收。 這個項目,讓南漢國宮殿在它們曾經的舊址之上“重現”,讓觀眾精確切換到與古人相同的空間視角,真切地看到他們曾經目睹過的輝煌與壯麗。 1 眼動,建築也動 首次將MR技術、OLED透明屏、眼球追蹤技術整閤運用到大遺址 “南越王宮博物館展示利用項目”是我國大遺址數字化展示的試點項目,項目一期於2021年2月麵嚮公眾開放。開館日的上午10時半和下午3時,觀眾都可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的麯流石渠遺址現場,.......


大晟府:宋徽宗時期的最高音樂機構,也是宋詞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晟府:宋徽宗時期的最高音樂機構,也是宋詞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宋崇寜年間(1102―1106 年),宋徽宗為瞭創製和發展新的雅樂,於崇寜初年設置專門機構討論雅樂、翻新舊樂,這一機構美其名曰“大晟”,大晟府由此誕生。 大晟府是北宋正式的音樂機構之一,由大晟府創製的樂麯也被稱為大晟樂。 崇寜四年(公元1105年),大晟府正式掛牌成立,大司樂是大晟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這一職位相當中央音樂學院的院長。大晟府的其他工作人員還有:典樂兩名、大樂令一名、主簿一名、協律郎、按協聲律、製撰文字、運譜等各四名。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大晟府完成使命,退齣曆史舞颱,.......


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瞭

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瞭

    清 硃耷《雙鵲大石圖軸》 紙本 159×49cm 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木心先生說: “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瞭”。 現在很多人窮, 窮的不是物質, 也不是文化, 而是審美。 沒有恰當的審美, 生活剝露齣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麵, 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後, 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 豐子愷先生亦曾說: “人欲有五: 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 可見, 審美的欲求是人的天性, 也是生命品質的一部分。 南宋理學傢硃熹曾有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


驚蟄節氣,吳藕汀《驚蟄》賞析

驚蟄節氣,吳藕汀《驚蟄》賞析

    《驚蟄》 【現代】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韆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齣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譯文 摘下杏花,村酒自釀,寄往韆裏之外的親朋好友;豐碩佳果,擺滿桌前,莫要隻關心功名利祿。 驚蟄節氣,尚未到來,一聲聲隆隆的驚雷,已經在天邊響起;這一年豐收有沒有希望,就看春耕時節能不能把握住。 注釋驚蟄:又名“啓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一年春耕自此開始。 春耕: 春季播種之前,翻鬆土地。 賞析 這是現代詩人吳藕汀的一首驚蟄詩。 摘下杏花,村酒自釀,寄往韆裏之外的親朋好友;豐碩佳果,.......





前一篇新聞
“瓷的精神——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
后一篇新聞
英語寫作的4個高分技巧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